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纳米晶W(Cu)合金微粉在真空烧结实验中的烧结行为。方法:将纳米晶W(Cu)合金微粉压胚放入炉内进行烧结。结果:在1000℃的真空烧结温度下保温30min,纳米晶合金的晶粒度小于35nm;同时,W(Cu)固溶体未发生分解。结论:W(Cu)固溶体是一种稳定态合金相。  相似文献   

2.
作者利用机械合金化制备了WxCu(100-x)(x=0~100)合金.当x>80时,获得的W-Cu合金是一种完全的W(Cu)固溶体.实验结果表明,球磨70h后,固溶体晶粒度为10nm左右  相似文献   

3.
纳米晶W—Cu固溶体机械合金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作者利用机械合金化制备了WxCu(100-x)(x=0 ̄100)合金,当x〉80时,获得的W-Cu合金是一种完全的W(Cu)固溶体,实验结果表明,球磨70h后,固溶体晶粒度为10nm左右。  相似文献   

4.
纳米晶W—Ni—Fe粉末的流变行为和烧结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W-Ni-Fe纳米晶粉在注射成形中喂料的流变行为。纳米晶W-Ni-Fe粉采用机械合金化(MA)的方法制备,并将其与蜡基粘结剂混合形成1种喂料。讨论了MA球磨时间、纳米晶粉末体积和温度对喂料流变性的影响及采用MA制备的W-Ni-Fe纳米粉末的烧结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增加,喂料的粘度以及粘度对剪切速率的敏感性降低,因此,在较长的球磨时间下,这种粉末喂料的流动性和成形性较好;随着粉末体积的增加,喂料的粘度遵循公式η=η0A[1-(φ/φm)]^-n呈非线性增加,此时n=0.68;随着温度和剪切速率的变化,MA粉末喂料的粘度变化较小,所以注射温度和注射速度的变化对这种MIM注射坯的质量影响较小;在液相烧结温度以下通过球磨,合金可达到很高的密度,晶格畸变增大,晶粒细化,固溶体超饱和,强化了烧工艺。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碳含量的铜-碳混合粉末在机械合金化(MA)过程中组织形态特征及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粉末X射线衍射图谱的宽度和强度均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逐渐加宽和降低,这是晶粒细化和晶格畸变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机械合金化的进行,粉末的晶粒度逐渐减小,而晶格常数和畸变则不断增加。不同碳含量的铜-碳混合粉末经过24 h高能球磨后均可形成纳米级的铜基过饱和固溶体。机械合金化导致复合粉末晶粒的细化、晶界、亚晶界以及位错等晶体缺陷密度的增加是形成过饱和固溶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7.
通过计算机模拟双相纳米晶合金(Fe0.5Co0.5)73.5Nb2V1Si13.5B9Cu1的X射线衍射峰,得出了合金经不同温度纳米晶化后的晶化体积,在520℃退火后合金晶化已基本完成,晶化体积达85%以上。对于(Fe0.5Co0.5)73.5Nb2V1Si13.5B9Cu1合金经不同温度退火后生成的纳米晶合金及其他合金退火后生成的纳米晶合金其晶化体积将会随退火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从而使其在高温下的软磁性能越趋于稳定。利用该方法得出的结果对纳米晶合金的这一特性解释得很好。这对研究双相纳米晶软磁合金的性能和结构特别是高温纳米晶的高温性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Cu—Al粉末烧结合金内氧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不同烧结工艺条件对低钴粗晶Wc-Co合金性能的影响,证实了利用真空烧结提高低钴粗晶Wc-Co合金性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Cu-Al粉末合金的烧结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温金相显微镜对Cu-5(wt)%Al粉末压坯进行高温瞬间液相烧结行为的动态观察,差热分析(DTA)结果表明,100℃开始表面互扩散,不同温度烧结后的试样经X-射线能谱分析,确定出Al-Cu合金烧结过程相界面处中间相的析出顺序94.19%密度的压坯不利于共晶液相的毛细润湿作用,65%密度的压坯易于均匀化烧结,经透射电镜观察及衍射斑点分析,残留相γ与Cu基体保持有(111)_Cu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制备了NiAl金属间化合物,对合成的NiAl粉末进行高能球磨处理。X-ray衍射分析表明:长时高能球磨处理后的NiAl粉末,其晶粒度显著减小,处理200h后,可获得晶粒尺度为3nm的NiAl纳米晶粉,这种纳米粉的显微硬度和比热与未处理的NiAl粉末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铜粉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KBH4液相还原CuSO4,并加入KOH、络合剂EDTA和分散剂PVP,制得了纳米级的铜粉,通过调整反应物的浓度,可以部分消除Cu2O等杂质。制备的纳米铜粉呈球形,粒径约在50-250nm范围,但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团聚,需对分散剂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纳米氧化铝陶瓷制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制备纳米氧化铝粉的主要制备方法: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微乳液法和爆炸法,以及纳米氧化铝陶瓷的烧结新工艺:热压烧结、微波烧结和放电等离子烧结等,与传统烧结方法相比,使用这些烧结工艺制备的产品性能更优异.  相似文献   

14.
溶胶法合成ZrO2(Y2O3)纳米晶超微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水基溶胶法合成ZrO2(Y2O3)纳米晶超微粉体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合成粒径为数十至数个纳米的超微粉体,合成的粉体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好。通过选择溶胶形成过程中前驱物浓度值,可以有效地控制合成的超微粉体的粒径,浓度增大,粉体粒径减小。合成的ZrO2(Y2O3)粉体最小粒径为6nm,该值由溶胶中胶体粒子临界晶核的大小所决定。  相似文献   

15.
在不使用粘接剂的条件下,通过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将Fe-Si-B-Cu-Nb非晶合金粉末在其过冷液相区直接热压成型,制备成非晶/纳米晶磁粉芯。研究热压压力和热压时间对非晶/纳米磁粉芯密度的影响,并与传统冷压或温压成型条件下获得的非晶/纳米晶磁粉芯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180 MPa,快速升温到723 K,再缓慢升温到773 K,保温1 h,最后空冷的热压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磁粉芯样品中形成了纳米微晶镶嵌于非晶体的非晶/纳米晶双相结构。与传统冷压或温压条件下制备的磁粉芯相比,制备的磁粉芯具有更高的密度,约为6.8g/cm3;较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约为1.34T;较低的矫顽力,约为2A/m。  相似文献   

16.
分散剂PVP对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铜粉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KBH4在液相中化学还原CuSO4,并加入KOH、络合剂EDTA和分散剂PVP,制得了纳米级的纯净的铜粉,通过调整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消除Cu2O等杂质.研究了分散剂PVP对铜粉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剂PVP有助于粉末的分散.  相似文献   

17.
利用溶胶-凝胶法,通过在溶胶中引入有机胺类模板剂,制备了轻质带孔BaFe12O19(缩写为BaM),从而降低了BaM的密度。实验中通过采用多种测试方法分析发现正丁胺所起的模板效应优于三乙胺和三乙醇胺。利用N2等温吸附技术测得以正丁胺为模板剂制得的纳米介孔钡铁氧体平均孔径为9.42nm,比孔容积为0.026cm^3/g。由AJ-Ⅲ型原子力显微镜对样品形貌及粒径进行观察,加入模板剂(正丁胺)的条件下,产物的结晶基本完好,平均粒度为119.550nm,其中最小颗粒为22.039nm。  相似文献   

18.
溶胶凝胶法制备(Pb,La)TiO3纳米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掺镧钛酸铅(PLT)纳米晶,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和差热扫描量热分析仪对其晶化温度、结构、形貌特性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PLT系列纳米晶的晶化温度为500℃,650℃热处理2h得到的纳米晶粉的粒度大小为30nm左右.  相似文献   

19.
采用熔融抽拉法制备了Fe74Cu1Nb3Si15.5B6.5非晶丝材料.分别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交流电流退火后该种丝的GMI效应,结果发现两种退火方式都能够使其GMI效应显著增强且电流退火更有利于GMI效应.当退火电流密度为1.3×107A/m2时,样品最大GMI比率达到338%,高于550℃退火后的最大GMI比率320%.分析表明两种退火方法都使材料中析出α2Fe(Si)纳米晶粒,大大改善了材料的软磁性能和GMI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