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小脑幕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脑幕脑膜动静脉瘘临床上比较少见。由于其一般不与大的静脉窦相通 ,而主要经软脑膜静脉或皮质静脉引流 ,常常形成静脉性血管瘤而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出血。对小脑幕动静脉瘘的治疗目前仍存在很多争论。文章对这类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静脉引流方式、解剖学基础、发生机制和治疗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颅内软脑膜动静脉瘘为一种十分罕见的脑血管畸形,其由供血动脉、瘘口、引流静脉构成,且动静脉之间无畸形血管团。但由于引流静脉内的高流量特点,汇入引流静脉的正常静脉回流受阻,可导致静脉曲张现象,从而易误诊为颅内动静脉畸形。对软脑膜动静脉瘘保守治疗的病死率较高,建议行外科及血管内治疗,且仅需要消除瘘口,阻断动静脉间血流沟通即可。作者通过报道1例由大脑前动脉供血的软脑膜动静脉瘘的治疗体会,结合国外文献报道,探讨软脑膜动静脉瘘的定义、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前颅底硬膜动静脉瘘较少见,但引起自发性颅内出血的机率较高,手术治疗安全、简便,效果彻底。前颅底硬膜动静脉瘘应纳入自发性颅内出血病因的鉴别诊断。经造影证实有皮质静脉引流或引流静脉呈动脉瘤样扩张者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4.
颅内血管畸形是一类临床表现复杂的疾病,其中10%~15%为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硬脑膜动静脉瘘有一条或者多条供血动脉,这些供血动脉可以是硬脑膜动脉,也可以是脑动脉的脑膜支,引流静脉为静脉窦、软脑膜静脉或者脊髓静脉。供血动脉穿  相似文献   

5.
前颅底硬膜动静脉瘘较少见,但引起自发性颅内出血的机率较高,手术治疗安全、简便,效果彻底。前颅底硬膜动静脉瘘应纳入自发性颅内出血病因的鉴别诊断。经造影证实有皮质静脉引流或引流静脉呈动脉瘤样扩张者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颅颈交界区髓周动静脉瘘(PAVF)的血管构筑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住院诊疗的颅颈交界区动静脉瘘成年患者177例,均经DSA及术中所见确诊。依据颅颈交界区动静脉瘘的分型,将所有患者分为PAVF组(14例)和非PAVF组(163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起病症状、住院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血管构筑[瘘口节段(枕骨大孔、颈1节段、颈2节段)、动静脉瘘侧别(左、右、双侧)、供血动脉(椎动脉硬膜支、神经根动脉、脊髓前动脉、脊髓侧动脉、咽升动脉、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脑膜后动脉、脑膜中动脉)、引流静脉方向(硬膜内向上引流、硬膜内向下引流、向硬膜外引流)、伴动脉瘤样结构、伴引流静脉曲张等]、治疗方式(保守治疗、显微手术、介入栓塞、介入栓塞+显微手术)、并发症(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肺部感染、脑积水、脑梗死、脊髓梗死、颅神经麻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椎动脉闭塞等)、复发、随访(分别于出院后1、3、6、12个月进行临床随访,以出院后1年的mRS评分为最终结果)的差异。mRS评分<...  相似文献   

7.
非Galen静脉脑动静脉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Galen静脉脑动静脉瘘是一种少的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表现为脑内动脉与静脉间的直接沟通,其间无畸形毛细血管床或血管巢,近瘘口处静脉呈动脉瘤样扩张,引流静脉亦扩张向静脉窄引流。文中复习了近年来的文献资料,就本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影像学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Galen静脉脑动静脉瘘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表现为脑内动脉与静脉间的直细血管或血管,近瘘口处静脉呈动脉瘤样扩张,引流静脉亦扩张,引流静脉亦扩张回静脉引文复习了近年来的文献资料,就本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影像学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伽玛刀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16例,其中单纯伽玛刀治疗7例,经动脉途径栓塞或手术治疗后再行伽玛刀治疗9例。根据Congard分型,硬脑膜动静脉瘘Ⅰ型4例,Ⅱa型5例,Ⅱa b型3例,Ⅲ型3例,Ⅳ型1例。靶点边缘剂量16~20Gy,平均18Gy,靶点边缘被50%~70%等剂量曲线所包含。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108个月。结果14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2例部分改善。12例MRI或造影证实瘘口完全或近全闭塞,4例部分闭塞。无放射治疗导致的并发症。结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一种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侵袭型硬脑膜动静脉瘘且伴有广泛皮质静脉引流的患者,血管内治疗或手术治疗结合放射外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0.
延-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六例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延.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对6例经脊髓MRI及DSA检查确诊的延.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行经枕下后正中入路,电凝阻断瘘口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例先行血管内瘘口栓塞,后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个月至10年。结果术后椎动脉造影复查显示瘘口及粗大的引流静脉影消失。3例患者症状逐渐缓解,双下肢肌力恢复至Ⅳ级,大小便能够自控,未见复发;2例患者症状无改善;1例患者死于术后肺部感染。结论显微外科手术直视下切除延-颈髓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口,疗效较栓塞治疗更为确切。早期诊断并及时消除引起静脉高压的始动因素,保证脊髓静脉引流的通畅,是获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正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一种少见病,系由椎间孔处供应神经根或硬脊膜的细小动脉穿过硬膜时与脊髓引流静脉形成的瘘口所致。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是指发生于硬脑膜动脉与硬脑膜静脉、脑静脉窦及皮质静脉间的异常动静脉吻合。对于慢性起病、脊髓受累表现的中老年患者,如经激素治疗导致其症状加重时,应虑及SDAVF的可能性,观察脊髓腹背侧有无纡曲的血管流空影,如有则须通过脊髓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并给予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经动脉采用Onyx-18胶栓塞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动脉入路采用Onyx-18胶栓塞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04年1月—2009年2月期间,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13例患者(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为36~63岁,平均52岁)应用Onyx-18胶,经动脉进行瘘口及引流静脉栓塞。对其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通过单侧眼动脉筛前动脉栓塞8例,通过双侧眼动脉筛前动脉栓塞5例;一次性完全栓塞11例,部分栓塞2例。无严重栓塞并发症。②颈内动脉造影显示,单纯眼动脉筛前动脉供血6例,筛前、筛后动脉供血4例,筛前动脉、筛后动脉、颌内动脉、脑膜中动脉供血3例;异常血流经皮质静脉向上矢状窦汇流9例,伴有向基底静脉汇流3例,合并翼丛面静脉引流1例;引流静脉瘤样扩张或静脉湖形成7例。③术后随访1~48个月,所有病例无再出血及癫痫发作。结论经动脉入路应用Onyx-18胶栓塞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但疗效及安全性仍需大宗病例和长期随访证实。  相似文献   

13.
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约占颅内DAVF的5%,是DAVF的一种特殊亚型。其血管构筑形式特殊,即在额叶底部或额极皮质表面有迂曲扩张的引流静脉并向上矢状窦引流。患者通常以颅内出血为首发症状。目前,在治疗上主要以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为主。本组采用经静脉入路栓塞引流静脉,治愈颅前窝底DAVF5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脑膜中动脉入路使用Onyx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经脑膜中动脉入路使用Onyx栓塞治疗的7例前颅窝底DAVF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7例经脑膜中动脉入路栓塞的前颅窝底DAVF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均获得一次性完全栓塞,影像学达到完全治愈,瘘口及引流静脉全部消失。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血管痉挛及破裂出血或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患者出院前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术后3~12个月的随访造影显示,瘘口完全栓塞无复发,临床症状全部治愈。结论经脑膜中动脉入路使用Onyx栓塞前颅窝底DAVF是一种安全、有效和首选的治疗方法,具有治愈率高和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脑动静脉畸形(AVM)为异常动静脉组成的一种先天性病变,其动静脉之间无毛细血管床,大量尸检材料表明,AVM的发病率为0.04%~0.52%,未经治疗的AVM年出血率为2%~4%。 作者复习了315例未经治疗的AVM病人的临床病史及脑血管造影资料,包括病变的位置、体积、形态、与软脑膜或脑室管膜表面之间的距离、引流静脉的深  相似文献   

16.
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是颅内动静脉畸形中少见的亚型,占全部颅内血管畸形的10%~15%。其特点是硬脑膜动脉或颅内动脉的硬脑膜支与硬脑膜静脉、脑膜静脉或皮质静脉之间的病理吻合。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例临床疑诊颞动脉炎的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提示"双侧颈外动脉分支-颞浅动脉供血的动静脉瘘可能性大",经DSA确诊为DAVF。说明在临床工作中,头痛患者除了考虑颞动脉炎外,还应注意排查其他少见引发头痛的疾病。  相似文献   

17.
脑动静脉畸形静脉引流特点的血管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引流静脉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脑动静脉畸形脑血管造影影像资料,观察引流静脉的类型、引流方向、扩张度、迂曲程度、有无静脉湖、引流静脉及静脉窦有无狭窄及其部位等。结果 颅内脑动静脉畸形静脉引流可出现多种形式,其中深、浅静脉均引流33例,单纯浅静脉引流23例,单纯深静脉引流13例;引流静脉显著扩张40例,明显迂曲33例,明显狭窄34例,静脉返流28例,出现静脉湖17例,静脉窦狭窄62例,静脉窦缺如或闭塞30例。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引流静脉的影像学表现尽管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但其引流模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硬脊膜血管畸形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4例硬脊膜血管畸形患者均行脊髓MRI检查和全脊髓动脉造影。术中诊断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11例,行引流静脉切断术;硬脊膜动静脉畸形(SDAVM)3例,行引流静脉切断联合瘘口孤立术。结果13例患者术后能下地行走,1例术前已完全瘫痪的患者,术后肌力恢复至Ⅰ~Ⅱ级。造影随访8例,均未见瘘口复发;临床随访6例,均未见症状复发。1例患者遗留患侧大腿外侧麻木感。结论硬脊膜血管畸形分为SDAVF和SDAVM;前者行引流静脉切断术,后者行引流静脉切断联合瘘口孤立术,是较为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指发生在硬脑膜及其附属物如静脉窦、大脑镰、小脑幕上异常的动静脉分流,约占颅内动静脉畸形的10%~15%。DAVF发病率较低,误诊率较高。本文结合DAVF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影像学检查等对其误诊原因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DAVF的诊疗水平,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20.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畸形手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ICG)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畸形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5例脑血管畸形患者。术中应用ICG显示畸形血管、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评价术中ICG造影在手术中的作用。结果 本组5例脑血管畸形患者,其中脑动静脉畸形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3例。5例患者均接受了脑血管畸形切除术。2例脑动静脉畸形手术中在切除畸形团前进行了术中ICG血管造影,清晰显示出畸形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3例硬脑膜动静脉瘘手术中应用ICG造影确定了瘘口的位置,成功地阻断瘘口。患者术后复查DSA,证实畸形血管均被完全切除,正常血管得到保留。结论 术中ICG血管造影能够帮助术者明确脑血管畸形的状况,指导手术治疗脑血管畸形。研究支持在脑血管畸形手术中常规应用ICG脑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