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81例巨大儿体格发育3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出生巨大儿的生长发育规律,为今后做好巨大儿的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在我院监测的181例巨大儿和对照儿童定期随访至3岁,测量体格发育值,并计算生长速率、BMI值,以个体身长别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方法筛选超重儿和肥胖儿。结果出生巨大儿1岁内体重、身长增长速率明显低于足月正常儿,1~2岁体重增长速率高于足月正常儿,大于2岁身长增长速率高于足月正常儿(P<0.05);巨大儿42天、1岁、2岁和3岁的BMI值明显高于足月正常儿;1岁、2岁和3岁的超重检出率高于足月正常儿。结论巨大儿1岁以内生长发育趋向中线回归,1岁以后生长发育保持较高速率;巨大儿3岁内体脂含量均超过足月正常儿。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出生体重儿6个月龄时体格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儿童6个月龄时,测量身长、体重和血红蛋白,按照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长、身长别体重3项参数评价发育等级,并进行肥胖的筛查,评价贫血检出率。结果低出生体重儿6个月龄体格发育指标3项参数评价为中高、中上和上等的比例均低于出生体重正常儿和巨大儿,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低出生体重儿6个月龄体重发育等级在中低以上的比例达90.7%,肥胖检出率为3.9%,巨大儿6个月龄体重按年龄评价为上的比例占40.5%。不同出生体重儿童6个月龄的贫血、肥胖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出生体重儿追赶生长关键期在6个月内,且生后早期容易发生脂肪的过度聚集。巨大儿生后早期的生长有向均线回归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低出生体重儿432例体格发育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状况,探讨其生长发育规律.[方法]选择432名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孕周分别以正常足月儿、正常体重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对出生婴儿的体重、身长分5个年龄段进行随访,然后将测量数据进行对照,并且将不同孕周低出生体重儿的体格发育状况进行对照.[结果]①432名出生低体重儿生长发育模式与正常儿基本一致,并且在0~2岁内存在追赶生长现象,体重、身长的追赶生长以出生后头6月最快;②432名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均明显落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或<0.001);③120名低出生体重早产男女婴2岁内体重、身长的追赶大于86名足月小样儿男女婴,而且女婴18、24月龄体重发育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低出生体重早产女婴2岁内身长的追赶大于男婴.[结论]①出生低体重儿体格发育均落后于正常对照儿,但其增长模式呈现追赶现象;②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追赶生长大于足月小样儿.  相似文献   

4.
不同分娩方式婴儿的气质与智力及体格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婴儿气质类型、智能和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儿童气质问卷和DST儿童智能发育量表调查364名顺产与剖宫产婴儿的气质和智能发育,并分别测量其体重、身长,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婴儿气质类型、智能和体格发育的影响。结果:两组婴儿的气质类型、智力、体重和身长之间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婴儿气质、体格及智力水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巨大儿和正常体重儿0~3岁生长发育情况。方法选择2011—2013年出生并在杭州市拱墅区大关上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程保健的97名巨大儿,按1∶3的比例选择同期出生、同性别的291名正常体重儿,比较两组在0~3岁不同月龄的身高、体重和头围,并比较出牙、贫血、语言及行为等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巨大儿组母乳喂养61人,占62.89%,母乳喂养平均持续时间为7.7个月;正常体重儿组母乳喂养191人,占65.64%,母乳喂养平均持续时间为7.2个月;两组各月龄段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组0~3岁不同月龄的身高、体重和头围均大于正常体重儿(P0.05);巨大儿组超重及肥胖发生率为37.11%,高于正常体重儿组的22.34%(P0.05)。巨大儿组乳牙萌出年龄平均为(7.81±1.83)月龄,早于正常体重儿组的(8.56±2.35)月龄(P0.05)。巨大儿组乳牙长齐年龄平均为(31.61±4.49)月龄,正常体重儿组为(31.75±3.67)月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组肋外翻发生率为15.46%,高于正常体重儿的7.56%(P0.05);两组缺铁性贫血、语言和行为发育迟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大儿与正常体重儿的母乳喂养情况相近;巨大儿体格发育超过正常体重儿,更易出现肥胖和肋外翻;语言及行为发育与正常体重儿相比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浦争  翟晓蔚  汤伟琴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2):1678-1679
目的观察巨大儿出生后体格发育和精神发育的情况,与嘉定镇同龄儿童的生长发育相比较。方法119例巨大儿在6个月、1岁、2岁、3岁定期测体重、身高,1岁时采用《丹佛智能筛查》(DDST)。结果巨大儿体重、身高在各个年龄段的体格发育均高于同龄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同龄儿童,有显著差异(超重P<0.01,肥胖P<0.05);巨大儿在DDST智测筛查中与同龄儿童无差异(P>0.05)。讨论巨大儿出生后易发生超重、肥胖,应控制高出生体重,从胎儿期着手,合理科学喂养,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探讨巨大胎儿早期体格生长发育的状况和特点.方法 于2008年8-11月调查安徽省合肥市2~4岁巨大胎儿211名,并选择正常出生体重儿童为对照1:1匹配,测量儿童身长/身高、体重等体格生长指标.结果 巨大胎儿2~4岁儿童在身高/身长、体重等体格发育水平均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且评价的等级也较高,其中年龄别身长/高、年龄别体重、身长/高别体重评价为上等的分别为23.2%、18.0%和1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8.1%和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巨大胎儿男童较女童在体格生长指标上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别更明显.结论 巨大胎儿2~4岁体格发育水平总体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童,但存在肥胖倾向.  相似文献   

8.
巨大儿的气质特点和智能发育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巨大儿和正常出生体重婴儿在出生后 3 0个月内气质、智能和运动发育情况进行比较 ,探讨出生体重对婴儿出生后智能及运动发育情况、气质的影响 ,以及气质各维度和智能及运动发育指数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Carry儿童气质问卷《婴儿气质问卷修订版》(RITQ)和《幼儿气质评估表》(TTQ ) ,以及《Bayley婴儿发育量表》。 【结果】 ①巨大儿的气质分型、智能及运动发育指数和出生体重正常的儿童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巨大儿的各气质维度和出生体重正常的儿童比较差异也未见显著性 (P >0 .0 5 ) ;②不同的分娩方式对巨大儿的智能和运动发育影响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③在 5~ 12个月年龄组中 :出生体重正常的儿童活动水平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呈正相关 (P <0 .0 1) ,巨大儿则表现为节律性和运动发育指数呈正相关 (P <0 .0 5 ) ;④在 12~ 3 6个月年龄组中 :出生体重正常的儿童活动水平和运动发育指数呈正相关 (P <0 .0 5 ) ,趋避性和运动发育指数呈负相关 (P <0 .0 5 ) ,坚持性和智能发育指数 (MDI)呈负相关 (P <0 .0 5 ) ,巨大儿的趋避性和智能发育指数呈负相关 (P <0 .0 5 )。 【结论】 气质与儿童的发育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 ,应针对不同气质特点的儿童采用适当的抚养方式 ,最  相似文献   

9.
卢云  王艳娟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2092-2094
目的:探讨高危儿早期干预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自愿接受调查的374例高危儿按照父母依从性分为干预163例和对照Ⅰ组211例,同时选取150例同期出生的正常足月儿为对照Ⅱ组。干预组自出院后按照鲍秀兰教授0~3岁早期教育大纲进行以家庭干预为主、定期到医院随诊方式进行干预;对照Ⅰ组及对照Ⅱ组按国家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进行定期体检。3组研究对象均在周岁时测量身长和体重,并用Gesell婴幼儿发育诊断量表检测其发育商。结果:1周岁时,3组研究对象之间的身长和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作能区和应人能区的发育商对照,Ⅱ组>干预组>对照Ⅰ组;其他能区发育商及平均发育商比较,干预组高于对照Ⅰ组(P<0.05),而与对照Ⅱ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可以促进高危儿神经行为发育和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队列研究探讨深圳市南山区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婴幼儿体格发育水平的关系及其生长发育规律。方法纳入南山区2012年10月—2013年9月在本院出生且在本院儿保科进行健康体检的婴儿362例,按出生情况划分为足月适于胎龄儿组(n =185)、足月小于胎龄儿组(n =58)、早产适于胎龄儿组(n =55)、早产小于胎龄儿组(n =64),随访婴幼儿至3岁,各组按受孕开始计算并调整月龄,记录其各个时段体格发育状况。结果4组生长发育模式相似;早产适于胎龄儿组在13~14个月、16~17个月、19~20个月、22个月、28个月体重及身长增长值均明显高于足月小于胎龄儿组及足月适于胎龄儿组;足月小于胎龄儿组在各时点体重、身长均明显低于足月适于胎龄儿组,早产小于胎龄儿组在各时点体重、身长均明显低于早产适于胎龄儿组。结论小于胎龄儿体格生长发育明显落后于适于胎龄儿;但其生长发育模式表现出追赶现象。  相似文献   

11.
温岩  王先先  孙晓峰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6):4068-4070
目的:探讨脐血脂联素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孕期诊为GDM并且血糖控制满意的孕妇236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正常妊娠的孕妇251例作为对照组,追踪所有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重≥4.0 kg为巨大儿。所有新生儿出生后即抽取脐血测脂联素水平,并记录出生体重、身长、肩围及腹壁皮下脂肪厚度,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新生儿营养指数RI。结果:GDM组巨大儿出生体重、RI及HOMA-I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巨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脐血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DM组巨大儿脐血脂联素与出生体重、RI成负相关关系(P<0.05),与HOMA-IR成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巨大儿身长、头围、肩围及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不相关(P>0.05)。结论:脐血脂联素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关系密切,脐血APN水平可直接反映巨大儿的体脂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气质特点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和气质干预方式及效果,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方法:应用小婴儿气质问卷、婴儿气质问卷和幼儿气质评估表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名儿童进行气质测评。干预组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和气质干预,干预1年后与对照组儿童进行气质比较。结果:1年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在适应性、情绪本质、坚持性等3个气质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D型气质减少(P<0.05)。结论:早期教育和气质干预可以促进婴幼儿气质良好发展,不同气质特点婴幼儿应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纯母乳喂养和纯人工喂养对足月儿及早产儿在6个月体格发育、智力、运动发育、气质类型及气质各维度得分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论证母乳喂养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性,为推进0~6个月纯母乳喂养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方法 本课题选取足月儿97例和早产儿67例。即共分为四组A组为足月母乳喂养组(54例)、B组为足月人工喂养组(43例)、C组为早产母乳喂养组(38例)、D组为早产人工喂养组(29例)。测量A、B、C、D四组在出生、42 d、2、3、6个月时的体重、身长和头围,并计算其净增值。测试6个月时(早产儿纠正月龄6个月时)的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气质类型及气质各维度得分,进行比较。结果 生长发育方面,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出生~42 d、42 d~2个月、2~3个月三个时间段体重净增值大于人工喂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足月儿来说,母乳喂养分别在2~3个月、3~6个月两个时间段和出生~42 d、2~3个月两个时间段,对应的身长和头围净增值较人工喂养多,对于早产儿来说,母乳喂养分别在出生~42 d、42 d~2个月、2~3个月、3~4个月四个时间段和42 d~2个月、2~3个月两个时间段,对应的身长和头围净增值较人工喂养多。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6个月测量的智力、运动发育指数较人工喂养的高。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在小儿气质形成上无差异。结论 纯母乳喂养不论对足月儿还是早产儿6个月时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较纯人工喂养高,而体格发育优势主要集中在出生后前3个月,而足月及早产婴儿在6个月时的气质类型与是否母乳喂养无明显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LBW)认知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61例LBW(1 850~2450 g)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Ⅰ组33例),未干预组(Ⅱ组28例)。Ⅰ组实施婴儿抚触,营养指导,早期教育,感知运动、语言等训练。Ⅱ组未能参加干预。于6月、12月、24月、36月两组分别进行体格发育(体重、身高)SDS值评定(Z评分)及Gesell发育商(DQ)的测定。结果:Ⅰ组各年龄段的体重、身高SDS值显著高于Ⅱ组(P<0.01);Gesell测试:6月时Ⅰ组各能区DQ分值高于Ⅱ组,但精细动作、应物能、言语能与Ⅱ组无显著差异(P>0.05);12月、24月、36月时Ⅰ组各能区DQ分值与Ⅱ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研究表明早期干预能有效地促进LBW体格生长及认知行为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1~<2月龄婴儿身长体重发育状况及不同喂养方式间婴儿体格发育的差异,为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在北京市某城区医院出生、并于2017年8月-2019年7月来医院进行出生后1~<2月龄健康检查的婴儿体检资料,对婴儿的体重和身长,以及喂养方式数据进行分析。用t检验方法,分析不同性别间及不同喂养方式间婴儿体重身长的差异。结果在323名婴儿中,完全母乳喂养率为59.4%,男女婴儿完全母乳喂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21,P=0.190)。男孩1~<2月龄时的体重身长,以及生后至1~<2月龄的体重身长增长值均明显高于女孩相应的体重身长和体重身长的增长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婴儿完全母乳喂养组1~<2月龄时的体重及体重增长值均明显高于非完全母乳喂养组的体重和体重增长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体格发育,母乳喂养率尚低。应进一步加强促进母乳喂养的措施,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轻度缺铁性贫血(MIDA)对婴幼儿体格生长和智能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对254例定期进行儿童保健的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进行纵向监测,定期对体重、身高、智力发育指数(MDl)、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l),以及行为发育进行测试。智能及行为测试采用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根据2岁时有无MIDA分为病例组(104例)和对照组(150例)。结果:病例组2岁体重、身高都较对照组低,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岁男女婴幼儿体重年增长率都较对照组低(P<0.01,P<0.05)。2岁MIDA患儿MDI、PDI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智能发育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1,P<0.01,P<0.05),且MIDA患儿血红蛋白水平与其MDI和PDI分值呈正相关(P<0.01)。MIDA患儿与背景资料相同的同龄儿相比,存在社交退缩、不快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易疲劳、手指及手腕的精细运动协调性差等行为问题(P<0.05)。结论:MIDA对婴幼儿体格生长和智能行为发育均产生不良影响,积极防治缺铁性贫血对保证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早期教育与护理对婴儿生长发育效果的家庭跟踪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教育与护理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家庭跟踪效果。方法:将正常出生的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从出生开始即实施系统、规范的家庭早期教育与护理干预,每月到家中进行体格测量及家庭早期教育训练与护理指导共12次,每3个月来儿童保健门诊进行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测试共4次。对照组不进行家庭跟踪服务,只做一般体格检查和Gesell婴儿发育量表测试。结果:两组小儿在3、6、9、12个月时的体重、身长发育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月时的发育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前、后家长对早期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分别为28.45%和90.52%,对医务人员家庭跟进服务综合能力的满意度为92.24%。结论:母婴早教技术深入到家庭对于婴儿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邵小燕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7):2613-2614
目的:探讨抚触及游泳保健对新生儿智力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90例正常足月的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采用常规保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期给予抚触并进行游泳,在两组新生儿6、12个月时采用小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进行智测,并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体格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在6、12个月时的运动行智力(MDI)和运动能力(PD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6、12个月时的身长、体重、头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抚触结合游泳能够显著促进新生儿智力及体格的发育,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武汉市东西湖区巨大胎儿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06年在武汉市东西湖区妇幼保健院建册的761例孕妇及分娩的活产儿为研究对象,新生巨大儿为病例组,正常出生体重新生儿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3∶1。巨大儿发生率为6.31%(男女新生儿的发生率分别为7.00%和5.64%);单因素分析显示,巨大儿组产妇的身高、分娩前BMI、产前检查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期BMI≥28是巨大胎儿的独立预测因子(OR95%CI=1.102~1.38,P<0.05)。结论:孕妇身高、孕期肥胖与巨大胎儿的发生有关。应加强孕期保健,避免孕期体重过度增长,以预防巨大儿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贫血及无贫血小红细胞对婴幼儿体格生长和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为贫血和小红细胞婴幼儿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纳入2021年1—6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常规健康检查且资料完整的6~36月龄儿童。根据血常规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贫血组74例、小红细胞组228例和对照组143例。对不同组婴幼儿体格测量及儿心量表测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婴幼儿445名。贫血组婴儿及幼儿体重的Z值(ZWA)和身高的Z值(ZHA)均较对照组低(F=12.618、3.807、21.266、3.668,P<0.05),小红细胞组婴儿ZWA和 ZHA也显著低于对照组(Bonferroni-t=2.433、2.823,P<0.05)。儿心量表测评结果显示贫血组婴儿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会行为能区及总发育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onferroni-t=2.851、5.554、2.749、2.681、4.508、5.158,P<0.05),小红细胞组婴儿精细动作、语言、社会行为能区及总发育商也较对照组显著降低(Bonferroni-t=4.317、2.506、3.598、3.758,P<0.05)。对于幼儿,贫血组大运动、语言、社会行为能区及总发育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Bonferroni-t= 2.482,3.038,2.861,2.711,P<0.05),小红细胞组幼儿语言、社会行为能区发育商及总发育商也低于对照组(Bonferroni-t=2.715、2.939、2.473,P<0.05)。结论 除了贫血外,小红细胞也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需引起重视并探索合适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