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蓓  李东豪  胡利  闻毅颐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2):2097-2100

目的:探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缘螨净茶树油清洁湿巾治疗蠕形螨睑缘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蠕形螨睑缘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缘螨净茶树油清洁湿巾治疗,对照1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茶树油眼膏治疗,对照2组给予茶树油眼膏治疗。治疗30d后,对患者进行症状评分、拔睫毛螨虫计数及裂隙灯下观察临床体征评分。比较三组治疗前后数据。

结果:三组治疗前后蠕形螨计数均有差异(P<0.01),症状总评分差值有差异(F=20.05,P<0.01),体征总评分差值有差异(F=8.10,P<0.01)。

结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缘螨净茶树油清洁湿巾治疗蠕形螨睑缘炎疗效显著,茶树油清洁湿巾具有便携、易保存、不易变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ain gland dysfunction,MGD)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01/06诊治的MGD患者87例174眼,所有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红霉素眼膏组、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组和对照组,分析治疗前、治疗后1wk和4wk的观察指标。结果:三组患者的症状评估(SS)、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CFS)、基础泪液分泌量(SⅠt)、睑缘观察评分(LMS),治疗前与治疗后1wk和4wk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三种治疗皆有效;治疗后1wk和4wk,红霉素眼膏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组与对照组比较,在SS和LMS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wk和4wk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组和红霉素眼膏在SS,BUT和LMS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组以上指标效果优于红霉素眼膏组。结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对MGD临床效果良好,不但能够改善MGD患者的症状体征,而且抗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林琳晋秀明  童女侠 《眼科》2013,22(3):157-160
目的  比较单纯应用抗生素以及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性干眼的临床效果。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2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诊断为MGD相关性干眼患者42例(84眼)。方法  随机选择其中22例(44眼)为试验组,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羟糖甘滴眼液+局部热敷;20例(40眼)为对照组应用妥布霉素眼膏+羟糖甘滴眼液+局部热敷。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和4周观察睑板腺功能及其干眼相关检测指标的变化及症状改善情况。主要指标 睑板腺功能方面:裂隙灯显微镜下评价眼睑睑缘变化,睑板腺开口的变化,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睑板腺脂质排出难易度评分;干眼方面: Schirmer I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情况及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MGD病程、MGD体征和干眼体征等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2、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泌物性状评分、睑板腺脂质排出难易度评分和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TBUT均明显增加(P均<0.05)。两组的CFS评分在治疗后2、4周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1、2周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和睑板腺挤压试验评分明显较低,而在治疗后各时间点TBUT值明显较高(P均<0.05)。结论  单纯抗生素以及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MGD相关性干眼均有疗效,但后者在改善症状及体征方面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4.
柯兰  杨燕宁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1):2045-2049

目的:评价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睑缘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Elsevier、Cochrane Library、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手工检索灰色文献,并用Google搜索相关文献。从有效率、眼压、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价,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有8个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患者共97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1.75,95%CI=1.29~2.37,P=0.0003); 试验组眼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MD=1.30,95%CI=0.85~1.75,P<0.00001); 两组的不良反应(眼睑水肿、结膜充血、眼压升高、眼睑刺痒、过敏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64,95%CI=0.86~3.10,P=0.13)。

结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睑缘炎有效,且不增加治疗的不良反应。但由于纳入的文献总体质量不高,尚仍需严谨的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5.
王媛  王薇  侯志强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7):1329-1332

目的:探讨眼表面干涉仪在睑板腺功能障碍(MGD)辅助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10/11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62例MGD患者和3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人员均按规定顺序,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裂隙灯眼前节检查、眼表面干涉仪检查及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测。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别比较两组受试者检查结果,并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观察MGD组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两组受试者中均有眼睑缘形态改变者,且病变形态各异。MGD组OSDI评分、睑板腺排出能力评分、睑板腺缺失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平均泪膜脂质层厚度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BUT、不完全瞬目时间比例、睑板腺开口评分和睑板腺分泌物性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GD患者平均泪膜脂质层厚度与OSDI评分、睑板腺开口评分及睑板腺缺失评分均呈负相关(rs=-0.730,P<0.01; rs=-0.639,P<0.01; rs=-4.15,P=0.001),与BUT呈正比,与睑板腺排出能力和分泌物性质的评分均呈反比,但均无明显相关性。OSDI评分与睑板腺缺失评分呈正相关(rs=0.790,P<0.01)。

结论:MGD症状和体征与眼表面干涉仪检测的泪膜脂质层厚度、睑板腺缺失显著相关,眼表面干涉仪可快速、无创、客观地诊断MGD并评估病情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汪锐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3):499-502

目的:探讨泪道探通术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填充治疗对泪道阻塞患者眼表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10/2018-01我院收治的泪道阻塞患者120例120眼,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予以单纯泪道探通术治疗,观察组予以泪道探通术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填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mo,观察组OSDI总分及眼部不适频率评分、眼部不适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评分、不良环境眼部不适发生频率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mo,观察组血清hs-CRP、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泪道探通术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填充治疗泪道阻塞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眼表症状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术前采取干预措施对术后眼表的影响。方法将拟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53例(53只眼)翼状胬肉合并MGD患者随机分为A组(20例20只眼)、B组(18例18只眼)、C组(15例15只眼)。A组术前1周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及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每日行热敷治疗,于术前1 d行睑板腺按摩,B组术前1周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及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C组术前1周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及金霉素眼膏。三组患者术后2 d均加压包扎术眼,第3天开始接受相同的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术后眼表组织修复情况及主观感受。结果(1)术后A组和B组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明显短于C组。(2)术后各期三组间MGD睑缘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术后3 d,A组眼部舒适度评分明显优于B组和C组,B组眼部舒适度评分明显优于C组;术后1周,A组眼部舒适度评分明显优于C组;术后2周及术后4周,各组眼部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术后1周,A组和B组泪膜破裂时间(TBUT)明显长于C组;术后2周及术后4周,各组T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翼状胬肉合并MGD患者术前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配合人工泪液,联合激素类眼膏及物理治疗,可明显促进术后眼表修复,改善患者术后眼部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IPL)综合治疗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变(BKC)的短期疗效。

方法:选择2020-12/2021-12就诊于沧州爱尔眼科医院确诊为BKC的患者66例66眼(均选择病情严重的一眼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接受的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30眼,治疗组36例36眼,两组均在接受药物(给予0.1%氟米龙滴眼液、0.3%玻璃酸钠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点眼)治疗后1wk,以眼表状态作为基线水平,对照组继续进行药物治疗(给予0.1%氟米龙滴眼液、0.3%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需在医院内定期进行IPL综合治疗(雾化熏蒸+IPL+睑板腺按摩+睑缘清洁+冷敷),每2wk 1次,共治疗4次。在药物治疗1wk后、IPL第1次治疗前(基线水平V1)和IPL第3次治疗前(V2)、IPL第4次治疗后2wk(V3)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收集眼表疾病指数(OSDI)、裂隙灯下观察睑缘形态、睑板腺(MG)分泌物性质和分泌物排出难易程度、泪膜破裂时间(NIBUT)、眼红指数及角膜荧光素染色等数据,同时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眼前节及眼底,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OSDI、睑缘形态、MG分泌物性质和分泌物排出难易程度、NIBUT、眼表充血、角膜荧光素染色各项评分相比均无差异(P>0.05)。在V2、V3时,两组患者OSDI、睑缘形态、MG分泌物性质和分泌物排出难易程度、眼表充血分析、角膜荧光素染色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V1)下降,NIBUT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改善更明显。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

结论:IPL综合治疗可以减轻眼表炎症,改善睑板腺功能,可作为BKC物理治疗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对比强脉冲光(IPL)联合睑板腺按摩与眼睑熏蒸按摩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干眼的治疗效果。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取2018-03/08在西安市第四医院干眼门诊就诊的73例146眼MGD相关干眼患者,试验组38例76眼,给予IPL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每3wk 1次,共3次)。对照组35例70眼给予眼睑熏蒸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每天熏蒸、清洗睑缘,连续5d,第5d进行睑板腺按摩,间隔2wk后再次重复治疗,共3次)。本研究时间共12wk,记录首次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1、4、7、12wk时患者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估、标准干眼评估问卷(SPEED)、非侵入泪膜破裂时间(NITBUT)、非侵入泪河高度测量(NITMH)、睑板腺缺失积分(MGS)、睑板腺分泌物评估(MGYSS)等数据,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二者的疗效对比。

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各观察指标无差异(P>0.05); 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除NITMH、MGS外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在治疗后1wk时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 试验组在治疗后4、7、12wk时,除NITMH、MGS外均优于对照组(P<0.05)。从指标变化趋势上看,试验组于首次治疗后疗效指标持续好转,于第12wk时疗效最佳,而对照组于首次治疗后第7wk疗效最佳,之后疗效减弱。治疗后两组均未见明显并发症。

结论:强脉冲光联合睑板腺按摩及眼睑熏蒸按摩两种治疗方式均对MGD相关干眼治疗方便、安全、有效,且强脉冲光联合睑板腺按摩疗效及维持时间优于眼睑熏蒸按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一个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人工智能(AI)系统,能够全自动地评价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的睑板腺形态变化。

方法:选取2021-01/11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就诊的145名受试者右眼纳入研究。随机选择其中60名受试者的睑板腺照相用于AI训练。收集睑板腺图像后首先标注出睑板区域和每一根睑板腺腺体。使用残差神经网络(ResNet)结合U-Net模型进行数据训练,获得成熟的AI系统; 85名受试者包括阻塞性MGD患者53名和睑板腺正常的志愿者32名,使用AI系统自动分析其各项睑板腺形态参数。同时观察临床指标包括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河高度(TMH)、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睑缘评分、睑板腺评分和睑板腺分泌能力评分。分析睑板腺参数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通过多次版本迭代,最终获得了交并比达92.0%的AI系统。使用该AI系统,发现上眼睑的睑板腺密度与OSDI(rs=-0.320)、TBUT(rs=0.484)、睑缘评分(rs=-0.350)、睑板腺评分(rs=-0.749)和睑板腺分泌能力评分(rs=0.425)存在显著相关性(均P<0.05); 下眼睑的睑板腺密度与OSDI(rs=-0.420)、TBUT(rs=0.598)、睑缘评分(rs=-0.396)、睑板腺评分(rs=-0.720)和睑板腺分泌能力评分(rs=0.438)存在显著相关性(均P<0.05); 总眼睑的睑板腺密度与OSDI(rs=-0.404)、TBUT(rs=0.601)、睑缘评分(rs=-0.416)、睑板腺评分(rs=-0.805)和睑板腺分泌能力评分(rs=0.480)存在显著相关性(均P<0.05)。

结论:基于CNN的AI系统是一个准确、高效的睑板腺形态学评价系统,能够方便地采用我们建立的睑板腺密度这一指标对MGD患者的睑板腺形态进行快速准确地评价。睑板腺密度这一指标比目前通用的睑板腺评分更精确,是评价睑板腺萎缩程度的全新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1.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MGD) is a major cause of dry eye, affecting millions worldwide. Intraductal meibomian gland probing (MGP) aims to open obstructed meibomian glands using a small probe to promote meibum secretion. MGP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interest since 2010, and we critically evaluated the literature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GP. Despite positive results of MGP on dry eye symptoms in early single-group studies, MGP was not shown to consistently outperform controls in later controlled trials. Furthermore, MGP alone did not show improvement beyond placebo in the only placebo-controlled RCT conducted. Overall, the procedure appears safe. Self-limited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was frequent, but no major complications were reported. In conclusion, MGP has not yet been shown to b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MGD. Larger placebo-controlled trials need to be conducted to establish the potential effect of this novel treatment modality.  相似文献   

12.
干眼症是眼科常见病,根据病因可分为泪液分泌不足和泪液蒸发过强两种类型。位于泪膜最外层的脂质层由睑板腺分泌,具有维持泪膜稳定和防止泪液蒸发的作用。脂质层的组成成分以及组织结构对它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由于脂质层功能紊乱,造成泪膜稳定性下降及眼表的破坏,引起蒸发过强型干眼症。(国际眼科纵览,2014, 38:316-319)  相似文献   

13.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ction,MGD)是一种慢性、弥漫性睑板腺异常,它通常以睑板腺终末导管的阻塞和(或)睑板腺分泌物质或量改变为特征,睑板腺阻塞是MGD最常见的原因,而MGD是蒸发过强性干眼最主要的病因,近年来随着MGD所致及干眼症的发病率提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虽然国际上对MGD的治疗等尚无统一标准,但现比较认可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去除病因、局部和全身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人工泪液替代疗法、营养支持治疗、激素治疗、中医治疗等,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MGD所致干眼症的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睑板腺功能障碍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帆  曾庆延 《眼科新进展》2016,(10):996-1000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glanddysfunction,MGD)是常见的眼表疾病,是干眼最主要的病因。本文主要就近5a国内外关于MGD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患者教育4个方面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MGD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张苗  罗振姣  任玉凤  倪伟  杨磊 《国际眼科杂志》2022,22(11):1877-1880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中重度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20-03/2021-09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72例144眼,根据睑板腺缺失面积占比分为中度组(1/3<睑板腺缺失<2/3,37例74眼)和重度组(睑板腺缺失≥2/3,35例70眼),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睑板腺熏蒸按摩治疗)和B组(睑板腺熏蒸按摩联合强脉冲光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mo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检测非侵入性泪河高度(NITMH)和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BUTav),并进行眼红分析。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mo A组和B组患者OSDI评分均显著降低,NIBUTav及眼红分析结果均显著改善(P<0.001),而NITMH均无显著变化(P>0.05); 中度组患者中A组和B组患者OSDI评分均显著降低,NIBUTav及眼红分析结果均显著改善(P<0.01),而NITMH均无显著变化(P>0.05); 重度组患者中,A组患者NIBUTav显著改善(P<0.001),其余各观察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B组患者OSDI评分明显降低,NIBUTav和眼红分析结果显著改善(P<0.001),但NITMH无显著变化(P>0.05)。

结论:两种治疗方法治疗中度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均有效,但重度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需在睑板腺熏蒸按摩基础上联合强脉冲光治疗。  相似文献   


16.
沈晓璐  刘焰 《眼科新进展》2008,28(2):157-159
近年来,干眼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干眼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而睑板腺功能障碍已成为干眼的主要原因.本文复习了干眼检查方面的文献,以脂质层的检查为主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的临床检查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86例172眼,给予泪膜破裂时间测定、角膜染色及分级,以及通过红外线睑板腺分析仪、睑板腺挤压试验,分别观察睑板腺腺体缺失评分及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等方法明确诊断后,在不同阶段采取综合治疗后(综合治疗包括清洁、热敷、按摩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和聚乙二醇滴眼液等),对其治疗的有效性进行评定分析。结果:对86例172眼患者经治疗3wk时进行观察,其中46例92眼治愈,29例58眼有效,11例22眼无效,总有效率87.2%。治疗6wk时观察,其中68例136眼治愈,13例26眼有效,5例10眼无效,总有效率94.2%,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采取综合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可有效缩短病程,快速解除睑板腺管阻塞,恢复睑板腺分泌功能及泪膜脂质层的稳定性,积极有效的减轻了患者干眼症状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18.
Meibomian gland, the largest sebaceous gland of the body, is responsible for the biosynthesis of lipid layer of the tear film to prevent excessive evaporation. The loss of normal functions of meibomian gland, known as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MGD), is a chronic disease and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dry eye symptoms in the clinics. Studies have found sex hormones, especially androgen, play vital roles in the regulation of the functions of meibomian gland. Recently, androgen has also been preliminarily applied in clinics for the treatment of MGD and showed promising results, especially in people with endogenous androgen deficiency. 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mechanisms of the function of androgen on meibomian gland based on molecular, animal, and clinical studies, and propose evidence-based views about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MGD.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白内障术前进行眼睑热敷联合睑板腺按摩对白内障合并轻中度睑板腺功能障碍(MGD) 患者白内障术后临床效果的改善。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就诊的50~85岁轻中度MGD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先接受3次眼睑热敷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再行白内障手术,对照组直接行白内障手术。分别记录MGD治疗前、治疗后以及白内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的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结膜染色评分、睑板腺功能评分;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 5M)检查并记录非侵入性泪河高度(NITMH)、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TBUT)和睑板腺缺失范围(MGL);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得分进行评估。使用广义估算方程(GEE)、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77例(77眼), 最终纳入分析68例(68眼),每组34例。实验组在MGD治疗后,睑缘形态、睑板腺排出能力、SⅠT、 TBUT及OSDI评分较MGD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角膜点染在白内障术后1周时较治疗前增加 (P=0.002),至术后1个月时恢复至治疗前水平。组间比较发现,实验组睑脂质量变化量在白内障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白内障术后1周时,实验组睑缘形态的变化量小于对照组, 术后1个月时,NITMH变化量小于对照组,而OSDI评分变化量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症状及体征更轻;对照组在白内障术后1周时,睑缘形态及SⅠT明显变差,至术后1个月时恢复至术前水平; 睑脂质量在术后1周时变差,NITMH在术后1个月时减少,二者至术后3个月时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白内障术前采用眼睑热敷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MGD,可改善术后睑板腺功能状态,缓解干眼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