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成药》2019,(8)
目的研究戊己胃漂浮缓释片抗家兔胃溃疡谱效关系。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戊己胃漂浮缓释片指纹图谱,以酸-乙醇致家兔胃溃疡模型考察抗胃溃疡作用,ELISA法测定抗胃溃疡药效指标表皮生长因子的含有量,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谱效关系模型。结果指纹图谱中共有峰对药效指标表皮生长因子EGF促进作用的贡献依次为峰号13681015791241416151132,其中13号峰(盐酸小檗碱)、6号峰(芍药苷)、8号峰(表小檗碱)、10号峰(黄连碱)、15号峰(吴茱萸碱)对戊己胃漂浮缓释片药效指标贡献最大,关联度均在0.750 0以上。结论戊己胃漂浮缓释片抗胃溃疡作用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为探索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林梦雅  张玉萍  李雅  姜民  庄朋伟  张艳军  宋丽丽 《中草药》2017,48(16):3447-3452
目的研究丹参不同提取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图谱与抗炎作用的谱效关系,为明确丹参抗炎作用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PLC法对丹参不同提取部位(S1~S9)进行分析,以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模型考察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作用,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其谱效关系。结果丹参醇提物50%乙醇洗脱液(S3)、80%乙醇洗脱液(S4)、滤过沉淀(S5)以及萃取后水层提取物(S9)对于炎症细胞抗炎能力强,其中以丹参醇提物的50%乙醇洗脱液(S3)作用能力最强。丹参发挥抗炎作用的药效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各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其抗炎药效贡献的大小顺序为9号峰1号峰2号峰6号峰15号峰11号峰12号峰7号峰10号峰5号峰14号峰3号峰18号峰4号峰13号峰16号峰8号峰,对抗炎作用药效贡献大的前4个峰分别为9、1、2、6号峰,经过与对照品比对及质谱分析鉴定出4个峰对应的成分分别为丹参酮IIA、丹参素、丹酚酸B和3′-甲基丹酚酸B。结论丹参抗炎作用的药效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明确了丹参中丹参酮IIA、丹参素、丹酚酸B和3′-甲基丹酚酸B这4个成分对其抗炎作用的药效贡献最大,为今后探索丹参药材抗炎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谱效整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瓜蒌子及其壳、仁抗凝血的物质基础及机制。建立瓜蒌子及其壳、仁的HPLC指纹图谱,测定瓜蒌子及其壳、仁2个剂量组(5、30 g·kg-1)抗小鼠凝血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以Matlab语言采用邓氏关联度计算法分析瓜蒌子及其壳、仁抗凝血的谱效关系和物质基础,获得共有药效成分群。利用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GenCLiP3、GeneCards、DAVID等数据库,获取共有药效成分群与疾病“coagulation”的共有靶点蛋白,进行信号通路及生物学功能注释分析并利用SYBYL-X 2.1.1软件对共有药效成分群抗凝血的主要分子机制加以验证。瓜蒌子及其壳、仁的谱-效关联度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各成分抗凝血作用的贡献程度并不一致即发挥抗凝血作用的物质基础不同,但存在共有药效成分群即共同物质基础,如腺嘌呤(3号峰)、尿嘧啶(4号峰)、次黄嘌呤(6号峰)、黄嘌呤(9号...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薏苡仁麸炒前后HPLC指纹图谱与治疗脾虚水湿不化药效之间的相关性,为明确薏苡仁麸炒前后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HPLC法建立麸炒前后薏苡仁指纹图谱;建立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比较其麸炒前后的药效作用;同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5批生品及其麸炒品进行谱效关系分析,分别找出关联度较大的化学成分,并比较麸炒前后谱-效关系差异。结果 HPLC指纹图谱中指认9个共有峰。与模型组比较,生品与麸炒品均有显著性差异;与生品组比较,麸炒薏苡仁各药效指标明显高于生品。麸炒品中9种共有成分与GAS、MTL、SS、体质量、胸腺指数以及脾指数的关联度明显高于生品;生品中9种共有成分与VIP的关联度明显高于麸炒品。结论薏苡仁治疗脾虚水湿不化的药效是多成分共同作用结果,麸炒后药效明显高于麸炒前。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6,(7)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合欢花HPLC指纹图谱中主要色谱峰与其镇静催眠药效的谱效关系,初步揭示合欢花镇静催眠药效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不同产地合欢花指纹图谱,取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各产地合欢花组、复方地西泮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制作大鼠失眠模型,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各产地合欢花组给予合欢花提取物,阳性对照组给予复方地西泮。对合欢花指纹图谱中各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和镇静催眠药效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灰色关联分析谱效关系。结果:合欢花具有较好的镇静催眠药效,灰色关联分析明确了合欢花HPLC指纹图谱中各共有峰对镇静催眠药效的贡献度,其中,X11、X14、X16号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镇静催眠作用贡献程度较大。结论:不同产地合欢花对PCPA所致失眠型大鼠均有疗效,合欢花镇静催眠作用的物质基础与其所含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关,灰色关联可有效应用于中药谱效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6.
宋伟  唐生安  曹冰雁  符敬伟  乔卫 《中草药》2018,49(5):1123-1131
目的建立酸枣仁黄酮部位不同配伍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其与解郁安神功效的谱效关系。方法采用Spearman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将HPLC指纹图谱中各组分特征峰的峰面积与小鼠行为学指标数据相关联。结果酸枣仁黄酮部位HPLC指纹图谱中与药效有较强相关性的成分有5个,分别为维采宁-Ⅱ、牡荆素葡萄糖苷、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6′″-对羟基苯甲酰斯皮诺素。结论通过谱-效相关性分析,推测出酸枣仁黄酮部位发挥抗抑郁、镇静催眠作用的有效成分,为酸枣仁有效成分筛选及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栀子的高效液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与利胆作用,并分析指纹图谱与利胆作用关联性,为明确栀子利胆作用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8批不同采收期栀子药材指纹图谱,采用主成分因子加权法对利胆药效指标胆汁流量、胆汁中总胆汁酸、总胆固醇、总胆红素含量进行计算,得到栀子利胆作用综合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其利胆作用的谱效关系。结果:谱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共有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其利胆作用贡献的大小顺序为(关联度0. 8)9号峰14号峰26号峰4号峰30号峰6号峰1号峰10号峰5号峰24号峰;通过对以上成分进行全波长扫描,推测峰9,14,4为环烯醚萜类成分;推测26,30,24为西红花苷类成分;与对照品的液相谱图对照确认,9号峰为栀子苷。结论栀子的利胆作用是由多种成分,多个通路共同作用的结果,初步确定栀子主要利胆成分为栀子苷,为探索栀子利胆作用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2,(12)
目的:阐明黄芪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图谱与提高机体免疫力药效的相关性,表征黄芪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进行小鼠碳粒廓清试验,用灰色关联统计方法将HPLC图谱的各组分峰与提高机体免疫力药效数据相关联,研究谱效相关性,找出黄芪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的物质基础。结果:黄芪提取物在碳粒廓清实验中,水部分组吞噬指数最大,提高免疫力的能力最强,用灰色关联的分析方法,根据关联度大小来确定黄芪药材水部分中以黄芪多糖为代表物质群对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贡献程度。结论:研究黄芪药材HPLC图谱特征及谱效关系,是表征其谱效相关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基于谱效关系的肉桂(Cinnamomum cassia的干燥树皮)改善肾阳虚作用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研究方法,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不同产地肉桂水煎液及甲醇提取物的指纹图谱。采用氢化可的松建立小鼠肾阳虚症模型,以体质量增长率、三碘甲状腺氨酸(triiodothyronine,T3)、四碘甲状腺氨酸(tetraiodothyronine,T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al cortical hormone,ACTH)、肾脏指数、睾丸指数作为指标评价不同产地肉桂的改善肾阳虚作用。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构建色谱峰与药效指标的相关性,筛选Q-Marker。结果在改善肾阳虚方面,肉桂水煎液中肉桂酸为关联度较高的成分(r0.74);肉桂甲醇提取物中肉桂醛、肉桂酸关联度最高(r0.80),邻甲氧基肉桂醛关联度较高(r0.72),初步确认了肉桂醛、肉桂酸、邻甲氧基肉桂醛为肉桂改善肾阳虚的药效物质基础即Q-Marker。结论通过谱效关系研究,探讨了肉桂改善肾阳虚作用的Q-Marker,可为肉桂改善肾阳虚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市售沙棘HPLC指纹图谱一致性及抗氧化活性谱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市售沙棘HPLC指纹图谱的差异,并研究其HPLC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为探寻沙棘抗氧化物质基础及饮片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HPLC建立不同来源沙棘饮片指纹图谱及相似度,系统聚类分析其差异;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研究其抗氧化作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谱效关系。结果:建立了14批沙棘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其中10个色谱峰为共有峰,其中10号峰为槲皮素,各样品聚为两类,相似度在0.862~0.992;14批沙棘饮片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自由基作用;10个共有峰与清除自由基的关联度在0.758~0.662,大小依次为x10x3x7x4x5x9x1x6x8x2,其中10号峰槲皮素与清除DPPH自由基作用关联度最大。结论:市售沙棘饮片总体质量比较一致,但不同地区间的质量有一定的差异,沙棘抗氧化作用为"多成分"共同起效的结果。通过HPLC指纹图谱一致性研究及"谱-效"关系分析探寻其抗氧化物质基础,可为沙棘饮片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提取物化学成分与其抗血栓作用的谱效关系,分析丹参提取物的抗血栓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法建立丹参提取物的指纹图谱;结合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探讨不同产地丹参的成分差异;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测定不同产地丹参提取物的抗血栓活性;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分析进行谱-效相关研究,筛选出药效贡献较大成分。结果 通过聚类分析,60批丹参样品聚为2类;OPLS-DA筛选出2组间的15个差异共有峰;PLSR分析提示在标定的39个共有峰中,与丹参抗血栓活性最相关的化合物可能为峰1(二糖)、峰31(新隐丹参酮)、峰26(丹参醛)、峰34(隐丹参酮)、峰39(二氢隐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12批丹参茎叶为研究对象,为究其HPLC指纹图谱中色谱峰和活血活性的相关性,建立其基于酶活性的活血活性谱-效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纤维蛋白原平板法,测定6批丹参茎叶的指纹图谱和体外活血活性值,用对照品对指纹图谱特征峰进行指认,并对指纹图谱特征峰成分与其活血活性进行相关分析;运用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多重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建立其谱-效模型,采用6批丹参茎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丹参茎叶指纹图谱中得到7个特征峰,由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可证明丹参茎叶活血活性与7个色谱峰峰面积有相关性,陡坡图分析得该模型的最优主成分数为5,经指认分别为原儿茶醛,咖啡酸,共有峰5(未指认),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其中原儿茶醛、共有峰5和丹酚酸B对活血作用显正相关,咖啡酸(CA)和迷迭香酸(PCA)对活血作用显负相关,预测值和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较小。结论:该实验建立的基于酶活性的活血活性谱-效模型可较好地预测丹参茎叶的活血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阐明玛咖不同提取部位的指纹图谱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作用的影响,揭示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建立玛咖不同提取部位的指纹图谱;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测试不同提取部位对PDE5的抑制率;采用灰度关联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谱-效关系。结果建立了玛咖不同提取部位的指纹图谱;指纹图谱中共有色谱峰21个,指认了其中5个成分。谱-效关系表明,玛咖对PDE5抑制作用的药效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脂溶性的玛咖酰胺类生物碱(峰22、23、24)对药效活性贡献较大。酶活性测试验证了3种玛咖酰胺具有较好的PDE5抑制作用。结论本实验建立的PDE5抑制剂筛选方法,采用液体闪烁计数,灵敏度高,简便易行;同时揭示了玛咖不同提取部位的指纹图谱与PDE5抑制作用具有相关性,玛咖酰胺类生物碱可能为PDE5抑制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这为玛咖的资源利用和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杨冰月  李敏  任敏  赵春艳  魏恒  彭亮 《中草药》2016,47(13):2301-2307
目的研究半夏及其炮制品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和京半夏总有机酸HPLC指纹图谱与止咳作用的相关性,建立半夏及其炮制品总有机酸与止咳作用的谱-效关系,以阐明止咳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半夏及其炮制品总有机酸HPLC指纹图谱的各共有峰峰面积与止咳的3个评价指标(咳嗽潜伏期、3 min内咳嗽次数及抑咳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半夏及其炮制品总有机酸止咳作用的谱-效关系。结果半夏及其炮制品总有机酸对浓氨水致小鼠咳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半夏止咳功效一致。在半夏及其炮制品总有机酸HPLC指纹图谱中,4、6(琥珀酸)、12号色谱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与止咳作用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对止咳作用贡献较大,特别是4号色谱峰,峰面积大、关联度强。结论半夏及其炮制品总有机酸HPLC指纹图谱与其止咳作用具有相关性。通过谱-效关系研究,阐明了半夏及其炮制品止咳作用的物质基础,为其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波棱瓜子乙酸乙酯部位抗免疫性肝损伤活性谱效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波棱瓜子乙酸乙酯部位HPLC特征图谱与其抗免疫性肝损伤活性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结合均匀设计获得不同化学成分组成的9批波棱瓜子乙酸乙酯部位样品,应用HPLC建立9批样品特征图谱并通过聚类分析评价9批样品的差异性;建立卡介苗+脂多糖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测定给药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PLSR)研究其谱效相关性。结果:9批不同组合的样品HPLC图谱有明显差异,从其共有模式中标定了16个特征峰。与模型组相比,9批波棱瓜子给药组小鼠血清中ALT,AST活性和肝匀浆中MDA含量明显降低。谱效相关性研究发现6,7,10,15,16号峰(分别代表化合物波棱甲素、波棱素、波棱醇、波棱酮、波棱醛)是与抗免疫性肝损伤作用关联性较大的正相关色谱峰。结论:各样品对免疫性肝损伤均具有治疗作用,其护肝作用主要活性成分为波棱甲素、波棱素、波棱醇、波棱酮、波棱醛。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建立三果汤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探讨其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基础,为建立三果汤的质控评价指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通过回流提取得到9个三果汤样品,采用HPLC进行分析得到指纹图谱,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应用偏最小二乘法研究三果汤中特征色谱峰和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筛选活性色谱峰。结果:建立了三果汤HPLC指纹图谱方法,相似度均0.9,确定了其中27个色谱峰为共有峰,其中12个峰的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均1.0,说明三果汤指纹图谱中12个色谱峰对三果汤抗氧化活性发挥重要活性。通过与对照品比对,确定了峰5为没食子酸、峰10为没食子儿茶素、峰20为柯里拉京、峰23为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峰27为鞣花酸。结论:三果汤抗氧化作用是多个成分协同起效的结果,通过谱-效关系分析得到三果汤的抗氧化物质基础,可为三果汤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鸡血藤Spatholobus suberectus HPLC指纹图谱,研究鸡血藤指纹图谱与抗肿瘤活性之间的谱效关系。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鸡血藤指纹图谱;以人肝癌HepG2细胞为供试细胞,采用MTT法测定鸡血藤抗肿瘤活性,运用灰色关联度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鸡血藤指纹图谱与抗肿瘤作用的谱效关系。结果 构建鸡血藤的HPLC图谱,标出了14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6个共有峰,其中2号峰儿茶素、3号峰葛根素、9号峰大豆苷元偏最小二乘标准方程回归系数为正值,与抗肿瘤活性呈正相关,且VIP值>1.0;同时,通过活性成分验证结果显示儿茶素、葛根素、大豆苷元均具可抑制HepG2细胞生长,且存在浓度相关性,可认为是鸡血藤抗HepG2细胞的物质基础。结论 通过鸡血藤HPLC指纹图谱与抗肿瘤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为挖掘鸡血藤的质量标志物以及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丹参是临床最常用的中药之一,丹参的药效物质基础主要包括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和水溶性的丹酚酸类。丹参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传统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及其主要成分具有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近来研究显示,丹参及其主要成分对四氯化碳、D-氨基半乳糖、醋氨酚、酒精等制备的肝损伤模型也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文对丹参的保肝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系统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刘洪亮  吕靖  赵志敏  沈丽  刘成海 《中草药》2016,47(6):938-943
目的探讨丹参水溶性成分对肝窦内皮细胞功能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采用肝窦状内皮细胞HHSEC细胞株,与不同浓度丹参水溶性成分丹酚酸A、丹酚酸C、丹参素钠、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共孵育24 h,CCK-8法评估各成分细胞毒性。采用内皮细胞生长补充因子(ECGS)诱导HHSEC细胞增殖,以索拉非尼为阳性对照,Ed U法检测细胞增殖;荧光探针法检测胞内NO水平和NOS活力;免疫荧光法检测CD31表达;转基因斑马鱼实验观察斑马鱼荧光血管数量;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检测血管面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CGS能够诱导HHSEC细胞增殖,NO水平和NOS活性升高,CD31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索拉非尼及丹酚酸C、丹酚酸B、丹酚酸A能显著抑制ECGS诱导的HHSEC细胞增殖,降低细胞NO量和NOS活性,CD31表达明显降低。丹酚酸B、丹酚酸A、咖啡酸能够显著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丹酚酸C对转基因斑马鱼功能血管数量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丹参水溶性成分丹酚酸A、B、C能够抑制肝窦内皮细胞功能,且具有抑制血管新生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张华锋  刘炯  张杰  杨云  卫冰  王启帅 《中草药》2013,44(19):2696-2702
目的 探讨北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的保肝作用及与其HPLC指纹图谱间的谱效关系,以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HPLC-ELSD法获取北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的指纹图谱;检测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的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利用聚类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法对色谱-药效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从HPLC指纹图谱中共提取出12个能够标示药材特征的皂苷类成分的共有峰。不同产地北柴胡药材的保肝作用存在显著差异(P<0.05)。聚类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明确了给予北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小鼠血清中ALT水平和肝组织中SOD活性与皂苷类化合物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结论 北柴胡保肝作用的部分药效物质基础为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