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网织红细胞参数与红细胞参数在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00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为研究组,另选择100例健康妊娠期妇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量(HG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量(R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CHr)、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C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CVr)、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浓度(RDWr)。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网织红细胞参数与红细胞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织红细胞参数与红细胞参数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有诊断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乳酸亚铁糖浆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168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n =88)和对照组( n =80),观察组给予乳酸亚铁糖浆口服,对照组给予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的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口服乳酸亚铁糖浆的孕妇有6例发生轻微的胃肠道反应,而口服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的孕妇有16例发生明显的胃肠道反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乳酸亚铁糖浆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不仅疗效好,能有效缓解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而且乳酸亚铁糖浆较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是治疗缺铁性贫血安全有效的口服铁剂,临床上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血宝颗粒联合乳酸亚铁片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1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86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乳酸亚铁片,0.1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温水冲服生血宝颗粒,8g/次,2次/d。两组患儿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红细胞指标和铁代谢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为81.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WHOQOL-BREF评分显著升高(P0.05),以治疗组WHOQOL-BREF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铁、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铁、SF、T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血宝颗粒联合乳酸亚铁片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确切,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改善红细胞水平和铁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并研究网织红细胞参数在缺铁性贫血中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4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行身体检查的4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的静脉血行血细胞分析检测,评价红细胞内各个相关项目的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血红蛋白量浓度(CHCMr)、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CVr)、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CHr)都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而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分布宽度(HDWr)和网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r)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结论临床上对缺铁性贫血进行诊断,可以通过对患者的网织红细胞参数进行检测来掌握患者的血液变化情况,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效果。方法20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采用随机纸片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硫酸亚铁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常规治疗、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血红蛋白(119.6±10.1)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29.8±16.9)g/L、平均红细胞体积(88.4±9.2)fl均高于对照组的(102.3±8.4)g/L、(305.7±15.3)g/L、(75.8±9.0)f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79.0%,不良反应发生率6.0%低于对照组的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明显提高,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诊断贫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Sysmex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63例贫血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未成熟红细胞组分(IRF)、高散射光强度网织红百分比(HFR)等网织红细胞参数.结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治疗前RET%、RET#、IRF、HFR等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贫血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测定网织红细胞及其相关参数对于贫血病人的辅助诊断,临床治疗的效果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缺铁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DVIA12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46例缺铁性贫血(IDA)患者铁剂治疗前后网织红细胞绝对数(RET#)、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CVr)、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CHr)、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CHCM r)、网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r)等网织红细胞参数及血红蛋白量(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CH)、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CHCM)、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等红细胞参数,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IDA患者治疗前,CHr、MCVr、CHCM 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RDW r则升高(P<0.05),RET#无显著差异(P>0.05);红细胞参数呈现与网织红细胞参数一致的变化。铁剂治疗后第4天,RET#、CHr、MCVr及CHCM r明显升高(P<0.01),第7天恢复正常;Hb、CH、MCV、CHCM于第14天明显升高(P<0.01),Hb于第28天恢复正常,CH、MCV、CHCM则于第60天恢复正常;RDW和RDW r于第7天明显升高(P<0.01),第14天后逐渐降低,第120天恢复正常。结论网织红细胞参数是评价IDA患者铁剂治疗反应敏感、可靠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检测不同类型贫血和肝硬化患者网织红细胞多参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月我院126例各类贫血及肝硬化患者,应用美国Abbott公司的CD 37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液中网织红细胞进行多参数分析,包括网织红细胞细胞百分比(RET%)、平均网织红细胞细胞体积(MRV)、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与同期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缺铁性贫血患者的MRV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RET%和IR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溶血性贫血患者RET%、MRV、IRF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再生障碍性性贫血患者RET%、MRV、IRF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硬化患者RET%、IRF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MRV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网织红细胞多参数检测对不同类型贫血和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6月我院68例缺铁性贫血患儿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实施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治疗,对照组实施富马酸亚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Hb(血红蛋白)、SF(血清铁蛋白)、MCV(红细胞平均体积)变化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SF、MCV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7%,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7,(6):158-161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调素对贫血在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贫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患者为缺铁性贫血为A组,50例患者为慢性贫血,其中炎症性20例为B组,肿瘤性20例为C组、肾病性10例为D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血清铁调素。结果 A组、B组以及C组RETHe、RBC、Hb、HCT、MCH以及MCHC显著低于对照组,A组MCV显著低于对照组,D组RBC、Hb、HCT及MCH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ep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B组与C组显著高于对照组,A组、B组以及C组Fe显著低于对照组,A组Ferr显著低于对照组,B组、C组与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铁性贫血、慢性炎症性贫血、肿瘤性贫血患者RET-He显著下降,缺铁性贫血Hepc下降,而慢性炎症性贫血以及肿瘤性贫血Hepc显著上升,而肾病性贫血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李晓丽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44(12):2646-2650
目的 探究珍芪补血口服液联合多糖铁复合物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 2020年6月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两组孕妇均遵医嘱口服维生素C及叶酸片。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口服,0.3 mg/次,1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珍芪补血口服液,10 mL/次,2次/d。两组均治疗8周。对比两组孕妇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贫血相关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铁幼素(HJV)、膜铁转运蛋白1(FPN1)水平及免疫功能相关指标[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成熟T细胞(CD3+T)、CD4+/抑制性T淋巴细胞(CD8+T)],观察治疗后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SF、MCV、HJV、CD4+T、CD3+T、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TfR、FPN1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及胎儿窘迫、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珍芪补血口服液联合多糖铁复合物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疗效显著,可有效调节孕妇免疫功能,改善贫血症状,提高红细胞生产速度,且不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血宝胶囊联合二维亚铁颗粒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20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口服二维亚铁颗粒,5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新血宝胶囊,2粒/次,3次/d。所有患者采用上述治疗方案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血常规指标和铁代谢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乏力、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好转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HGB)、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常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但总铁结合力(TIBC)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铁代谢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满意度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生活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血宝胶囊联合二维亚铁颗粒治疗缺铁性贫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贫血症状,改善血常规指标和铁代谢指标,提高患者生活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儿童湿疹/特应性皮炎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项目《儿科系列常见病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之一。其目的是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在病证结合模式下,讨论具有湿疹/特应性皮炎、儿童和中药特点的临床定位、试验设计与实施等相关问题,为中药治疗儿童湿疹/特应性皮炎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提供思路和方法。制定过程中先后成立指南工作组、起草专家组和定稿专家组,采用文献研究和共识会议的方法,最终形成指南送审稿定稿。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临床定位、试验总体设计、诊断标准与辨证标准、受试者的选择与退出、干预措施、有效性评价、安全性观察、试验流程、试验的质量控制9部分。希望其制定和发布,能为申办者/合同研究组织、研究者在中药治疗湿疹/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试验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7年11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进行诊治的10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片,起始剂量为0.15 g/次,根据病情可增至0.3 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10 mL/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 h平均收缩压(mSBP)、24 h平均舒张压(mDBP)、临床症状积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13%、98.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4 h mSBP、24 h mDBP、头痛积分、耳鸣积分、头晕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24 h mSBP、24 h mDBP、头痛积分、耳鸣积分、头晕积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CP-1、sLOX-1、MMP-9、ET-1水平均显著降低,但NO水平显著增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CP-1、sLOX-1、MMP-9、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改善临床症状,还可改善血清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芪血颗粒联合琥珀酸亚铁治疗女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0月渭南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女性缺铁性贫血患者1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5例)和治疗组(65例)。对照组饭后口服琥珀酸亚铁片,2片/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芪血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象指标、铁代谢指标和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0.0%,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2.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Hb)、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体积(MCV)均显著增加(P0.0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显著减少(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血象指标改善更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 TFR)水平均显著减少(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铁代谢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外周血CD4~+值和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0.01),CD8~+值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免疫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芪血颗粒联合琥珀酸亚铁治疗女性缺铁性贫血可有效缓解患者贫血症状,改善红细胞形态,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益气维血胶囊联合复方硫酸亚铁颗粒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2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82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温水冲服复方硫酸亚铁颗粒,1袋/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益气维血胶囊,4粒/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比容(HCT)、铁调素、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铁蛋白(SF)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4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RBC、Hb、MCHC、HCT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RBC、Hb、MCHC、HC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铁调素、SF高于治疗前,sTfR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铁调素、SF高于对照组,sTf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维血胶囊联合复方硫酸亚铁颗粒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疗效确切,能提高RBC、Hb水平,改善铁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咳露口服液联合酮替芬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于洛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富马酸酮替芬片,1片/次,2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咳露口服液,15 mL/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咳嗽症状积分、嗜酸性粒细胞(EOS)绝对值、肺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1.67%和9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CT和ADL评分显著升高(P0.05),咳嗽症状积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ACT、ADL及咳嗽症状积分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OS绝对值显著降低(P0.05),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FEV1)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EOS绝对值及肺功能较对照组患者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咳露口服液联合酮替芬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杰  徐伯兰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36(12):2627-2631
目的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制备盐酸洛美沙星壳聚糖纳米粒(LF-CNs),并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离子凝胶化法制备LF-CNs,根据失效模式效应分析(FMEA)工具初步评估影响LF-CNs制剂性质的潜在处方和工艺变量,并通过2水平部分析因实验设计筛选出影响LF-CNs制剂性质的关键变量,最终以壳聚糖浓度、三聚磷酸钠(STPP)浓度和搅拌速度3个独立变量作为考察因素,以LF-CNs的粒径分布和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应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并得到LF-CNs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参数。通过Zetasizer Nano ZS 90动态激光粒度仪测定LF-CNs的粒径分布、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和ζ电位,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LF-CNs的微观形态;采用体外透析法考察LF-CNs和LF原料药体外药物释放特性;通过抑菌实验比较LF原料药与LF-CNs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 经实验优化得到LF-CNs的最优处方和工艺参数:壳聚糖质量浓度为10 mg/mL,STPP质量浓度为6 mg/mL,搅拌速度为750 r/min;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LF-CNs呈圆球状,无聚集,粒径大小为(479.6±18.7)nm,PDI为(0.194±0.012),ζ电位为(34.4±1.9)mV,LF-CNs的体外释放机制符合Korsmeyer-Peppas方程拟合,药物的释放为扩散和溶蚀双重机制;LF-CN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优于LF原料药。结论 将盐酸洛美沙星制备成壳聚糖纳米粒,处方设计科学合理,制备工艺简单易行,体外抑菌活性显著,有望成为盐酸洛美沙星眼用给药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补血益母颗粒联合麦角新碱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宫缩乏力性出血患者,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肌肉注射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0.2 mg/次,每日次数不超过5次。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补血益母颗粒,12 g/次,3次/d。两组均完成5 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水平,产后出血量和止血时间,及子宫体积和宫底下降高度。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T、PT、APTT指标均低于治疗前,而FIB指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凝血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30 min及2、24 h的出血量均逐渐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宫底下降高度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血益母颗粒联合麦角新碱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确切,可有效纠正机体凝血状态,增强子宫收缩力,并同时缩短产后出血量,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王芳  王森  王川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7):1664-1667
目的观察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美洛西林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天津市西青医院收治的106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美洛西林钠,0.1 g/(kg·d),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10 mL/次,4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02%、94.3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IL-6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RP、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美洛西林钠治疗小儿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降低CRP、IL-6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