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胶东蚀变岩型金矿金矿物微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梁亚运  刘学飞  刘龙龙  周勉  李  何碧 《岩石学报》2015,31(11):3441-3454
胶东半岛金矿集区是我国主要的产金地之一,其中"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为该区两个典型的矿床类型。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的三山岛-仓上断裂带发育两个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三山岛金矿和新立金矿。这两个金矿区金矿物赋存状态以晶隙金、裂隙金和包裹金为主,呈片状、椭圆状、短柱状和板状形态赋存于载金矿物之中,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少量方铅矿、闪锌矿等硫化物。扫描电镜背散射(BSE)电子图像和二次电子图像发现,单个金颗粒表面具有明显的凹坑或凹槽,因内部填充杂质或反光而呈暗黑色区域。电子探针(EMPA)分析可得金矿物中Au含量为63.34%~72.54%,含有较高的Ag含量(27.39%~36.34%),属于银金矿系列。银金矿单个颗粒微区能谱分析(SEM-EDS)显示,银金矿中除了Au和Ag外,还存在N(6.12%~9.79%)、O(1.89%~6.18%)、W(0.42%~0.84%)、P(6.32%~10.38%)和Fe(1.62%~3.37%)等元素。研究区银金矿与玲珑金矿("石英脉型"金矿)金矿物微区元素对比分析发现,具有相同的Au、Ag、N、O和Fe元素,但是仅在研究区银金矿中发现W元素,并且所含N、O和Fe的含量远低于玲珑金矿床。研究区银金矿中低O含量反应金形成环境为还原环境,并且与"石英脉型"金矿形成环境相对比,还原性更高。N元素的存在可能指示成矿流体中有大气降水混入,并且"蚀变岩型"金矿比"石英脉型"金矿混入量较少。P可指示成矿流体中有幔源流体的加入。W指示成矿流体可能源自早白垩世岩浆作用形成的初始岩浆流体。通过金矿物微区地球化学与成矿流体氢氧同位素综合分析可得,胶东金矿成矿流体为多源混合。成矿物质来源与早白垩世中-基性脉岩具有同源性,可能源自深部地幔。Au运移过程中,主要以硫化物Au(HS)-2的形式运移。  相似文献   

2.
浙江淳安早白垩世脉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西淳安地区江绍断裂带内发育规模较大的基性脉岩,野外地质特征显示其产状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方向基本一致,总体呈北东—南西向,且与围岩之间的界限截然。对含斑基性脉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其锆石206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135Ma±2Ma(n=18,MSWD=3.2),代表其结晶年龄,为燕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形成于板内拉张的环境。整体特征显示含斑基性脉岩是由基性岩墙的岩浆混合了部分围岩物质形成的。该区的含斑基性脉岩与基性岩墙群的形成可能与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的俯冲有关,是早白垩世岩石圈发生伸展减薄所诱发的地幔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石家金矿床位于胶东金矿集区的蓬莱–栖霞金矿带北段,矿区广泛出露的早白垩世镁铁质–长英质脉岩与金矿体空间关系密切。脉岩岩石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煌斑岩、辉绿岩和花岗斑岩。各类脉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煌斑岩与辉绿岩具有低Si、低Fe和高Mg的特征,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Ba、Sr、Pb),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Zr、Hf、Ti),起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与岛弧火山岩类似。花岗斑岩具有高Si、高K、高Al的特点,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Th、U、Rb、Ba、Pb),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Zr、Hf),属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岩石,是在软流圈上涌、幔源岩浆底侵背景下由杂砂岩部分熔融所形成的。虽然有学者认为这些脉岩可以作为有效的找矿标志,但年代学研究显示脉岩与金矿化无直接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4.
对塔尔气地区中酸性脉岩的地质特征、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该地区中酸性脉岩的形成时代、成因及构造环境。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这些中酸性脉岩形成于早白垩世141.4~136.0 Ma和136.5~126.4 Ma两个阶段。其中中性脉岩具有中硅、富碱、准铝质(A/CNK=0.80~0.92)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岩石,无Eu负异常;而酸性脉岩则表现出高硅、富碱、弱过铝质(A/CNK=1.03~1.24)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大多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塔尔气地区中性脉岩与酸性脉岩可能为两次岩浆事件的产物,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5.
研究大别山早白垩世大规模伸展开始时间及地幔属性.采用SHRIMP锆石U-Pb定年法, 测得北淮阳金寨银沙畈辉长脉岩年龄为125.8±2.7 Ma, 西大别大悟东新乡闪斜煌斑脉岩年龄为129.6±2.5 Ma; 大别山不同区块早白垩世基性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似: SiO2介于46.13%~54.42%, Mg#在42~72之间, 大多属碱性系列; LREE富集, HREE亏损, 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 高场强元素(HFSE)Nb、Zr、Ti亏损; ISr在0.705 5~0.709 4之间, 低εNd(t)(-12.04~-18.84)值, Nd模式年龄(TDM)为1.60~2.62 Ga.大别山早白垩世的地壳伸展、大规模岩浆活动开始于130 Ma, 属于整个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岩石圈伸展减薄事件的一部分.基性脉岩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 主要为扬子俯冲陆壳同华北岩石圈地幔混合产物, 有部分软流圈地幔物质的加入.   相似文献   

6.
胶东金矿区高钾-钾质脉岩地球化学与俯冲-壳幔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胶东金矿区与金矿成矿伴生的脉岩为一套高钾 -钾质脉岩。根据地质、岩相学及与金矿化的时空关系 ,将主要岩石类型划分为煌斑岩、安山玢岩、英安玢岩类 ,它们分别形成与金矿化早期、同期和晚期 ;主要元素成分以富碱高钾、低钛为特征 ,成分变异具同源岩浆结晶分异演化的一般规律 ,早期以辉石和橄榄石、中晚期以角闪石和斜长石为主的矿物相分离结晶控制岩浆的演化 ;岩石明显富 Ba、Sr、Rb、K、L REE等大离子元素、强烈亏损 Cr、Ni及相对亏损 Th、Nb、Ti、Y等高场强元素元素 ,体现初始岩浆起源于富集地幔源区 ;大量的挥发组分及强烈的富集 Ba、Sr及低的 Sr/ Nd比值 ,指示源区为以俯冲陆源沉积为主、有玄武质洋壳参与的脱水、脱气等作用交代早期地幔楔形成的富集地幔源 ,初始岩浆是在中生代印支期形成的富集地幔向燕山期亏损方向演化的特定阶段发生低程度熔融形成 (熔融程度为 6 %~ 8% ) ;就位环境的不同是导致石英脉岩型与蚀变岩型矿区脉岩成岩作用有一定差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胶东金矿区高钾—钾质脉岩地球化学与俯冲—壳幔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孙景贵  胡受奚 《岩石学报》2000,16(3):401-412
胶东金矿区与金矿成矿伴生的脉岩为一套高钾-钾质脉岩。根据地质、岩相学及与金矿化的时空关系,将主要岩石类型划分为粕斑岩、安山玢岩、英安玢岩类,它们分别形成与金矿化早期、同期和晚期;主要元素成分以富碱高钾、低钛为特征,成分变异具同源岩浆结晶分异演化的一般规律,早期以辉石和橄榄石、中晚期以角闪石和斜长石为主的矿物相分离结晶控制岩浆的演化;岩石明显富Ba、Sr、Rb、K、LREE等大离子元素、强烈亏损Cr  相似文献   

8.
胶东金矿区矿田体系产出的脉岩是一套富含碳酸盐矿物相的中基性-中酸性脉岩,岩石类型主要有煌斑岩、安山玢岩类。对部分矿田体系产出脉岩的碳酸盐(方解石)碳、氧同位素及全岩氧同位素的研究表明该套脉岩的δ18OSMOW,方解石、δ13CPDB,方解石和δ  相似文献   

9.
王勇  余达淦 《江西地质》2000,14(4):251-255
赣东北地区早白垩世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本区在早白垩世处于陆内造山向陆内拉张过渡的一个构造环境。赣东北早白垩世火山--侵入杂岩正是在这样一个过渡性构造环境中形成的“过渡型岩浆岩建造”,它兼有二个岩浆岩体系的特征,但又不典型。其特点与成熟陆壳背景下的同熔系列花岗岩的特点一致,表明本区早白垩火山--侵入杂岩属于壳幔混合的同熔型岩浆岩成因。  相似文献   

10.
舒小超  刘琰  李德良  贾玉衡 《岩石学报》2019,35(5):1372-1388
霓长岩化作用是指碳酸岩(或碱性岩)流体对围岩的交代蚀变,它是碳酸岩型稀土(REE)矿床常见的蚀变类型,其所形成的岩石即为霓长岩。对霓长岩的深入研究可以鉴别碳酸岩体的存在,厘定碳酸岩岩浆(或流体)的地球化学性质及源区特征,这对于找寻碳酸岩相关的矿产资源(尤其是REE)以及剖析矿床成因机制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川西冕宁-德昌稀土矿带是中国最重要的轻稀土矿带之一,包括牦牛坪超大型、大陆槽大型、木落寨和里庄中小型REE矿床以及一系列矿点。REE矿化与碳酸岩-碱性岩杂岩体密切相关,受一系列新生代走滑断裂的控制。该矿带广泛发育霓长岩化蚀变带,尤以大陆槽及里庄矿床为显著。岩相学分析表明,大陆槽和里庄霓长岩中的矿物多呈他形粒状结构,主要由长石、黑云母、霓辉石以及少量副矿物组成;主微量元素分析表明,霓长岩的碱质(K_2O+Na_2O)、MgO、Fe_2O_3T含量较高,且富集REE、Sr、Ba等微量元素;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霓长岩中的霓辉石Fe OT含量较高,长石Na_2O及K_2O含量较高,Ca O含量极低。An-Ab-Or三角图解显示长石主要为透长石和钠长石,属碱性长石系列;黑云母的地球化学成分图解表明云母的成因类型为交代型且具有相对富镁、贫铁等特征,属镁质黑云母。霓长岩化作用的交代流体含有较高的CO_2组分,且富含碱质、Mg、Fe及REE、Sr、Ba等元素。对比霓长岩与原岩的主微量元素发现:相比于正长岩原岩,在主量元素中,霓长岩的Fe、Mg、Ca等元素含量增加,Si、Al等元素含量降低;微量元素中,霓长岩的REE及Sr、Ba等元素显著增加。这意味着交代流体含有的Fe_2O_3T、MgO、CaO等组分在霓长岩化过程中被带进了围岩,而SiO_2和Al_2O_3等从围岩中被逐出。大陆槽及里庄矿区发育的角砾岩指示了矿区曾经历过频繁的角砾岩化事件,这提高了霓长岩作用的强度,并且为矿脉的穿插及REE矿物的沉淀提供了空间。在霓长岩化过程中,流体-围岩的组分交换反复发生,这削弱了REE络合物的稳定性,伴随多期次的热液活动及构造事件,最终完成REE活化→迁移→沉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Mafic dikes of mainly Early Cretaceous age (130–110 Ma) are widely developed on the Jiaodong Peninsula, China. Previous studies of the dikes, which have focused mainly on occurrences in the Jiaobei uplift and in the Sulu orogenic belt, have thoroughly examined their petrogenesis and geodynamic setting. This study identified four previously unknown mafic dikes (dolerite and lamprophyre) in southeastern Jiaolai basin (near Haiyang city), Jiaodong Peninsula. Detailed geochem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petrogenesis of the dikes and to infer their geodynamic setting. Zircon U–Pb dating by 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 indicates that the dikes were emplaced at ~126 Ma. The dikes are characterized by low SiO2 contents (44.3–52.3 wt.%), high contents of MgO (7.28–10.13 wt.%), Cr (267–652 ppm), and Ni (93–335 ppm), and high Mg# values (63–73); they are enriched in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 (LILEs; Ba, K, and Sr), depleted in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HFSEs; Nb, Ta, P, and Ti), 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87Sr/86Sr)i isotope ratios (0.707226–0.708222), low εNd(t) values (?12.3 to ?13.6), and zircon εHf(t) values (?15.6 to ?23.6). These features suggest that the dikes were derived from enriched subcontinent lithospheric mantle (SCLM). The wide range of Rb/Sr (0.04–0.18) and Ba/Rb (5–34) ratios, and the low and limited range of Dy/Yb (1.93–2.52) and K/Yb (5.71–11.99) ratios of the dikes indicate that the magmas originated from a low degree of partial melting of an amphibole- and phlogopite-bearing lherzolite in the spinel–garnet transition zone. The parental magma might have experienced fractionation of olivine and clinopyroxene during its ascent without significant crustal contamination. Evident depletion of Nb–Ta and Zr–Hf, low and limited range of Th/Yb ratios, elevated Ba/La ratios, constant chondritic Zr/Hf ratios, and a large range of Hf/Sm ratios further indicate that the mantle sources of the dikes were altered by carbonate-related metasomatism from subducted slab-derived fluids, which were most likely related to subduction of the Palaeo-Pacific plate during the Mesozoic. The mafic dikes in the southeastern Jiaolai basin resemble the arc-like mafic dikes in the Jiaobei terrain and the Sulu orogenic belt, and possibly indicate lithospheric thinning induced by slab rollback of the Palaeo-Pacific plate.  相似文献   

12.
对采自于胶东半岛黄崖剖面火山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结果表明HY1和HY2熔岩流样品的载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和赤铁矿的混合,HY3熔岩流的样品主要为磁铁矿。系统热退磁实验从40块样品中分离出了稳定的特征剩磁方向,获得古地磁偏角/倾角平均方向为12.8°/62.4°(α95=4.8°),对应的平均虚地磁极位置为76.7°N/162.6°E(A95=6.2°)。40Ar/39Ar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HY3火山岩的喷出年龄约为115.3±1.3 Ma~115.6±1.6 Ma(2σ)。比较结果显示,未发现研究区相对于华北块体在早白垩世有较大幅度的旋转或位移。对比山东、辽宁地区以及朝鲜半岛南部已有的晚中生代古地磁数据,发现侏罗-白垩纪期间古地磁的偏角随时间变化规律具有相似性,说明块体的旋转运动具有较一致规律性,指示东亚东缘构造运动可能受到古太平洋俯冲运动方向调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胶东早白垩世高镁闪长岩类的发现及其构造背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胶东地区发育大规模早白垩世壳幔混合源花岗岩类,但一直未发现与花岗岩类相关的独立的幔源侵入体,给深入理解早白垩世壳幔演化带来了困惑。胶东的柳林庄和夏河城岩体以往被认为是三叠纪闪长岩类,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通过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发现这2个岩体为早白垩世高镁闪长岩。样品的SiO2含量在53.29%~62.54%之间,MgO含量为3.60%~8.10%,Mg#主要介于0.47~0.68之间;富集Ba、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等高场强元素;初始87Sr/86Sr值为0.7082~0.7083,与地幔平均值接近;εNdt=113Ma)值很低(-20.5~-16.8),与胶东地区的基性脉岩同位素组成一致。2个岩体相比而言,柳林庄岩体富K2O、Fe2O3T,REE、LILE、HFSE含量较高,而MgO、Ni和Cr含量偏低。3件样品的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值分别为120.1±1.6Ma、118.3±1.7Ma和122.3±4.0Ma,与壳幔混合源的伟德山型花岗岩及胶东金矿的成岩、成矿时代一致,指示他们形成于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高镁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介于高镁埃达克岩与赞岐岩及埃达克岩与Piip型高镁安山岩之间,指示其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地幔楔环境,为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夏河城岩体的岩浆直接来源于含角闪石的富集岩石圈地幔源区,而柳林庄岩体岩浆源区为含金云母的岩石圈地幔并且在岩浆上侵过程中混染了部分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14.
胶东郭城地区脉岩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构造背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胶东海阳郭城地区高密度、高频率产出多种脉岩类岩石,主要包括辉绿岩(βμ)、煌斑岩(χ)、闪长岩(δ)、闪长玢岩(δμ)、花岗斑岩(νπ)、正长斑岩(ξπ)等,且脉岩与金矿密切伴生。为了探讨该区脉岩的成因、源区性质及成岩构造背景,本文通过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脉岩总体属于钾质钙碱性系列,高Mg、Fe、Al,低Ti,来自深部同一岩浆源区,富集LILE和LREE,相对亏损HFSE,为弥散状角闪石相橄榄岩富集地幔部分熔融作用(9.52%)的产物。成岩过程中岩浆经历了橄榄石、单斜辉石、角闪石等暗色矿物以及少量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岩浆侵位过程中没有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脉岩形成于大陆板内环境,同时具有大陆弧钙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了在构造背景上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及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华北地块岩石圈的区域性伸展—减薄机制有关,可能与郯庐断裂带在该时期的左行走滑引张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王栋  王天齐  李红艳 《岩石学报》2023,39(2):317-339
早白垩世崂山花岗岩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部, 是中国东部典型的A型花岗岩之一。其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而且其成岩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及相关研究也比较缺乏。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工作和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角闪石、黑云母的成分估算了成岩的温度、压力和氧逸度条件, 并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分析, 探讨岩石的源区和成因。结果显示, 崂山花岗岩的岩浆形成于高温(>850℃)和高氧逸度条件。岩浆在地壳浅部压力较低的条件下结晶, 岩浆固结温度在700℃左右, 随后经历了快速降温的过程。岩石地球化学方面, 崂山花岗岩富SiO2、富碱, 贫Ca、Mg; 高场强元素Th、Zr、Nb、Y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含量高, 而Ba、Sr含量低; 稀土元素含量高, 且具有显著的Eu负异常, 呈右倾"海鸥型"分配特征。同位素方面, 所有样品均显示出富集的Sr、Nd同位素特征, (87Sr/86Sr)i=0.706447~0.707876, εNd(117Ma)值为-14.8~-17.4, 全岩Nd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2112~2325Ma。结合胶东地区前人的研究成果, 本文认为崂山A型花岗岩是由地壳中富K的碱性岩重熔而成, 其岩浆源区很可能与该区三叠纪碱性岩浆活动有关。崂山A型花岗岩的形成标志着碰撞造山带底部的扬子板块已经垮塌完毕, 同时岩石圈减薄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6.
胶东地区-1000 m以下深部找矿的重大突破,使得探明储量已达5000多t,成为探讨深部金的赋存状态及成矿作用的天然实验室。招贤金矿为焦家成矿带近年深部找矿重大突破之一,矿体主要产于-1260 m以深的晚侏罗世二长花岗岩中,受控于焦家断裂。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和银金矿等,脉石矿物包括石英、绢云母、方解石、钾长石等。围岩蚀变以钾长石化、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碳酸盐化为主。金矿物以自然金和银金矿为主,呈裂隙金或包体金分布于黄铁矿中,少数不可见金呈晶隙金分布于黄铁矿等矿物中。其中,黄铁矿w(S)=52.227%~54.915%、w(Fe)=44.749%~47.134%,原子个数比S/Fe=1.99~2.11,化学式FeS1.99~FeS2.11;黄铜矿w(S)=34.282%~35.140%、w(Fe)=29.263%~30.268%,w(Cu)=33.130%~34.114%,化学式Cu0.96FeS2.01~Cu1.01FeS2.10,平均化学式为C...  相似文献   

17.
胶东半岛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边缘内侧,是地壳长期稳定缓慢隆起地段,区内地质构造发育,大部分温泉出露在背斜核部,NE、NNE向与NW、NNW向断裂交泯外,地热系统属中低温深循环对流型,略为偏高的大地热流是其主要热源,地表水是地下热水的补给水源,地下水通过发育在花岗岩和变质岩中的断层或断裂破碎带,下渗和深循环对流,在径流过程中不断吸取围岩热量成热水,沿断裂上升过程中,与地下浅部裂隙水混合而成为化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大邓格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对矿床主量元素、硫同位素、氢-氧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作了测试分析,总结了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主量元素分析表明蚀变过程中Si O2、K2O含量增高,Na2O、Al2O3、Ca O等含量降低;硫同位素组成δ34SCDT值为7.0‰~7.1‰,指示硫可能来自于均一化程度较高的统一流体库;氢同位素组成δDV-SMOW变化范围较大,为-83.68‰~-116.95‰,氧同位素组成δ18O水值为-2.57‰~8.35‰,显示了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组成的混合水为主;成矿流体主要为中温(86~429℃)、低盐度(1.74%~22.38%Na Cleq),属CO2-H2O-N2-Na Cl体系。成矿期流体表现出多期、多来源特征,体系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和流体的不混溶是导致金等成矿元素沉淀和富集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邢家山钨钼矿床是山东省唯一的大型钼矿床,其中伴生钨达到中型规模。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5件辉钼矿的187Re-187Os等时线年龄为157.6Ma±3.9Ma,MSWD=0.24;加权平均模式年龄为161Ma±1.0Ma,MSWD=0.7。胶东金矿省金矿的主成矿期为110~130Ma,钨钼矿床的成矿时代比金矿早30~50Ma,表明胶东半岛在中生代至少存在2期成矿作用,早期以钼成矿为主,晚期以金成矿为主。结合区域成矿年代学数据,邢家山钨钼矿床成矿时代与南岭成矿带东段钨矿床主成矿期是一致的,表明150~160Ma是中国东部一个重要的成矿作用时期,为构筑中国东部成矿域的精细成矿年代学结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邢家山钨钼矿床是山东省唯一的大型钼矿床,其中伴生钨达到中型规模。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5件辉钼矿的^187Re-^187Os等时线年龄为157.6Ma±3.9Ma,MSWD=0.24;加权平均模式年龄为161Ma±1.0Ma,MSWD=0.7。胶东金矿省金矿的主成矿期为110~130Ma,钨钼矿床的成矿时代比金矿早30~50Ma,表明胶东半岛在中生代至少存在2期成矿作用,早期以钼成矿为主,晚期以金成矿为主。结合区域成矿年代学数据,邢家山钨钼矿床成矿时代与南岭成矿带东段钨矿床主成矿期是一致的,表明150~160Ma是中国东部一个重要的成矿作用时期,为构筑中国东部成矿域的精细成矿年代学结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