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文青  马晶  余华荣 《中草药》2013,44(6):715-720
目的 研究柚皮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认知水平的影响及对其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抗体的调节作用,探讨其改善AD认知能力的可能机制.方法 于实验第1、3天向大鼠侧脑室内注射(icv)链脲佐菌素(STZ)建立AD模型,ig给予柚皮素、罗格列酮,模型组和对照组则ig等量生理盐水,第1次术后21d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动物的学习和记忆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胰岛素降解酶(insulin-degrading enzyme,1DE),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glycogen synthase kinese-3β,GSK-3β)、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pGSK-3β)、Tau、磷酸化Tau (pTau)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Aβ40和Aβ42在大脑的沉积.结果 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柚皮素和罗格列酮均可以恢复AD动物的认知能力(P<0.05):Westem blotting结果显示柚皮素和罗格列酮能增加IDE的表达和降低GSK-3β的活性,减少Tau的磷酸化水平(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柚皮素和罗格列酮处理大鼠的大脑皮质Aβ40和Aβ42均减少.结论 柚皮素作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y)激动剂可以发挥胰岛素增敏剂的作用,可能通过改善与胰岛素相关的IDE和GSK-3β的表达来缓解AD动物的认知能力、Aβ的沉积和Tau的磷酸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丹栀逍遥散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中tau蛋白磷酸化水平与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磷酸丝氨酰/磷酸苏安酰蛋白磷酸酶2A(PP2A)不同位点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用90只SPF级Wistar雄性大鼠,用双侧海马区注射冈田酸的方式建立AD大鼠模型。筛选出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安理申组(0.5 mg·kg-1),丹栀逍遥散高、中、低剂量组(17.55、8.77、4.38 g·kg-1),连续灌胃42 d,1次/d。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尼氏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形态结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tau蛋白、GSK-3β、PP2A mRNA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au蛋白、GSK-3β、PP2A及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P<0.01),海马CA3区细胞结构异常,排列杂乱,数量减少,GSK-3β mRNA、GSK-3β、p-GSK-3β-Tyr216、p-PP2A、p-tau表达...  相似文献   

3.
芍药苷干预阿尔茨海默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邢敏  毛敬洁  陈文列  林炜  王静楠 《中草药》2019,50(4):1022-102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造成老龄人口认知能力减退的主要疾病之一。芍药苷是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或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根皮中提取出的水溶性单萜苷,具有改善认知能力、镇静、抗炎、镇痛、解痉等作用,可以有效调节AD动物及细胞模型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和过度沉积的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恢复乙酰胆碱、神经生长因子、Ca2+、α7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和腺苷受体等神经递质及神经受体的平衡状态,降低组织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并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对近10年来国内外有关芍药苷干预A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探索中药防治AD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逆灸“百会”“肾俞”“足三里”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CA3区Tau蛋白及相关蛋白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CDK5)的影响,探讨逆灸防治AD认知障碍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逆灸组,每组9只。逆灸组取“百会”“肾俞”“足三里”予逆灸疗法,15 min/次,1次/d, 6 d为1个疗程,共干预3个疗程。逆灸完成后,采用双侧海马注射1μLβ-淀粉样蛋白25-35聚集液复制AD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电镜观察海马神经细胞超微结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CA3区GSK-3β、CDK5、SynapsinⅠ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海马CA3区GSK-3β、CDK5、p-Tau阳性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平台停留时间显著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1);海马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神经元呈不同程度的水肿,可见突触,突触前囊内突触小泡减少,高尔基体水肿扩...  相似文献   

5.
吴梅君  叶晓莉  张珏 《中药材》2023,(6):1513-1518
目的:探讨鸢尾苷元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以Aβ1-42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神经元损伤模型,MTT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试剂盒检测LDH、Caspase-3、氧化应激和GSK-3β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4-HNE表达;PDB数据库和分子对接预测鸢尾苷元和GSK-3β的结合;Western Blot分析凋亡和GSK-3β/Nrf2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鸢尾苷元可呈浓度依赖性缓解Aβ1-42诱导的SH-SY5Y细胞活力损伤、凋亡及氧化应激,并可通过靶向GSK-3β从而调控GSK-3β/Nrf2信号。结论:鸢尾苷元可通过调控GSK-3β/Nrf2通路进而抑制Aβ1-42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临床较常见的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之一,也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的类型。AD的病因复杂,治疗药物匮乏,其发病机制与治疗靶点始终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在中医药治疗AD的研究中,JAK2-STAT3信号通路已被多项研究证实与AD的进展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多种中药复方与中药有效成分可作用于此信号通路,通过调控Aβ的异常表达、Tau蛋白过磷酸化、神经细胞炎症反应等方面减轻和改善AD患者临床症状。现对近年来国内外中医药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在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及有关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深入治疗AD提供研究靶点和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远志汤有效成分即远志皂苷+β-细辛醚对Aβ_(25-35)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探讨远志汤对阿尔茨海默病(AD)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通过Aβ_(25-35)诱导原代培养的C57BL/6J小鼠海马神经元建立Aβ毒性损伤细胞模型,把神经元分为正常对照组,Aβ_(25-35)诱导组,Aβ_(25-35)与远志皂苷+β-细辛醚共同孵育3个剂量组(5、10、20μmol·L~(-1)),采用WST-1比色法、流式细胞术、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远志皂苷协同β-细辛醚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细胞活性、细胞凋亡率和ROS含量,以及AKt、GSK-3β和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复制了Aβ_(25-35)致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模型;远志皂苷协同β-细辛醚可以提高Aβ_(25-35)损伤的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降低Aβ_(25-35)所致的细胞凋亡率,同时降低ROS含量,诱导Akt表达,抑制GSK-3β活化。结论:远志皂苷+β-细辛醚对Aβ_(25-35)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Akt/GSK-3β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8.
杜仕静  王蕾  苏萍  张文生 《中草药》2015,46(13):1989-1995
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的异常沉积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以Aβ为靶点,寻找治疗AD的潜在药物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中药具有毒副作用小、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的作用特点。总结近10年来国内外文献,就中药成分通过减少Aβ产生、促进Aβ清除、拮抗Aβ毒性等几个方面阐述其对AD中Aβ靶点的影响。以期为中药成分防治AD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四关"穴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区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及β淀粉样蛋白(Aβ)42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四关"穴对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针刺组,每组12只。采用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AD模型。针刺组取"四关"穴(双"合谷""太冲"),留针15min,间隔5min行针1次,平补平泻,频率为120~150次/min,捻转角度为90°~180°,治疗6d休息1d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西药组进行盐酸多奈哌齐混悬液(0.45mg/kg)灌胃治疗。应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Aβ42的表达情况,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IL-1β以及IL-2在大鼠海马中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平均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海马区Aβ42的阳性细胞表达和IL-1β的含量增多(P0.05),IL-2含量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针刺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平均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海马区Aβ42阳性表达和IL-1β含量降低(P0.05),IL-2含量升高;与西药组比较,针刺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平台的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海马区Aβ42的阳性细胞表达和IL-1β含量降低(P0.05),IL-2含量升高(P0.05)。结论:针刺"四关"穴能一定程度上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海马中IL-1β含量、升高IL-2含量,以及改善Aβ沉积有关,且作用效果与西药盐酸多奈哌齐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药物组成丹参红花主要成分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脑内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查阅相关文献,阿尔茨海默病涉及的神经系统广泛,已认识到胰岛素可通过PI3K/PKB途经改变糖原合成激酶(GSK-3β)的磷酸化状态进而调节其活性,激活的PKB引起GSK-3β在Ser位点磷酸化失活起关键作用。结果: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是渐进性的神经退行性变过程,难用单一高选择性、高亲和力和作用特异药物调节AD。中医药有可能发挥独特的作用。结论:丹参红花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性,使其有望从中寻找出疗效满意、作用靶点明确的新型神经保护剂。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痴呆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其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西医治疗AD尚无法完全治愈,而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在防治AD上具有显著的优势。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干预AD发病机制的研究,其机制主要通过改善胆碱能系统学说、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及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及清除自由基、拮抗炎症反应、抑制神经元凋亡、改善突触可塑性损伤等方面,以保护神经元,可以有效地延缓和抑制AD的发生发展,从而起到了极大地防治A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灸预处理对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GSK-3β和PP2A影响,揭示针灸防治AD的机制。方法建立A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预艾灸组、预电针组、预电针加灸组,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蛋白质磷酸酶2A(PP2A)和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的活性。结果模型组GSK-3β的活性比正常组亦明显升高(P<0.01),而PP2A的活性比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降低。预电针和预艾灸均可起到调节作用。结论针灸防治老年性痴呆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Wnt信号转导通路,影响了学习记忆相关酶在海马区的表达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张健  李全  周妍妍 《中草药》2022,53(23):7553-756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中药因其多靶点、多途径以及性质稳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治疗AD的实验研究。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多糖在防治AD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综述了防治AD的中药多糖来源、作用途径,中药多糖防治AD的作用机制(抑制β-淀粉样蛋白生成、降低Tau磷酸化水平、抑制氧化应激、抑制神经炎症、抑制细胞凋亡、调节自噬、改善能量代谢等),旨在为中药多糖类成分防治AD的临床药物开发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变化之一是患者脑内的神经炎性斑(老年斑),主要成分为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proteinβ,Aβ)的沉积,而Aβ又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经序列水解而来。研究表明,Aβ可能是各种原因诱发AD的共同通路,是AD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以Aβ为靶标,对其产生、神经毒性及中药多靶点抗AD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调心方有效部位对类老年痴呆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调心方有效部位(TX0201)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所致类老年性痴呆(AD)模型大鼠神经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杏仁核注射Aβ25-35造成类AD大鼠模型,观察大鼠Morris水迷宫空间记忆能力,并分别通过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研究类AD大鼠大脑组织中的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APPmRNA表达和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以及TX0201的影响。结果类AD模型大鼠Morris水迷宫测试出现空间记忆能力下降,皮层、海马APPmRNA的表达上调;海马、皮层GFAP阳性胶质细胞和白细胞介素-6mRNA以及海马白细胞介素-1βmRNA表达增高。TX0201能有效控制以上病理变化。结论TX0201能显著改善Aβ诱导的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降低海马APPmRNA表达,减轻神经细胞的炎症和免疫联级反应。提示有效控制AD患者脑内Aβ免疫联级反应是TX0201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隐匿性神经退化性疾病,其主要病理表现之一是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β-淀粉样蛋白在大脑中蓄积可使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活化小胶质细胞产生炎症因子,导致神经炎症的发生。栀子苷作为中药栀子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靶点治疗的优势,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栀子苷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治疗剂。该文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从栀子苷调节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细胞自噬水平、胰岛素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等方面对β-淀粉样蛋白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与β淀粉样蛋白(Aβ)的异常沉积存在极大关联,因此,人参、三七、郁金、五味子等中药通过减少Aβ的产生,调节Aβ转运,抑制Aβ聚集及对抗其神经毒性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从而抑制Aβ的沉积及毒性,延缓AD病理改变,改善AD症状,达到有效防治AD的目的。迄今相关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加味不忘散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区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炎症通路中相关分子NLRP3,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Morris水迷宫筛选出合格SD大鼠52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AD模型组,加味不忘散低剂量组(1.5 g·kg^-1),加味不忘散高剂量组(3 g·kg^-1)。采用双侧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5μL(2 g·L^-1)建立AD模型大鼠。造模后分别予低、高剂量加味不忘散灌胃,每日1次,连续4周。灌胃结束后通过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判断造模是否成功;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NLRP3,Caspase-1,IL^-1β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D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与AD模型组比较,加味不忘散低剂量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无改善,NLRP3,Caspase-1,IL^-1β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加味不忘散高剂量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NLRP3,Caspase-1,IL^-1β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高剂量加味不忘散可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LRP3炎症通路中NLRP3及下游Caspase-1,IL^-1β的表达,抑制海马组织内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黑逍遥散对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小鼠海马区β淀粉样多肽1-42(β-amyloid 1-42peptide,Aβ1-42),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脑啡肽酶(neprilysin,NEP),胰岛素抵抗酶(insulindegrading enzyme,IDE)表达的影响。方法:42只APP/PSI双转基因小鼠称体质量后,按随机原则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阳性药组(盐酸多奈哌齐,3. 25 mg·kg-1),黑逍遥散高、低剂量组(6,3 g·kg-1)。10只同月龄、同种系的野生型C57BL/6J小鼠为正常组。连续灌胃12周后,Morris水迷宫予以行为学检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形态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小鼠海马区Aβ1-42,GSK-3β,NEP,IDE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正常组比较,AD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均延长,跨原平台次数减少(P 0. 01),小鼠海马区Aβ1-42,GSK-3β蛋白阳性表达显著增强,NEP与IDE蛋白阳性表达显著减弱(P 0. 01),HE染色显示AD模型小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严重;与模型组比较,用药各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缩短、跨原平台次数均显著增加(P 0. 05,P 0. 01),小鼠海马区Aβ1-42,GSK-3β蛋白阳性表达显著减弱,NEP与IDE蛋白阳性表达显著增强(P 0. 05,P 0. 01),HE染色显示各治疗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减轻。结论:黑逍遥散能够显著改善A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调节Aβ在海马区的异常沉积和降解作用等方面来减轻AD小鼠认知能力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调心方(HBR)对杏仁核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相关病理变化的作用。方法 单侧杏仁核注射Aβ25-35造成AD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放射免疫法、免疫组化法、RT—PCR法,以Aricept为对照,观察HBR对AD模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胆碱能系统、Aβ1-40沉积、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及脑额叶皮层内APP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HBR可显著改善Aβ25-35诱导的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提高模型大鼠的胆碱乙酰化转移酶(ChAT)活性及M受体结合容量(Rt)值,减少APPmRNA的表达和Aβ1-40的沉积,抑制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结论 HBR对Aβ25-35诱导的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及胆碱能系统损害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可以明显减轻Aβ1-40的沉积和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