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配合反映介之推传说而诞生的《龙蛇歌》,最早出现于《吕览》,并在秦汉时代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这首以"龙蛇"象喻为名的歌谣,曾散见于各种典籍之中,存有八种不同的异文形态。《龙蛇歌》诸种异文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貌,展示出丰富多样的民族心理和普遍情感。  相似文献   

2.
《漳州师院学报》2022,(2):55-60
中日学界对仇兆鳌《杜诗详注》的评价往往毁誉参半。将清代以来学者对《杜诗详注》的褒贬之词进行梳理,并进一步结合其成书背景及相关文献考察这些评价允当与否。可知,诸家对《杜诗详注》价值缺陷的指摘有失公允,有必要重新对相关诋毁与称誉重新审视:一是针对《杜诗详注》的引文中含有仇氏杜撰成分的说法,其实,同时代的注释书几乎都存在更改原文的地方,而在明清时期改字解杜风气盛行的背后《,详注》的引文本身也极有可能已经被改字了;二是针对《杜诗详注》的注释含有冗赘、画蛇添足的要素之说,特别在音注方面,之所以令读者感到冗长乏味,与作者本着诲人不倦的启蒙原则是不无关联的;三是针对《杜诗详注》中仇氏频频将其出生地域的发音视作杜甫的中古音的发音的情况,无疑属于仇氏的注杜之失,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杜诗详注》中存在的大量音注又为我们了解当时所在地域的发音提供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漳州师院学报》2022,(2):61-70
《读杜韩笔记》是清代嘉、道间岭南著名诗人李黼平的诗学代表作。由于该书版本稀少,流布甚罕,加之作者的影响力有限,导致其学术价值往往为学界所忽略。通过考查李氏“系狱”的时间,断定李氏“系狱”的时间当为八年而非六年,进而确定《笔记》成书于李氏“系狱”之后。再通过考论《笔记》文本的学术性质,界定《笔记》属于个人治学的学术札记,可将其归入“诗文评”之类的类目之下,但并非严格意义上“诗话”之类。又通过探究《笔记》在杜诗学研究中的意义,发现《笔记》在诠释诗意中重考据,且屡屡阐发出超乎寻常的真知灼见,值得杜诗研究者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拗体三论     
拗体是汉语诗律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拗体的讨论,由来已久,从来到清,直到今天,都是一个未了的话题。本文结合杜诗中的拗体,就三个问题略陈管见,请方家指正。一、拗体的定位:律古之间较早注意到诗中之“拗”,并给予理论界定的,当数编纂《流奎律髓湖方回。他专列“拗字类”一卷,并在《序》中说:“拗字诗在老杜集七言律诗中谓之‘吴体’,老杜七言律一百五十九首,而此体凡十九出。不止句中拗一字,往往神出鬼没。虽拗字甚多,而骨相愈峻峭。”方回这段话有三点对后世影响很大。一是提出“拗体”即“吴体”;二是指出杜诗拗体的数…  相似文献   

5.
鉴于旧注的穿凿附会,明清以来的许多杜诗学者们在注释杜诗的时候完全删去旧注,仅仅保留杜诗原文,即所谓的白文本。杜诗白文本编选者的理论倾向显得极为偏激,主要是针对旧注之弊而发,其对杜诗学的发展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漳州师院学报》2021,(1):71-80
杜诗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杜鹃行》即十分典型。关于《杜鹃行》一诗的意蕴,历来众说纷纭。必须通过对前人注解的认真爬梳,结合杜甫行迹、创作背景、历史事件,并细读文本,分析句法,才能揭示出此诗寓意。诗人受到鲍照的影响,将杜鹃拟人化处理,以委婉的笔触暗示肃宗不孝,对玄宗晚年境遇表示出同情与惋惜,同时对玄宗在安史叛军入京前的仓皇出逃、抛弃宗室子女的行为也表示出不满,在对杜鹃的吟咏中寓有深沉的寄托。此诗不仅是杜诗拟人化书写的典范之作,也进一步凸显出杜甫"诗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宋代赵次公的《杜诗先后解》,除字词的音义、典故的出处之外,还增加了诗学批评与研究的内容。受江西诗派“无一字无来处”等创作理论的影响,赵次公注释中的研究内容包括杜诗的用典之法及诗格、对仗、倒装、句眼等诗歌技巧等方面。其中,对用典的分析包括专用、借用、直用、翻用、用其意、展用、倒用、抽摘渗合而用、用事之祖孙、暗用、化用、贴用方面。赵次公《杜诗先后解》寓批评于注释中的方法,本质上是一种诗学阐释,在诗歌注释史上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周邦彦《清真集》中有三首词言及“萧娘”。萧娘究属何方人氏,其与清真之间的恋情究竟若何,这三首“萧娘”词又分别作于何时何地?笔者通过细读文本,并考诸清真行实,认为三首词分别作于不同时间、地点,而不是孙虹女士在《清真集校注》及《周邦彦与萧娘和桃叶的两段爱情传奇》中所推断的那样全都作于熙宁七年(1074)秋离开长安之时。这三首词所体现出来的清真与“萧娘”之间的恋情颇为诚笃,而非如孙虹女士所推测的那样均作于周邦彦遭萧娘离弃“爽约”怅然离开长安之时。  相似文献   

9.
王鹏运为晚清四大词家之一,词坛推为盟主,在词学史上地位崇高。当前有关王氏的研究,大多偏重其整理、校勘及刊印词籍方面,词作部分则明显受到忽略。其实王氏著述繁富,除了学界所熟知之《半塘定稿》及《半塘剩稿》外,尚有《四印斋词卷》(袖墨集、梁苑集、中年听雨词)、《梁苑集》、《半塘乙稿》(袖墨集、虫秋集)、《半塘丙稿》(味梨集)、《半塘丁稿》(鹜翁集)、《半塘戊稿》(蜩知集)、《半塘己稿》(校梦龛集)、《半塘辛稿》(南潜集)等别集;与友朋酬答之作,则有《薇省同声集》、《庚子秋词》、《春蛰吟》诸集,以及与龙继栋唱和之《王龙唱和词》;另有《和珠玉词》、《子苾词钞》,乃是与况周颐、郑文焯、张祥龄联句之作。根据笔者多年搜寻,除《南潜集》不知所踪外,其馀诸稿具在,且《袖墨集》共有四种,《梁苑集》、《校梦龛集》各有二种,版本情况甚为复杂。本文综论各集概况,统计各书收词之数量,分析四种《袖墨集》、二种《梁苑集》及《王龙唱和词》等集收词之异同,并就王氏词集之相关问题详加考辨。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网络时代、太空时代,为了更好的普及航空、航天知识,我们设计、制作了《飞向宇宙》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该课件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影像于一体,具有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效果;课件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为普及航空、航天知识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本文简要介绍该课件的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初盛唐之交,陈元光《龙湖集》在诗歌题材、审美趣味、诗歌风格等方面均有所突破。《龙湖集》记载了诗人在闽地真实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对于以想象为特征的初唐边塞诗歌,是一种题材的发展。《龙湖集》出现了由雅趋俗的审羡变化,在诗歌当中展现闽南一带人民淳朴的民风,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开拓了诗歌视野。《龙湖集》与初唐宫廷浮弱的文风不同,展现了清新刚健的新诗风。《龙湖集》是“盛唐之音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对屈原、陶渊明、杜甫三大诗人的研究表现出他对美学与艺术的深层思考。《屈原研究》重点分析、揭示屈原的高尚人格与悲剧精神;《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主要着眼于陶潜真实自然的个性;《情圣杜甫》突出肯定杜诗爱民的炽热情感以及情感对诗歌创作的重要作用。它们表现出梁启超文学观念的新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文本信息检索中,相似度是用以反映用户需求与数据库系统中文本内容的相近程度。相似度越大,表明文本越符合用户的需要,相似度越小,表明文本越不符合用户的需要。本文以属性论中的一个模型——属性重心剖分模型(又称属性坐标系)为基础,探讨属性论在文本相似度计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注释唐诗三百首》收李白各体诗作28题29首。以其与《全唐诗稿本》等多种诗集比勘,发现异文若干,惜前贤著述均未加以按断。今试从诗的意境、声韵、格律等诸多方面加以考论,并用献替可否之方式,尽陈管见于读者诸君。  相似文献   

15.
汤漳平、王朝华译注《老子》,是国内利用北大汉简《老子》进行文本校勘、字词训诂的第一本专著,并较为全面地利用有关出土文献开展了对《老子》文本及老子思想的研究。此书对老子思想体系中重要概念、范畴具有独到的辨析;推崇林语堂先生有关老子哲学的阐释亦是此书特色。  相似文献   

16.
后人整理的宋集,时有差误,如清朱秉鉴《詹元善先生遗集》所辑詹慥、詹体仁诗,大都为他人作;旧题宋陈思编、元陈世隆补《两宋名贤小集》录张维《鱼乐轩吟稿》,混北、南宋二张维诗;佚名注《景文集》,误以“中山公”为陈元佐。《全宋诗》录此数人诗,未加细辨,致承其误。  相似文献   

17.
根据郭茂倩《乐府诗集》关于梁鼓角横吹曲的解题,陈释智匠编纂的《古今乐录》并没有辑入《木兰诗》,也没有“录其题”。依据《木兰诗》文本,从兵制、名物、语言、音韵诸方面的大量文史资料,可以得出《木兰诗》是初唐产生的民歌。从诗歌史着眼,拿《木兰诗》和《木兰歌》的内容同初唐的战争史实对照,可得出《木兰诗》产生的具体时代是初唐高宗或稍后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杜甫号称“诗史”,除在诗歌内容上“推陈时事”外,叙事手法上也深受唐前史传文学影响。一是内容上杜诗中的叙事有强烈的立传特征;二是杜诗中的叙事手法对史家笔法的明显借鉴。  相似文献   

19.
《河南科技》2008,(4):5-5
《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为了推动《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按照《劳动合同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河南省劳动保障厅制定了《劳动合同书》示范文本,并在河南省劳动保障网上进行了公布。  相似文献   

20.
联系作者的创作实践,通过深入的文本细读和弗洛伊德的相关理论支持。时存在不同评价的《白涡》进行重新分析。理解文本的关键在于还原作品的主体人格结构,归真而不在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