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2006年我科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膈疝11例,诊治和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9例,女2例,年龄46~70(平均56)岁。胸段食管癌8例,贲门癌3例。胸段食管癌均在全麻下经左胸行食管大部切除左颈部食管胃吻合,贲门癌均在全麻下经左胸切除主动脉弓下食管胃吻合。膈疝发生时间术后第1天2例,术后3~10d7例,术后3个月和1.5a各1例。  相似文献   

2.
王文璋  吴浩良 《临床医学》1997,17(11):12-13
随着食管外科的进展,手术范围的扩大,手术方法的改进,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是一种非机械性的幽门梗阻性胃排空障碍,是继发于高位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的一组功能性障碍的并发症,现就其病因及诊断治疗加以讨论,并附3例报告。 1 病例介绍 例1,男,68岁,1994年9月由食管胸上段癌经左颈、右胸、腹正中切口行食管大部切除,食管胃左颈吻合术,术后第3天停胃肠减压,第6天进流食,第8天出现胃应激性溃疡穿孔再次胃肠减压,保守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切除术后 ,胃代食管是常用的手术方式 ,由于胃的位置发生变化及手术的各种原因而导致术后早期胃排空障碍 ,国内报告发生率 0 .1%~ 1.3%[1 ,2 ] 。我院自 1989年以来共发生术后早期胸胃排空障碍 11例 ,发生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9例 ,女 2例 ,年龄 48~ 72岁 ,中位年龄 5 3岁。食管胸中段癌 8例 ,胸下段癌 3例 ,均在全麻下经左后外侧第六肋床进胸。常规切除肿瘤 ,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 ,术后胸胃排空障碍时间 ,术后 3d5例 ,5 d4例 ,9d2例。症状及体征 :术后 3d排气后停胃肠减压 ,患者吐出物多为咖啡色胃液 ,呕吐后症状缓…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术后胸胃大面积坏死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病历摘要 女,60岁.胸中段食管,行经上腹正中右胸腔食管癌根治术,胃食管近端右胸顶吻合.术后3 d开始患者出现高热、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胸腔引流见有淡褐色液体,且逐日增多.行食管造影检查,见造影剂由吻合口前壁流出,行保守治疗无效.术后第5天剖胸探查,见右胸腔内有大量浑浊液体,右肺实变,胃前壁坏死,吻合口前壁裂开.予全胃切除,食道近端结扎,术后8 h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5.
管状胃对食管癌术后围术期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管状胃代替食管对食管癌术后围术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142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接受食管切除术,其中管状胃组78例行管状胃代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对照组64例采用传统胃代食管行弓上吻合。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2、3、5、7、10、14天检查肺功能。结果术后第10天两组的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氧分压在术后第3天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相比传统胃代食管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围术期呼吸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6.
对中上段食管癌术后胸胃腔内种植转移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6岁。因进食后胸骨后哽咽感2个月余于2007-05-18入院,门诊胃镜示食管中上段肿瘤,活组织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术前纵隔CT示中上段食管癌,无明显外侵,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食管钡剂造影示食管中上段癌。2007-05-23全身麻醉下行经左颈、右胸、上腹三切口中上段食管癌根治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术,探查见食管中上段可触及肿块约7 cm×3 cm×3 cm,侵及肌层,与周围无浸润性粘连,纵隔未见转移肿大淋巴结,食管下段、贲门未扪及肿块。术毕大体标本病理形态为髓质型,下段食管、贲门黏膜正常;术后病理示:(中上段)食管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并累及深肌层,食管旁、贲门、胃左淋巴结(共5枚)均未见癌,上、下切缘未见癌。患者顺利恢复出院,未化疗、放疗,随访。患者因进食后颈部哽咽感伴疼痛、呛咳2周于2008-02-16以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双侧肺炎再次入院,入院后查血常规:N 0.725,L 0.208,RBC 2.78×109/L,Hb 75 g/L,HCT0.234;肝功能:ALB 28.6 g/L。患者明显消瘦,进食后出现明显呛咳,考虑吻合口狭窄,咽返流导...  相似文献   

7.
1998 - 0 4~ 2 0 0 0 - 12我们收治食管癌术后胸胃穿孔 5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48~ 70岁 ,平均年龄 6 0 .2岁。 4例经右胸切口 ,1例经右胸三切口 ,分别行食管癌根治、食管 -胃颈部吻合 (4例 )和胸内弓上吻合 (1例 )。术后病理证实均为食管鳞状上皮癌。胸胃穿孔发生的时间为术后 3~ 10d,穿孔大小 1.0~ 3.5 cm,发生于胃前壁大弯 2例 ,小弯 2例 ,胃后壁大弯 1例。 2例诊断及时 ,穿孔周围组织反应较轻 ,3例因延误诊断局部出现明显充血坏死 ,全身反应则轻重不一。1.2 诊断与误诊  1诊断 :食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支架相关并发症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2例食管支架相关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全组病人均手术治疗,根据原发疾病及并发症,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支架取出、食管瘘修补6例(4例脓胸二期行部分胸廓成形术),胸段食管癌切除、颈段食管外置5例(2例行二期胃代食管吻合术),胸段食管切除、胃代食管吻合5例,食管旷置、胸骨后结肠转流术5例,支架取出、食管气管瘘旷置1例。【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1例行结肠转流术患者术后吻合口瘘,保守治疗治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5例食管癌患者,3例分别于术后第6、7、9个月死亡,1例二期胃代食管吻合患者术后存活2年,因其他疾病死亡,另1例二期胃代食管吻合患者术后已随访半年,生活质量较前改善。除食管气管瘘旷置患者外,术后四个月内均恢复经口摄食。其他患者随访4~141个月,行瘘修补的患者无瘘再通发生,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食管支架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手段。细致的术前评估及个体化手术方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后并发吻合口瘘1例,治疗期间出现高钠血症,经治疗后痊愈。现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71岁。主诉进食哽噎1个月,诊断食管下段鳞癌。于2007—04—25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2007—05—14诊断食管胃吻合口瘘,左侧脓胸。2007—05—17行空肠造瘘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中幽门器械扩张预防术后早期胃潴留的作用。方法:连续对56例食管癌患者(实验组)术中用二尖瓣扩张器进行胸胃幽门扩张,并与前期未行幽门扩张术的50例食管癌患者作对照。结果:扩张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胃肠减压引流量减少,出现胸闷、返流及胃潴留者仅3例,无器械扩张相关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出现返酸及胃潴留11例,功能性幽门梗阻2例(手术探查1例),胸内吻合口瘘1例。结论:食管贲门癌术中附加幽门器械扩张有利于促进胸胃排空和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早期胃潴留的发生,使幽门功能免遭破坏,并可防止十二指肠液返流。该方法操作简便、效果确切、安全性好、可适用于任何手术径路施行的食管癌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降低食管癌术后胸胃综合征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2011年4月~2012年4月4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发生胸胃综合征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近端原因及根本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于2012年5月~2013年12月的4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中。比较实施前后胸胃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实施后经口进食1周、1个月胸胃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根因分析法,能提高食管癌术后患者进食的依从性及遵医行为,有效降低食管癌术后胸胃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安全性、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食管癌患者行电视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于左侧卧位行胸腔镜下胸段食管的游离及淋巴结清扫,胸部手术完成后改平卧位行腹腔镜下胃游离及淋巴结清扫,胃游离后剑突下小切口完成管状胃的制作,再将管状胃从食管床拉至颈部与颈段食管吻合。结果 2例因单肺通气不成功中转开胸。总手术时间215~400 min,平均280 min;术中无大出血,总出血量100~800 ml,平均227 ml。共清扫淋巴结413枚,平均每例10.3枚;术后住院8~30 d,平均13.6 d。住院期间无一例患者死亡。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3例,颈部吻合口漏1例(术后第4天),声音嘶哑3例,乳糜胸1例。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颈部吻合的食管癌切除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是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病死率为16 %~ 5 0 % [1 ]。我院 1996~ 1999年行食管癌手术 32 1例 ,其中 3例术后并发乳糜胸 ,1例死亡 ,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例 1,男 ,5 2岁。食管中段癌 ,肉眼呈溃疡型 ,病变长度4cm ,位于食管左后壁 ,病理检查为低分化鳞癌。行食管部分切除 ,胸顶胃食管吻合。术后第 5天出现呼吸困难 ,心率加快 ,X线胸片示左胸腔大量积液 ,胸穿为黄色液体 ,乳糜试验阳性 ,经再次开胸结扎胸导管治愈。例 2 ,男 ,6 3岁。食管中段癌 ,肉眼呈缩窄型 ,病变长度6 cm ,位于食管后壁 ,病理检查为中分化鳞癌。癌肿与周…  相似文献   

14.
食管贲门癌术后发生食管胃吻合口瘘屡见报道,但发生胃底瘘却极少见,近年来我院遇到3例,均误诊为食管胃吻合口瘘。现将3例分析如下: 例1:男,51岁。因食管中下段癌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术后第6天出现高烧、寒战、气短等,胸腔闭式引流液中有少许食物残渣,诊断为食管胃吻合口瘘。即行二次开胸探查术,见食管胃吻合口愈合良好,胃底有一约2×1cm之瘘口,予以清创,缝合修补瘘口,反复冲洗后关胸。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胸胃瘘发生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食管癌切除术后胸胃瘘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胸胃瘘发生于食管癌切除术后4~5 d 6例,6~11 d 2例;6例瘘口直径<1 cm,行瘘口修补术;2例因胸胃壁大片坏死,先行胸胃大部切除加食管旷置及空肠造瘘术,后分期行结肠代食管术。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出现声嘶、肺部感染各1例。随访10个月~5年,均可进普通饮食,其中2例饱食后不能平卧,钡餐检查示胸胃淤滞排空不畅,口服促胃动力药物可缓解症状。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远端消化道梗阻是发生胸胃瘘的主要原因,积极手术治疗是保证胸胃瘘预后良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对三切口食管癌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管状胃代食管的三切口食管癌手术患者的资料,并与同期49例行全胃代食管的三切口食管癌手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全胃组术后死亡1例(P>0.05),管胃组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为5.67%,低于全胃代食管手术组的28.57%(P<0.05).结论 对于应用三切口经原食管床重建消化道的食管癌手术患者,管状胃代食管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胸胃瘘发生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食管癌切除术后胸胃瘘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胸胃瘘发生于食管癌切除术后4~5 d 6例,6~11 d 2例;6例瘘口直径<1 cm,行瘘口修补术;2例因胸胃壁大片坏死,先行胸胃大部切除加食管旷置及空肠造瘘术,后分期行结肠代食管术.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出现声嘶、肺部感染各1例.随访10个月~5年,均可进普通饮食,其中2例饱食后不能平卧,钡餐检查示胸胃淤滞排空不畅,口服促胃动力药物可缓解症状.结论 食管癌切除术后远端消化道梗阻是发生胸胃瘘的主要原因,积极手术治疗是保证胸胃瘘预后良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食管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9年8月~2010年12月该院采用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治疗食管癌患者22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47~73岁,平均64.8岁;病变部位:胸上段食管癌1例,胸中段食管癌14例,胸下段食管癌7例。术前病理确诊均为鳞癌。手术采用胸腔镜游离胸段食管并清扫淋巴结,开腹游离胃行食管胃颈部吻合。结果 1例因胸腔严重粘连、1例因肿瘤明显外侵而中转辅助小切口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0~330min,平均280min。其中胸部手术时间平均为85min(45~120min),术中出血150~350mL,平均220mL。术后住院10~15d,平均12d。共清扫淋巴结246枚,平均每例清除12.3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4/20):颈部吻合口瘘2例(术后第7天和第8天),心律失常1例,声音嘶哑1例。结论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但要把握好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是常见并发症,多数可经保守治疗缓解,重症患者可导致长时间不能进食,我们采用经内镜置管入十二指肠行肠内营养及药物治疗,收到满意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例均为男性,年龄42~67岁。胃底责门癌切除术食管胃吻合1例,经右胸食管癌切除经上腹左颈部食管胃吻合术2例,经左胸食管癌切除左颈部食管胃吻合术3例。术后第4~6d拔除胃管进食流汁或半流汁后发生呕吐。6例均行泛影萄胺造影见造影剂积聚胃内,胃腔扩张,幽门开放不良,观察Zh仅有极少量或无造影剂进入十二指肠。先行保守治疗,症状不缓解再行内…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根治术,常用经右胸食管床胃代食管,经左胸弓上弓下胃代食管进行手术,及再次手术的胸骨后结肠间置代食管术。作者自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开展胸骨后胃代食管术,治疗中上胸段食管癌1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