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吡蚜酮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吡蚜酮分子印迹聚合物。实验优化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通过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Scatchard分析研究了聚合物对目标物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摩尔比为1∶4时,制备的吡蚜酮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印迹效果,最优条件下聚合物的吸附容量为25.11mg/g,印迹因子为3.0,可在80min内达到吸附平衡(20mg/L);聚合物对目标物的吸附行为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9),Scatchard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在聚合过程中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印迹位点,对目标物呈现一致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2.
以植酸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N,N’-乙烯基丙烯酰胺(EBA)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对植酸具有高特异选择性的植酸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表面的结构,利用红外光谱进一步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动态吸附、静态吸附和选择性吸附考察了其吸附性能。研究表明植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植酸的吸附高于对肌醇的吸附,植酸在印迹聚合物中的印迹因子为1.70,而与植酸结构相似物肌醇的印迹因子为1.46。解吸80 min,MIPs解吸达到稳定,解吸率达到89.59%。植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植酸的吸附特异性强,对植酸的吸附量为21.38μmol·g-1,解吸效果好,进行吸附-解吸附循环5次后,植酸印迹聚合物的性能稳定,对植酸吸附容量为65.62μmol·g-1,是第一次吸附容量的90.00%,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3.
以吡虫啉为模板分子,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甲醇为溶剂,悬浮聚合法制备吡虫啉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正交分析确定优化合成配方为吡虫啉2 mmol,EDGMA 50mmol,甲醇150 mL,偶氮二异丁腈(AIBN)0.05 g,AA 8 mmol,此时聚合物有较大的饱和吸附量和加标回收率,分别为361 mg/g和94.6%。Scatchard分析表明,所得分子印迹聚合物存在2种不同的结合位点;与非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比较表明,该聚合物对吡虫啉有较好的特异性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罗红霉素(Rox)为模板分子,选择最佳制备Rox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条件,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其进行表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聚合物对Rox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罗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对Rox呈良好特异性吸附性能,后续可作为固相萃取填料应用于水体中罗红霉素的分离、富集和检测。  相似文献   

5.
以丙酰胺为模板分子,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体系,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出丙烯酰胺分子印迹聚合物,其中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的最佳摩尔比例为8:1,交联剂与模板分子最佳摩尔比为20:1,洗脱剂甲醇与乙酸的最佳体积比为9:1。吸附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底物丙烯酰胺有较强吸附性,且选择吸附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6.
在光和热引发条件下,以氨基甲酸甲酯为模板分子,CdSe/CdS核壳量子点为荧光组分,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氨基甲酸甲酯荧光分子印迹微球。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量子点和聚合物的形貌、结构等进行分析,通过吸附试验考察聚合微球的性能。聚合物球形尺寸均匀,内部存在大量印迹位点,并呈现出较好的特异吸附性和荧光性能。此聚合物有望作为荧光传感器应用于食品、环境等领域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β-环糊精衍生物为功能单体,氨基甲酸乙酯(EC)为模板分子,合成了对氨基甲酸乙酯有特异性识别和吸附的新型分子印迹聚合物(MIP)。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3C-NMR)、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测定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EC的选择性识别性能,构建Scatchard模型理论方程。结果表明,设计的反应合成路线合理,成功制备出新型EC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的氨基甲酸乙酯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共价键联分子作用对EC产生分子识别作用,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吸附功效。构建的理论方程定量解析出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有两类识别位点,动态理论方程体现出其优异的吸附特性。有关结果可为无特异性结构的氨基甲酸酯类污染物的去除和分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表面印迹法,以恩诺沙星为模板,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在聚苯乙烯酶标板表面直接合成恩诺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膜。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电镜扫描、吸附平衡结合实验、Scatchard方程分析及吸附动力学实验对恩诺沙星印迹聚合物膜进行性能表征。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具有很好的印迹效果,对恩诺沙星有较高的特异性吸附,且传质速率快,由Scatchard方程分析可知,聚合物膜中含有两类吸附位点,其中高亲和力位点的平衡解离常数(Kd)为19.49μg/mL,饱和吸附容量(Qmax)为12.98μg/mL,低亲和力位点的Kd为277.78μg/mL,Qmax为98.14μg/mL,吸附位点的异质性并不会影响聚合物膜应用于竞争性免疫吸附分析。通过该方法合成的恩诺沙星特异性识别聚合物膜可以作为仿生抗体,应用于竞争性免疫吸附分析检测恩诺沙星在食品中的残留。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罗丹明B为模板分子,硅胶为载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通过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三种罗丹明B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考察了影响该三种表面印迹聚合物对罗丹明B的吸附能力的因素、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结果表明,三种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罗丹明B均具有较高的吸附效果,且三种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罗丹明B的等温吸附过程均服从Langmuir方程,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01.731,91.071和70.572 mg/g;动力学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遵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分为0.012 1, 0.018 5和0.024 9g·mg~(-1)·min~(-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出有机磷类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s,MIPs)并对其进行吸附性能评价.方法 选用氯代磷酸二苯酯为虚拟模板、以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 acid,MAA)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ethylolpropane trimethacry...  相似文献   

11.
以芦丁为模板分子,以α-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在甲醇/水(V/V,1/4)溶剂中合成了芦丁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研究了不同功能单体及其用量和不同交联剂用量的聚合体系组成对印迹聚合物吸附特性的影响。对最佳比例制备的MIPs进行了吸附等温实验和Scatchard分析,其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分别为105.26mg.L-1和1250mg.L-1,饱和吸附量Qmax分别为18.02mg.g-1和73.50mg.g-1。并利用红外光谱(IR)对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磁性Fe3O4纳米粒子,利用凝胶溶胶法进行表面包覆Si O2得到Fe3O4-Si O2纳米粒子,并且以此作为磁核、双酚A作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作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乳液聚合制备出磁性双酚A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红外衍射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聚合物的表面形貌、结构、磁性质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粒径分布均匀,在15 nm左右,磁响应性好,吸附动力学试验表明印记聚合物对双酚A的吸附性能大于非印记聚合物,且聚合物对双酚A具有较高的选择吸附性,Scatchard方程分析得出MIPS对BPA表观最大吸附量为126.44μmol/g。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毒死蜱分子印迹吸附材料, 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方法 基于Materials Studio (MS)分子模拟, 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surface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 SMIT)制备以毒死蜱为模板的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agnetic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MMIPs), 考察MMIPs对毒死蜱及其类似物的吸附性能与特异性识别能力, 并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VSM)对其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以探明其反应机制。结果 MMIPs的饱和磁化强度为63.655.4 emu/g, 其动力学特性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MMIPs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 在25、35、45℃时, MMIPs的平衡吸附容量分别为80.911、93.465、101.321 mg/g。MMIPs对毒死蜱及其类似物均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分子印迹材料吸附效果好、制备时间短, 能够为复杂样品中硫代磷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构建及其他类别农药吸附材料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罗红霉素(ROX)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D101树脂为载体,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得到罗红霉素分子印迹D101树脂(ROX-MIP-D101),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初步表征了结构。通过静态和动力学吸附实验研究了ROX-MIP-D101对ROX的吸附性能。以红霉素(EM)为竞争底物,研究了ROX-MIP-D101对ROX的吸附选择性。结果显示,ROX-MIP-D101对ROX的静态平衡吸附量为253 mg/g,明显大于NIP-D101的静态平衡吸附量(211 mg/g),说明其对ROX的吸附能力大于NIP-D101。ROX-MIP-D101对ROX和EM的分离因子为1.26,说明其对ROX具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而NIP-D101对ROX和EM的分离因子为1.01,基本没有选择性。重复使用性实验表明,ROX-MIP-D101的重复使用性能良好。环境水样的平均加标回收率达90.8%。   相似文献   

15.
酪胺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识别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用于酪胺快速检测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以酪胺为模版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在乙腈中沉淀聚合制备了酪胺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通过紫外光谱法对酪胺与MA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主客体主要存在形式为1个酪胺分子与1个MAA分子发生作用.对聚合物吸附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静态平衡吸附实验研究了聚合物微球对模板分子的结合能力,印迹聚合物微球在8h后逐渐达到吸附平衡.利用Langmuir数学模型对吸附特性进行了分析,Scatchard图显示印迹聚合物的最大吸附量Bmax=325.0μmol/g和解吸常数KD=0.577mmol/L.同时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选择性较好.此方法合成的印迹聚合物微球对酪胺有较好的结合性能,可应用于酪胺的分离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基于丙烯酰胺的黄曲霉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IPs)并研究其吸附性能。方法 以黄曲霉毒素的结构类似物5,7-二甲氧基香豆素(5,7-dimethoxy coumarin, DMC)为假模板分子,以丙烯酸酯(acrylate,AAM)为功能单体,采用溶胶凝胶表面印迹技术制备了新型核壳型黄曲霉毒素SiO2包裹Fe3O4分子印迹聚合物(Fe3O4@SiO2 MIPs),并对其进行透射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X射线衍射、振动磁强表征以及吸附动力学实验和吸附结合实验,研究Fe3O4@SiO2 MIPs的吸附性能。结果 所制备的Fe3O4@SiO2 MIPs具有优良的选择性、高的吸附容量、快速的吸附动力学,在60 min达到最大吸附容量4.289 mg/g,印迹因子为1....  相似文献   

17.
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种具有专一识别作用的聚合物,具有预定型、识别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食品安全、农残分析和药物控制等方面。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除了本体聚合法、原位聚合法、悬浮聚合法、表面印迹等传统方法之外,还有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等新方法。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从化学角度实现了对自由基活性及其链增长反应的控制,具有高聚合物链端可控和修饰密度高等优点,为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本文重点综述了分子印迹聚合物传统合成方法、原子转移自由基方法和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及其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备能特异性识别农药毒死蜱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研究其识别机制, 用于农作物中残留农药毒死蜱的分离富集及特异识别。方法 利用沉淀法制备两种毒死蜱印迹聚合物, 采用光谱手段、吸附实验和Scatchard分析等研究其结合机制。结果 制备的2种印迹聚合物对毒死蜱有特异吸附, 以甲基丙烯酸和2-乙烯基吡啶为单体制备的MIP存在两种结合位点。结论 两种单体MAA、2-VP分别与毒死蜱以1∶3和1∶2配比结合, 两种聚合物均可用于样品中毒死蜱的分离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