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是在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下,随着社会的变迁与转型以及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而被动面临的战略性时代课题.以美国、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已经相继建立起一套相对比较成熟的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制度体系,在有效缓解老龄化人口浪潮压力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的福利制度水准.对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我国而言,“适应性学习”外围国家或地区“政策转移效应”下的有益知识,从法律制度系统建构层面有效破解老龄化时代下的老年人照护难题,不仅是一个严峻而紧迫的时代挑战,更是完善和丰富我国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积极提升社会整体福祉水准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2.
3.
4.
现阶段 ,受社会转型期的影响 ,我国农村老年人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与传统社会的老年人相比 ,发生了许多变化 ,既有被动的适应 ,也有主动的迎合和抵制。相应的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5.
6.
我国从2016年起在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基金支出是长护险制度可持续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长护险最早开始探索的试点城市,青岛市在制度设计和运行方面不断创新完善,建立了覆盖城乡失能失智群体、包含医疗和生活照料服务的一体化制度。本文运用青岛市2012—2017年长期护理保险实际运行的数据,构建基金支出精算模型,对于未来基金的支出进行预测及政策仿真。结果表明,2018年低失能率方案测算时,护理总费用为5.2亿元,占GDP比重0.04%;高失能率方案下,护理总费用为12.94亿元,占比0.11%。与2017年OECD国家长期护理支出GDP占比的平均值1.7%相比,青岛市目前长护险支出水平相对较低,到2050年可与制度运行良好的OECD国家平均水平接近。青岛案例可为全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设计及基金运行推广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长期护理保险作为解决老年人失能护理问题,保障老龄化社会健康发展的政策机制,已在我国进行试点并逐步全面展开。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对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失能转移模型和归并平均的算法测算未来中国老龄失能人口规模,从而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的需求水平进行预测并对长期护理保险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未来中国老年人护理需求呈高度增长趋势,年龄相对较低但患慢性病程度相对较高的老年人将会成为未来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主要目标人群。长期护理保险市场前景较为广阔,为构建有效的长期护理保险机制,迫切需要对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路径、定价机制、筹资模式与服务体系等多方面进行科学设计与细致规划,本文可为有序发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欢 《兰州学刊》2024,(1):116-129
《“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明确了“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等民生事业发展导向,而“老有所终”作为“老有所养”的重要补充,对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借助CLHLS三期追踪数据,利用面板二元模型与有序Logit模型,实证考察了长期护理服务供给对老年人死亡率的影响及其效应。研究显示:一是长期护理服务供给对老年人是否死亡有显著负向作用,且对老年人死亡时间有显著正向作用,其效应分别为2.3254和0.4111;二是相较于无长期护理服务人员,有长期护理服务且越偏向正式长期护理服务的老年人死亡率更低、存活时间更长,且在家庭规模、医疗服务可及性、性别、年龄等方面表现出群体异质性;三是长期护理服务供给对老年人死亡率的影响存在中介效应,其传导机制为“长期护理服务供给—自理能力改善—疾病率降低—生存质量优化”。因此,需要逐步优化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发展理念和评价体系等,突出正式长期护理服务供给的重要性,优化家庭护理服务供给方式,以期为“老有所终”目标实现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作为当下极受推崇的养老服务模式,嵌入式养老服务虽然在现实中得到一定的鼓励与发展,但这种实践所对应的功能定位、模式选择及其保障策略等相关理论问题则缺少深入的分析与讨论。结合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嵌入式养老服务应当通过协调与整合相关资源以解决具体养老服务需求的不足为核心功能,服务机构通过针对型、替换型与辅助型三种不同服务模式的适当选择,在政府制定规范化标准与平衡各方利益这两方面策略有效保障的基础上,稳定、持续地发挥对老年人健康管理的保障作用,促进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曾灵想 《南方论刊》2010,(8):33-34,36
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收入下降、社会资本减少从而被动处于社会弱势群体,因此需要家庭、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基于这些问题,笔者探讨了一系列举措,以期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1.
李韧 《学术探索》2012,(3):59-64
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就是必须对劳动者因年老、体弱、患病等原因,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丧失工作机会,部分或全部失去收入来源等情况,以国家法律的强制性与无偿性,从经济上和物质上对老年人进行补偿和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本文主要通过"财政均富"、"公共财政"、"公共产品"等经济理论分析农村老年人社会养老保障"短板",以解决和完善农村老年人社会养老保障机制、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12.
长期护理保险要实现可持续性运行,需与基本医疗保险解绑,从制度长远发展的角度构建独立的筹资机制。为了增强长期护理保险的公平性、可持续性、可负担性以及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独立筹资机制的构建应遵循以下逻辑:覆盖全年龄人口,全生命周期定比缴费,个人、企业、政府共担责任,全民参保下的全失能等级受益。基于上述逻辑,以江西上饶作为筹资机制测算的样本地区,并采用ILO筹资模型,依据现收现付的基金收支平衡原则,测算出2025—2050年期间长期护理保险的缴费率区间为1.34%~2.36%。同时,设计个人、企业与政府筹资责任的三种分担方案,并论证了方案的可负担性。  相似文献   

13.
14.
项目制下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体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老年人面临更大的养老服务压力,然而传统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存在诸多理论困境和实践困境,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以项目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可以最大程度地有效利用、管理、监督财政资金,实现高效、技术化、标准化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能够弥补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严重不足,提高养老服务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4,(9):181-185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问题更是日益突显。从农村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来看,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但贫困地区对农村养老资金的投入非常有限,现有的社会经济条件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的多元需求。农村养老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生活护理"、"家政服务"、"精神文化"三个方面,政府或社区在加强、完善农村养老体系建设中,必须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养老服务需求体系建设工作。除物质生活以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精神慰藉。因此,为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6.
17.
顾梦洁 《南方论刊》2013,(10):47-50
在老龄化背景下,中国未来的社会福利发展着力于构建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要注重在非商品化基础上保障老年群体的护理权利。这对政府的行为选择也提出了相应要求,在构建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障机制时必须强调公民的社会权利。本文基于对构建长期护理体系的运行视角和制度模式进行分析,同时在长期护理的研究中融入社会权利的思想,将老年长期护理问题与社会权利视阈相结合,以更好适应我国未来的建设和稳定发展,从而得到适应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要的管理政策应是政府主导的适度普惠型取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农村已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对农村的养老保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它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更关系到中国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因此,应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条件下农村养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积极更新养老观念,建立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发展多种社会力量,使其参与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中,大力发展农村老年福利事业。  相似文献   

19.
在养老服务的供给上,我国开始从政府统包统揽服务向政府购买服务转型.目前各地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有形式性购买、委托性购买和契约化购买三种典型模式.三种实践模式在购买主客体关系、购买过程竞争程度和政府职能定位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在推进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障碍,需要加大政府购买力度;多举措提升服务承接方服务能力;建立分类竞购、契约化购买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20.
崔树义  田杨  朱珑 《东岳论丛》2023,(1):81-89+192
农村互助养老是指政府倡导下的,以老年人群体之间力所能及的互帮互助和情感交流为基础,以乡土社会内部资源动员、整合和赋能为核心的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活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互助养老可以充分动员有能力、有意愿的社会成员参与养老服务,实现“互助—自助”,将“有所养”与“有所为”有机结合起来。发展农村互助养老也面临一些现实困境与制约因素,如文化传统的嬗变、组织基础和经济基础的重要性以及维持“互助”关系的限制性条件等。基于当前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发展状况,提出厘清互助服务与志愿服务的异同、把刚需问题排在第一位、加强基层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劳—养”结合的互助模式、强化和完善家庭支持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