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腔医学》2014,(7):535-538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氟化物对过氧化脲类漂白剂渗透性及漂白效果的影响。方法 36颗离体牙样本使用标准茶溶液染色、VITA比色板比色后,12颗样本使用35%过氧化脲漂白,12颗样本NaF处理后再行漂白,12颗样本放入去离子水中作为空白对照。治疗时间均为30 min。比色后分别从近远中向和唇舌向剖开,使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比较其剩余染色面积。结果两组离体牙漂白后牙齿色阶改变无显著性差异;对比NaF漂白组和漂白组之间的近远中向剖面染色面积和唇舌向两剖面剩余染色面积,漂白组和NaF漂白组对牙本质的漂白深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着色牙漂白术前局部应用氟化物并不影响漂白效果和漂白深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冷光牙齿漂白技术对活髓牙牙髓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正畸需要拔除的40颗活髓牙,对照组(10颗)不做任何处理拔除,其余30颗牙采用冷光漂白后分别即刻拔除(15颗)和漂白7 d后拔除(15颗).40颗牙齿均制作病理切片,镜下观察牙髓组织形态.结果 所有活髓牙漂白前后均未发现有任何临床症状.漂白后即刻拔除组、7 d后拔除组以及对照组在镜下均表现为正常的牙髓组织结构,与对照组相比漂白后即刻拔除组及7 d后拔除组牙髓组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冷光牙齿漂白技术对活髓牙牙髓无明显不良影响,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漂白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体外评价三种漂白方案对人牙齿漂白的短期效果.方法:36颗刚拔除的人牙,沿唇(颊)舌方向中央剖开去髓后,随机分成三组,联合漂白组(A):38%HP45min/d×1+15%CP 8h/d×4;诊室漂白组(O):38%HP45min/2×2,家庭漂白组(H):15%CP 8h/d×14.分别于漂白前,漂白后即刻(0天),4天、7天、14天、21天用Crystaleye分光光度计电脑比色仪拍摄牙齿唇(颊)面照片,分析测量牙齿体部靠近中线区的漂白前后△E值.结果:疗程结束时,3组漂白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在漂白结束后4天时与漂白结束△E有统计学差异,但H组在7天后△E无统计学差异,而A、O组2周、3周时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三种漂白方案短期内都有颜色回复,但回复量和持续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4.
漂白后牙齿颜色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体外评价牙漂白后28 d内的颜色变化.方法:采用标准红茶溶液建立外着色牙模型.48个牛牙样本外着色后(Vita 3.5~4)随机分为A,B,C,D 4组,其中前3组进行350 mL/L过氧化氢漂白,漂白后分别浸泡入天然唾液,人工唾液,去离子水中,D组为阴性对照.采用PR-650光谱扫描色度仪测量,并以CIE-LAB颜色系统记录各组漂白前,漂白后即刻、1、3、5、7、14、21、28 d的牙齿颜色L,a,b值,并对各观测点的△L,△a,△b,△E进行分析.结果:同D组相比,各漂白组均显示明显的牙齿颜色变浅(P<0.05);同漂白后即刻相比,各组内的△L,△b,△E在漂白后28d内均有明显变化,漂白后1~3 d最为明显,7 d后逐渐达到稳定(P<0.05);漂白组组间比较,在28 d时A和C组AE值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在体外条件下,牙漂白后颜色可发生回复,1周达到稳定;颜色回复可能与漂白后牙体组织矿物质结构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不同漂白方法对氟斑牙漂白的临床效果。方法轻中度氟斑牙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60颗牙。分别采用联合漂白、激光漂白、家庭漂白3种方法进行上前牙区漂白,在漂白前、漂白后即刻、漂白后1个月、漂白后1年记录其L*a*b*值,比较3组漂白效果及颜色回复情况。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CS10.34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3组漂白后的L*a*b*值与漂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漂白后1个月,联合组与激光组颜色有所回复(P〈0.05);漂白后1年,联合组、激光组颜色与漂白后即刻相比有所回复(P〈0.05),与漂白后1个月相比颜色回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组颜色回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个月到1年期间颜色变化小于治疗后即刻到1个月的变化(P〈0.05)。结论 3种漂白方案治疗1个疗程都得到相似的美白效果,但短期内也出现漂白牙的颜色回复,家庭漂白颜色相对稳定,诊室漂白收效快,3种治疗方案各有其适应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活髓牙漂白术前应用氟化物是否能降低牙齿敏感性,以及其对过氧化氢(HP)类漂白剂的漂白效果有无不良影响。方法    将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在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口腔科就诊4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35% HP漂白治疗30 min,漂白前两组受试牙分别用2%氟化钠(NaF)和双蒸水处理10 min,对比分析两组间漂白效果和牙齿敏感情况。结果    比色前试验组的平均比色值是12.4 ± 0.9,对照组为12.5 ± 0.84;治疗后经比色统计,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9.03%和99.33%,经χ2检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色阶提高分别为5.20 ± 1.29和5.32 ± 1.58,经配对t检验,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中33例(82.5%)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齿敏感,其中对照组17例(85.0%)、试验组16例(80.0%),两组牙齿敏感数目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牙齿敏感程度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变色牙漂白术前局部应用氟化物并不影响漂白效果和漂白深度,但能有效降低牙齿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金属托槽脱落后重粘接前釉质表面的处理方法以及重粘接的时间.方法:60 颗离体牙随机分成未酸蚀组和酸蚀组,分别在即刻、24 h内、4 d进行托槽重粘接,24 h后托槽粘接强度达最大时进行抗剪强度测试,记录粘接材料残余指数. 结果:即刻、24 h内托槽重粘接酸蚀组、未酸蚀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4 d托槽重粘接酸蚀组、未酸蚀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酸蚀组中4 d托槽重粘接抗剪强度最大.结论:即刻、24 h内托槽重粘接不需要酸蚀,4 d及4 d后粘接需要酸蚀;建议托槽脱落后尽早重粘接.  相似文献   

8.
Beyond冷光牙齿漂白技术对人牙髓影响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Beyond冷光牙齿漂白技术对牙髓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正畸要拔除的40颗活髓牙,对照组(10颗)不做任何处理拔除,其余30颗采用Beyond冷光漂白后分别即刻拔除(15颗)和漂白七天后拔除(15颗).40颗牙齿均制作病理切片,镜下观察牙髓组织形态.结果 所有活髓牙漂白前后均未发现有任何临床症状.漂白后即刻拔除组、七天后拔除组以及对照组在镜下均表现为正常的牙髓组织结构,漂白组较对照组牙髓组织无明显改变.结论 Beyond冷光牙齿漂白技术对活髓牙牙髓无明显不良影响,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漂白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活髓牙冷光美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修复科接受Beyond冷光美白治疗的患者206例,按着色原因分为氟斑牙、四环素牙、外源性着色及其他原因4组。用视觉评价法和比色仪法评价漂白对牙色的影响,并追踪漂白后24 h、1周及3个月的牙色反弹情况。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漂白完成即刻、漂白后24 h和1周牙敏感度的变化。结果    牙色评价中除四环素牙效果略差外,其他类型的着色牙漂白均有显著效果,且在追踪的3个月内未发现明显的反弹现象。牙漂白后的敏感多出现在漂白后24 h内。除氟斑牙外,其余类型着色牙的敏感程度在漂白24 h后即与漂白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氟斑牙在漂白后1周可恢复至漂白前敏感程度。结论    冷光美白用于临床活髓牙漂白可取得基本稳定、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G-BOND自酸蚀黏结系统用于牙颈部楔状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口内有多颗颊侧颈部楔状缺损牙的患者53例(共187颗患牙),采用自身配对方法将患牙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94颗患牙)使用G-BOND自酸蚀黏结系统;对照组(93颗患牙)使用Adper Scotchbond全酸蚀黏结系统。治疗后7 d、6个月、12个月复查,以改良的美国公共健康部(USPHS)制定的评定系统标准记录修复效果,对各组患牙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后6个月失访2例,12个月失访3例。治疗后7 d、6个月、12个月两组修复体固位率均为100%,无脱落,无继发龋。在12个月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有2、3颗患牙边缘完整性不佳和边缘着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术后敏感方面,治疗后7 d复查试验组无敏感症状出现,对照组有4颗患牙出现了敏感症状,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G-BOND自酸蚀黏结系统应用于修复楔状缺损的治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含有纳米级CPP-ACP的护牙素和nHAP的防护牙膏在口腔正畸术后龋白斑中的再矿化效果.方法:选择上下颌第一前磨牙离体牙32颗牙,正畸酸蚀剂酸蚀颊侧牙面釉质30 s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酸蚀即刻置去离子水中10 d,以及人工唾液组、CPP-ACP组、nHAP组分别酸蚀后不同再矿化处理作用后10 d,测定釉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氟化物对过氧化脲类漂白剂渗透性及漂白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就诊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口腔科,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第一前磨牙的12例患者的36颗离体牙,用标准茶溶液染色后,其中12颗样本经NaF处理后用过氧化脲进行漂白(A、B组),12颗样本使用过氧化脲漂白(C、D组),12颗样本放入去离子水中作为空白对照(E、F组)。用VITA比色板对受试牙漂白前后进行比色,然后分别从近远中向(A、C、E组)和唇舌向(B、D、F组)剖开,使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并比较剩余染色面积百分比。结果所有标本染色后色度均增加,着色范围为3.66~8.33个色阶。漂白治疗后A、B、C、D组的色阶改变为5~5.53个色阶。而空白对照(E、F组)无色阶改变。(1)近远中向剖开:A组唇侧剩余染色面积为28.6%~39.4%,舌侧剩余染色面积为58%~72%;C组唇侧剩余染色面积为29.3%~37.2%,舌侧剩余染色面积为57.6%~70.1%;E组两剖面显示全部牙本质均匀染色,面积百分比约96.97%~100%;A、C组间各剖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与E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唇舌向剖开:B组唇侧和舌侧剖面剩余染色面积基本相等,为61.7%~68.7%;D组两剖面剩余染色面积为60.8%~66.3%,反映出相同的颜色改变的深度;F组两剖面染色面积为96.4~99.8%;B、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F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着色牙漂白前局部氟化物处理对漂白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可口可乐碳酸饮料对离体牙釉质显微硬度的即刻影响。方法收集正畸减数前磨牙20颗,制备釉质样本20颗,随机分为碳酸饮料组和去离子水组,每组10颗牙。碳酸饮料组用可口可乐碳酸饮料浸泡离体牙;去离子水组用去离子水浸泡离体牙,分别在0、1、2、3、4、5、10、20、30min时间点测量牙釉质显微硬度。计算各时间点的显微硬度下降百分比,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碳酸饮料浸泡5min,离体牙釉质显微硬度下降40.09%,与去离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碳酸饮料可对离体牙釉质产生显著的即刻酸蚀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漂白凝胶和洁白牙贴对3种不同的玻璃离子水门汀类材料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在45颗离体健康前磨牙的颊舌侧制备Ⅴ类洞,随机分为A、B、C组,分别使用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KetacTM Molar Easymix、复合体F2000、复合体Dyract AP充填,每个大组再分为3个亚组,第1组和第2组分别使用质量分数14%过氧化氢(HP)洁白牙贴和10%过氧化脲(CP)凝胶进行漂白,第3组为对照组。所有样本置入37 ℃蒸馏水中保存7 d后冷热循环500次,然后进行漂白。漂白21 d后置于碱性品红溶液中染色24 h,沿牙体长轴通过充填体中央颊舌向剖开牙齿,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染料渗入窝洞壁的深度。结果2种漂白方式对充填体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2种漂白方式对B、C组的微渗漏均没有产生明显影响(P>0.05),但均可使A组的微渗漏增加(P<0.05)。结论10%CP凝胶和14%HP洁白牙贴对充填体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漂白不会影响复合体的微渗漏,但会增加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的微渗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冷光漂白对树脂-牙釉质微拉伸强度、界面微观形态及V类洞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30颗离体前磨牙随机分为5组,每组6颗牙。P组:未漂白;P0组:漂白后即刻;P1组:漂白后储存于人工唾液1周;P2组:漂白后储存于人工唾液2周;P3组:漂白后储存于人工唾液3周。各组Z-350树脂修复,进行微拉伸实验及扫描电镜观察。另30颗离体磨牙进行V类洞微渗漏实验,分组同上,每组6颗牙,定为S、S0、S1、S2、S3组。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P、P2、P3组微拉伸强度显著高于P0组(P〈0.05),P2、P3组微拉伸强度显著高于P1组(P〈0.05),其余各组均无显著差异。扫描电镜观察树脂-釉质界面,P0组存在缝隙,P1、P2、P3组界面逐渐致密。S、S2、S3组牙合壁微渗漏值显著低于S0组(P〈0.05),各组龈壁微渗漏无显著差异。组内比较:除S组外,其余4组龈壁微渗漏均显著大于牙合壁(P〈0.05)。结论:冷光漂白后不适合进行即刻树脂修复,树脂修复最佳时间是漂白后2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漂白后牙齿体部与颈部颜色变化不同的原因。方法:将36个新鲜拔除的人前磨牙沿唇(颊)舌方向中央剖开、去髓,随机分成3组,联合漂白组(A):380 mL/L过氧化氢(HP)45 min/d×1次+150 g/L过氧化脲(CP)8 h/d×4次;诊室漂白组(O):380 mL/L过氧化氢(HP)45 min/d×2次;家庭漂白组(H):150 g/L过氧化脲(CP)8 h/d×14次。3组分别于漂白前、后用Crystaleye电脑比色仪测量牙齿唇(颊)面靠近剖面中线区体部、颈部及相对应剖面靠近釉牙本质界牙本质漂白前后的ΔE值。结果:3种漂白方案疗程结束后,体部、颈部牙齿颜色及与其对应的剖面牙本质均出现了颜色变浅(P﹤0.05),但体部牙齿颜色改变程度超过颈部(P<0.05)。体部、颈部牙本质颜色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部、颈部牙齿表面与其分别对应的剖面牙本质颜色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漂白剂对牙本质的颜色改变不受釉质厚度的影响。牙本质颜色变化和漂白后体部、颈部牙齿表面颜色变化不相关。牙齿体部颜色改变慢于颈部可能是体部釉质厚度大于颈部及半透明性改变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离体牙在四种常见保存液中颜色的变化。方法:42名受试者的168颗第一前磨牙分组分别保存于生理盐水、75%的医用酒精、人工唾液和0.5%的麝香草酚中,使用一种电脑色度计测量离体牙拔除前及拔除后24h、1、2、3、4周时的颜色,并用Vita比色板和胶片相机记录每一时期的牙齿颜色。计算不同时期、不同保存液牙齿发生的改变。结果:拔牙前与浸泡后,各组牙色变化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并随浸泡时间延长颜色差异增大。酒精组影响最大。结论:牙齿一旦离开机体,其颜色势必发生改变,基于离体牙的齿科颜色研究应考虑到保存液对牙色的影响,人工唾液保存离体牙对牙齿颜色的影响相对于其他3种保存液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双固化粘结剂粘结钾铝硅(K2O-Al2O3-SiO2)系统牙科玻璃陶瓷的微渗漏情况。方法:制备钾铝硅系统牙科玻璃陶瓷瓷锭;选择清理24颗离体牙,即刻完成根管充填;在每颗离体牙的颊舌面颈部各预备一个V类洞型;将离体牙随机分成两组,第1组离体牙不预备粘结间隙、第2组离体牙预备约100μm的粘结间隙;用"热压铸入"法制作牙科陶瓷嵌体,用VariolinkⅡ双固化粘结剂粘结;从每组样本中随机抽取6颗离体牙,浸入25℃的品红溶液中24h,测量染色剂在洞壁的染色深度;另外12颗离体牙浸入25℃的复方生理盐水中2个月,在SEM下观察样本粘结剂的丧失情况。结果:染色渗透实验和SEM分析显示,两组样本均在陶瓷/粘结剂界面产生较高的边缘封闭质量(组1样本中陶瓷/粘结剂界面裂隙量的平均值为(12.4±4.5)%,明显低于组1样本中粘结剂/牙体界面裂隙量的平均值(38.9±8.8)%;组2样本中陶瓷/粘结剂界面裂隙量的平均值为(32.6±15.8)%,明显低于组2样本中粘结剂/牙体界面裂隙量平均值(67.9±23.1)%;没有粘结间隙的样本比有粘结间隙的样本具有更好的边缘适合性能(组1样本粘结剂裂隙量的平均值(15.7±7.3)%,明显低于组2样本中者(57.4±19.5)%。结论:较大的粘结间隙不能完全补偿双固化粘结系统树脂的聚合收缩,在使用双固化粘结系统粘结K2O-Al2O3-SiO2系统牙科玻璃陶瓷嵌体时应该避免制备较大的粘结间隙。  相似文献   

19.
牙齿漂白及再矿化对变形链球菌在釉质表面粘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牙齿漂白及漂白后再矿化对变形链球菌在釉质表面粘附定植的影响。方法 :选用因正畸减数的前磨牙分别进行离体牙和活髓牙漂白。离体牙漂白后分别应用生理盐水、人工唾液和再矿化液处理 ,活髓牙漂白后分别给予盐水和再矿化液含漱 ,分别分离培养变形链球菌并计数。结果 :离体牙和活髓牙漂白后釉质表面粘附的变形链球菌均明显增多 ,并且变形链球菌在牙齿漂白后应用再矿化液处理 ,釉质表面的粘附能力低于对照组。结论 :漂白后变形链球菌在釉质表面的粘附能力增强 ,应用再矿化液有助于减少变形链球菌在漂白后釉质表面的粘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三种牙齿漂白剂对自酸蚀粘接系统粘接正畸托槽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100颗人前磨牙均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组1)、38%过氧化氢漂白组(组2)、10%过氧化脲漂白组(组3)和20%过氧化脲漂白组(组4),漂白牙齿后即刻使用自酸蚀正畸粘接系统Transbond Plus SEP将托槽粘接在牙面上,测量各组的抗剪切粘接强度,评价其剩余粘接剂指数,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空白对照组的抗剪切粘接强度高于各漂白组,组2的抗剪切粘接强度高于组3和组4,而组4的抗剪切粘接强度最低,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剩余粘接剂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剩余粘接剂指数最低者为空白对照组,最高者为20%过氧化脲组。结论:在使用自酸蚀粘接系统粘接正畸托槽前应禁止使用过氧化物漂白牙齿,特别是高浓度的过氧化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