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 评价Gore-Tex缝线四点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患者29例(30眼),其中20例(20眼)采用传统聚丙烯缝线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对照组),9例(10眼)行Gore-Tex缝线四点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四点式组)。对术后裸眼视力、验光值、裂隙灯检查及眼压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随访时间为12个月。结果 四点式组于术后1个月开始裸眼视力明显提高(P <0.05),对照组于术后3个月开始裸眼视力明显提高(P <0.05)。术后1、3、6、12个月时,四点式组较术前裸眼视力提高量均优于对照组(P <0.05)。术后1周和1、3、6、12个月时,四点式组眼内残余散光值均小于对照组(P <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的眼部并发症。结论 Gore-Tex缝线四点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通过四点固定,使术后人工晶状体不易发生旋转和偏斜,显著降低术后眼内残余散光,更早改善术后裸眼视力,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氟化碳液辅助脱位晶状体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8例(18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晶状体脱入玻璃体腔的患者行全氟化碳液辅助脱位晶状体核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观察术后并发症,检测术后视力,随访6~24个月。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在0.1~0.4者4眼(22.2%),0.5~0.9者13眼(72.2%),1.0以上者1眼(5.6%)。主要手术后并发症:高眼压,前房积血,玻璃体腔积血,脉络膜脱离,前房炎症反应,角膜水肿等,术后1~2周均得到控制,未出现黄斑囊样水肿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 该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视力恢复满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103例(120只眼)白内障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体植入,观察术后不同时间视力和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裸眼视力0.5以上者96只眼(80%),术后1月裸眼视力0.5以上者99只眼(82.5%),术后3月裸眼视力0.5以上102只眼(85%)。结论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早期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小,效果好而稳定,有很好的应用前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二期人工晶状体经巩膜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疗效,探讨手术操作技巧。方法:对21例(24眼)完全无后囊支撑的无晶体眼,采用外路法行经巩膜睫状沟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术后随访3~12月,裸眼视力≥0.5者,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二期人工晶状体经巩膜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具有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效果好等优点,是无后囊支撑无晶体眼矫正视力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YAMANE式无缝线巩膜层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缺乏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行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行缝线悬吊固定术,研究组行改良YAMANE式无缝线巩膜层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月视力及屈光状态改变情况和术后3月人工晶状体倾斜度和偏心值。结果 术后3月,两组患者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均有提升,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月,两组患者散光度及等效球镜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月,两组患者人工晶状体水平倾斜度、水平偏心值、垂直倾斜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垂直倾斜度大于水平倾斜度(P<0.05);研究组脉络膜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78%低于对照组22.22%(P<0.05)。结论 YAMANE式无缝线巩膜层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与传统缝线悬吊术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改良YAMANE式无缝线巩膜层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可降低使用缝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外光源辅助角膜标记法在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海南省眼科医院的非成熟期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患者7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角膜标记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36眼为外光源辅助角膜标记组,B组39眼为传统角膜标记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3月,检查患者裸眼远视力(UCDVA)及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综合验光查散光,Itrace查全眼散光及低阶像差,以及人工晶状体轴位旋转度数。结果:术后3月,两组最佳矫正远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裸眼远视力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残余散光及像差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人工晶状体轴位平均旋转(2.10±1.42)°,B组人工晶状体轴位平均旋转(2.57±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成熟期白内障患者施行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外光源辅助角膜标记法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和易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无囊膜的特殊情况下,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手术方法。方法:对19例(19眼)患者无后囊膜支持的情况下进行二期后房人工晶体植入。采用巩膜层间无缝线人工晶体固定术,三片式人工晶体折叠后由透明角膜切口注入,晶体襻由角膜缘后2mm的巩膜瓣下穿刺口穿出,置人预先做好的巩膜层间穿刺隧道内。术后随访半年以上,观察眼压、视力、人工晶体稳定性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9例患者视力均明显提高,视力〉0.6者13例,0.2~0.6者6例,眼压稳定,人工晶体居中良好,无偏斜及移位,随访期间无晶体脱位,眼内炎、低眼压、角膜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晶状体囊膜缺失眼,巩膜层间无缝线固定人工晶体术,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和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无后囊膜无晶状体眼105例(110眼),55眼行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植入术,55眼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TOP)、手术时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虹膜固定组BCVA为(0.50±0.26),32眼VA高于术前BCVA,23眼BCVA≥0.5,裸眼视力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后房型人工晶体固定术组。结论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可安全、有效地提高患者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9.
新一代推注式硅胶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新一代推注式硅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82例(102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新一代推注式硅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植入硅胶人工晶状体AQ-110NV型56眼、SI40NB型46眼。对术后视力、术前术后角膜散光、术后前房反应、人工晶状体位置、手术并发症等进行观察。结果:术后1周,裸眼视力≥0.5的眼为70.3%(52/74);术后1、3个月,球镜矫正视力≥0.5的眼分别为100%(71/71)、96.9%(62/64);术后1、3个月与术前相比,角膜平均散光度数无显著差异;术后前房反应轻微;角膜水肿、后囊破裂、后囊混浊、人工晶状体破损和人工晶状体翻转变化发生率分别为4.9%、5.9%、4.3%、2.9%和1.0%;未发现人工晶状体明显移位者。结论:新一代推注式硅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无须扩大切口,容易掌握,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何健强 《医学综述》2012,18(15):2533-2534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两种切口(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和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42例(56眼),将其分为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A组)和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B组),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以及半年检查视力以及角膜散光值,观察两组术后裸眼视力以及角膜散光的恢复情况。结果裸眼视力及角膜散光值B组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在疗效方面优于透明角膜切口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  相似文献   

11.
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在后囊破裂无晶体眼中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项目拟对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囊破裂无晶体眼的可行性与安全性进行研究,为复杂后囊破裂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提供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运用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囊破裂无晶状体眼26例,其中外伤性白内障吸除术后的无足够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17例(17只眼),各种原因晶状体脱位半脱位行囊内摘出5例(5只眼),超声乳化术后囊膜破裂4例(4只眼)。均为二期行Artisan人工晶状体植入,通过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术的术后眼压变化、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术后角膜水肿、前房闪辉、晶状体位置,角膜内皮镜检查比较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总结评估。结果:显示患者术后UCVA优于术前BCVA,术前术后眼压无明显变化,术后角膜无明显水肿,晶状体位置未见明显偏移。术后3个月时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后囊破裂无晶状体眼的方法,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在虹膜组织足够支撑晶状体时可作为常规术式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右上方透明角膜切口联合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植入与陡峭轴切口联合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残余散光及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在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IOL植入术的老年性白内障合并低度数角膜散光(散光度为1.0~1.5 D)患者60例(60眼),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右上方透明角膜切口联合Toric IOL植入组(试验组)和陡峭轴切口联合非球面IOL植入组(对照组),每组30例(30眼),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残余散光(residual astigmatism,RA)、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和主观视觉质量。结果: 术后均随访3个月。试验组术眼UCVA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散光度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残余散光度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试验组CS在暗光眩光环境下各空间频率(3、6、12、18 cpd)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CS在明光、明光眩光、暗光环境下各空间频率(3、6、12、18 cpd)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有眩光视觉干扰症状的患者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两种手术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及降低术后散光度数,但右上方角膜切口联合Toric IOL植入术可获得更佳的裸眼视力及对比敏感度、更低的残余散光度数和更高的视觉质量,是目前白内障合并低度数角膜散光患者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在初学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对45例(45眼)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截囊前向前房内注入曲安奈德,娩核后观察:后囊完整的36例36眼行常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伴有后囊破裂并玻璃体脱入前房的9例9眼,在曲安奈德染色辅助下彻底清除前房内的玻璃体后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角膜情况、前房内炎症反应、眼压变化、黄斑水肿情况、视力等。结果45例患者术后有9例角膜水肿,所有患者前房清亮,无炎症反应,无不可耐受的眼压升高,检眼镜下未见明显的黄斑水肿。结论初学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使用曲安奈德,可以提高手术的可视性和安全性,抑制术后炎症反应,减少近期及远期并发症,视力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透明角膜切口位置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桑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后散光变化的影响。方法:对老年性白内障68例,80眼进行透明角膜切口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根据切口位置分为1组;上方切口43眼,2组:颞侧切口37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d,1周,1,3月通过Topcon验光仪,Marco角膜曲率计检测角膜散光度及轴向。结果:术后1天,1周,1月1组散光均大于2组,以术前逆规性散光最甚,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月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根据Gravy向量法分析,1组术后38例逆规性散光,2组术后36例循规性散光。结论: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短期形成的散光较小,且以循规性散光为主,为正常人所能接受,对术前具有逆规性散光的患者此为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训佑 《黑龙江医学》2012,36(9):679-681
目的观察采用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患者184例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11~2011-07间,行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184例(206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度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视力均有显著提高,随着时间的延长,视力好转的眼数比例逐渐增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平均角膜散光度逐渐减小,变化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27%,未见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并发症。结论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白内障治疗方法,手术不需特殊设备,简便易行、经济,有广泛的实用性,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两种非缝合小切口隧道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 对156例172眼分别进行两种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并对手术后视力和角膜散光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种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后的视力恢复快,散光小.比较两组术式的术后视力和散光,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两种非缝合小切口隧道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发症少,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适合各类白内障病人,有利于在国内基层医院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陶雪琳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2):38-39,69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后视力及眼表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30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老年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干眼症状、眼表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视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随访时间的延长,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逐渐缩短,干眼症评分逐渐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最多见的并发症是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共4眼,占11.11%(4/36),虹膜脱出2眼,占5.56%(2/36),术后最多见的并发症是角膜水肿,共5眼,占13.89%(5/36),前房出血2眼,占5.56%(2/36),人工晶体偏中心1眼,占2.78%(2/36)。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具有较好的恢复作用,安全性高,并发症少,虽然对眼表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我们术中注意改进手术方式,尽量减轻对眼表上皮组织的机械性损伤,提高手术技巧,可以使其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及后房悬吊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选取眼部外伤或手术后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患者46例(46眼),按实验设计分成2组,A组23眼行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23眼行后房悬吊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ECC)、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结果2组患者术后BCVA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A组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较B组明显提高(P〈0.05),其余时间点2组间术后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B组眼压较A组明显升高(P〈0.01),其余时间点2组间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2组CECC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但2组间各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后房悬吊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治疗无晶状体眼均安全、有效。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相对简单,对眼球组织损伤小,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快,是治疗无后囊膜的无晶状体眼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 (ECCE)术并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0 2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12 0只眼 ) ,在上方角膜缘后 1.5~ 2mm处切口做长约 4mm巩膜隧道 ,行ECCE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 1d、1周、1个月和 3个月裸眼视力≥ 0 .5者分别占 70 .2 % ,88.5 % ,89.5 %和 90 .2 %。术后 1周、1个月和 3个月平均角膜散光与术前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术后角膜水肿和前房炎性反应轻微 ,瞳孔形态保持良好。结论 :该手术疗效满意 ,术后恢复快 ,可稳定眼屈光状态及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