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疤痕子宫中期妊娠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近年来 ,剖宫产率逐渐上升 ,疤痕子宫育龄妇女也相应增多 ,一旦避孕失败 ,则会带来高危人工流产的问题 ,尤其是中期妊娠引产面临着较大风险。我院从 1997年 1月至1999年 12月对住院的 2 5例疤痕子宫中期妊娠孕妇应用口服米非司酮及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的方法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我院接收自愿要求终止中期妊娠 ,合并疤痕子宫者 2 5例 ,年龄 2 5~ 38岁 ,孕周 13~ 2 6周 ;本次妊娠距剖宫产时间 <1年者 3例 ,1~ 2年者 10例 ,>2年者 12例。无剖宫产后不良病史 ,如发热、…  相似文献   

2.
目的疤痕子宫早孕妊娠在B超引导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人工流产术的疤痕子宫妊娠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静脉麻醉下行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对照组行常规人工流产术,并观察两组手术时间、进出宫腔次数、术中出血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进出宫腔次数、术中出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子宫穿孔、漏吸、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为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疤痕子宫早孕妊娠治疗中,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应用,可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并发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哺乳期疤痕子宫人工流产98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哺乳期疤痕子宫再次妊娠要求人工流产的病人也逐渐增多。我科门诊于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行人工流产术2000例,其中疤痕子宫98例,占1.98%,均顺利完成人工流产术,无一例子宫穿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1987年1月至1991年1月共行人工流产术2633例,其中疤痕子宫58例,占22%,58例均顺利完成人工流产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 年龄与孕周:年龄20至33岁之间,平均27岁.孕周在6至11周,其中孕6周6例,孕7周15例,孕8周4例,孕9周26例,孕10周5例,孕11周2例.全部病人均为一次剖宫产术后.剖宫产术距人工流产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3年,72%在剖宫产术后一年之内.  相似文献   

5.
子宫下段妊娠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临床分析--附四例报告   总被引:65,自引:1,他引:64  
Liu XY  Fan GS  Jin ZY  Yang N  Jiang YX  Gai MY  Guo LN  Wang YF  Lang JH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3):162-164,i002
目的 探讨早期子宫下段妊娠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的病例特点和保守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5月至2002年7月我们收治的4例子宫下段妊娠行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的病例资料。结果 4例患者均有剖宫产史;其中3例停经后有阴道不规则出血;子宫动脉造影显示子宫下段供血区出血;4例均于人工流产术中发生大出血,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止血效果好。无一例因子宫动脉栓塞而行全子宫切除者。结论 有剖宫产史的患者再受孕时,有发生子宫下段妊娠的危险,行人工流产术中易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子宫动脉栓塞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严格剖宫产指征和重视产后避孕,是主要的预防办法。  相似文献   

6.
疤痕子宫短期内妊娠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子宫手术疤痕形成后两年内妊娠的结局,并评估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1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101例子宫疤痕形成后两年内妊娠的中晚期孕妇,前次手术系子宫肌瘤剔除术43例(42.6%),前次手术系剖宫产58例(57.4%)。分析再次妊娠原因、再次妊娠距离前次手术的时间、再次妊娠的结局。结果:不同部位、不同大小肌瘤、不同手术途径、肌瘤剔除术后不同阶段的妊娠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妊娠要求的疤痕子宫患者可考虑手术6个月后开始妊娠,但应密切注意子宫收缩情况和予以适当的产科处理。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术时子宫切除52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剖宫产子宫切除术 (cesareanhysterectomy)系指剖宫产手术同时切除子宫。这种手术是剖宫产术中发生危迫情况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本文对我院 1982年至 2 0 0 2年期间行剖宫产术时子宫切除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上述期间 ,我们医院行剖宫产术 4 5 6 5例 ,其中剖宫产术时子宫切除 5 2例 ,占 1.14 %。最小 2 2岁 ,最大 4 2岁 ,平均 30 .5岁。 5 2例患者均为经产妇 ,既往孕产史 :孕 1次者 3例 ,孕 2~ 3次者 2 9例 ,孕 4次以上者 2 0例 ;有剖宫产史者 12例。1.2 子宫切除指征 子宫破裂 14例 ,占…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许华  朱瑾 《生殖与避孕》2010,30(12):841-844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CSP)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对近10年收治的13例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既往有人工流产刮宫史者10例,主要表现为停经(77%,10/13)及不规则阴道流血(77%,10/13),血β-hCG介于81~133 576 mIU/ml之间,其中入院后血β-hCG≥6 000 mIU/ml者为9例。B超均提示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可能。12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成功,1例患者经手术切除妊娠组织成功。结论:B超和血β-hCG水平对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诊断帮助较大,多数可保守治疗获得成功,但需充分备血及做好手术切除子宫的准备。  相似文献   

9.
妊娠晚期疤痕子宫不全破裂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978年 1月至 2 0 0 1年 8月 ,在我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住院的孕妇共 5 1 0例 ,选择阴道试产 2 2 0例 ,成功阴道分娩 73例 ,成功率 33 2 %,再次剖宫产术 4 37例 ,占 85 7%。其中 2 90例为择期剖宫产 ,共发现子宫不全破裂 9例。 9例患者中年龄最小 2 5岁 ,最大 33岁 ;前次剖宫产与此次妊娠间隔 :<2年 2例 ,2~ 5年 7例 ,其中一次剖宫产术后 6例 ,二次剖宫产术后 3例。1 2 本次妊娠情况  9例患者中 7例定期在我院门诊行产前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2例未行产前检查。其中 6例患者入院前 1周进行了B超检查 ,羊水 2…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后妊娠子宫特征及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发生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观察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共1000例.其中有舍宫产交者500例,另500例无剖宫产交者作对照组.发现有剖宫产支组中,宫颈暴露困难、子宫活动反差、子宫位置后屈、极度后屈或宫体上吊者明显增多,平均宫颈长度也明显增长;术中出现人流综合反应49例(9.8%).子宫穿孔2例(0.4%),不全流产5例(1.0%),继续妊娠3例(0.6%),子宫内膜炎26例(5.3%).而无剖宫产史组出现人流综合反应仅32例(6.4%),子宫内膜炎8例(1.6%),不全流产3例(0.6%),无子宫穿孔和继续妊娠病例发生.有剖宫产史者早孕子宫的形态特征有明显改变,这种改变会增加人工流产术的难度,并且是人工流产术中及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的诱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栓塞(UAE)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手术效果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行UAE联合宫腔镜手术的41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患者UAE术后均成功实施了宫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6.0±13.1)min(10~60min),平均手术出血量(24.0±4.2)ml(20~30ml),平均住院天数(5.2±1.6)d(3~8d)。宫腔镜下见胎囊为外突型4例(9.7%),外突型平均手术时间[(42.5±17.1)min]显著低于内生型[(22.8±9.0)min;P=0.001];外突型平均孕周[(8.7±3.0)周]显著低于内生型[(6.7±1.7)周;P=0.041];二者β-hCG值、瘢痕厚度及血流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轻度发热者占9.7%(4/41)、轻至中度下腹痛者占24.4%(10/41)。随访率95.1%(39/41),术后平均血β-hCG值恢复时间(2.6±2.2)周(1~8周);平均月经恢复正常时间(4.4±1.3)周(4~12周)。其中1例患者2次栓塞术后出现闭经,经人工周期治疗术后6个月月经恢复。术后妊娠2例,1例为正常宫内妊娠,因计划外行人工流产术;1例再次发生剖宫产瘢痕妊娠,再次UAE+宫腔镜手术治疗。结论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是一个可靠的治疗选择,在保留了患者生育功能的同时,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及血β-hCG值恢复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10余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剖宫产术已成为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手段之一.制宫产与术后并发症均有明显上升,其中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也有增加.据国内文献报道子宫切口裂开率为0.4~1.26%左右,我院自1959年1月至1988年12月,31年间,收住分娩产妇50216例,行剖宫产术6449例.其中1例因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后2周发生切口裂开大出血,而行腹式子宫全切术.我院切口裂开率为0.13‰,比文献报道为低.这与重视剖宫产技术操作常规与提高手术技术有密切关系.现就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防治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临床观察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1例患者中59例治疗前行B超检查,明确诊断32例(54.2%).19例首选甲氨蝶呤(MTX)治疗,成功率73.7%;25例行清宫术(人工流产术),成功率20.0%;15例首选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成功率80.0%;2例首选子宫切开取胚术加子宫瘢痕缝补术.成功率100%.3例最终行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率4.9%.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首选且最主要的方法.对于有条件的医院首选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加宫腔镜手术或清宫术;病情稳定者可行MTX加清宫术.而盲目的清宫术易引起术中、术后大出血.应列为禁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病理角度探讨剖宫产后妊娠的时机,分析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1日至6月30日在我院行腹壁疤痕剔除+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156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妊娠孕妇,术中观察盆腹腔粘连情况,准确测量子宫下段厚度。取出胎盘后,取下段切口边缘最薄处的子宫肌壁组织送病理,检查其组织成分,并在高倍镜下测算子宫下段平滑肌与胶原纤维的比例(平胶比例)并行血管计数。选取同期行选择性剖宫产的30例初产妇为对照。通过临床观察,探讨疤痕子宫不同间隔时间再次妊娠临产前及临产后对母儿安全的影响。结果:剖宫产术后7-11个月、1-2年、2-3年、3-4年、4-5年、5-6年妊娠者,子宫下段厚度分别为(0.56±0.28)cm、(0.55±0.27)cm、(0.62±0.26)cm、(0.56±0.26)cm、(0.66±0.25)cm和(0.66±0.25)cm;平胶比例分别为2.98±0.97、2.83±1.54、2.49±0.93、2.26±0.94、2.47±1.14、2.81±0.98);血管计数分别为(18.43±8.24、19.45±4.61、18.07±4.55、20.31±6.01、20.44±6.10、18.14±4.06),以上6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剖宫产术后8年以上(8-11年)妊娠者,子宫下段厚度明显变薄,平胶比例降低,血管计数减少;与术后1-6年妊娠者及初次剖宫产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术后1-6年妊娠者的子宫下段厚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平胶比例低于对照组,血管计数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1年后开始妊娠是较安全的;术后8年尤其是10年以上妊娠者,子宫破裂风险明显增加,应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及时予以适当的产科处理。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部位妊娠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部位妊娠(CSP)是指胚泡着床于剖宫产术后疤痕处的微小缝隙上,是罕见的异位妊娠类型,在异位妊娠中虽然发病率极低,但极具危险性,一旦破裂则发病急,常因临床误诊行清官或人工流产术时出现严重的大出血,甚至发生休克,危及患者生命而得以诊断。因此,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1996年1月至2004年9月我院共收治CSP5例,2例行切开取胚术,其余3例均保守治疗成功。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人工流产的方式及其注意事项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 ,疤痕子宫逐渐增多 ,疤痕子宫避孕失败要求人工流产者也相应增多。由于剖宫产后子宫疤痕的存在、血管和神经的损伤以及与周围的粘连等 ,有可能使子宫解剖位置和形态特征发生变化 ,给人工流产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尤其是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因剖宫产子宫切口通常选择在子宫下段 ,产后子宫复旧 ,子宫下段恢复为正常的子宫峡部。剖宫产疤痕位于子宫峡部 ,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是指此部位的妊娠 ,目前众多学者认为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为异位妊娠。由于绒毛种植在疤痕凹陷处并不断向宫壁发展 ,可能在妊娠早期即引起子宫穿孔…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后子宫疤痕处妊娠的临床特点与处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 病 因剖宫产后疤痕处妊娠的发生率为 0 .4 5‰ ,在有剖宫产史的异位妊娠中占 6 1% [1] 。上次剖宫产术至诊断为剖宫产后疤痕处再次妊娠的时间间隔长短不一 ,最短 6个月 ,最长为 12年[2 ] 。子宫下段剖宫产后疤痕处再次妊娠较少见 ,目前原因尚不明确 ,学说有多种 ,涉及最多的还是认为与手术所致子宫内膜的损伤有关 ,如有剖宫产史、刮宫史、子宫肌瘤剜出史等[3 ] 。Godin提出 ,受精卵在子宫下段剖宫产疤痕处着床 ,是由于该处子宫内膜面有缺损 ,绒毛细胞会直接侵入肌层 ,形成肌层内妊娠。另外 ,子宫内膜缺损 ,不仅仅是机械性的创伤 ,还可…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术后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剖官产术后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亦有所增加.我院1970年至1988年共发生11例,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发生率:我院1970年至1988年19年间共行剖宫产术2314例,其中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占0.63%;全部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11例患者中腹壁疤痕子宫内膜异位2例;盆腔腹膜、双侧骶韧带处子宫内膜异位2例;子宫峡部结节3例;卵巢巧克力囊肿4例.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例逐渐增多。我院收治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3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5年5月至2007年2月收治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处妊娠患者3例,年龄28~42岁,均为一次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距本次妊娠时间为3~14年。1.2临床特征有停经史及无痛性阴道不规则流血,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内诊检查:子宫颈正常大小,子宫后倾,质软,无触痛。1.3治疗1例清宫后行子宫切除术;2例应用甲氨蝶呤(MTX)肌肉注射,口服米非司酮保守治疗成功。例1.患者42岁,14年前行剖宫产术。停经72d,阴道不规则流血28d,β-HCG最高为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远期子宫出血的原因及宫腔镜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半年以上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109例行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结果 109例剖宫产术后远期子宫出血行宫腔镜检查,发现59例子宫下段憩室腔积血,占54.2%,其中憩室合并息肉2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18例(占16.5%),剖宫产切口部位息肉16例(占14.7%),子宫下段缝合线残留14例(占12.8%),子宫假性动脉瘤1例(占0.9%),剖宫产切口部位动静脉瘘1例(占0.9%)。结论子宫下段憩室腔积血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子宫出血最常见原因;宫腔镜对剖宫产术后远期子宫出血具有明确诊断作用,部分病例宫腔镜下还可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