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在我国浓香型典型产区连年设置移栽期试验,研究了调整移栽期对不同产区烟叶各生长发育阶段气候指标和风格品质的影响以及气候指标与烟叶质量特色的关系。结果表明,(1)南方烟区(华南、赣中和皖南)随移栽期推迟烟叶成熟期温度及烟叶浓香型显示度、烟气沉溢度等逐渐增加;北方烟区(豫中、陕南、鲁东)成熟期温度和浓香型显示度随移栽期推迟显著下降。(2)成熟期日均气温与浓香型显示度、烟气沉溢度和烟气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24.5℃是浓香型烟叶形成的一个重要气候指标。(3)南方烟区焦甜香较为显著,豫中豫南焦香明显,陕南正甜香相对突出且随移栽期推迟表现更甚。旺长期及成熟期的降雨量与烟叶焦甜香韵呈极显著正相关,旺长期和成熟期的光照时数与焦香香韵相关性较高,成熟期日均温度与烟叶正甜香韵呈极显著负相关。(4)各产区烟叶质量特征随移栽期变化明显,最佳移栽期南方烟区广东南雄和江西广昌为3月上中旬,皖南为3月下旬,北方烟区为4月下旬至5月初。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浓香型烟叶风格特征与品质特征之间的联系,以8个浓香型产区2011—2012年的264份烟叶样品为材料,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感官评价中的香韵指标(焦甜香、焦香、正甜香、干草香、木香、坚果香、辛香)与烟叶香气质量及香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香韵对香气质影响以焦甜香、干草香为最大;香韵对香气量影响以干草香、焦甜香为最大;香韵对香型影响以焦甜香、正甜香为最大。(2)干草香与香气质呈显著正相关,焦甜香与香气质呈显著负相关;干草香与香气量呈显著正相关;正甜香与香型呈显著正相关,焦甜香与香型呈极显著正相关。(3)通过逐步回归模型,建立了香韵各指标与香气质量及香型的最优回归方程,可以利用回归方程来预测香气质量及香型。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水平,以5个湖南浓香型烤烟产区上部烟叶样品为材料,分析了其常规化学成分特征和质量风格特色,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湖南浓香型产区上部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具有中糖、适碱、高钾和糖碱比适宜的特征。②上部烟叶浓香型风格显著,以焦甜香、干草香、焦香、木香、坚果香、正甜香、辛香为主体香韵,焦甜香、焦香特征突出,香气状态沉溢,浓度和劲头稍大。③上部烟叶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较充足,香气较透发,稍有枯焦气和木质气,微有生青气和青杂气;烟气较细腻、较柔和、较圆润;稍有刺激性和干燥感,余味较净较舒适。④总氮和糖碱比对正甜香有显著影响,烟碱、还原糖和糖碱比对焦甜香有显著影响,糖碱比对焦香、浓香型、香气状态和浓度有显著影响,烟碱和钾对劲头有显著影响,钾对香气质、柔和程度、圆润感有显著影响,总糖和氯对透发性有显著影响,总氮和钾对枯焦气有显著影响,还原糖对刺激性有显著影响,烟碱对干燥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湘西烟叶的香型香韵及其区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湘西烟叶的香型香韵区域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对来自湘西烟区的41个烟叶样品进行了感官评价。结果表明:1湘西烟叶风格具有尚显著至稍显著的浓香型特征;香韵种类主要为干草香、焦甜香与焦香。2主产烟县烟叶焦甜香和木香香韵差异显著,烟叶浓香型、干草香、正甜香、坚果香、焦香、辛香的县域差异不显著。3K326品种浓香型风格较云烟87明显。4高于900 m海拔的烟叶浓香型风格相对较彰显。5浓香型,干草香、焦香、坚果香、木香、正甜香在区域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从北部向南部递减的趋势,焦甜香在区域空间分布上有从东部向西部递减的趋势,辛香在区域空间分布上有从西部向东部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植烟水稻土质地黏重、烤烟生长发育受阻的问题,以云南玉溪烤烟5年连作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掺沙改变土壤粒级组成,研究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理化指标、酶活性以及烤烟养分吸收与干物质积累情况,并分析了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与未掺沙处理比较,掺沙30%、60%后砂粒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44.55%、58.59%(p<0.05),黏粒、粉砂粒含量随掺沙量的增加而降低。掺沙后,<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显著降低(p<0.05),大团聚体含量增加,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大小为掺沙30%>掺沙60%>不掺沙;土壤pH、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有机质、速效钾等主要养分含量降低,掺沙30%后土壤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不掺沙处理显著提高了20.42%、268.69%(p<0.05);烟株干物质、氮磷钾元素累积量均增加,其中掺沙30%时增幅最大,并且干物质和养分累积量也最高。Pearson相关分析与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机械组成对土壤性状和养分累积的影响显著,多数生长指标、土壤pH、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砂粒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黏粒、粉砂粒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砂粒含量正相关。综上,本试验中水稻土掺沙比例为30%为宜,此比例掺沙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结构,改良土壤质量,阻滞土壤酸化,增加烟株对养分的吸收,促进烟株生长。  相似文献   

6.
为给烟区土壤理化性状评价提供新的方法,采用GPS定位技术,在云南省陆良烟区采集土壤样品341个,运用土壤颗粒质量分形模型计算了烟区耕层土壤颗粒质量分形维数D值,并分析了分形维数的总体特征、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质地、颗粒分布和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颗粒质量分形维数D值在2.524~2.928之间,平均为2.823,依次为轻粘土重壤土中壤土轻壤土,土壤质地越粘重,分形维数越大;土壤颗粒质量分形维数与土壤粘粒含量(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粉粒及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粘粒含量每增加10%,分形维数D值增加0.05个单位,粉粒含量或砂粒每增加10%,分形维数D值分别下降0.09和0.06个单位,土壤颗粒质量分形维数在一定程度上可直观地反映土壤颗粒构成;分形维数D值与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质量分数)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磷含量极显著负相关,土壤颗粒质量分形维数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于表征土壤的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湖南烟叶的香型香韵区域分布特征,对来自湖南烟区的44个烟叶样品进行了感官评价。结果表明:①湖南烟叶浓香型风格尚显著至较显著;香韵以干草香、焦甜香与焦香为主。②不同地区之间浓香型和焦甜香差异显著,干草香、正甜香、坚果香、焦香、辛香差异不显著。③浓香型、焦甜香、焦香、辛香有从南部向北部递减的分布趋势,干草香有从西北部向南部递减的分布趋势,正甜香有从西部东南部递减的分布趋势,木香、坚果香呈斑块状分布。   相似文献   

8.
为合理评价烟叶风格特征及不同风格特征烟叶区域分类,采用因子、聚类及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31个产烟县的169个烟叶样品的风格特征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烟叶浓香型风格为尚显著;香韵以干草香、焦甜香与焦香为主;河南烟叶的香型与香气状态、香韵中的焦甜香、焦香、烟气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劲头呈显著正相关;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了5个主因子,根据因子总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将31个产烟县分为三类。建立Fisher判别函数评价模型对聚类结果进行判定,判别结果和聚类分析一致性为100.0%。证明这3种方法相结合用于烟叶风格特色分类评价可行性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不同香型产区烟叶外观区域特征及其与感官质量的关系,选取八大香型产区2020年度178份C3F初烤烟叶样品为材料,采用量化赋分、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香型产区烟叶外观区域特征进行分析,并对烟叶外观区域特征与感官质量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底色和光泽是焦甜醇甜香型、清甜蜜甜香型、蜜甜焦香型烟叶的主要识别依据,蜡质感是识别木香蜜甜香型烟叶的主要依据。(2)清甜香型、蜜甜香型和醇甜香型产区烟叶底色、柔韧性和叶面组织相近,清甜蜜甜香型和焦甜醇甜香型产区烟叶蜡质感、光泽和油润感相近,而木香蜜甜香型和焦甜焦香型产区烟叶厚度、叶面叶背色差和油润感相近。(3)C3F初烤烟叶底色、蜡质感和柔韧性与烟叶感官评吸品质呈显著相关性。八大香型产区烟叶外观区域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可为烟叶识别归类和分类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收集主要浓香型产区烟叶,测定其化学成分并对其风格品质特征进行评定,研究了产区间烟叶的差异及烟叶化学成分与风格品质特色的关系。结果表明,烟碱、总糖、糖碱比对烟叶感官品质特征的影响较大。劲头的强弱与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烟碱和总氮的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烟叶的甜感、香气质、香气量、余味均与还原糖、总糖呈正相关关系,而与烟碱和总氮呈负相关关系,随着钾含量的增加,烟气的细腻度、余味评分有增大趋势,刺激性也会变小。烟气的刺激性随氯含量的增加有变大的趋势。烟气的香气质、细腻度、余味均与糖碱比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刺激性与其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不同土壤类型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从土壤母质来看,以石灰岩母质发育的土壤生产的烟叶品质最好。从土类来看,褐土上生产的烟叶质量较好。从土壤发育程度来看,发育程度较弱的土壤上生产的烟叶质量较好。地势较低、土壤肥力较高的潮土及粘重的土壤生产的烟叶质量较差。土壤类型对中烟98、K326、中烟100的影响不大,对云烟85有显著影响。烟田肥力水平和烟叶含钾量与烟叶感官质量呈正相关,烟叶含氯量与烟叶感官质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施用不同种类钾肥对香料烟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氯化钾和硫酸钾均能显著提高香料烟烟叶的产量;同时还能改善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主要表现在一级和二级烟叶比例的增大,烟叶含钾量、总糖量、施木克值及K/Cl比值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完全施用氯化钾处理的烟叶含氟量(0.93%)接近1.0%的临界值,这有可能降低烟叶的燃烧性。试验还表明:香料烟烟叶的含氟量与主要生育期土壤的含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这对生产上确定氯化钾的适宜用量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缓解香料烟产区硫酸钾供应紧缺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取皖南3种不同质地土壤生产的烤后烟叶样品进行中性香气物质和常规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并进行单料烟感官评吸鉴定,结果表明,砂壤土各部位烟叶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糖类氧化产物含量、中部叶的西柏烷类降解产物茄酮含量、下部叶的苯丙氨酸裂解产物含量水平相对较高。常规化学成分中总糖含量和烟碱含量均较高,糖碱比适宜,评吸认为其感官质量优良,焦甜香突出;水稻土下部和中部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中部叶茄酮含量偏低,而上部叶苯丙氨酸降解产物和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较高,总糖含量较低,上部叶烟碱和总氮含量偏高,糖碱比偏低,焦甜香不显著,上部叶虽香气量大,但劲头偏大;粉砂土一般表现为上部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偏低,总糖含量较高,但含氮化合物含量偏低,糖碱比偏高,评吸认为焦甜香弱,烟叶香气量偏小。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能够彰显皖南典型焦甜香烟叶特色风格的品种,采用大田试验研究分析了最新引进及选育的7个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生理指标、化学成分和组织切片结构变化及评吸质量。试验结果表明,NC71品种的香气质和香气量较好,类胡萝卜素积累量最大,组织结构疏松。K326具有明显的焦甜感、烤后烟叶类胡萝卜素的降解量幅度最大,皖南焦甜香风格特征彰显较为充分。整体来看,NC71品种和K326品种适合皖南浓香型烟区的生态条件,可以进行一定规模的示范种植并开展NC71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土壤粒级空间分布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地统计和GIS 技术研究了土壤粒级的空间变异规律,绘制了空间分布图,进一步分析了土壤粒级和主要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粉粒(0.002~0.02 mm)的半方差函数符合指数模型,表现为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粘粒(<0.002 mm)和砂粒(0.02~2 mm)的半方差函数符合球状模型,表现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空间相关距离分别达到435, 609 和657 m。Kringing 插值图直观地描述了不同粒径颗粒的空间分布特征,三者均呈现较明显的渐变性分布规律。除碱解氮外,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均与粘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土壤粒级可以作为土壤管理分区划分的一项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皖南不同土壤类型烤烟抗氧化能力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类型是影响皖南烤烟焦甜香特色风格形成的主要生态基础。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皖南不同土壤类型烤烟中部叶抗氧化能力差异及与焦甜香特色风格形成的关系。结果显示,河滩地砂壤土、冲积砂壤土不同叶龄中部叶MDA含量和TAOC均较高,水稻土植烟不同叶龄中部叶MDA含量、TAOC均较低,粉砂土植烟不同叶龄中部叶TAOC较高,而MDA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均较低,说明粉砂土植烟烤烟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的氧化胁迫强于其他3种土壤;粉砂土、河滩地砂壤土和冲积砂壤土植烟中部叶类胡萝卜素、总酚含量高于水稻黏土,可能是其焦甜香风格优于水稻黏土的主要原因;适度氧化胁迫有利于烤烟焦甜香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我国浓香型烟区土壤腐殖质组成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河南、安徽、湖南浓香型烟叶产区6 县耕层植烟土壤,分析了我国浓香型植烟区土壤腐殖质组成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浓香型烟区土壤腐殖质碳量平均为15.71 g/kg,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碳量分别为3.87、3.40 和8.44 g/kg, 腐殖质及各组分变异系数均较大。(2)不同类型的土壤腐殖质组成存在显著差异,腐殖质碳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水稻土>浓香型;腐殖质;组成;土壤类型;烟草红壤>褐土。土壤腐殖化程度,水稻土最高,红壤最低。(3)湘南烟区土壤腐殖质及组分碳量相对较高,豫中烟区相对较低。豫中和皖南烟区土壤胡富比明显低于湘南烟区,分别为0.92、0.81 和1.32,湘南烟区土壤腐殖质活化度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18.
成熟期减少光照时数对豫中烟区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豫中烟区的光照时数与烟叶品质风格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在河南省宝丰县进行了大田建造遮荫棚设置减少烟叶成熟期光照时数试验,研究了不同光照时数对烟叶色素降解、香气物质含量和风格特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光照(不遮光)相比,成熟期减少光照时数1.5和3.0 h时上部和中部烟叶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提高;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均显著降低,钾、烟碱和总氮含量均以减少光照时数3.0 h的处理最高;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叶绿素降解产物含量及香气物质含量显著降低;减少光照时数对浓香型烟叶风格影响较小,但烟叶香气量、香气质降低,青杂气加重。成熟期减少光照时数不利于烟叶香气品质的提高和特色的彰显。  相似文献   

19.
烘烤湿球温度对皖南烟叶焦甜香风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烘烤阶段湿球温度对皖南焦甜香烟叶香气成分及焦甜香风格的影响,以云烟97为参试材料,研究了烤烟烘烤变黄后期、定色前期、定色后期和干筋期的湿球温度和优化组合与皖南焦甜香烟叶香气成分及焦甜香风格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变黄后期、定色期和干筋期,随着湿球温度的提高,烤后烟叶内、外观质量均有先改善后变差的趋势,主要香味成分含量和焦甜香关联香味成分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变黄后期和定色前期的影响明显大于定色后期和干筋期。烘烤过程中,以中湿烘烤,即变黄后期和定色前期湿球温度37℃,定色后期湿球温度38℃,干筋期湿球温度40℃,有利于彰显烟叶焦甜香风格。  相似文献   

20.
为了构建不同产区烟叶的指纹图谱,快速区分烟叶产地,以浓香型主产烟区的8个省区68份烤烟C3F为材料,采用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浓香型烤烟主产区海拔对烟叶多酚类物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产区烟叶中多酚含量集中度较高,略呈正向偏态分布;28省区范围内(海拔高度17~1298 m)绿原酸和莨菪亭占多酚含量的比例与海拔高度成负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芸香苷占多酚含量的比例与海拔高度成极显著正相关;3华中地区(海拔高度64~1044 m)烤烟绿原酸和莨菪亭占多酚含量的比例与海拔高度成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芸香苷占多酚含量的比例与海拔高度成极显著正相关;4芸香苷较绿原酸和莨菪亭有更宽的紫外吸收波长和更强的吸收能力,可能是导致海拔高度越高烟叶中芸香苷占多酚含量的比例越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