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舰船抵御破甲弹的装甲结构形式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大型舰船抵御聚能破甲弹的防护思想及装甲防护结构形式的基础上,对舰船结构采用立体大间隙防护及复合装甲防护,抵御聚能破甲反舰导弹攻击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舰用装甲防护思想是合理且可行的,舰船内舱装甲结构采用-钢复合装甲可以大大提高舰船的防护能力,其防断裂射流波甲的防护系数大于3。  相似文献   

2.
橡胶复合靶板抗射流的侵彻防护效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φ56 mm破甲基准弹来固定射流参数,通过DOP实验,研究了不同夹角、不同夹层厚度和不同夹层材料情况下橡胶基复合装甲抗射流侵彻的空间防护能力、质量防护能力和差分防护能力,通过X光观察了射流侵彻复合装甲后射流断裂和变形情况.分析了倾角、橡胶夹层厚度和夹层材料对复合装甲抗射流侵彻性能的影响原理,结果表明,橡胶复合装甲在...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聚能破甲战斗部在打击装甲目标过程中,金属射流所经过的弹体头螺内腔狭窄,射流损伤较大的问题,提出了聚能破甲战斗部头螺凹槽结构。该结构利用破甲过程中凹槽的形变扩大头螺内腔口部尺寸,从而改善射流通道的通透性,使得高速射流能够稳定地通过头螺内腔。仿真与试验验证表明,该结构能够有效增加聚能战斗部的动破甲威力,使得战斗部穿透厚180 mm的钢靶后,后效靶的平均穿透数由3层提高到6.2层,并且具备打击220 mm厚钢靶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匀质装甲抗聚能射流性能,提出一种新型的含水介质装甲结构。通过 LS-DYNA 软件对聚能射流对含水介质装甲的侵彻过程进行仿真,对比分析匀质装甲和含水介质装甲的防护性能,并对前置装甲的厚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含水介质装甲较匀质钢装甲能大大增强装甲的防护性能,通过合理设计前置装甲的厚度可进一步提高对聚能射流的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速破片侵彻舰用复合装甲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14.5mm滑膛枪发射高速立方体破片,对舰用复合装甲结构靶进行侵彻实验研究,从而模拟全预制破片杀伤战斗部爆炸所产生的破片对舰体的侵彻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舰体钢板与复合材料防弹板组成的复合装甲抵御高速破片侵彻较防弹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所研制的复合纤维防弹板以及实验用复合装甲结构,同等防护能力条件下,较防弹钢减轻重量30%以上。  相似文献   

6.
重型装甲和复合装甲使常规破甲弹的破甲能力大约降低50%,而主动装甲的采用将使破甲能力更大大下降。为了对付主动装甲,瑞典博福斯公司正在为106毫米无座力炮研制一种反主动装甲  相似文献   

7.
球头弹低速贯穿金属/FRP组合薄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舰船舷侧内设复合装甲结构的抗穿甲破坏机理,预测战斗部穿透内设复合装甲结构后的剩余速度,以进一步对内部防护结构进行设计,采用均质钢板后置复合材料板模拟舰船舷侧内设复合装甲结构,结合低速弹道冲击试验,分析了组合结构靶板的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靶板的破坏模式,得到了球头弹丸穿透组合结构靶板的剩余速度理论预测公式.结果表明,组合靶板中前置钢板的破坏模式主要为剪切冲塞破坏,而后置复合装甲板的破坏模式为纤维的拉伸断裂;理论预测剩余速度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反应/惰性复合装甲是一种分层装甲,由下列各层:钢、炸药、钢、橡胶、钢组成。这种结构利用了反应单元和惰性单元两者的复合效应对付聚能装药射流。当射流倾斜碰撞反应/惰性复合装甲时,它就引爆了炸药并使橡胶层显著的膨胀。其结果是被加速的钢板与包括高速头部在内的所有进入其内的射流产生相互作用。这样,就实现了对射流最大损坏。根据聚能装药射流的剩余侵彻能力看,反应/惰性复合装甲结构可获得很高的弹道效率。本研究使用的试验数据是通过精密聚能装药及闪光射线照片取得。反应/惰性复合装甲结构还用二维欧拉流体编码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9.
列举了肩射反坦克武器普遍采用的聚能战斗部的装药直径与破甲厚度的重要数据,一些公开的坦克型号的装甲厚度;介绍了西方国家最新型的肩射反坦克武器(制导和非制导)。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单层、双层爆炸反应装甲对聚能射流干扰不彻底、仍有逃逸射流侵彻主战坦克装甲,以及双层平行反应装甲与楔形反应装甲面对聚能射流垂直侵彻的问题,根据反应装甲爆轰阶段对聚能射流的干扰机理,建立W型、N型布置的3层爆炸反应装甲结构模型,通过使用ANSYS/LS-DYNA软件进行三维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当入射角度为45°时,N型反应装甲干预聚能射流的能力优于W型反应装甲,干预射流开坑深度能力提高了3.17倍;当入射角度为90°时,W型反应装甲干预射流的能力优于N型反应装甲,干预射流开坑深度能力提高了1.81倍。该仿真可为未来新型爆炸反应装甲设计、打击新型反应装甲的破甲导弹战斗部设计、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由于坦克是地面战场的主要突击力量,所以各国都积极地大力发展反坦克武器。目前,反坦克武器的大家族包括反坦克手雷、枪榴弹、反坦克雷、反坦克火箭筒、无座力炮、反坦克炮、坦克炮、反坦克导弹以及用战术火箭、战术导弹、战术飞机和身管火炮携带和抛撒的各种反坦克子母弹、子母雷、子导弹等。在众多的反坦克武器之中,除了初速很高的后膛炮配有高速动能穿甲弹外,其它武器基本上都是配以空心装药聚能破甲战斗部(目前还在发展自锻破片战斗部),这种战斗部不要求弹丸有高的飞行速度,因而设计实现都比较容易。现在,空心装药聚能破甲战斗部还在继续发展。但是,近几年来,各种新型坦克装甲如复合装甲、主动装甲等的出现,向空心装药聚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付苏联新的坦克装甲,英国和美国目前正在研制一种新的反坦克武器——顶部攻击型导弹。原来使用的反坦克导弹,一般采用聚能破甲战斗部。这类导弹依靠其顶部探头与坦克装  相似文献   

13.
徐立新  刘红利  沈晓军  张国伟 《兵工学报》2010,31(10):1383-1388
针对目前聚能装药破甲弹大多采用隔板法提高破甲威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爆炸网络技术作为聚能破甲战斗部的起爆方式。以某破甲战斗部为背景,根据药型罩和主药柱等装药结构参数,设计了同步爆炸网络样机。通过性能对比试验可知,采用爆炸网络替代隔板和副药柱,不仅起爆可靠,可以精确控制并获得理想的爆轰波形,而且破甲威力及破甲稳定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爆炸网络技术是提高破甲性能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研究结果为该技术在聚能装药战斗部上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船用轻型陶瓷复合装甲抗弹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探讨舰艇抵御高速破片弹遭侵彻的装甲防护结构,设计船用钢装甲和3种陶瓷复合装甲结构,并采用弹道冲击实验,研究其在高速破片冲击下的抗弹性能。结果表明:高速破片穿透普通舰艇结构后仍具有较强杀伤威力,必须为舰艇设置专门防护装甲抵御高速破片的冲击;高速破片冲击下,船用钢装甲的破坏模式为延性扩孔和剪切冲塞的组合形式;增加陶瓷面板后,钢背板的冲击响应类似于低速卵形弹冲击下的薄板穿甲,变形范围和变形程度大大增加,其变形失效模式有蝶形变形和花瓣开裂型穿甲,此外陶瓷对弹体的侵蚀、钝化及碎裂能大大降低弹体的侵彻能力,碎裂陶瓷锥的运动还将吸收部分弹体动能,降低弹体剩余速度,并和剩余弹体共同冲击背板;陶瓷复合装甲的单位面密度吸能量较船用钢提高35%以上,其结构质量较船用钢装甲轻25%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一、主动防护长期以来,战车防护是采用钢或铝合金制的装甲板。今天,这种简单形式的装甲仍在继续使用,但在许多车辆上,已为间隔(复合)装甲(多层装甲、含有非金属的复合装甲)和多种装甲结构(有链、杆、格栅及加强筋的装甲)所替代。更令人注目的是,目前,在防护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影响聚能破甲战斗部性能的结构参数,采用基于特征的建模工具Pro/E及其二次开发工具,建立了包括罩锥角、炸高以及各种装配偏差的聚能破甲战斗部参数模型.  相似文献   

17.
文中采用φ6mm破甲基准弹来固定射流参数,利用X光观察射流对多层陶瓷的侵彻情况,并进行陶瓷复合装甲在大倾角条件下抗射流侵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大倾角条件下陶瓷复合装甲对射流的横向和纵向都有干扰。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对付反应装甲的串联聚能装药战斗部的主装药起爆延时计算模型,其中一个用于配备近炸引信串战斗部,另一个用于配备触发引信的串联战斗部。计算结果与实际的模拟动破甲试验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9.
读者信箱     
问:火箭弹中聚能装药战斗部是什么意思?江苏徐州周银生答:聚能装药战斗部即聚能战斗部,又称破甲战斗部,主要是利用聚能效应形成高速金属射流毁伤装甲目标的战斗部。主要由风帽、壳体、药形罩、高能炸药及引信等组成。形成高速金属射流的零件是药形罩。药形罩的形状有半球形、锥形、喇叭形,最常用的是锥形的,采用的材料有铜、铝、钢、铸铁、双金属等,其中以紫铜制作的为最多。聚能战斗部主要配置在反坦克火箭弹及反坦克导弹上。问:M16系列、M4系列、AK系列的技术诸元是多少?为什么常用这些名枪作比较而不用其他枪?江西九江吴穷…  相似文献   

20.
程石 《火工品》2007,(5):9-12
通过对炮兵子母弹子弹破甲战斗部结构、作用过程和聚能破甲原理的描述,探讨了子弹破甲战斗部装药种类的选择和药型罩的确定,认为将聚能装药应用于炮兵子母弹中,具有结构简单、作用合理等特点,所设计的药型罩具有较高的金属射流速度,能满足子弹破甲威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