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马兜铃配伍甘草、当归、射干、半夏4味中药对马兜铃酸A含量的影响,探讨中药配伍影响马兜铃毒性的化学机理。方法 4味中药分别按0.5∶1、1∶1、2∶1的比例与马兜铃配伍,以水为溶剂,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马兜铃酸A的含量,并与等量单味马兜铃药材相比较。结果马兜铃在与当归配伍时,马兜铃酸A的含量在所有的配伍比例之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最大降低比例为67.63%。而甘草与马兜铃配伍在所有的比例之下均增加了马兜铃酸A的含量。结论不同中药配伍马兜铃对马兜铃酸A含量影响不同,当归、甘草与马兜铃配伍对马兜铃酸A的含量影响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煎煮时间对关木通的水煎液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的影响.方法 定性鉴别:采用薄层层析法对关木通水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进行定性鉴别: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水(20∶10∶1∶1)作为展开剂,以马兜铃酸A标准品作为对照进行薄层分析.定量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马兜铃酸A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C18柱;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72∶27∶1);检测波长:315nm;流速:1.0ml/rnin;柱温:25℃.结果 结果显示:①在可见光下,供试品溶液中在与标准品溶液相应的位置上有淡黄色斑点;在365nm紫外光下,斑点为暗斑.②在0.522~5.22μg范围内,马兜铃酸A的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不同煎煮时间下的关木通水煎液都有马兜铃酸A溶出,但是一定时间内,煎煮时间越长,马兜铃酸A煎出越多.煎煮时间不变,延长浓缩时间会使马兜铃酸A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查北细辛药材及数种中成药中的马兜铃酸A。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器,以Hypersil C18柱(250mm×4.6mm,5?滋m)测定马兜铃酸A的含量,流动相为甲醇-水-二甲基甲酰胺-冰醋酸 (25∶13∶1∶1,v/v),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15nm,柱温35℃。结果:在所选定的色谱条件下,细辛药材及含细辛药材的中成药未检出马兜铃酸A。结论:该检测方法测得马兜铃酸A最低检出量为1.8×10-4?滋g,为马兜铃酸A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灵敏、经济、可行的科学方法。北细辛药材及含细辛药材的中成药中均未检出马兜铃酸A。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比较关木通配伍不同滋阴养血中药后马兜铃酸A的变化趋势,探讨各中药组配伍对马兜铃酸A的影响。方法:以DiamonsilTM(钻石)C18(250mm×4.6mm,5μm)为色谱柱,以甲醇-水-冰醋酸(体积比74∶24∶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15nm。结果:与关木通组相比,各配伍组马兜铃酸A含量均有降低;其中配伍当归组,以3∶1比例配伍马兜铃酸A含量最低。结论:在方剂配伍理论指导下,通过合理配伍降低关木通的毒性是可行的。复方配伍减毒理论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辛药材不同部位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2%乙酸水溶液(42∶58),检测为波长320nm,柱温40℃,流速1m L·min-1。结果马兜铃酸A浓度在0.5040~50.40μg·m L-1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马兜铃酸A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为2.88%。细辛药材叶子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明显高于根和根茎中的含量,其根和根茎中含有微量的马兜铃酸A。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可用于细辛药材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冠心苏合制剂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马兜铃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不同厂家冠心苏合制剂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色谱柱为Alltech C18,流动相甲醇-水-醋酸(68∶32∶1),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390 nm。成药用甲醇-10%甲酸水提取。结果:马兜铃酸A在0.119~1.89μg,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RSD 0.63%。不同厂家冠心苏合丸(胶囊、滴丸)中,以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滴丸)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最低(0.148 mg.g-1);以三九企业集团(胶囊)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最高(0.516 mg.g-1)。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来测定冠心苏合制剂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马兜铃药材中马兜铃总酸的含量,为马兜铃总酸限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方法以马兜铃总酸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考察提取溶剂、溶剂用量和提取方法 3个因素,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马兜铃总酸的含量,检测波长为319 nm。结果马兜铃总酸最优的提取条件为用含1%甲酸的甲醇,料液比1∶40,超声提取30 min,提取2次;马兜铃酸Ⅰ浓度在0.005~0.030 mg·ml-1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A=38.046C+0.0109,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79%,RSD=2.09%;不同产地马兜铃种子的马兜铃总酸含量为0.357%~0.597%,果皮的马兜铃总酸含量为0.170%~0.258%。结论不同产地马兜铃药材中马兜铃总酸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种子中马兜铃总酸含量明显高于果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四川朱砂莲中马兜铃酸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4种不同的炮炙去毒方法对朱砂莲样品进行处理后,采用HPLC法对其马兜铃酸A的含量进行检测,并与生品中所含马兜铃酸A的含量进行分析比较。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C18柱(4.6mm×150mm,3.5μm),流动相:0.1%碳酸铵溶液-乙腈(72∶28),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50nm,柱温为28℃。结果:除蒸制组外,经蜜炙、甘草汁炙、碱水炙处理的四川朱砂莲样品与生品比较,马兜铃酸A的含量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变化率超过80%。结论:蜜炙、甘草汁炙、碱水炙在四川朱砂莲的炮制处理中起到了很好的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竹叶对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溶出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剂量竹叶配伍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溶出量.结果 关木通马兜铃酸A溶出量为0.106 mg/ml;竹叶与关木通1∶4配伍其溶出量为0.041 mg/ml.结论 中药竹叶可明显降低关木通马兜铃酸A溶出量61%;竹叶与关木通以1∶4配比对其马兜铃酸A的溶出量降低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五味渣驯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没食子酸、马兜铃酸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对制剂中主要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没食子酸、马兜铃酸A进行定量分析.CAPCELL PAK C18色谱柱(4.6 mm×250mm,5μm),甲醇-0.4%磷酸(30∶70)、甲醇-0.2%磷酸(7∶93)、甲醇-0.05%冰醋酸(79∶21)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403,273,390 nm.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没食子酸、马兜铃酸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16 ~1.740 μg(r=0.999 97),0.067~0.673 μg(r =0.999 95).0.024~0.247 μg(r =0.999 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2% (RSD 2.15%),100.01%( RSD 2.03%),96.83% (RSD 1.74%).结论:本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有效控制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木香马兜铃与七味红花殊胜丸中马兜铃酸A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玉海  王慧春  刘亚蓉  刘海青  韩晓萍  宋霞 《中成药》2011,33(12):2186-2188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木香马兜铃及七味红花殊胜丸中马兜铃酸A.方法 采用HPLC法,Sunfire-ODS C18(5μm,250mm×4.6 m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45∶55);检测波长为322 nm.结果 马兜铃酸A在0.014 8 ~0.294 μg(r =0.999 9)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9%,RSD为1.0%.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准确性、重复性好,可用于木香马兜铃与七味红花殊胜丸中马兜铃酸A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北细辛不同提取物中总马兜铃酸的含量,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水、乙酸乙酯、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5%乙醇提取北细辛药材,以马兜铃酸A为对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为390 nm。结果:马兜铃酸A含量在3.0~30.0 mg.L-1与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关系,Y=19.844X+0.027 2(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8.51%,RSD 1.32%。北细辛不同提取物中总马兜铃酸的含量为1.34%~3.15%,以水提取物含量最低,95%乙醇提取物含量最高。结论: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北细辛提取物中总马兜铃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微量马兜铃酸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微量马兜铃酸A的标准检测方法,并对目前合法使用的含马兜铃酸A的药材、易与含马兜铃酸药材相混淆的中药材及其中成药进行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lltima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甲醇-水-乙酸(68∶32∶1.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90 nm。结果:马兜铃酸A在0.016~0.51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最低检测限为4 n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2%。采用建立的标准限量检测方法,对11批市售细辛药材和15批中成药样品中马兜铃酸A进行分析;11批细辛中马兜铃酸A的质量分数在3.1~26.6μg.g-1,其中只有3批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细辛药材项下的限量规定;15批中成药样品中只有1批检出了马兜铃酸A。结论: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合于含痕量马兜铃酸的药材及成药中马兜铃酸A的限量检测。  相似文献   

14.
RP-HPLC测定不同产地青木香和细辛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测定不同地区市售青木香、细辛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 ,用于指导临床用药和相关研究。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选用AlltechC18色谱柱 (4.6mm× 250mm ,5 μm) ,甲醇 水 醋酸 (68∶32∶1)为流动相 ,流速为 1.0mL·min-1,柱温为 35℃ ,紫外检测波长为 390nm。结果 :马兜铃酸A在 0.119~ 1.89μg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101.8% ,RSD为 2.09%。不同产地青木香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在 0.916 9~ 1.907 6mg·g-1,其中以河北安国产青木香的含量较高 (1.90 76mg·g-1) ;细辛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在 0~ 35 1g·g-1,其中以吉林市售品含量较高。结论 :本方法精密度高 ,重现性好 ,可用来含马兜铃酸类中药材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测定 ;含马兜铃酸的中药中以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最高 ,青木香中的含量约为关木通中的含量的 1/3,细辛的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5种马兜铃属药材中马兜铃酸A、B、C、D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xtend C18色谱柱(2. 1 mm×100 mm,1. 8μm),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正离子检测,定量离子对为马兜铃酸A:m/z359. 1→298. 1;马兜铃酸B:m/z 329. 0→268. 0;马兜铃酸C:m/z 345. 2→282. 0;马兜铃酸D:m/z 375. 0→212. 0;内标金合欢素:m/z 285. 0→242. 0。结果:马兜铃酸A在0. 06~12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 9967);马兜铃酸B在0. 055~11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 9980);马兜铃酸C在0. 065~13μg/mL (r=0. 9969)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马兜铃酸D在0. 06~12μg/mL (r=0. 9982)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马兜铃酸A、B、C、D平均加样回率分别为89. 95%、92. 06%、91. 06%、92. 18%,RSD分别为3. 88%、3. 97%、4. 79%、4. 76%。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作为马兜铃属药材的一种质量控制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比较关木通配伍苦寒药黄连后马兜铃酸A的变化趋势,探讨中药配伍对马兜铃酸A的影响。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冰醋酸)(体积比51∶4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0 nm。结果:关木通与黄连配伍后,各配伍组马兜铃酸A含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其中以关木通与黄连配伍比例为(1∶1.5)时,AAI含量下降最为明显,达72%。结论:"寒寒相配"的中药配伍形式有助于减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中药配伍减毒理论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微生物对含马兜铃酸A中药材进行生物转化脱毒,筛选出合适的菌种,为后期进一步研究微生物法对含马兜铃酸类中药材的"去毒存效"奠定基础。采用UPLC对12种含马兜铃酸类中药材进行检测,其中有4种中药材检测到含有马兜铃酸A,分别是关木通、青木香、马兜铃和寻骨风,另外8种则未检测到。选取了黑曲霉、米曲霉等10个菌种,以关木通、青木香、马兜铃和寻骨风药材粉末为原料,运用液体发酵技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生物转化脱毒,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采用UPLC测定发酵前后药材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结果表明有1个菌种对降低关木通、青木香、马兜铃、寻骨风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均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关木通及当归四逆汤各拆方组中马兜铃酸A的变化趋势,探讨中药配伍对马兜铃酸A含量的影响。方法:参照当归四逆汤原方比例将供试样品分6组:关木通组、全方组、关木通+补气补血组、关木通+散寒组、关木通+甘草组、阴性对照组(全方去关木通);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以甲醇—水—冰乙酸(体积比74∶24∶1)为流动相,以DiamonsilTM(钻石)C18(250 mm×4.6mm,5μm)为色谱柱,检测波长237 nm,测定各组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结果:与关木通组相比,当归四逆汤全方中马兜铃酸A含量最低;关木通+补血组马兜铃酸A含量也有明显降低。结论:在方剂配伍理论指导下,通过合理配伍降低关木通的毒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RP-HPLC法测定马兜铃酸含量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马兜铃酸进行含量分析。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提取溶剂、不同提取方法,确定较为合理的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比较不同流动相条件对马兜铃酸含量测定的影响,选择含量分析色谱条件。测定不同波长下的最低检出限度,确定痕量分析条件。结果供试品溶液制备中以70%甲醇直接加热回流提取,效率优于其他提取方法。做一般含量分析时可以选择流动相为甲醇-1%醋酸水溶液(70∶30)或乙腈-0.3%(NH4)2CO3(pH=7.5)(25∶75),250nm或319nm作为检测波长。做痕量分析时宜选择流动相为乙腈-0.3%(NH4)2CO3(pH=7.5)(25∶75),并选择检测波长为224nm,最小检出量可达0.02ng。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可以准确可靠的进行马兜铃酸含量分析并进行痕量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查北细辛药材及数种中成药中的马兜铃酸A。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器,以Hyper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测定马兜铃酸A的含量,流动相为甲醇-水-二甲基甲酰胺-冰醋酸(25:13:1:1,v/v),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15nm,柱温35℃。结果:在所选定的色谱条件下,细辛药材及含细辛药材的中成药未检出马兜铃酸A。结论:该检测方法测得马兜铃酸A最低检出量为1.8×10^-4μg,为马兜铃酸A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灵敏、经济、可行的科学方法。北细辛药材及含细辛药材的中成药中均未检出马兜铃酸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