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征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分布情况。方法:对57例SSS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药敏实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7例SSSS患者均治愈出院,对金葡菌敏感率较高的药物有替考拉宁(88.89%)、亚胺培南(86.11%)、去甲万古霉素(80.56%)、夫西地酸(77.78%)、头孢唑啉(66.67%)。结论:SSSS好发于1~3岁儿童,及早使用敏感抗菌药物及进行细菌药敏检测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57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临床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征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分布情况.方法:对57例SSS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药敏实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7例SSSS患者均治愈出院,对金葡菌敏感率较高的药物有替考拉宁(88 89%)、亚胺培南(86 11%)、去甲万古霉素(80 56%)、夫西地酸(77 78%)、头孢唑啉(66 67%).结论:SSSS好发于1~3岁儿童,及早使用敏感抗菌药物及进行细菌药敏检测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广州地区380例儿童脓疱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脓疱疮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对380例脓疱疮患儿的脓疱疮液做细菌培养,并对分离出的36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进行12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出病原菌分别为金葡368株(96.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株(0.5%),产气杆菌2株(0.5%),大肠埃希菌2株(0.5%),摩根摩根菌1株(0.3%)。对368株金葡菌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葡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63.6%。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呋辛钠、头孢唑林、头孢西丁、苯唑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则高敏感率,敏感率>95.4%。结论广州地区儿童脓疱疮的主要致病菌为金葡菌,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性较高,已不适于治疗本地区由金葡菌感染引起的脓疱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致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分泌表皮剥脱毒素(ET)的主要类型及耐药情况。方法 108株金葡菌分离自SSSS(36例)、脓疱疮(36例)及皮肤脓肿(36例)。用多重PCR法测定致病金葡菌菌株产ETA、ETB、ETD基因型,Kirby-Bauer纸片法检测其对2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36株来源于SSSS的金葡菌 100% (36/36)为产ET菌株,其中单产ETA 2株(6%),ETB 7株(19%),兼产ETA和ETB 27株(75%)。来源于脓疱疮的36株金葡菌78% (28/36)为产ET菌株,单产ETA 5株(14%),兼产ETA和ETB 23株(64%),未发现单产ETB金葡菌。而分离自皮肤脓肿的36株金葡菌仅2.8%(1/36)产ET,为兼产ETA和ETB菌株。108株金葡菌均未检测到ETD。金葡菌产ET的型别分布在三组疾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9.4,P < 0.01),且分离自SSSS的金葡菌株产ET的比例明显高于脓疱疮组(χ2 = 9.0,P < 0.01)和脓肿组(χ2 = 68.1,P < 0.01)。三组病例的致病金葡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大环内酯类及克林霉素高度耐药,但对头孢类抗生素均敏感。脓肿组发现2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株(MRSA)。结论 SSSS及脓疱疮患儿的致病金葡菌主要为产ET菌株,并以兼产ETA和ETB菌株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艾滋病并发复数菌败血症患者临床特征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例艾滋病并发复数菌败血症患者的合并症、炎症指标、预后情况、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 12例艾滋病患者有10种合并症,检测血清降钙素原(4.75±9.43)μg/L,仅5例升高,院内感染7例,死亡3例;共检出24株菌株,革兰阴性菌8株(33.3%),多重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6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5株;革兰阳性菌13株(54.2%)以溶血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结论艾滋病合并复数菌败血症患者合并症多样,病死率高,革兰阴性菌耐药比重大,应积极预防及处理。  相似文献   

6.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 目的 探讨177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研究177例SSSS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年龄和地区分布、发病诱因、临床特征、详细的实验室检查、病原菌分离培养和药敏、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本组共177例,发病年龄中位数约为1岁3个月23天,多见于婴幼儿期,男女性别比约为8 ∶ 9,71.2%于夏秋季节患病。患儿多来自农村,148例(83.6%)无明确的发病诱因,多起病于颜面部(71.6%)。129例检查心肌酶谱104例(80.6%)异常,142例中38.7%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近3年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显示,头孢菌素类和阿莫西林/棒酸的敏感率分别为95.2%和95.0%。72.9%双联抗生素治疗有效,36.2%患儿早期予以丙种球蛋白,对于心肌酶异常患儿早期给予保护心肌药物,所有患儿痊愈且不留瘢痕。结论 对于出现颜面部的急性红斑和表皮脱屑的婴幼儿应高度怀疑为SSSS,且予以及时的抗生素治疗,头孢菌素类和半合成青霉素复合制剂应是首选有效的药物,同时早期合用丙种球蛋白和保护心肌药物有利于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7.
20 0 1150 2 脓疱疮的病原菌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马琳(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 )…∥中华皮肤科杂志 .- 2 0 0 0 ,33( 6) .- 389~ 391共 2 4 6例行病原菌分离 ,培养出病原菌 2 33株 ,无菌生长 13例。其中单纯为金葡菌 2 14例 ( 87.0 % ) ,单纯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4例 ( 1.6% ) ,二者混合感染 5例 ( 2 .0 % ) ,表皮葡萄球菌 10例 ( 4 .1% )。对金葡菌进行 15种药物的药敏试验 ,耐药的前 5位依次为 :青霉素 ( 10 0 % )、红霉素 ( 87.7% )、克林霉素 ( 75.5% )、四环素 ( 63.2 % )、氯霉素 ( 54.2 % )。对头孢噻肟钠、夫地西酸、庆大霉素耐药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的葡萄球茵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征和药敏分析。方法:对40例MRSA引起的SSS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药敏试验及治疗情况。结果:40例MRSA阳性患儿中男女比为1.2∶1,农村城市比为2.6∶1,3岁婴幼儿发病比例为85.0%;SSSS高发季节是秋季(42.5%)。MRSA引起的SSSS患儿发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SSSS患儿;实验室检查示WBC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升高,血培养阳性率亦显著高于其他SSSS患儿;予静脉滴注夫西地酸或替考拉宁治疗有效。结论:MRSA引起的SSSS患儿临床症状具有特殊性,夫西地酸或替考拉林治疗MRSA引起的SSSS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脓疱疮的病原菌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脓疱疮的病原菌分布,监测耐药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情况,为临床选择合理而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 246例脓疱疮患者皮损进行病原菌分离,并对分离出的 2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简称金葡菌 )进行 15种抗生素的琼脂稀释法药敏试验。结果从 246例脓疱疮患者皮损分离出病原菌 233株,单纯金葡菌占 87.0%;单纯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占 1.6%;金葡菌与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混合感染占 2.0%;表皮葡萄球菌占 4.1%。对 212株金葡菌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葡菌对青霉素 100%耐药,对红霉素为 87.7%,对克林霉素为 75.5%,对四环素、氯霉素、优力欣、苯唑西林、环丙沙星耐药率依次为 63.2%、 54.2%、 44.8%、 30.2%和 12.8%,对头孢噻肟、夫西地酸、庆大霉素均为 0.9%耐药,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莫匹罗星、万古霉素均未发现耐药菌。从 212株金葡菌分离出 64株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和优力欣等种类的药物在本地区已不适于治疗金葡菌感染的脓疱疮。莫匹罗星、夫西地酸和头孢菌素可以作为治疗脓疱疮的局部或全身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在各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的检测情况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对248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观察组1)、60例健康人(对照组1)的咽拭子进行金葡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同时对腹型紫癜(40例)和伴有腹部症状的混合型患者(38例)共78例(观察组2)、60例健康人(对照组2)的大便进行金葡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1与对照组1咽拭子培养金葡菌检出率(8.47%和8.33%)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2与对照组2大便培养金葡菌检出率(5例和2例)有统计学差异.咽拭子金葡菌2+以上者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病情迅速控制.结论 金葡菌菌群的紊乱可能与过敏性紫癜患者尤其是腹型紫癜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关系,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是由凝固酶阳性的噬菌体第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感染,并分泌表皮剥脱毒素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严重感染性皮肤病,主要发生于婴幼儿。现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2009年8月—2012年5月收治的261例SSS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对其细菌培养结果和培养出的100  相似文献   

12.
莫匹罗星软膏外用治疗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脓疱疮34例,痊愈率达到了100%。并同时对所分离的34株金葡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34株金葡菌对青霉素全部耐药,并检测到2例MRSA菌株。用约含莫匹罗星0.09±0.005mg/片的莫匹罗星药敏纸片进行药敏试验,所有菌株的抑菌环均达到了32mm以上。  相似文献   

13.
20130678178例儿童脓疱疮皮损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及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卞彩云(成都市第二医院皮肤科),路永红,周培媚...∥中华皮肤科杂志.-2012,45(11).-767~770对成都地区178例儿童脓疱疮患者皮损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共分离鉴定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162株,其中148株为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分析2014年5月-2017年5月共49例SSSS患儿的临床特点,并以其为观察组,同期选取6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结果。对患儿脓疱液或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将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分析。结果:42例SSSS患儿皮损初发于面部。观察组患儿T细胞亚群CD3^+、CD4^+、免疫球蛋白IgG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分离得到28株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71.43%(20/28)。结论:SSSS主要引起5岁以下婴幼儿感染,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指标的检测为了解患儿的免疫功能状态、免疫调节及支持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病原学依据对该疾病的精准治疗、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脓疱疮皮损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比较敏感株与耐药株的DNA指纹差异。方法对成都地区178例儿童脓疱疮患者皮损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对培养出的16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进行21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同时对162株金葡菌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结果从脓疱疮患儿皮损中分离鉴定出病原菌180株,其中金葡菌162株,占90.00%。162株金葡菌中,148株为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14株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162株金葡菌进行21种抗生素体外药敏试验,敏感率前5位分别为米诺环素、替考拉宁、喹奴普汀、万古霉素、呋喃妥因。耐药率前5位分别为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唔唑、四环素。未发现对夫西地酸、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喹奴普汀、替考拉宁及米诺环素耐药。按DNA条带的大小和数量进行分型,共分为8种基因型,基因型Ⅲ最多占31.48%;基因型Ⅱ占26.54%;基因型Ⅵ占25.93%,这3种基因型占总数的65.43%(106/162)。148株MSSA的基因型有8种,基因型Ⅲ占33.78%,基因型Ⅵ占26.35%,基因型Ⅱ占22.30%。14株MRSA的基因型只有3种,分别为基因型Ⅱ10株(71.43%),基因型VI3株(21.43%),基因型Ⅲ1株(7.14%),以基因型Ⅱ为主。结论成都儿童脓疱疮皮损中病原菌以金葡菌为主,对米诺环素、替考拉宁及喹奴普汀等高度敏感。其RAPD指纹共分为8型,以基因型Ⅲ最多。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湿疹皮炎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其它葡萄球菌定殖或感染,以及对某些常用外用抗生素敏感性,对149例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患者的皮损进行细菌分离,并对分离出的125株葡萄球菌进行6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临床上同时使用硝酸益康唑/曲安奈德治疗,观察疗效。结果149例患者有121例查出细菌,共有135株菌,其中金葡萄菌58侏(42.96%)等。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率以利福平最高(82.4%)。硝酸益康唑/曲安奈德霜治疗,3周内痊愈率88.6%。比较带金葡菌者与未带金葡菌者的疗效,两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显示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皮损中带菌率高,疾病与细菌可能有重要关系。治疗这类疾病时,合用敏感性高的抗菌药物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湿疹与特应性皮炎皮损处细菌学研究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目的 探讨湿疹和特应性皮炎(AD)皮损处的细菌学特点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在湿疹及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多中心随机双盲对207例湿疹患者和119例AD患者皮损及非皮损处取材做细菌培养,并对所分离到的金葡菌进行常规药敏试验和噬菌体分型。结果 207例湿疹患者皮损处的细菌检出阳性率、金葡菌的比例及定植均明显高于非皮损处,差异有显著性(P<0.01)。119例AD患者皮损处的细菌检出阳性率及金葡菌的定植明显高于非皮损处,差异有显著性。对分离到的141株金葡菌进行噬菌体分型。Ⅰ组占6.3%,Ⅱ组占7.0%,Ⅲ组占3.5%,Ⅴ组占0.7%,杂组占1.4%,不能分型占56%,MRSA分型噬菌体26株混合组占6.3%。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在常用的6种外用抗菌药物中莫匹罗星对金葡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其MIC范围、MIC90和MIC50是6种抗菌药物中最低的。且莫匹罗星对金葡菌及其中的各噬菌体分型和表皮葡萄球菌中的耐甲氧西林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菌株也有较好的抑菌能力。结论 湿疹和AD的发病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其中金葡菌是最重要的细菌,对湿疹和AD患者外用药治疗合并使用外用抗菌药物是必要的,根据对金葡菌抗菌活性的测定,莫匹罗星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天疱疮患者糜烂面皮损的病原菌组成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早期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本科2004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06例天疱疮患者皮损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离出细菌200株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07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5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100%对万古霉素敏感,80%以上对利福平、复方新诺明敏感;29例多部位取材共检出病原菌53株。结论天疱疮糜烂面细菌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构成,多数对青霉素、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和复方新诺明敏感;病程长且多次就诊者易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生素早期使用可参考皮损主要累及部位及该部位常见定植菌种类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新疆乌鲁木齐成年人皮肤软组织感染(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 SSTIs)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community-acquired staphylococcus aureus,CA-SA,简称金葡菌)的分子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6年5月分离自成人SSTIs的非重复CA-SA 126株。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金葡菌A蛋白(SPA)和葡萄球菌mec基因盒(SCCmec)分型等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型,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敏试验,对其耐药谱情况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26株CA-SA中检出6株MRSA,120株甲氧西林敏感型金葡菌(methicillin-susceptible Staphylococcus aureus, MSSA)。主要流行的CA-MRSA为ST59-SCCmecⅣ克隆。主要流行的CA-MSSA有ST22、ST398、ST121、ST5、ST188及ST7共6种克隆,尤其是ST22具有较高的检出率(40%)。药敏试验显示6株MRSA均为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 MDR)菌株,120株MSSA中有52株为MDR菌株。结论:引起乌鲁木齐地区成人SSTIs的CA-SA主要为MSSA,流行的MRSA以ST59-SCCmecⅣ克隆为主。而MSSA以ST22和ST398等6种克隆为主,MSSA菌株呈现多重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20.
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能有效治疗特应性皮炎(AD)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萄菌)感染的药物。方法检测17种抗生素对AD患者皮损表面金葡菌的药敏试验;以最低抑菌浓度(M 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试验检测珊瑚姜油、茶树油对AD患者皮损表面培养出的金葡菌的抗菌活性。结果AD患者皮损表面培养出的金葡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珊瑚姜油对AD患者皮损表面培养出的耐青霉素的金葡菌的M IC为0.05%,MBC为0.75%;茶树油的M IC为0.75%,MBC为1.00%。结论AD患者皮损表面培养出的金葡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珊瑚姜油和茶树油对AD患者皮损表面培养出的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