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葡萄总RNA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3,自引:3,他引:63  
针对葡萄组织中多酚、多糖类物质含量较高的特点,比较了改进SDS/酚法、异硫氰酸胍法和市售总RNA提取试剂盒等不同的提取方法,3种改进方法均能从葡萄幼嫩叶片中提取到总RNA。其中改进的SDS/酚法能有效抑制酚类物质和多糖对总RNA提取的影响,能够从成熟的叶片和完熟果实的果皮中获得质量高、完整性好的总RNA,28SrRNA亮度约为18SrRNA的2倍,A260/A280介于1.8~2.0之间,A260/A230大于2.0,且总RNA产率高,其中幼叶总RNA产率为261.20μg/g,成熟叶产率为191.40μg/g,完熟果皮产率为31.50μg/g,完全适于进行DDRT-PCR、Northernbolt和cDNA文库构建等研究。且该方法具有快速、简单、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陈霞  周娜 《西南园艺》2005,33(Z1):52-54
从影响荔枝果皮着色的色素变化动态、果皮中各种色素对着色效果的影响、影响果皮色素含量的内外因素3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在荔枝成熟过程中果皮色素变化对果实着色影响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几种果实不同组织总RNA提取及质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菊水梨为试验材料,通过2种改良CTAB法对果实不同成熟阶段提取的总RNA质量和产量的变化的影响,研究果实不同成熟阶段果皮和果肉总RNA提取的质量和产量,并针对梨果实不同成熟阶段采用不同的改良CTAB法,以较低的成本从果实中提取完整性好、质量高的总RNA。同时提取近成熟的红富士葡萄、富士苹果和丰香草莓3种果实总RNA。总RNA的质量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方法Ⅰ和Ⅱ分别适用于成熟度较低和较高梨果实总RNA的提取,方法Ⅰ也适用于其它3种近成熟果实总RNA提取。并通过RT-PCR验证,所提取的总RNA可以满足基因克隆和表达等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果树学报》2011,(4):630-634
为优化荔枝果皮多酚提取条件并确定其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淮枝品种荔枝果实为试材,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果皮多酚化合物优化的提取工艺,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荔枝果皮中主要多酚的化学组成及果实成熟前后其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在本试验条件下,固液比3∶10、提取剂甲醇/丙酮(1/1,v/v)、提取剂浓度6...  相似文献   

5.
梨组织RNA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荔枝果实总RNA提取方法,针对梨本身的特点利用改良 Bugos法分别对叶片、花瓣、果肉中总RNA进行提取研究.结果表明:改良Bugos法对梨不同组织中RNA的提取效果较好,花瓣中RNA的相对含量最高,叶片次之,果肉最少.  相似文献   

6.
于幼果期和果实转色前对红肉脐橙用不同浓度的外源ABA和GA3处理,分析了处理对红肉脐橙果皮着色的效应.结果表明:红肉脐橙果皮叶绿素总量于7月25日出现最大值(0.116mg/g FW);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于12月25日达到最大值(0.029mg/g FW);外源ABA处理后加速果皮叶绿素的降解,但也抑制了果皮类胡萝卜素的积累;GA3处理后延缓了果皮叶绿素的降解,并同样抑制了果皮类胡萝卜素的积累,阻碍了果皮类胡萝卜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以‘桂味’荔枝为试材,花后45 d用双层牛皮纸对整个果穗进行完全遮光处理,14 d后(采收前7 d)解除遮光,比较遮光和解除遮光处理果皮着色以及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中LcUFGT等8个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LcMYB表达的变化,探索光照调控荔枝果实花色素苷合成和着色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遮光处理显著抑制了果皮花色素苷的合成,延缓了果实的正常着色;解除遮光后,花色素苷迅速合成,7 d后呈现荔枝典型的红色;遮光处理抑制了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中LcUFGT等8个重要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LcMYB1的正常表达;解除遮光后LcUFGT和LcMYB1等基因的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LcDFR、LcF3'H、LcUFGT和LcMYB1的表达与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可见,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积累和着色依赖光照,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中主要的结构基因和转录因子都可以被光诱导,其中LcDFR、LcF3'H、LcUFGT和LcMYB1可能在光照调控荔枝果实色泽形成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荔枝鲜果、果皮、叶片、果干、干果皮、果干+水、干果皮+水以及不同材质和表面纹理结构的筛网引诱荔枝蒂蛀虫产卵的效果。结果表明,以荔枝鲜果、果皮、嫩叶和老叶作为产卵引诱物,可引诱荔枝蒂蛀虫大量产卵,但持效期较短,引诱效果在1~2 d后即显著下降。筛网网孔大小对荔枝蒂蛀虫产卵有显著影响,100目和120目筛网上的落卵量明显比150~600目筛网少,但筛网材质则对产卵影响不大。荔枝果干、果干+水、干果皮对荔枝蒂蛀虫产卵无引诱作用,但干果皮与水混合后,却可引诱该虫大量产卵,其中干果皮与水以质量比1∶3混合的引诱效果最佳。该混合物与400目尼龙筛网组合使用,其引诱荔枝蒂蛀虫产卵的效果与荔枝鲜果相当,筛网上的落卵量为17.3~24.0粒,荔枝鲜果为17.5~23.0粒;且混合物的持效期较长,产卵引诱效果在第8天才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授粉对桂味荔枝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以桂味荔枝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品种花粉进行人工授粉试验,观察其对当年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果实横径外,在纵径、果形指数、单果质量、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酸、维生素C、果皮花青苷、叶绿素含量等方面花粉直感表现明显,经邓肯氏多重比较测验,差异达显著水平;桂味荔枝自交授粉果在果形指数、总糖含量方面与其它品种授粉果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在荔枝上存在着花粉直感现象,可为生产上合理安排不同品种混栽,提高桂味荔枝果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牡丹品种‘洛阳红’为试材,采用CTAB-LiCl改良法,对小风铃期、大风铃期、圆桃期、平桃期、破绽期、初开期和谢花期的牡丹叶片进行总RNA提取。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NA完整性,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RNA纯度。结果表明:7个时期提取的总RNA经电泳均检测到28S、18S和5SrRNA条带,吸光度比值A260/A280均介于1.8~2.0之间,其中大风铃期、圆桃期、平桃期、破绽期和初开期的rRNA条带整齐清晰,并且28SrRNA亮度高于18SrRNA;上述表明CTAB-LiCl改良法适合从牡丹叶片中提取总RNA,且大风铃期、圆桃期、平桃期、破绽期和初开期是最适合提取总RNA的5个时期。  相似文献   

11.
贮藏中荔枝果皮衰老与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陈文军  洪启征 《园艺学报》1992,19(3):227-232,T001
  相似文献   

12.
荔枝果皮褐变程度的数学模型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荔枝采后果皮褐变的程度,为生产上的分级和研究中定量果皮的褐变程度提供依据,以淮枝、糯米糍、桂味为材料,研究了采后其果皮颜色变化过程中亮度(L*)、色饱和度(C*)、色度角(h)值及a*值和b*值的变化规律,探讨这些指标与褐变程度的关系,并推导出褐变与这些指标变化相关的方程式。结果表明,色度指标L*,a*,b*和C*值的变化均可用于衡量荔枝果皮的褐变程度,其中以C*值的相关性最高,并确定了3个品种荔枝C*值与褐变程度的对应关系,将荔枝果皮褐变程度数量化,建立荔枝果皮褐变程度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Pericarp browning is a major factor to limit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of postharvest litchi frui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firstly to determine variations in contents of browning substrate (−)-epicatechin in pericarp tissues of litchi fruit during development. Changes in the activities of polyphenoloxidase (PPO), peroxidase (POD) and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L)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synthesis or oxidation of (−)-epicatechin were also examined. (−)-Epicatechin content tended to decrease during fruit development. PAL activity had a high level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fruit development, then decreased rapidly, and finally increased slightly, which was in agreement with the variation in (−)-epicatechin content. The higher contents of total phenolics and (−)-epicatechin of fruit of ‘Nuomici’ than ‘Feizixiao’ were also related to the higher PAL activity. PPO had a similar change to PAL in activity, but POD activity slowly decreased at the early fruit development and then increased markedly. It is suggested that (−)-epicatechin content might be largely regulated by PAL activity. This study could help to understand the variations in the content of the browning substrate and the activities of some substrate-related enzymes of litchi fruit during development and then control better pericarp browning of harvested litchi fruit by the application of appropriate preharvest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14.
1 - 甲基环丙烯处理荔枝果实减轻其贮藏中冷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桂味’荔枝果实采后1 - 甲基环丙烯( 1-MCP) 处理对其0℃贮藏过程中冷害发生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12MCP处理有效推迟了冷害主要症状即果皮褐变的出现, 延缓了果皮花色素苷含量的下降, 抑制了果实的乙烯释放速率, 但对呼吸速率的影响不明显。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1-MCP处理提高了果实冷藏前期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和过氧化氢酶(CAT) 活性, 降低了果皮多酚氧化酶( PPO) 活性, 抑制了后期过氧化物酶( POD) 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 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刘晋  刘爱媛  陈维信 《果树学报》2006,23(6):834-837
人工接种霜疫病菌的荔枝果实感病后,病斑部位的果皮和距离病斑部位较近的果皮中■产生速率和MDA含量较高,而SOD活性较低;距离病斑部位较远的果皮中■产生速率和MDA含量较低,而SOD活性较高;邻近病斑部位的果皮中PPO、POD和PAL活性较高,而距病斑部位较远的果皮中PPO、POD和PAL活性较低。表明霜疫病菌的侵染对荔枝果皮中以SOD为核心的活性氧清除酶系统产生了破坏作用,导致SOD活性下降,使得自由基等活性氧与其清除系统之间的相对平衡被破坏,启动膜脂过氧化,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显著增加,造成对细胞的伤害,加速荔枝果实衰老和劣变。同时霜疫病菌侵染诱导荔枝果皮中POD、PPO和PAL活性增高,是加速荔枝果皮酶促氧化褐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冷藏、ABA、1-MCP、热处理及HCl护色等采后处理对桂味荔枝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和花色素苷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冷藏适温(3℃)相比,0℃下果实遭受了冷害,果皮花色素苷酶活性急剧增强,峰值提前出现,花色素苷含量迅速减少。ABA、1-MCP处理能暂时延缓花色素苷酶活性的上升。热水处理不同程度地诱导了果实花色素苷酶活性的升高,果皮褪色,而适当浓度的酸处理能显著抑制花色素苷酶活性,对果皮具有较好的护色效果。  相似文献   

17.
霜疫病菌侵染对荔枝果实生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荔枝果实人工接种霜疫病菌后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的变化和果皮中氧化、过氧化作用以及与酚类氧化有关的几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霜疫病菌的荔枝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显著增高,果皮中活性氧(O2-)产生速率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物酶(PPO)活性增高。这是霜疫病加速采收后荔枝果实衰老、褐变、腐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荔枝果皮对外源钙和蔗糖吸收及向细胞壁沉着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荔枝果皮对外源钙和蔗糖的吸收及细胞壁构建规律。结果表明,进入果皮的蔗糖主要被用以构建细胞壁,但随果实发育,蔗糖用于构建细胞壁比例减少,更多分布于果皮组织的可溶性成分中;果梗向果实运输钙的效率远远低于蔗糖运输效率;NAA处理果实短期内可明显促进蔗糖向果实运输,但不能促进果梗的钙进入果实,说明蔗糖和钙向果实运输有不同调控机制;施于果实表面的钙虽可被吸收并成为细胞壁的结构钙,但比例不到千分之一;硝酸(根)离子和NAA可一定程度促进外源钙向细胞壁沉着;抗裂的怀枝果皮细胞壁的钙含量比易裂的糯米糍高,其细胞壁结合外源钙的能力也强于后者,说明前者细胞壁中果胶半乳糖醛酸残基含量高于后者,也是怀枝具有较强抗裂性的物质基础之一;2品种14C-蔗糖向果皮细胞壁沉着均在果实发育初期最活跃,怀枝细胞壁构建也只是在果实发育初期比糯米糍更活跃,这就意味着抗裂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在果皮发育的初期。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荔枝漆酶基因LcLac的表达与果皮褐变之间的关系,通过筛选‘妃子笑’荔枝果皮cDNA文库和3′-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荔枝LcLac全长cDNA序列(EU 527187.1)。该序列全长1 779 bp,5′-UTR长26 bp,3′-UTR长52 bp,含一个1 701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含566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该氨基酸残基序列与欧亚槭树等物种的漆酶蛋白相似性较高。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LcLac在荔枝花中表达量最高,果肉中表达量最低。在采后贮藏前期,随LcLac表达量上升果皮褐变指数升高,且褐变指数较高的‘妃子笑’果皮中LcLac表达量高于褐变指数低的‘紫娘喜’果皮。贮藏中后期严重褐变果皮中LcLac表达量比贮藏前期低。采后贮藏前期果皮中LcLac的上调表达可能对其褐变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套袋处理提高‘妃子笑’荔枝果实耐贮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妃子笑’荔枝果实进行采前无纺布套袋处理, 采后置于常温、无任何药剂处理和纸皮包装的条件下, 其耐贮性明显优于无套袋对照, 坏果率较低、果皮失水较慢、pH值相对较低。套袋果实果皮的蛋白质含量增多, 过氧化物酶( POD) 活性降低, 但多酚氧化酶( PPO) 活性无明显不同; 果皮蜡质层较对照厚, 海绵状组织有大型薄壁细胞分布。套袋后的变化有利于增强果皮的保水能力和延迟衰老, 从而推迟失水褐变出现的时间, 延长果实的贮藏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