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为了观察血管成形术在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治疗作用。我们将18例移植肾动脉狭窄并高血压的患者进行了血管成形术治疗。疗效以临床随访、血管造影和超声迫踪为评价。结果1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成形术后,所有患者均治愈。认为血管成形术是移植肾动脉狭窄所致长期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的有效的和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中利用受者腹壁下动脉(IEA)重建供肾副肾动脉(ARA)的临床效果.方法 存在ARA的亲属活体供肾16个,其中单支型15个,多支型1个.5个供肾的ARA位于上极,1个位于中部,9个位于下极,1个供肾的中部和下极各有一支ARA,其开口直径为1.5~3.5 mm.供肾热缺血时间为1~6.5 min,冷缺血时间为15 90 min.除多支型1例的中部ARA与肾动脉主干行端侧吻合外,其余16支ARA均与受者的IEA重建.ARA位于上极的5个供肾中,3个由于ARA过短,而供肾因为输尿管原因又不适于颠倒以与IEA重建,遂切取一段长3~6cm的供者生殖腺静脉,对ARA进行延长,再将ARA与IEA进行重建.术后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移植肾血流,监测血清肌酐(Cr).结果 所有IEA与ARA的吻合均一次完成,吻合时间为(4.9±1.4)min,开放IEA后,见IEA和ARA均搏动良好,吻合口通畅.仅2例术中发生吻合口漏血,经热盐水纱布轻压局部2~3 min后出血停止.术后第3天,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16例移植肾的ARA供血区域血流丰富,局部动脉阻力指数正常(<0.7).所有肾脏均在恢复血液供应后10 min内开始泌尿,术后血清Cr均迅速下降至正常.16例未发现下肢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局部动脉栓塞,也无输尿管坏死发生.结论 对于存在ARA的供肾,可利用受者的IEA进行重建,此术式适用于ARA与肾动脉主干或其他动脉吻合存在困难者. 相似文献
3.
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肾多支动脉变异的血管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多支动脉供肾是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手术的难点,探讨多支动脉供肾手术中的血管重建方法。方法2006年4月-2008年3月,实施亲属活体肾移植77例,其中单支动脉型供肾组63例,多支动脉型供肾组14例。14例多支动脉型供肾,左肾9例,右肾5例,其中2支动脉变异者11例,3支动脉变异者3例。所有供、受者手术前常规行淋巴细胞毒交叉试验、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等检查。供者取肾手术采取经12肋腰部切口取肾,对多支动脉型右侧供肾,采取在腔静脉后方游离肾动脉。受者植肾手术采取经典的下腹部大L型切口将移植肾置于髂窝内。多支动脉型供肾组移植肾动脉采取分别与髂内动脉和/或髂外动脉吻合。结果多支动脉型供肾组14例供肾者术中均未输血,术后7~9d出院,无任何并发症。随访3个月~1年,肾功能、血压及尿常规完全正常。术后受者均无急性肾小管坏死、肾血管栓塞、肾动脉狭窄、尿瘘、输尿管坏死等并发症,彩色超声检查示移植肾血供均良好。与单支动脉供肾组比较,多支动脉型供肾组受者吻合血管开放后开始泌尿时间、术后第1周的平均血肌酐、平均动脉压、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处理活体供肾多支动脉是活体肾移植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活体肾移植血管重建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活体肾移植血管重建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2005年12月至2008年11月共行活体肾移植69例,供者手术均采用十一肋间小切口开放手术.58例单支肾动脉除2例外均采用肾动脉与髂外动脉端侧吻合重建血管,用4 mm打孔器作髂外动脉开口;6例副肾动脉分别采用原位(肾下极副肾动脉)或离体腹壁下动脉(肾上极副肾动脉)重建血管;3例双支肾动脉根据两支动脉口径不同采用不同方法重建血管;2例3支肾动脉采用受者离体髂内动脉重建血管.结扎多支肾静脉中较小的肾静脉只吻合其较大的主干,当两支肾静脉口径相近时,则将其整形为一个开口后吻合.结果 所有血管吻合均一次完成,开放血流时吻合口均通畅;所有供者和受者术后均恢复顺利,受者未发生血管重建相关并发症;随访1个月~3年,供受者均存活, 受者除1例血肌酐250~300 μmol/L外,68例血肌酐维持在70~150 μmol/L.结论 该活体肾移植血管重建方式安全、实用、操作方便,多支供肾动脉及多支供肾静脉均能较好重建,移植肾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一、资料和方法肾移植患者3例,男性2例,女性1例。3例均为供肾动脉同受者髂动脉端端吻合。移植时间0.5~9年。临床主要症状为进行性高血压,且用降压药效果不佳;肾功能受损,表现为血尿素氮,肌酐逐渐升高,尿量减少伴双下肢浮肿。3例均采用对侧股动脉穿刺Seldinger技术行移植肾动脉造影证实移植肾动脉狭窄的部位和程度。然后用4~6mm球囊导管,直径选择以邻近正常血管直径为标准。在透视下将球囊导管置入狭窄动脉处,反复扩张球囊至球囊壁上切迹消失,再放置内径6mm的Streaker支架(Boston公司,美国),造影复查了解血管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经皮血管成形术在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导致的移植肾功能损害和(或)高血压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至2007年1月经皮肾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移植肾动脉狭窄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在16例患者被确诊前先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有13例被发现TRAS,3例阴性,假阴性率为18.75%.对16例TRAS患者均采取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了3年的随访,分别在术后1周、6个月、1年、2年和3年时评估肾功能和高血压改善状况.以平均动脉压较术前下降至少15%定义为高血压改善;以血清肌酐降低至少20%定义为移植肾功能改善.结果 经皮血管成形术成功率100%,16例患者经治疗后均获临床治愈.术后1周、6个月、1年、2年和3年时,肾功能改善率分别为81.25%、68.75%、62.5%、56.25%和50%,高血压改善率分别为62.5%、75%、75%、56.25%和50%,所有患者服用降血压药物的种类和用量均减少.结论 经皮血管成形术对TRAS导致的肾功能损害和高血压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7.
8.
张磊赵美姗王志鹏张健杨洋丁光璞朱一辰 《国际外科学杂志》2023,(6):385-390
目的探讨降落伞缝合技术在存在肾动脉变异的活体肾移植动脉吻合中的效果及优势。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中心接受活体亲属肾移植的供受者共79对,选择临床资料完整且存在多支供肾动脉变异的病例共11对,根据动脉吻合技术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降落伞缝合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2点或3点固定技术。其中试验组5对,对照组6对。收集两组供受者的一般资料、供肾情况、动脉重建方式、手术相关情况、受者恢复情况等资料。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左侧供肾。两组供受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供肾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肾动脉2.2支,对照组平均肾动脉2.0支。试验组和对照组肾移植手术时间分别为(152.0±23.9)、(148.3±24.0)min,估计出血量分别为(90.0±41.8)、(91.7±58.5)mL,动脉吻合时间分别为(21.0±5.4)、(20.8±4.7)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吻合结束后,试验组未进行补针或二次吻合,对照组共有3例进行了补针或二次吻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组受者术后肾功能恢复、肾动脉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落伞缝合技术可以在动脉管腔较细的情况下更准确地达到血管壁对层外翻缝合的目的,且不会明显延长手术时间,可能在肾动脉变异的活体肾移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磊;赵美姗;王志鹏;张健;杨洋;丁光璞;朱一辰 《国际外科学杂志》2023,50(06):385-390,F2
目的 探讨降落伞缝合技术在存在肾动脉变异的活体肾移植动脉吻合中的效果及优势。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中心接受活体亲属肾移植的供受者共79对,选择临床资料完整且存在多支供肾动脉变异的病例共11对,根据动脉吻合技术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降落伞缝合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2点或3点固定技术。其中试验组5对,对照组6对。收集两组供受者的一般资料、供肾情况、动脉重建方式、手术相关情况、受者恢复情况等资料。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左侧供肾。两组供受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供肾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肾动脉2.2支,对照组平均肾动脉2.0支。试验组和对照组肾移植手术时间分别为(152.0±23.9)、(148.3±24.0) min,估计出血量分别为(90.0±41.8)、(91.7±58.5) mL,动脉吻合时间分别为(21.0±5.4)、(20.8±4.7) 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吻合结束后,试验组未进行补针或二次吻合,对照组共有3例进行了补针或二次吻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组受者术后肾功能恢复、肾动脉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降落伞缝合技术可以在动脉管腔较细的情况下更准确地达到血管壁对层外翻缝合的目的,且不会明显延长手术时间,可能在肾动脉变异的活体肾移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白2002年4月至2008年12月经肾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TRAS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术后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初步诊断TRAS采用彩超检查方法,确诊应用移植肾动脉造影方式;采用PTA治疗10例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观察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结果 10例患者经PTA治疗后均获临床治愈,其中8例术后血压及移植肾功能显著改善,2例术后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经血液透析治疗后肾功能恢复良女子.结论 PTA是治疗TRAS的安全、有效的方法,PTA治疗后出现的DGF是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观察血管成形术在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治疗作用。我们将18例移植肾动脉狭窄并高血压的患者进行了血管成形术治疗。疗效以临床随访、血管造影和超声追踪为评价。结果1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成形术后,所有患者均治愈。认为血管成形术是移植肾动脉狭窄所致长期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的有效的和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移植肾动脉血管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经验。方法 2007年6月至2014年6月解放军281医院收治的322例肾移植患者中,29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出现移植肾动脉血管并发症。对29例移植肾血管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结果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出血2例,移植肾内动脉痉挛23例,移植肾动脉血栓形成2例,移植肾动脉狭窄2例。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出血患者为术后动脉吻合口出血,予及时手术探查止血。移植肾内动脉痉挛患者,术中给予抗痉挛处理后移植肾由暗红、质地软转为饱满红润。移植肾动血栓形成患者,确诊后立即进行手术探查,移植肾呈暗红色,恢复血供后仍未恢复正常,予以切除。移植肾动脉狭窄,采用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患者血压恢复正常,肾功能正常。结论移植肾动脉血管并发症进展迅速,病情变化快且后果严重,为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治愈率,积极预防和果断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Zhang J Feng R Feng X Sun YH Wang LH Zhao ZQ Guo MJ Yang B Li WX Jing ZP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8):1253-1256
目的探讨离体肾动脉瘤修补、肾动脉重建和自体肾移植技术治疗复杂性孤肾肾动脉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CT血管造影(CTA)确诊复杂性孤肾肾动脉瘤1例,病变位于肾动脉主干分叉部,累及节段分支动脉,深入肾门内。肾脏暂时性离体后,在低温和肾脏灌注液灌注保护肾脏的前提下,体外进行肾动脉瘤修补和自体大隐静脉肾动脉重建,然后将肾脏异位移植到右侧髂窝。结果手术成功,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血肌酐暂时性升高至约200μmol/L,半个月后逐渐恢复正常;术后2周复查CTA示右髂窝移植肾动脉及其分支血流通畅无狭窄,肾静脉回流通畅,输尿管无狭窄。结论该方法治疗复杂性孤肾肾动脉瘤安全可行,并为以后类似的复杂性肾脏疾病的处理提供了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经皮血管腔内成形(PTA)及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及中远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8例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经同侧股动脉,15例经对侧股动脉人路治疗。4例单纯PTA治疗,8例PTA后置入支架,6例直接置入支架。共置入14枚支架,均为球扩式支架,其中2枚为药涂支架,技术成功率100%。平均造影剂用量64ml,治疗前肾动脉狭窄率为50%〜99%,腔内治疗后狭窄率降为10%〜30%。收缩压由术前的(157.2±43.0)mmHg降至术后的(129.8±8.6)mmHg;血清肌酐(SCr)水平由术前的(258.8±214.7)μmol/L降至术后的(176.3±101.1)μmol/L,尿素氮由术前的(15.7±1.6)mmol/L降至术后(10.6±1.1)mmol/L(均P<0.05)。术后中位随访42.4个月(3~93个月),治愈17例,无效1例,1例单纯球囊扩张后术后30 d出现再狭窄,予以置入支架。除1例移植肾动脉出血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移植肾动脉狭窄是导致移植肾失功的常见血管因素,腔内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R.M. Fagugli A. Selvi L. Fedeli R. Brugnano M. Cozzari U. Buoncristiani 《Transplant international》1992,5(Z1):S67-S68
In the last few years different authors have observed that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 with good organ function do not have a renal functional reserve (RFR). This condition is accompained by a high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2–6]. We studied RFR in patients with very good organ function under different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ies, who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based o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RFR.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的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肾移植术后发生的3例移植肾动脉狭窄(transplant renal artery stenosis, TRAS)的诊治经过. 结果 3例TRAS均发生于肾移植术后半年内,经彩超和肾动脉造影确诊.3例均行经皮穿刺移植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ngioplasty, PTRA)和血管内支架置入,获临床治愈.随访15~24个月,无TRAS复发,移植肾功能正常. 结论彩超是筛选TRAS的首选检查方法,肾动脉造影是TRAS的确诊手段.PTRA/血管内支架置入是治疗TRAS的安全、有效和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移植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 (TRA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方法 对 8例TRAS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 结果 8例经彩超检查 ,5例明确诊断为TRAS ,3例提示移植肾动脉可疑狭窄 ,诊断TRAS的特异性为 78% ,阳性预测值为6 2 %。 7例行经皮穿刺移植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 (PTRA) ,均获得近期临床治愈 ,随访 3~ 12个月 ,血Cr 186 .2~ 12 1.3μmol/L ;1例切除移植肾。 结论 肾移植术后出现不明原因高血压、突发性尿量减少和血Cr升高应考虑是否有移植肾动脉狭窄。彩超检查可作为筛选及随访手段 ,PTRA可作为TRAS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