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诊断鼻咽癌(NPC)颅底骨破坏的临床价值,分析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途径及CT表现。方法分别利用CT轴位扫描和冠状位扫描29例鼻咽癌患者。结果29例NPC患者,颅底侵犯14例,占48.3%,发生于蝶骨体、斜坡、蝶碟窦、蝶骨大翼、岩尖、筛窦、翼突板、枕骨和下颌窦等部位。结论轴位扫描可清楚显示NPC颅底破裂孔、卵圆孔、棘孔,枕骨斜坡及颞骨岩尖的结构的破坏情况,但对蝶窦底壁、海绵窦及圆孔显示不佳;冠状位扫描能清楚显示蝶窦底壁、海绵窦及圆孔等结构的破坏情况。只有将CT轴位扫描结合冠状位扫描方能较全面了解NPC颅底及颅内早期受侵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位CT扫描(冠扫)对防止鼻咽癌(NPC)颅底侵犯的误诊价值。方法:对病理证实的92例NPC的轴位扫描(轴扫)与冠扫颅底骨质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NPC中,47例经轴扫和冠扫描均未见颅底侵犯;3例轴扫颅底未见异常,而经冠扫发现颅底侵犯;13例轴扫可疑颅底受侵而经冠扫确定有颅底受侵4例,排除9例;12例轴扫见颅底侵犯而经冠状扣描其范围更广;17例轴扫与冠扫颅底受侵情况一致。结论:冠状CT扫描对诊断NPC有无颅底侵犯及侵犯范围有重要价值,只有将轴、冠状扫描紧密结合才能防止NPC颅底侵犯的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SCT及MPR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宫颈癌患者的CT、临床、病理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轴位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行冠状位及矢状位MPR。以FIGO及病理分期为对照比较CT轴位及MPR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结果手术病理分期结果:原位癌3例,Ⅰa期41例,Ⅰb期36例,Ⅱa期34例,Ⅱb期6例,Ⅲa期2例,Ⅲb期1例,Ⅳ期2例。CT轴位扫描分期结果:原位癌及Ⅰa期0例,Ⅰb期9例,Ⅱa期12例,Ⅱb期4例,Ⅲ期3例,Ⅳ期2例。MPR对7例CT轴位未明确分期的Ⅰa期~Ⅱa期患者进行了准确分期。MPR图像与轴位扫描对Ⅰa~Ⅱa期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轴位扫描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较低。MPR图像可以明显提高Ⅰa~Ⅱa期的诊断准确率,对判断Ⅱb期~Ⅳ期宫颈癌宫旁浸润、阴道受侵及远处转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MSCT冠状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诊断小儿气道异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位扫描及MPR、CTVB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13例临床怀疑气道异物的患儿行MSCT冠状位扫描,螺距1,层厚1.25 mm,利用冠状位原始图像行CTVB和MPR重建.结果 13例均获得良好图像,11例发现异物,其中气管异物1例,气管隆突处异物1例,右侧支气管5例,左侧支气管2例,双侧支气管2例,表现为各种直接和间接征象;2例清楚显示3级支气管而无明显异物,CT仅表现为肺炎征象,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结论 气道冠状位扫描结合CTVB、MPR等后处理技术可准确、全向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同时,与轴位扫描后行三维重建相比,其射线剂量大大减少,尤其适用于小儿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眼眶爆裂性骨折的cT征象及冠状位和轴位CT扫描在眼眶爆裂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2例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分别进行轴扫及冠扫,分析骨折的CT征象,并将两种扫描技术所获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眼眶爆裂性骨折中,CT显示直接征象21例,间接征象27例。冠状位扫描显示直接征象15例,6例上下走行的骨折显示不清,“泪滴征”8例;横断位扫描显示直接征象18例,3例前后走行的骨折未能显示,“泪滴征”均未显示。其他间接征象在冠状、横断位扫描均可显示。结论:CT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价值较大,冠状位与横断位相互补充,有利于病变的检出。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在急诊眼外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燕湘 《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2):865-86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急诊眼外伤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对 2 0 0 3- 0 8~ 2 0 0 4 - 0 8,共 84例急诊眼外伤患者 ,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①轴位扫描。②冠状位扫描。必要时加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结果 CT扫描报告示眼眶骨骨折、眶内软组织损伤 5 8例 ,包括复合性骨折 4例 ;眼球损伤 14例 ,包括眼球内异物 5例 ;复合伤 3例。结论 对于急诊眼外伤多层螺旋CT是影像检查的首选。螺旋CT的轴位扫描及冠状位扫描都是必要的 ,重建技术对于急诊眼外伤的早期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的CT征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鼻咽癌(NPC)颅底骨质破坏和颅内侵犯的CT征象及侵犯途径。方法和材料:应用全身CT机对64例经病理证实为NPC且伴有颅底骨质破坏或颅内侵犯的患者进行轴位成像。结果和结论:CT轴位扫描可以显示几乎所有颅底骨质结构的改变和颅内侵犯。颅底骨质结构改变主要有三种表现:吸收破坏、增生硬化或两者共存。破坏部位以枕骨斜坡、蝶骨体部和岩尖最多见,分别占20.1%、17.9%和16.7%。侵犯途径可分为前、前上、上、外上和后上五种,以上和后上最多见。作者认为颅底骨质破坏及颅内侵犯对临床分期,放疗方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同时强调颅内侵犯时采用冠状位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咽部增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诊断鼻咽癌侵犯颅底的价值。方法 将经病理学检验证实的102例鼻咽癌的多层螺旋CT增强轴位扫描与多平面重建的颅底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02例鼻咽癌中,64例(62.8%)经两种方法均未见颅底侵犯;6例(5.9%)轴位扫描未见颅底异常,而经多平面重建发现其受侵犯;7例(6.9%)轴位可疑颅底侵犯,而经多平面重建肯定侵犯5例,排除2例;轴位扫描显示海绵窦受侵犯有13例,多平面重建则为2例。结论 增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确定鼻咽癌有无颅底侵犯及其侵犯部位、范围与程度均有重要价值,在显示海绵窦受侵犯、肿瘤组织沿脑池或脑沟裂等蛛网膜下腔生长,侵犯周围组织的征象方面,明显优于轴位扫描。如有可能,应将增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定为鼻咽癌治疗前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2D FIESTA)结合薄层轴位T2WI脂肪抑制序列对常见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本院2007-10-2010-10行MRU、冠状位2D FIESTA序列、并对感兴趣区行薄层轴位T2WI脂肪抑制序列扫描,且临床资料完整的输尿管梗阻性病变117例,总结各序列的影像学特征,比较单纯MRU、冠状位2D FIESTA结合薄层轴位T2Wl对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结果: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先天性输尿管狭窄43例、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3例、输尿管炎性纤维性狭窄12例、输尿管结石37例、输尿管结核3例、输尿管癌15例,外压性病变致输尿管狭窄4例。单纯MRU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4%,2DFIESTA结合薄层轴位T2WI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2%。结论:二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结合薄层轴位T2Wl脂肪抑制序列可明显提高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脉络裂蛛网膜囊肿的MRI诊断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通过复习脉络裂的解剖结构,增强对脉络裂蛛网膜囊肿MRI表现的认识,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结合文献研究脉络裂在不同MRI断面上的位置、走行及毗邻结构,对32例脉络裂蛛网膜囊肿的大小、形态、好发侧别及对周围结构的影响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并与海马周围其它囊性改变作鉴别对照。结果32例脉络裂囊肿于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MRI扫描像均可明确显示,而以冠状位显示最佳,其中26例(813%)位于右侧,发生率显著高于左侧(P<0.05)。结论冠状位扫描能清晰显示脉络裂的解剖结构,有利于脉络裂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可最大程度地避免误诊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扫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45例鼻颌面外伤患者行X射线侧位片检查同时采用P icker 2PQS螺旋CT机横轴位和冠状位高分辨率扫描,扫描参数:120 kV,150 mA,层厚1 mm,间距1 mm。结果高分辨率CT对45例鼻骨骨折皆显示,且不同体位扫描可互相弥补,显示不同骨折类型。结论有条件的医院应将CT检查列为鼻骨骨折必检项目,并且应该轴位和冠状位两种体位扫描相互结合,对鼻骨骨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颞骨一次扫描作轴位和冠状位高分辨率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对28例患者(56耳)行颞骨轴位CT扫描,分别对两侧颞骨作轴位和冠状位高分辨率重建。结果:正常32耳均能清晰显示其颞骨内精细结构;24耳中耳炎均能清晰显示病灶范围、骨质破坏及周围结构关系,符合临床手术病理所见。结论:多层螺旋CT一次扫描作轴位和冠状位高分辨率重建能清晰显示正常内耳结构及病理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13.
CT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鼻咽癌(NPC)的CT表现和CT 在NP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总结了1036 例NPC的CT表现,全部病例作了横断扫描,其中164 例和57 例分别作了增强扫描和冠状扫描,并将CT 分期和临床分期进行了对比。结果 NPC可广泛侵犯其周围组织,包括咽旁间隙、颈动脉鞘区、颞下窝、翼腭窝等,并可向口咽、副鼻窦和颅内蔓延;与临床分期比较,CT的分期明显高于前者。结论 CT 能清楚地显示NPC 向深部结构浸润的范围,可更准确地进行肿瘤的T分期,对临床的诊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活检病理证实的23例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容积增强扫描;图像经后处理获得宫颈癌多平面图像。结果矢状面图像可以全面显示宫颈肿块生长趋势;轴位图像、冠状面图像可以显示宫颈旁侵犯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任意旋转位图像可以显示宫颈肿块最大截面,与周围脏器组织之间关系,淋巴结侵犯情况。结论16排螺旋CT重建技术可以全面显示宫颈肿块生长及侵犯特征,对临床分期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对肺内孤立性结节(SPN)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39例SPN行多层螺旋CT扫描、轴位HRCT扫描及薄层冠状位、矢状位MPR重建。图像分析分为2种方法,方法A为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轴位HRCT图像,方法B为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薄层冠状和矢状位多平面重建图像。判断方法A和方法B对SPN基本形态和基本征象的评价有无不同。结果:方法A和方法B对39例SPN基本形态和征象评价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螺旋CT结合轴位HRCT的方法将2例炎症误诊为肺癌,螺旋CT结合MPR图像则作出正确诊断。与MPR图像比较分析后发现,轴位图像未能真实显示病灶的基本形态。结论:薄层MPR在显示SPN的基本征象方面同HRCT的作用相同、在评价SPN的基本形态方面优于单纯轴位CT。  相似文献   

16.
宫颈癌的MRI诊断与分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宫颈癌的MRI表现与分期 ,并评价其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70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的MRI表现、诊断及分期与手术及临床作了对照分析 ,其中鳞癌 6 1例 ,腺癌 7例 ,腺鳞癌 2例 ;年龄 2 3~ 85岁。MRI扫描序列如下 :轴位T1WISE ,轴位及矢状位T2 WITSE ,冠状T2 WISPIR ,及Gd DTPA增强后的轴、矢、冠状面T1WISE。结果 :( 1)所有扫描序列中 ,以T2 WI观察效果最好 ,宫颈癌组织通常呈均匀或不均匀稍高信号 ,而正常宫颈基质呈低信号 ,宫颈内膜及粘液与宫旁脂肪呈明显高信号 ;三者之间具有良好的对比噪声比 (CNR)。( 2 )MRI对判断肿瘤部位、大小、侵犯范围及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意义重大。 ( 3) 70例宫颈癌患者分期结果为 :Ⅰb2例 ,Ⅱa 2例 ,Ⅱb 39例 ,Ⅲa 3例 ,Ⅲb 10例 ,Ⅳa 11例 ,Ⅳb 3例。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宫颈癌的准确部位、大小及侵犯范围 ,分期客观准确 ,对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并且是无放射性检查方法 ,建议对宫颈癌患者行常规MRI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冠状图像在上颌窦及窦口复合体炎症诊断上的意义。材料和方法:取107例上颌窦及窦口鼻道复合体炎症病人的轴位和冠状CT扫描图像,对所有图像进行阅片和对比。结果:CT冠状图像除显示副鼻窦腔炎症外,能很好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结构炎症改变,为临床提供全面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高分辨双螺旋CT扫描及其多方位重建(MPR)的应用对面神经管的显示效果。方法:对50例(100耳)进行了轴位、冠状位扫描,并对面神经管进行了多角度的MPR观察及测量各段的长度与角度。结果:轴位扫描可良好显示面神经管各段;冠状扫描垂直段全程单层显示率27%(27耳),而矢状或斜位再重建全程单层显示率100%(100耳)。结论:超高分辨双螺旋CT可清晰显示面神经管各段并可为临床提供可靠实际数据,MPR对其垂直段的显示优于冠状扫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冠状位重建图像与轴位薄层CT图像在评价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判定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收集68例病理证实的直径不超过3 cm的SPN,常规轴位薄层CT(1.25 mm准直层厚,FOV 20 cm)扫描SPN与16层螺旋CT(10mm准直,重建间隔1.25 mm,FOV 36 cm,螺距1.75:1.骨算法重建)全肺扫描,全肺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冠状位MPR(2.5 mm层厚)重建对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研究分析3名观察者轴位薄层CT与冠状位多平面重建图像在结节良恶性判定置信度水平的效能,并记录每个病例的疾病诊断.两组图像的诊断准确卒与McNemer检验的比较.结果:对于病变良恶性的判定方面,两组图像之间没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冠状住MPR和轴位薄层CT图像各自平均Az=0.853和0.854);病变诊断准确率方面,冠状位MPR图像(74%)与轴位薄层CT图像(71%)几乎相等(P=0.3).结论:在SPN的评价中,冠状位MPR图像诊断效能可与轴位薄层CT图像相媲美.  相似文献   

20.
MRCP结合MR斜冠位T2WI对胆系疾患的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MRCP结合MR斜冠位T2WI对胆系疾患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80例有胆系疾患者行MR常规扫描、MRCP及斜冠位T2WI(向背侧倾斜使与冠状轴呈30°)扫描。结果:在同一投影层面上,斜冠位T2WI显示左右肝管、肝总管及胆总管的显示率优于常规冠状位。MRCP与斜冠位T2WI结合显示管内病灶的大小、边缘、管腔狭窄面形态、狭窄面长度超过1.0cm、胆管走行改变方面优于MRCP结合常规冠状T2WI。结论:MRCP结合斜冠位T2WI对胆道狭窄及梗阻病变的定性及定量分析上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