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咽、颈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喉功能保留与发声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6例下咽、颈段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实施保留全喉及部分喉切除喉功能重建;全喉切除后Blom-Singer 1期、2期发声重建术,同时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分别采用胃-咽吻合、前臂游离皮瓣、胸大肌肌皮瓣、胸三角皮瓣、胸锁乳突肌肌皮瓣,颈前肌皮瓣、喉气管粘膜瓣等方法进行整复。保留全喉8例,保留部分喉喉重建3例,全喉切除后行Blom-Singer发声重建1期4例,2期1例。结果:16例中除1例术后14d心脏病变发死亡外,均恢复了吞咽功能,13例恢复发声功能,6例恢复了全喉功能,2例恢复了部分喉功能(不能拔管)。5例行Blom-Singer发声重建者,均发声成功。结论:依据患者病变部位、肿瘤分期、身体状况、年龄等因素,切除肿瘤后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行喉功能保留及发声重建,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喉瓣重建梨状窝癌切除后下咽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其昌  林子萍 《耳鼻咽喉》1999,6(1):34-35,20
本文报道用喉瓣重建梨状窝癌切除术后咽缺损11例,其中男10例,女1例,平均年龄65岁。肿瘤分期:T3N0M03例,T3N1M06例,T4N1M01例,4N2M01例。病理:鳞癌10例,腺癌1例。11例均作全喉切除及大部下咽切除,同期行颈廓清8例和甲状腺切除2例。术后2例分别并发伤口感染和咽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期胃代下咽,食道治疗下咽、颈段食道癌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止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3年10月至1996年2月收治的38例一期胃代下咽,食道治疗下咽,颈段食道癌手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晚期下咽癌手术切除后,利用残余喉组织重建下咽的手术方法.方法总结1990至1996年7例晚期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实行广泛手术切除,以残存喉组织重建下咽腔,7例患者一期愈合,无咽瘘等并发症,1年生存6例,3年生存3例,5年生存1例.结论利用残存喉组织重建下咽,方法相对简便,患者损伤小,手术在同一视野中完成,残存喉组织血供良好,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下咽癌喉癌术后广泛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修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4种方法Ⅰ期修复下咽癌及晚期喉癌术后广泛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用健侧喉黏膜瓣修复部分咽部缺损12例(伴颈段食管切除术2例).胸大肌皮瓣修复部分咽部缺损6例,游离前臂皮瓣修复保留喉的部分下咽切除术2例.游离空肠重建全下咽和食管上段缺损1例。结果:术中无一例死亡,术后无修复组织坏死.全部组织瓣存活。采用健侧喉黏膜瓣修复者,仅1例术前放疗的患者术后发生咽漏;胸大肌皮瓣修复者,1例发生咽漏。全部病例愈合后均可进普通饮食。随访9~84个月,4例出现吞咽梗阻。结论:下咽癌缺损的修复方法各有侧重。肿瘤的部位和大小是选择修复方法最重要的因素;其次,也应仔细考虑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喉咽及颈段食管癌病变切除后上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合理性、有效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84~2008年共计308例喉咽及颈段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58例,女性50例,喉咽癌278例(梨状窝224例、环后18例及喉咽后壁36例),颈段食管癌30例.Ⅰ期19例,Ⅱ期52例,Ⅲ期117例,Ⅳ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期胃代下咽、食道治疗下咽、颈段食道癌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止方法。方法对我院1993年10月至1996年2月收治的38例一期胃代下咽、食道治疗下咽、颈段食道癌手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各类并发症10例,其中咽瘘3例(7.89%),吻合口狭窄2例(5.26%),反流1例(2.63%),胸腔积气、积液2例(5.26%),喉返神经麻痹1例(2.63%),肺部粟粒样肿瘤转移1例(2.63%)。结论术前做好充分思想准备、术中操作仔细与术后加强营养及护理是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累及半喉的下咽癌15例行梨状窝及其同侧半喉切除,并进行患侧颈廓清,用颈部矩形皮瓣修补缺损梨状窝粘膜,以舌骨、胸舌骨肌瓣重建半喉,均一期愈合,短期恢复喉功能。随访5年存活率为60%。  相似文献   

9.
袁勇  王艳巍等 《耳鼻咽喉》2002,9(5):292-294
目的:报告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后胃代食管术治疗下咽癌、颈段食管癌的术后并症,探讨并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2000年间对21例下咽癌,颈段食管癌病人行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后胃代食管术治疗情况,其中颈段食管癌9例,全部保留喉功能;下咽癌12例,其中7例同时行喉全切除术,5例行喉部分切除术。全部病例均行幽门成形术,结果:6例发生并发症:吻合口瘘1例,胃坏死2例,肺炎2例,心衰1例,其中术后死亡2例,并发症发生率28.6%,结论:对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游离空肠移植重建下咽及颈段食管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游离空肠修复下咽及颈段食管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4年10月至2009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112例下咽、颈段食管癌及喉癌复发患者肿瘤切除术后所致下咽环周及颈段食管缺损以游离空肠进行Ⅰ期修复的临床资料.结果 112例患者中,游离空肠坏死6例,游离空肠移植成功率94.6%(106/112);吻合口瘘发生率、吻合口狭窄率分别为8.9%(10/112)、12.5%(12/96);围手术期死亡率1.8%(2/112).除1例围手术期死亡、6例空肠坏死和2例保留喉患者未恢复经口进食外,其余103例患者在术后平均12 d恢复经口进食.结论 游离空肠移植手术成功率高,手术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低,吞咽功能恢复快.对颈动脉未受侵,能保证手术安全切缘的患者,建议首选游离空肠修复.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sults of reconstruction of hypopharyngeai circumferential and cervical esophageal defects with free jejunal transfer. Methods Retrosepective review of 112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haryngoesophageal reconstruction with free jejunal interposition. Analysis was confined to th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ypopharyngeal, esophageal or recurrent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 Kaplan-Meier method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accumulative survival rate. Results The free jejunal success rate was 94. 6% ( 106/112). The pharyngocutaneous fistula rate and anastomoses narrow rate were 8. 9% ( 10/112) and 12. 5% ( 12/96) respectively. The perioperative mortality rate was 1. 8% (2/112). Except 1 case of dead, 6 cases with flap failure and 2 cases with laryngeal preservation, other 103 cases had resumed oral feeding. Conclusions The success rate of free jejunal transplation is high and free jejunal interposition is an ideal reconstruction method for patients who have hypopharyngeai circumferential and cervical esophageal defects after tumor resection.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喉咽癌病变被切除后应用喉气管瓣及其复合瓣重建上消化道的合理性、可靠性、有效性及其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2年12月~2010年11月共94例喉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2例,女2例。临床诊断为梨状窝癌者69例,下咽后壁癌11例,环后癌9例和下咽及颈段食管癌5例。I期1例,II期9例,III期27例,IV期A 53例,IV期B 4例。单纯应用喉气管瓣重建上消化道者33例,应用喉气管瓣与胸大肌皮瓣复合瓣重建者61例。结果所有患者无1例手术死亡,多数患者在术后10~14 d开始经口进食,X线钡餐透视检查通过顺利。发生咽瘘15例(16.0%),无一例发生狭窄或消化道梗阻。中位随诊期3.5年,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4%,60.5%和39.3%。结论本术式是一个根治性手术,喉气管瓣及其复合瓣重建上消化道手术简便易行,功能效果良好,有高度实用性和良好的肿瘤效果以及低的并发症,适合于大多数晚期喉咽癌患者。  相似文献   

12.
下咽癌、颈段食管癌和食管上段癌解剖位置隐蔽,恶性程度高,临床晚期病例较为多见。晚期患者病情重,病变范围广,常侵犯至邻近的喉、颈段食管及甲状腺等器官,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治疗效果比较差,临床处理也比较困难的肿瘤。近年来,随着头颈外科的不断发展,采用外科切除或外科切除加放射等综合治疗的方法,使其生存率较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切除术的开展,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韩德宽  郭敏 《耳鼻咽喉》1999,6(2):89-91
目的:探讨广泛侵犯的下咽癌或原发于咽后壁癌术后创面的修复和食管上段重建的方法。方法:报告2例广泛下咽癌同时有食管上段侵犯和1例咽后壁癌,在切除下咽及颈段食管肿瘤后,利用未被肿瘤侵犯的喉和气管上段粘膜修复缺损区。结果:2例广泛侵犯的下咽癌术后均发生短时间咽瘘,其中1例随访3年健康,1例2年后局部复发放弃治疗;另1例咽后壁癌随访1年半健在。结论:广泛侵犯的下咽癌术后利用未被肿瘤侵犯的喉和气管修复创面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广泛侵犯的下咽癌或原发于咽后壁癌术后创面的修复和食管上段重建的方法。方法二报告2例广泛下咽癌同时有食管上段侵犯和1例咽后壁店,在切除下咽及颈段食管肿瘤后,利用未被肿瘤侵犯的喉和气管上段粘膜修复缺损区。结果:2例广泛侵犯的下咽癌术后均发生短时间咽瘘,其中1例随访3年健康,1例2年后局部复发放弃治疗;另1例咽后壁癌随访1年半健在。结论:广泛侵犯的下咽癌术后利用未被肿瘤侵犯的喉和气管修复创面和食管上段,在同一术野完成手术,方便,减少病人痛苦,尤其适合年老体弱不能耐受长时间大手术的病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咽及颈段食管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例以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肿瘤切除术后下咽及颈段食管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进行了下咽及颈段食管切除和重建,无围手术期死亡及皮瓣坏死;无术后咽瘘及食管狭窄发生;术后患者吞咽功能满意,均能进普食,并有较好的食管发声;分别随诊16及41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咽及颈段食管肿瘤切除术后缺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理想,是下咽及颈段食管组织缺损修复的理想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16.
晚期喉咽癌或颈段食管癌术后常用胸大肌岛状肌皮瓣或胃代食管重建上消化道 ,但术后能否重建气管食管音 ,国内外报道甚少。我科于 1 997~1 998年 ,对 3例喉咽或颈段食管癌患者术后行Blom- Singer发音重建术 ,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 男 ,63岁。因吞咽阻塞感 3个月 ,经检查诊断为喉咽癌 (T4 N1M0 ) ,于 1 997年 1 1月入院手术治疗。检查 :肿物占据左侧梨状窝、环后区、杓间区、双侧披裂和喉室 ,行左侧根治性颈廓清、右侧功能性颈廓清、下咽肿物及全喉切除术。术中仅保留约 1 cm宽的右侧健康梨状窝粘膜瓣 ,与胸大肌岛状肌…  相似文献   

17.
儿童喉、上段气管狭窄(LTS)重建目前仍存有不同意见。作者采用带血管的双蒂胸舌骨肌皮瓣即旋转性前壁瓣(rotary door flap,RDF)对14例儿童患者进行手术取得良好效果。先天性声门下狭窄3例,呼吸困难综合征长期插管继发狭窄6例,外伤引起2例,声门下血管瘤、声门上淋巴管瘤、烧伤致狭窄各1例。有12例为12岁以下儿童。所有患者在施行RDF重建前均行气管切开术。狭窄分级根据Cotton(1984)分类法,完全阻塞(Ⅳ度)4例,有可辨认的管腔(Ⅲ度)6例,两处或多处狭窄Ⅱ至Ⅲ度之间4例。术前10例发音低弱,4例失音。手术前准确估计LTS范围,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谷胱苷肽S转移酶M1(GSTM1)、谷胱苷肽S转移酶T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喉及下咽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技术,对76例喉、下咽癌患者(患者组)和与之匹配的76例对照组进行GSTM1、GSTT1基因型检测。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GSTM1基因缺失频率分别为59.2%和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STM1基因缺失与喉、下咽癌易感性有关(OR=1.935,95%CI=1.069~3.510);GSTT1基因缺失频率分别为57.9%和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分析未发现两种基因在喉、下咽癌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GSTM1基因缺失同时暴露于吸烟者患喉、下咽癌的风险性显著增加(OR=5.545,95%CI=2.158~13.528)。结论:GSTM1基因缺失可能增加个体患喉、下咽癌的易感性,且与吸烟在喉、下咽癌的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GSTT1基因型可能与本市区喉、下咽癌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声门上型喉癌及下咽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癌细胞CD44和nm23-H1蛋白表达情况,进一步了解其转移特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流式细胞检测方法观察了22例无淋巴转移的非转移组和41例病理证实有淋巴转移的声门上型喉癌、下咽癌患者的原发灶与淋巴转移灶中的CD44和nm23-H1表达情况。结果喉癌淋巴转移组CD44蛋白表达高于非转移组,nm23-H1,蛋白表达低于非转移组(P值均<0.05)。CD44、nm23-H1蛋白表达与声门上型喉癌、下咽癌的临床分期有关,和病理分级无关。原发灶肿瘤与淋巴转移灶肿瘤CD44和nm23-H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6%(31/41)、85.4%(35/41)和34.1%(14/41)、26.8%(11/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灶肿瘤与淋巴转移灶肿瘤CD44和nm23-H1的平均荧光指数分别为(x-±s)1.27±0.18、1.33±0.16和1.11±0.19、1.08±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门上型喉癌及下咽癌原发灶与其转移淋巴结CD44、nm23-H1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未能证明原发灶与其淋巴结转移灶肿瘤细胞转移潜能的差异,原发灶及其转移淋巴结的转移潜能比较还应从多靶点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制定恰当的颈清扫治疗方案,对cN0喉癌和下咽癌患者的淋巴结累及区域和复发率作一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局限性颈淋巴结清除术的238例cN0患者,至少随访24个月,并对局部复发进行评估。结果:Ⅳ区的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率是3.4%;其中单独转移至Ⅳ区的是1.5%。我们观察发现颈部的局部复发率是5.6%,在Ⅴ区没有发现淋巴结转移和局部复发。结论:当术中颈淋巴结冷冻切片为阴性,对cN0患者可合理性做出Ⅱ、Ⅲ区清扫术,Ⅳ区部分清扫术及对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得出结论:Ⅴ区颈清扫术是没有必要的,除非在Ⅴ区有明显的转移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