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用于胆总管结石取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64例接受内镜取石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82例患者采用EST联合EPBD取石(EST+ EPBD组),其余82例患者采用EST取石(EST组),比较2组患者取石时间、碎石率、一次性结石取净率及并发症(出血、消化道穿孔、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胆管炎)发生率.结果:EST+ EPBD组取石时间为(39.4±11.2)min,低于EST组[(45.2±20.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T+ EPBD组一次性结石取净率为95.1%(78/82),高于EST组[90.2% (74/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T+ EPBD组碎石率为9.8%(8/82),低于EST组[21.9% (1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T+ EPBD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9%(18/82),高于EST组[20.7% (17/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T联合EPBD用于胆总管结石取石安全、有效,可较EST缩短取石时间、降低碎石率.  相似文献   

2.
<正>胆总管结石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1]。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于1974年被首次报道[2]。报道显示,直径在1. 5 cm以下的结石EST取石成功率可达90. 0%以上[3],但对于较大胆总管结石成功率往往偏低,需要借助机械碎石、激光等手段取石,操作繁琐会增加出血、  相似文献   

3.
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或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37,自引:8,他引:29  
目的:探讨经内镜括约肌切开(EST)和内镜乳头气囊扩张(EPBD)治疗胆部管结石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经EST和EPBD共治疗胆总结石328例,其中单颗结石174例,2颗结石112例,3颗粒以上结石42例(最多1例20颗结石)。对于〈10mm结石采用EPBD治疗,〉11mm采用EST。结果:治疗成功323例,占98.5%,失峁5例,其中98例经内镜治疗后结石自然排出,207例采用网复或取石球囊取出  相似文献   

4.
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 (EndoscopicPapillaryBalloonDilation ,EPB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 ,最早于 1983年由Staritz等人首先提出并应用于临床。目前已在日本、美国、德国、爱尔兰、荷兰 ,我国大陆及台湾等地的一些内镜中心广泛开展 ,并对其临床使用效果、安全性、并发症等做了一定程度的研究 ,总体结果令人满意。由于EPBD操作较现已成熟的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otomy ,EST)简单、安全 ,且不损伤乳头括约肌功能 ,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直径大小气囊十二指肠乳头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近期疗效。方法将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普外科2015年1月-2015年10月连续收治的8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胆总管结石大小分别采用直径8、10、12和14 mm的气囊扩张,相应将胆总管结石患者分成4组,分别为8 mm组、10 mm组、12 mm组和14 mm组。然后采用取石网篮取石、取石球囊取石,必要时行机械碎石。观察各组患者术后24 h出血、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和肠穿孔的发生情况;术后2周行上腹部CT、胃肠造影检查,观察各组患者胆道积气、胆总管返流发生情况,分析比较不同组之间的近期疗效。结果各组患者均在EPBD下取石成功,取石成功率100.0%,各组间出血、穿孔、急性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2周胆道积气和胆总管返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B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总管取石方法,随气囊直径增加,对Oddi括约肌功能影响可能越大。  相似文献   

6.
作者于1997年3月至1998年3月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EPD)治疗胆总管结石31例,其中单粒结石18例,2颗结石8例,3颗以上结石5例,最多1例5颗结石,结石的直径为0.5cm~1.2cm不等。30例(96.8%)EPD成功,1例失败。28例(93.3%)胆管结石经内镜一次治疗排出,其中24例(85.7%)利用网篮或取石球囊取出结石,2例(9.1%)采用碎石后排出,另外2例(6.7%)经2~3次内镜取完结石。术后出现中上腹疼痛胆管炎1例(3%)。16例术后行胃肠钡餐检查胆管内无钡剂返流。EPD是目前治疗胆管结石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时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实施EPBD68例,应用气囊将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扩张至8-10mm,直接用取石网篮或取石气囊取石。其中63例在EPBD后当即清除结石(9例在EPBD后再行EST取石);3例7-10d后在十二指肠镜下再次行EPBD取尽残余结石;2例改行外科手术取石。(2)实施。KST63例,应用拉式切开刀对乳头作12-15mm切开后取石。其中59例用取石网篮及取石气囊当即清除结石(其中7例附加碎石网篮碎石后取石);2例7-10d后在十二指肠镜下再次取尽残余结石;2例改行外科手术取石。结果:68例完成EPBD的病例中,无出血、穿孔、胆管炎及重症胰腺炎发生。63例完成EST的病例中,无穿孔发生;胆管炎2例,出血2例,重症胰腺炎1例。9例在EPBD后再行EST取石的病例,无出血、穿孔、胆管炎及重症胰腺炎发生。结论:EPBD联合EST取石可提高取石的成功率,且胰腺炎的发生率较单纯EST显著降低,发生出血、穿孔的风险也明显降低;EPBD联合EST取石,出血风险及胰腺炎的发生率与单纯EPBD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于1997年3月至1998年3月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EPD)治疗胆总管结石31例,其中单粒结石18例,2颗结石8例,3例以上结石5例,最多1例5颗结石,结石的直径为0.5cm ̄1.2cm不等。30例(96.8%)EPD成功,1例失败。28例(93.3%)胆管结石经内镜一次治疗排出,其中24例(85.7%)利用网篮或取石球囊取出结石,2例(9.1%)采用碎石后排出,另外2例(6.7%)经2 ̄3次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已得到广泛应用。Chung等发现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较EST操作更简单、安全,不但能保留乳头括约肌的功能,而且出血、穿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被认为是可替代EST治疗胆管疾病的方法。但后来研究发现EPBD增加了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近年来,有报道经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联合内镜下乳头大气囊扩张术(EPLBD)与EST同样安全有效。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临床实验,探讨sEST+EPLBD对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胆总管结石是引起胆道梗阻性黄疸及感染的原因之一。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ny,EST)对胆管结石的疗效已被大量的实践所证实。而在EST的基础上进行取石术又是治疗胆管结石的一大的进步。我院自2004年起开展了这项新技术。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因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手术治疗的89例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4),观察组行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为(107.1±20.5)min、(1.0±0.6)d、(4.0±1.5)d和(9932±862)元,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49.6±30.2)min、(3.1±0.8)d、(5.8±2.2)d及(12 879±702)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腺炎、急性胆汁性腹膜炎、T管引流不畅或胆漏、胆总管结石残留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2.2%(1/45)]低于对照组[11.4%(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S+LC)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查找1990~2010年期间国内外关于ERCP/S+LC和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分析的RCT和临床对照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0.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1 544例患者。其中6个是RCT,8个是临床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取石成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6,95%Cl(0.92,1.01),P=0.14];②结石残留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5,95%Cl(0.65,1.72),P=0.83];③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2,95%CI(0.85,1.55),P=0.48];④随访期内病死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D=0.00,95%Cl(–0.03,0.03),P=0.84];⑤住院时间:LC+LCBDE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ERCP/S+LC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78,95%CI(0.94,2.62),P<0.000 1];⑥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方面,LC+LCBDE组优于ERCP/S+LC组。结论 ERCP/S+LC与LC+LCBDE两种微创术式有效性及安全性无差异,但后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优于前者,更具优越性。但受纳入研究质量较低、统计结果不稳定等因素影响,上述结论尚需更多设计严谨的大样本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彭珂  ;陈永兵 《华西医学》2009,(8):2101-2102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DE)和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LC两种方法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优缺点,探索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最佳处理方法。方法:回顾行分析我院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采用微创处理2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病例,其中LC+LCDE 15例,EST+LC 12例。比较其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术后结石复发及发生胆管炎等。结果:27例手术均获成功,结石全部取净,无中转开腹。LC+EST组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但住院时间长,围手术期并发症多。术后随访3月,两组均无结石复发及发生胆管炎等。结论:微创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等优点,对于具体病例应根据胆管扩张情况、结石多少及位置以及十二指肠乳头功能决定具体的微创方式。  相似文献   

14.
胆囊切除时漏诊胆总管结石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时避免漏诊术前未发现的胆总管结石的手段和方法。方法 本组回顾分析胆囊切除6 2 5例 ,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 14例。结果 术中通过胆总管外的触膜发现胆总管结石 7例 ,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 3例 ,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镜发现胆总管结石 2例 ,术中 B超发现胆总管结石 2例。结论 胆囊切除术中通过对胆总管的触摸、造影、胆道镜或 B超检查可以发现术前未发现的胆总管结石。为防止漏诊术前未发现的胆总管结石 ,应用上述方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总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9,自引:8,他引:31  
目的:探讨内镜服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总胆管结石的治疗价值。方法:对近20年来该科应用EST治疗总胆管结石病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466例EST病例中治疗成功457例,成功率98%,结石未能排出4例,乳头切开后因合并症急诊开腹手术5例,出血,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等合并症14例,合并症发生率3%,结论:EST治疗总胆管结石,不麻醉,不开腹,安全,有效,是目前治疗总胆管结石,不麻醉,不开腹,安全,有效,是目前治疗总胆管结石的理想方法,如有条件,当应首选。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819-820
目的观察胆总管结石采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7月收治的7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一次取石成功率、围手术期和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一次取石成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为7.89%,低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和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21.05%、2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采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可显著降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MRCP诊断总胆管结石及其影像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朱载阳  李英 《华西医学》2011,(6):893-89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和适应证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0年10月72例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三孔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术中胆道镜配合胆道手术器械取石,一期缝合胆总管进行治疗.结果 7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4例出现术后胆漏,经腹腔引流3~5 d治愈,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总胆管阻塞性病变的影像综合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总结了总胆管阻塞性病变152例,男性91例,女性61例,平均年龄45岁,所有病例都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临床以黄疸(98%)、腹痛为主要症状,全部病例以B型超声(BUS)为首检,配合了胃十二指肠造影(GI)、CT及PTC检查,其中检出胰头癌、壶腹癌59例、总胆管结石60例为最常见。超声加胃肠造影正确率可达95%,与PTC正确率94%相当,而前者无损伤。文中详细描述了良恶性病变影像特征,并讨论了鉴别诊断,评估了各种检查方法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