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河下游河道湿地浅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黄河属于高含沙河流,自小浪底以下河道大部分为宽浅游荡型河道,形成了特有的黄河河道湿地。研究认为:黄河下游河道湿地是黄河小浪底以下河道行洪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保护应考虑下游滩区的现状,并应与下游综合治理相结合;黄河下游频繁断流对湿地的破坏较大;黄河下游滩区生产堤的修建既影响防洪又不利于河道湿地发育;黄河下游河道湿地的存在有利于沿黄两岸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出黄河下游河道湿地的研究方向为:①河道典型湿地价值评估研究;②黄河下游河道湿地规模与黄河径流补给的响应关系研究;③黄河自然洪水对下游河道湿地的影响效应研究;④黄河调水调沙对河道湿地的影响效应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黄河下游输沙水量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相似文献   

3.
4.
较为全面地回顾了我国黄河下游治理方略的演变,着重介绍了黄河下游治理的最新科研成果——流域分区治理新方略.新方略将黄河河道至大堤之间的流域空间依次划分为生态移民安置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和生态湿地等功能区,利用泥沙放淤、挖河疏浚等技术手段实施滩区再造,建设嫩滩、二滩和高滩,以达成洪水分级设防、泥沙分区落淤、滩槽水沙自由交...  相似文献   

5.
黄河滩地景观建设的生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滩地是重要的景观资源,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蕴含在其中的多种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区域的概况并详细论述了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生态工程学在黄河滩地规划中的应用。分析了黄河滩地所发挥的生态功能——生态基础设施功能、生态“绿道”功能、“生物廊道”功能、遗产廊道功能和生态防灾功能。在对研究区进行了景观适宜性分析后进行了黄河滩地的景观规划,并详细论述了景观分区、景观结构、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湿地、生态教育、生态交通、生态文化、生物多样性、生态游憩等专项规划。最后,对黄河滩地的生态经济评估和管理方法进行了论述。从生态学途径出发构建了黄河滩地景观,有助于促进黄河滩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排沙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以实测水文沙资料为基础,对于黄河下游河道泥沙输移中的排沙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高含沙洪水河床形态及调控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库调控高含沙洪水是维持黄河下游主槽不萎缩的重要途径。基于黄河下游实测高含沙洪水冲淤特性的分析,按流量大小对高含沙洪水进行了分类,提出了黄河下游高含沙洪水的分类调控思路及相应的调控指标。大漫滩高含沙洪水,在满足黄河下游防洪要求的前提下,控制洪峰流量大于1.5倍的平滩流量,来沙系数在0.012~0.04 kg·s/m~6范围内。一般高含沙洪水,控制黄河下游洪水流量接近平滩流量,并尽可能控制来沙系数在临界值附近。高含沙小洪水,控制黄河下游洪水流量在2 500 m~3/s以下,洪水沙量小于2亿t。高含沙洪水经过分类调控后,可较大限度地利用滩地淤沙、主槽输沙能力排沙及花园口以上较大的主槽库容滞沙,维持或提高黄河下游主槽过流能力。  相似文献   

8.
东营市黄河断流情况及滩地地下水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黄河断流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分析了断流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断流问题的对策,并针对东营市黄河滩地地下水的开发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小浪底大坝以下至山东阳谷县陶城铺之间的黄河河段,是黄河下游从逐步形成到具有明显特征的“二级悬河”河段,其中长约163km的东坝头-龙湾河段已全线形成“二级悬河”。“二级悬河”的基本形态是主槽平均高程高于滩地平均高程,具体可分为突变和渐变两种形态,突变形态的水道两侧滩唇部位明显高于滩地,渐变形态的水道两侧滩唇部位较高、向背河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下游凌汛成因和防凌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魏向阳  蔡彬 《人民黄河》1997,19(12):15-18
每年12月到竖年2月,黄河下游河道经常出现凌汛并造成冰害,威胁滩区和两岸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凌灾的发生带有很大的突发性,有时防守措施难以奏效。本文分析了黄河下游凌汛的成因,对现有防凌措施进行了研究评价,重点对水库防凌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滕翔  吴强  黄淑阁 《人民黄河》2012,34(11):10-11,14
为解决黄河下游长治久安和滩区经济社会发展稳定之间的矛盾,对黄河下游滩区洪水淹没补偿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滩区洪水淹没后实行政策补偿是滩区人民的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黄河下游长治久安、保持政策延续性的迫切要求;滩区洪水淹没后实行政策补偿也是可行的。同时,从补偿内容、补偿标准、补偿资金筹措及分摊比例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左平  杨建设  张锁成 《人民黄河》2007,29(11):21-22
依据2000年国务院颁布的《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结合黄河下游滩区实际情况,提出黄河下游滩区淹没补偿范围主要包括耕地和房屋两方面。通过对黄河下游滩区社会经济情况的典型调查,计算出了耕地淹没损失率为99.03%、房屋淹没损失率为47.77%以及耕地单位面积平均水灾综合损失值,提出了淹没损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和滩区居民分担的比例;估算的4000~15000 m3/s流量下的淹没损失为6.22亿~19.04亿元。  相似文献   

13.
对黄河下游滩区的洪水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滩区近期漫滩几率为3~5年一遇;②滩区安全建设实施后能够解决20年一遇以下洪水的人口淹没和部分财产损失问题;③补偿政策的实施能使滩区群众承担的洪水风险得到分担与补偿,初步解决与黄河下游防洪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滩区受淹后国家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廖义伟 《人民黄河》2004,26(11):1-4
通过对黄河下游滩区基本情况和功能的分析以及与淮河行洪区的比较,指出黄河下游滩区频繁受淹对黄河治理开发的不利影响主要有:①中小洪水时影响防洪安全;②影响滩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区域经济的发展;③限制了黄河治理方略的实施;④影响了河道依法管理的进程。黄河下游滩区具有明显的蓄滞洪区的性质和功能,几十年来,这些功能的发挥为黄河的安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黄河处理泥沙的特殊需要,滩区没有按蓄滞洪区进行控制运用,造成了黄河下游滩区没有能够享有蓄滞洪区的补偿政策。因而,应尽快将黄河下游滩区列入国家蓄滞洪区名录,受淹后由国家给予相应补偿,国家补偿的基本方式包括:①风险公平的事前基本补偿;②临时撤离的安置补偿;③基本生产损失的补偿等。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下游滩区引洪放淤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高村水文站近期水沙条件,对东坝头—陶城铺河段6个滩区的引洪放淤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机械放淤应为今后治理"二级悬河"的主要措施;引洪放淤年限较长,对滩区群众生产生活影响较大,只能在适宜的水沙条件下相机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小浪底水利工程的投入运用和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的逐步完善,以往笼统地将黄河下游滩区作为行洪河道管理的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全面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将黄河下游滩区按其功能分为3类进行建设与管理的新思路,即:Ⅰ类为行洪区、Ⅱ类为行滞洪区、Ⅲ类为集中居住区。为做好滩区的分类管理,现阶段应重点研究滩区的分类试点、滩区的补偿政策以及生产堤建设标准与管理政策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村台周围流场的流态数值模拟计算,揭示了村台周围的速度场和压力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当来流与较长边壁之间的夹角α=0°时,受壁面的阻挡以及与主流区水流的剪切作用,使得在村台两侧壁与主流区之间分别形成一个旋涡,且在下游形成一对旋转方向相反的对称涡(当α=45°时,跟α=-45°的流场结构类似,在下游形成一对大小不等的非对称旋涡);当α=0°时,村台周围的水流流速(除边缘角点附近)比其他工况下(45°和-45°)的流速小得多,因此在建造村台时,应考虑将其正对来流方向布置,即来流平行于侧壁,同时对前缘角点处进行加固,防止洪水将其冲塌.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黄河下游滩区治理方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下游滩区经济社会发展与黄河防洪安全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滩区治理面临的核心问题。滩区治理方向长期悬而难决,主要面临4方面挑战,在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各种挑战及其解决思路,包括:通过流域系统治理以应对水沙变化不确定性,解除下游河道长期泥沙淤积风险;通过对含沙洪水与非含沙洪水进行精准分类,解决大洪水对宽河与高效输沙对窄河需求各异的难题,使得下游河道"宽"与"窄"相得益彰;通过对河势控制薄弱河段加强治理,解决"二级悬河"形势依然严峻和游荡型河道河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短板问题;通过走人水和谐的滩区治理道路,解决滩区人水争地长期矛盾的困局。针对人民不断提高的治河需求,综合考虑防洪减淤情势及保障能力,提出了下游实施"一河两道"建设战略的建议,即在维持下游河道现状"一条宽河"前提下,全面加强"高效行洪输沙通道"和"美丽生态文化廊道"建设,让河槽行洪和滩区发展环境得到双提升。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下游滩区分区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黄河下游滩区分区治理是在目前干支流水库调蓄能力增强、洪水预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结合社会发展及滩区群众防洪要求而提出的黄河下游治理模式。该模式由现状黄河堤防、险工及控导连坝以及新建的防洪子堤形成封闭区域进行滩区分区治理为总体思路,旨在不危及两岸堤防安全的前提下修建防洪子堤,达到适当提高滩区群众防洪安全的目的,同时妥善安置滩区群众。该模式可较好地保证滩区群众的生活生产安全,而且在适时分洪滞洪沉沙利用滩区时,滩区群众的补偿措施也较易实施。此外,对这种模式下的洪水管理运用、与安全建设和引洪放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人民黄河》2016,(10):65-68
淤滩刷槽是指多沙河流发生漫滩洪水时出现的滩地淤积、主槽冲刷(或少淤)的现象,为多沙河流的主要特征之一。以黄河下游河道为对象,利用实测洪水资料,对漫滩洪水的滩槽水沙交换、主槽断面形态改善及其对滩槽冲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滩槽水沙交换及其引起的主槽断面形态改善是造成漫滩洪水淤滩刷槽的主要原因。淤滩刷槽可减少河道的总淤积量,并可改善河道的横断面形态。当漫滩洪水来沙系数小于0.012 kg·s/m~6及洪水漫滩系数大于1.5时,淤滩刷槽作用明显。为减少主槽及河道的淤积,其可作为漫滩洪水调度的调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