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杨  史培新  潘建立  俞蔡城 《隧道建设》2018,38(10):1680-1687
为研究小间距圆周群管顶进时的地面沉降规律及顶管间的相互作用,结合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管幕工程,对群管顶进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分析,确定小间距圆周群管顶进时地层损失率的取值,提出沉降槽宽度系数的经验公式,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先顶管群对后顶管引起地层损失及最大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拱北隧道管幕工程群管顶进引起的地表沉降满足控制标准要求。随着顶管埋深的增加,单根顶管引起的沉降槽宽度系数随之增大,地表最大沉降量随之减小,顶管顶进时的初始地层损失率为1.5%。由于顶管顶进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以及先顶管群对土体的加固作用,地表沉降得到有效控制,管幕所有37根顶管顶进结束后的平均地层损失率减小至0.8%。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小管幕群管顶进对软土地层的扰动,依托福州文林山隧道,针对其覆土浅、断面大、周边环境保护要求高等难点,采用FLAC3D数值软件对顶管群的施工顺序进行优化研究。根据现场实测地表位移,对开挖应力释放率进行标定,提高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模拟并比较不同顶进次序对地层的扰动情况,比选出最优顶进顺序。分析表明:管幕顶进完毕后地层应力释放率为8%;管幕由两侧往拱顶顶进(自下而上)时控制地表沉降效果最优。最后,采用随机介质理论建立考虑地层损失的群管顶进地表沉降预测方法,现场测试地表沉降与预测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3.
张鹏  李志宏  曾聪  马保松 《隧道建设》2017,37(9):1120-1125
为了研究曲线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通过分析拱北隧道管幕工程曲线顶管现场实测数据,得出曲线顶管地表沉降槽的偏移曲线;在现有Peck和Loganathan地表变形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考虑曲线顶管与隧洞的相对位置对沉降槽偏移量的影响,得出经过沉降槽偏移修正的Peck和Loganathan地表变形预测公式。结果表明:1)曲线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槽曲线表现为非对称,最大沉降点可能出现在轨迹弯曲内侧,也可能偏向外侧;2)曲线顶管与隧洞相对位置引起的土体损失变化是造成沉降槽偏移的主要原因,相对位置与顶管穿越地层性质、顶进力、注浆压力和轨迹曲率半径等因素有关;3)修正的Peck公式可以较好地反映砂层和淤泥质土层中曲线顶管施工地面沉降槽偏移效应和最大沉降量。  相似文献   

4.
软土地层浅覆土下钢管幕顶进沉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荣军  陈立生 《隧道建设》2018,38(7):1236-1242
为研究软土地层超浅覆土下钢管幕顶进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规律与机制,以上海中环线田林路节点改善工程为依托,采用现场试验方法,对整个管幕顶进周期内地表初期沉降、累积沉降与工后沉降的变化发展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工况条件下地表沉降发展规律。结果表明: 试验结束后地表最大沉降为9.8 mm,管幕群施工对地表沉降具有累积作用; 单根钢管顶进时后半段隆起,隆起值在精度允许范围内; 管幕上方1倍管幕埋深范围内地层沉降变化明显,顺接管施工的工后沉降较大,采取洞口止水措施能有效减缓地层损失。  相似文献   

5.
杨晓华 《隧道建设》2014,34(8):721-730
依托兰州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某区间试验段工程,对砂卵石地层中双洞地铁隧道盾构选型和地层变形进行研究。引入盾构扭矩和推力的数学计算模型,计算结果应用于现场工程施工和有限元三维数值模拟中,分析了双洞隧道先后施工时,地层沉降槽的范围、特征、变化规律以及开挖引起的横向和纵向水平方向上地层位移影响范围和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1)越接近地表,隧道先后开挖对沉降槽的扰动效应越弱; 2)由两隧道同向先后施工引起的地层最终沉降槽非对称特征明显; 3)水平向地层的扰动效应叠加,地层易出现剪切变形,需采取必要防护措施; 4)现场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证明所采取的施工工法合理,施工沉降总体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公路》2017,(8)
下穿大堤盾构隧道将引起地层变形与地表沉降,以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对比现场监测和理论计算结果,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盾构下穿防洪堤引起的地层变形和地表沉降规律。结果表明,除管片安装完成初期考虑椭圆化地层变形得出的理论解外,实测地表沉降槽要深于两种理论结果。同时对比了实测和数值模拟计算得出的堤顶处的历时地表沉降曲线,分析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在预测盾构掘进过程中地表沉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地铁盾构法施工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情况,利用盾构施工现场监测数据结合三维有限单元法数值模拟对地表沉降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根据监测数据结果,明确施工推进时对纵向地表的影响范围,横向监测数据随着盾构不断推进的变化规律。利用ABAQUS软件,以实际的地层参数、施工参数等及相应的地面沉降数据作为样本,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与施工中的地表沉降监测值进行对比,计算结果基本满意。现场监测沉降值在允许范围之内,模拟值和实测值比较接近,为预测地表沉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瘦西湖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戴洪伟 《隧道建设》2015,35(4):316-321
大直径曲线盾构隧道中,盾构掘进时盾构对其两侧和拱顶上方的土体作用不同,不同位置土体表现出不同的变形规律。为了保证曲线盾构隧道施工安全进行,并针对变形的差异性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采用现场监测和FLAC 3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超大直径曲线盾构隧道施工中周边土体变形进行分析,监测项目包括地表沉降、分层沉降、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隧道掘进,地表沉降呈现反"S"形变形趋势,与3个变形阶段对应,即盾构切口到达时缓慢隆沉,盾构通过时沉降较快,盾尾脱出时沉降趋于稳定;2)横向沉降槽曲线中,掘进时隧道掘进方向曲线内侧沉降量比外侧对称位置沉降更大;3)土体水平位移在隧道掘进方向曲线内侧变形量小于外侧变形量。  相似文献   

9.
杨延栋  陈馈  李凤远  周建军 《隧道建设》2014,34(12):1143-1147
为了预测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横向沉降,针对狮子洋隧道陆地段DIK42+660断面地层,通过理论分析,利用Peck公式对该断面地表横向沉降量进行计算;通过数值模拟,利用ANSYS建立地层的有限元模型,并从数值模拟结果中获取地表单元的横向沉降量;最后通过与现场监测结果对比,对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地表横向沉降量预测方法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可为盾构隧道地表沉降的预测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左志鹏 《路基工程》2021,(3):192-196
依托下穿既有南昌大桥人行通道工程项目,采用有限差分法模拟箱涵顶进过程,分析箱涵顶推力变化下路基变形规律,并对地表沉降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顶推力、注浆压力变化对路基沉降槽分布范围影响较小;顶推力会对地表沉降纵向分布产生影响,顶推力越大,地表沉降空间分布越不均匀;注浆压力的改变会对地表沉降槽的形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洋  程鹏  李鹏  王宁  罗长明  毕程程 《隧道建设》2022,42(7):1207-1218
为研究曲线管幕施工暗挖地铁车站的关键技术,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的方法,从设计和施工2方面进行研究,给出曲线管幕施工过程中顶推力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曲线管幕设备所需顶推力范围; 提出曲线顶管姿态与轴线控制措施; 得到曲线管幕施工地铁车站对周围地层的影响规律; 对曲线管幕的始发装置、导向装置及顶推力计算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2.
周浩  马保松  赵阳森  张鹏 《隧道建设》2020,40(9):1324-1332
为对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过程中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依托苏州市城北路综合管廊矩形顶管项目,基于力学理论、实测数据与数值计算等分析方法对多因素下施工引起的地层竖向变形进行研究。基于弹性力学的 Mindlin解和随机介质理论,探究管周土体变形模式,推导顶管正面附加应力、侧面摩阻力、地层损失、注浆填充等引起的地层竖向变形计算公式,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发现该计算方法基本符合地表变形规律;进一步利用Matlab数值分析各个因素对地层竖向变形的影响,探究大断面矩形顶管顶进时地层竖向变形的一般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理论推导的地层竖向变形解析式基本符合现场实际规律,地层损失对地表土体沉降的影响程度最大,顶管机头与周围土体的摩阻力影响次之,注浆会对地表产生一定抬升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张小红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219-221,229,M0022
暗挖法作为一种有效降低环境影响的技术,在我国部分城市的岩石及复合地层中得到了应用,在软黏土地区做科研试验项目实施软土地区管幕暗挖施工。以某管幕结构段土建工程为例,对钢管顶进施工进行工法解析。钢管顶进施工工法是管幕暗挖施工的第一步,通过带锁扣的钢管间连接形成一个闭合帷幕,将内外水土体隔离,然后在管幕的围护下进行暗挖,最终形成大断面地下空间,为后续开挖与结构施工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矩形顶管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武汉地铁2号线王家墩东站Ⅳ号出入口兼过街通道采用的矩形顶管技术试验工程为背景,通过对矩形顶管法地下通道施工过程的现场监测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矩形顶管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地层位移的变化规律,得到武汉长江Ι级阶地区地下通道采用偏心多轴多刀盘土压平衡式矩形顶管技术施工的一般规律。实测数据分析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1)地表的最终沉降值与该处对应断面的开挖时序成正比; 2)顶管机掌子面前方土体产生地表隆起,掌子面后方土体产生地表沉降; 3)地层沉降位移随距离顶管顶进轴线的增大而减小,影响范围约为3倍洞径。  相似文献   

15.
辛征刚 《隧道建设》2020,40(1):43-49
为研究上海市田林路下穿中环线新建工程管幕-箱涵穿越段所采用的内插型锁口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在其临近位置开展内插型锁口管幕群顶进试验,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管幕钢管自身刚度、锁口刚度与管幕顶进顺序、管幕掘进与姿态控制技术、管幕钢管顶进减摩与顶力控制4大方面进行研究。通过等比例试验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1)通过内插型锁口相互连接,管幕钢管的姿态可控、闭合顺利、止水良好; 2)采用内插型锁口的管幕钢管具备良好的自身刚度; 3) 试验采用的特种管幕掘进设备、纠偏系统及后配套系统能够精准地控制管幕钢管顶进精度,可将轴线偏差控制在±1 cm; 4) 内插型锁口能发挥显著的锁口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蒋晓天 《隧道建设》2019,39(6):1045-1051
为解决管幕箱涵工程中,大断面箱涵推进阶段正面土压力平衡失稳导致的管幕体系失效的问题,依托上海市田林路下穿中环线地道工程,设计1台土压平衡箱涵掘进机用于箱涵推进施工,并介绍箱涵掘进机的设计条件、主要参数选择,壳体结构受力分析和应用情况及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1)土压平衡箱涵掘进机通过正面土压力的平衡有利于地面沉降控制; 2)通过SolidWorks三维平台对箱涵掘进机的壳体进行建模受力分析,得出结构设计完全能够满足施工荷载条件; 3)箱涵掘进机的姿态控制主要依靠已完成的管幕作为导向,并通过同步推进系统调整箱涵左右行程偏差; 4)刀盘配置存在切削盲区,在加固区施工过程中会造成推力过大。  相似文献   

17.
李鹏  李洋  高毅  于少辉  李应飞 《隧道建设》2019,39(11):1838-1847
为研究“CC工法”施工地表变形规律,依托实际项目,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地表变形实际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拟合,总结本项目“CC工法”顶管隧道施工地表变形规律,将隧道上部覆土扰动分为3类,发现隧道掘进时地表变形呈先隆起后沉降的形态,最终地表总体表现为下沉形态;提出后掘隧道与先行隧道之间存在地表变形影响叠加区,对叠加区的范围和形态进行研究,并分析得出后掘隧道施工对先行隧道地表变形的影响程度;修正传统Peck沉降预测公式,引入地表损失量修正系数和沉降槽宽度修正系数,并验证修正系数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总结影响“CC工法”顶管隧道施工地表变形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杨逸枫  廖少明  吴东鹏 《隧道建设》2019,39(Z2):213-219
为确保软土地层中施工的大断面小间距顶管隧道及车站运营期的安全稳定,针对其工后的长期沉降进行预测分析。采用二维数值分析方法,选用软土蠕变本构模型,建立组合顶管结构长期沉降的预测分析模型,分析地表、组合顶管结构、地层内部土体的长期沉降随时间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 1)地表和组合顶管结构的长期沉降发展趋势均为前期增长较快,随着时间的发展增长速率减慢,但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较长; 2)地表长期沉降分布为中间大两边小,20 年时间内最大沉降值为28. 4 cm; 3)东线站台层顶管和西线站台层顶管的长期沉降比较统一,沉降值为8. 9 cm,西线站厅层顶管相比之下沉降显著,沉降值达到22. 4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