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9国家医保目录谈判结果公布,一款近20年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突破性创新药——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成功被纳入医保。这对心衰患者来说是一件好事。根据大规模慢性心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慢性心衰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患者平均每年住院2.4次,约69%的患者都有1年内再住院的经历,约50%的心衰患者在诊断后5年内死亡。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是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慢性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预后较差,其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当。目前全球约有2 600万慢性心衰患者。有研究对我国老年群体进行调查,发现400万以上的人们患有慢性心衰。近年来我国慢性心衰患病率较以往稍有降低,但其发病率、再住院率及病死率较高。受预防及相关医疗保健的影响,慢性心衰发病率降低,生存期相对延长,另一方面增加了患者人数,提高了再住院率。相关研究指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首次住院后,再入院风险并不会降低。有学者强调,慢性心衰病程及治疗周期稍长,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慢性心衰对社会及医疗的影响,了解疾病机制和治疗,积极参与健康教育和管理,从而减少再住院率及病死率。从护理方面做好患者的治疗配合和相关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从慢性心衰患者自我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预见性护理等护理研究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三明市三医联动改革中医保制度改革的效果。方法:梳理2012年以来三明市医保制度改革的政策并描述分析2015—2018年三明市医保基金的运行数据。结果:三明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实施市级统筹后,收入较低的县区医保基金使用率和医疗服务利用率更低。2015—2018年三明医保患者次均住院费用下降,但自付次均住院费用增长;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患者住院实际补偿比分别约为60%和50%;职工医保患者利用三级医院和统筹区外住院服务的比例分别约为41%和21%,利用一级医院的比例不足7%;职工医保基金流向统筹区外的比例超过30%。居民医保患者和资金流向比职工医保合理。结论:三明医保门诊和住院的起付线不断调低、封顶线和补偿比例不断调高,但群众实际负担并未明显减轻;市级统筹存在穷帮富问题;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比例过高,医保基金互助共济能力减弱;职工医保患者就医秩序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医保类型慢性病住院患者直接医疗费用负担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降低慢性病患者疾病经济负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医院2015—2016年收治的糖尿病、肿瘤、脑卒中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住院治疗患者的医保类型、医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数据与病案首页基本信息,比较不同医保类型患者直接医疗费用负担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0 949例患者,其中男性10 558例,占50.40%,女性10 391例,占49.60%;平均(57.08±13.85)岁;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患者分别占43.46%、11.02%和45.52%。不同医保类型慢性病住院患者直接医疗费用、不可补偿费用及比例、自付费用及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项费用中,药品费在各医保类型患者中均为最高。糖尿病、肿瘤和慢阻肺3种慢性病患者中,新农合的直接医疗费用均为最低,不可补偿费用及比例、自付费用及比例均为最高;脑卒中患者中,城镇职工医保的直接医疗费用最低,但不可补偿费用及比例、自付费用及比例均为新农合最高。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和医保类型等因素与患者直接医疗费用相关(P0.05)。结论不同医保类型糖尿病、肿瘤、慢阻肺住院患者直接医疗费用差异显著。年龄和住院时间均为4种慢性病住院患者直接医疗费用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危及人类生命的严重疾病,约50%的患者在泵血功能稳定状态下突然死亡,而死亡原因通常为突发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稳心颗粒是一种治疗慢性心衰与心律失常的纯中药制剂,现代研究证明稳心颗粒能改善慢性心衰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失稳态及细胞结构。本文主要从稳心颗粒改善慢性心衰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失稳态及细胞结构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山东省老年医保患者住院费用情况,探讨老年医保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为降低老年人疾病经济负担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山东省的部分数据,选取≥60岁的老年医保住院患者1 184例,利用SPSS 17.0软件包对老年医保患者住院费用进行统计描述、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用Amos 21.0软件包进行影响因素路径分析。结果山东省老年医保患者人均住院费用为10 993.78元,中位数为5 000元,人均住院天数为13.77 d;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0.8%的老年患者住院费用偏高,50.9%的患者住院费用中等,28.3%的患者住院费用较低。路径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天数、医院级别、是否手术是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路径系数分别为0.435、0.374、-0.271;医院级别、居住地、婚姻状况可通过影响住院天数间接影响住院费用,间接路径系数分别为0.035、0.035、0.028。结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住院费用,可探索多种方式减轻老年医保住院患者的费用。  相似文献   

7.
医保与非医保患者住院费用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综合性医院医保与非医保患者住院药品费用占住院总费用比例,为在保证治愈率前提下控制药品费用过度增长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东莞市某综合性医院2006年至2007年19 995例住院患者,比较医保与非医保患者的住院药品费用、检查费用占总住院费用的构成.结果 在住院总费用中,药品费用所占比例较大,在医保与非医保两类患者住院总费用中,药品费用分别占36.56%与24.94%.医保患者的平均住院药品费用高于非医保患者(P<0.01).结论 医保对象存在着住院药品使用过度的可能.控制住院药品费用须从患者主观因素、医院行为、医保政策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蒋晖  余秀琼  戴玫  王引利  李锦  唐炯  巫文丽  唐超  吴镜  蔡琳 《现代预防医学》2014,(7):1225-1227,1230
目的通过三级医院心血管专科医师对社区医生的干预,强化成都社区慢性心衰患者的管理,探讨针对社区慢性心衰患者进行管理的有效措施。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对成都市新都和苏坡社区医院的医生进行培训,比较干预前后社区医生慢性心衰防治知识测试合格率、临床实践水平、患者遵医行为及就医情况的变化。结果社区医生在干预前慢性心衰防治知识测试合格率为27.27%,干预后为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区医生心衰诊断正确率由干预前的51.28%提高到87.19%;β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使用率分别提高至56.14%及52.24%;这两类心血管保护药物的使用达标率也明显提高(P0.05)。社区慢性心衰患者的遵医行为得到改善,到社区医院就诊次数明显增加,至三级医院住院人次明显减少(P0.05)。结论三级医院心血管专科医师对社区医生进行培训干预,是强化社区CHF患者管理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菏泽市公立医院5种慢性非传性染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菏泽市市立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和传染病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和乙肝5种慢性病患者8 383例为研究对象,采集病案首页资料和住院费用明细进行分析。结果:医保患者人均住院总费用、检查费和其他费用显著高于非医保患者(P0.05),医保患者人均药费显著低于非医保患者(P0.05);在医保患者中,男性患者住院总支出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45岁以上患者医保支出和住院总支出均显著高于45岁以下患者(P0.05),退休患者医保支出和住院总支出高于在职患者(P0.05),城镇居民自费支出、医保支出和住院总支出均显著高于农村居民(P0.05)。结论:慢性病患者的支付方式与其住院费用具有密切关系,同时其住院费用也与社会经济学特征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医保在保障居民健康的同时,也极有可能产生过度医疗和资源浪费,需要结合社会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三级管理组织架构应用于医院医保指标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医保患者的医保住院费用数据,2018年实施常规医保管理,2019年后开始实施三级管理组织架构,对比两年内医保患者住院指标情况、医保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占比情况及医保查房与培训次数。结果:2019年医保患者住院指标情况优于20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9年医保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占比情况与2018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9年医保人员医保查房及培训次数分别为24次和10次,相较于2018年的15次和5次均有明显提升。结论:三级管理组织架构应用于医院医保指标管理中,可有效改善医保患者住院指标,增加医保工作者的医保查房与培训次数,对于改善住院医保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导致功能失代偿的终末结局,也是各种心脏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随着社会老龄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病发病率增高,CHF的发病率也在增加,目前粗略估计全世界约有1500万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且在老年人群中更为突出.在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中,CHF成为住院最常见的原因.本文旨在观察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北京市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 (整合后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对住院费用的影响,并定量估计不合理的住院费用增长所占比例。方法:利用2017—2018年北京市二、三级医院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和北京市全国第6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对数线性模型。结果:医保整合政策实施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患者的住院实际报销比明显提高,住院服务可及性提升,住院总费用有所增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患者住院费用人均增长约 587 元,其中不合理增长占比为 32.0%;改革后人均住院医保支出增加 1 237 元,其中不合理增长占比为 9.1%。结论:应当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制度,提高医保基金预算管理水平,优化医保政策监测和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3.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新理念(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心力衰竭(chromeheart failure,CHF)是常见的严重临床综合征,常为大多数器质性心脏病进展的结局.虽然冠心病病死率在下降,但CHF的病死率仍在上升,据资料显示心衰患者占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的20%,病死率却占40%以上.经过大规模的临床实验,对慢性心衰的观点有了很多突破性的新理念,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院管理》2016,(5):51-54
目的通过比较新疆某三级医院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老年人住院费用及报销水平的差别,发现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医保相关政策提供建议。方法选取两种医保老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及医保报销费用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医保老年人住院费用及其医保报销的差别。结果两类医保住院老年患者以慢性病为主,排在前6位的均为慢性病,其中职工医保占39.1%,居民医保占40.7%;老年患者住院次均总费用为10 410.4元,居民医保11 078.1元、职工医保10 783.8元,两类医保老年患者均大于全院平均水平;在费用构成上药品费在两类医保对象住院费用的构成中都占近44.0%;在个人负担上职工医保个人负担率为27.5%,居民医保为45.1%。结论老年人住院费用高,医院应从住院天数、药品费用方面重点监控;医保部门应重点监管医保药品目录外药品的使用,在报销政策上要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适当提高老年人慢病的门诊可报费用标准;提高居民医保的报销水平,以减轻居民医保老年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我国临床治疗成本数据,对尼洛替尼和高剂量伊马替尼在慢性髓性白血病二线治疗中的成本-效用进行研究,为尼洛替尼纳入医保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基于多地区医保数据,分析成本-效用以质量调整生命年表示。结果:模型预测5年内尼洛替尼方案比高剂量伊马替尼方案的住院次数减少148.0次,住院天数减少2 661.9天,质量调整生命年多获得170.7个,直接医疗成本节省597.0万元。结论:尼洛替尼方案是慢性髓性白血病二线治疗的绝对优势方案,若纳入医保支付目录将会极大地节省医保基金的支付。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影响到全球约6400万人,其中一半的病人将在确诊5年内死亡.本文介绍一下近年来心衰领域出现的两种新药. 达格列净 2014年获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2017年3月在我国获批上市.起初是降糖药物,可帮助患者从尿液中排出多余的葡萄糖.除了降糖之外,该药还具有减肥和降低血压的额外益处.随着使用的增加,发现达格列净片对心衰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河南省鹤壁市中医院12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年再住院情况及其再住院的影响因素,以提高患者自我疾病管理能力。方法 选取河南省鹤壁市中医院2013年3月-2015年4月间收治入院的12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出院后随访观察1年内再住院情况,并进行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相关知识、治疗依从性及用药情况调查,分析其与患者再入院间的关系。结果 125例患者入院就诊时均为首次就医,经治疗病情缓解出院后,随访观察1年内再次入院者占41.60%,其中16.80%患者住院次数超过2次。再入院患者中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较严重,主要问题:患者症状好转自行停药(65.38%)、患者因经济原因停药(59.62%)、患者用保健品代替药物(52.00%)及因副作用而私自停药(48.07%)情况较为严重。再次入院组病例对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知识(如何遵医、相关药物名称、药物作用、使用方法、药物副作用及采取措施、注意事项及药物保存)掌握率明显低于随访一年内没有再次住院组(均P<0.05),而两组对于药物作用机理的掌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8,P>0.05);治疗依从性方面,随访1年再住院组中25.00%患者依从性较差,显著高于没有再次住院组(4.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7,P<0.05)。结论 目前河南省鹤壁市中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年再住院率还较高,应加强患者治疗依从性,做到合理用药,有效控制疾病,避免再次入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住院患者直接医疗费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09—2011年广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保)和广州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保)数据库,共收集1 386条住院信息记录。采用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直接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2009—2011年广州市多发性骨髓瘤住院患者的次均总费用分别为19 319.16、17 364.76和21 427.44元,其中个人现金支付分别为7 049.37、5 216.57和6 475.39元。年龄、医保类型、医院等级和住院天数都是影响直接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此外,城镇职工医保患者和城镇居民医保患者三年的平均药占比分别为61.92%和69.22%。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直接医疗费用较高,且药费是主要费用来源,同时城镇居民医保患者的经济负担高于城镇职工医保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肾病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的分布和影响因素,探讨慢性肾病医疗付费方式的改革。方法利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法,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武汉市6家三甲综合医院的531名住院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的年龄、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压以及患者的医疗保障程度是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结论要加强慢性肾病的早期防治、提高慢性肾病患者的保障水平和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国不同医保制度慢性病患者的卫生服务需求、利用、医疗费用和家庭经济风险,为不同医保制度的深化改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229 999名≥15岁居民相关数据,分析其中51 890例慢性病患者不同医保制度的卫生服务需求、利用、医疗费用和家庭经济风险情况。结果中国51 890例≥15岁慢性病患者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5 898例(30.6%),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 301例(8.3%),新农合参保21 087例(40.6%),三保合一参保494例(1.0%);三保合二参保6 670例(12.9%),混合医保参保2 298例(4.4%),其他医保参保1 142例(2.2%);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城镇职工医保在两周患病率(114.8%)、两周医生指导下治疗率(111.1%)、住院率(25.3%)和三级医院住院率(49.3%)上最高,城镇居民医保在因经济原因应住院未住院率(62.8%)和次均住院自付医疗费用占家庭可支配收入比例(14.0%)上最高,新农合在住院需求率(30.7%)和基层首诊率(82.5%)上最高,三保合一在平均住院医疗总费用(8 850.0元)上最高,其他医保在因经济原因患病未就诊率(6.2%)、平均两周就诊自付医疗费用(98.0元)和次均门诊自付医疗费用占家庭可支配收入比例(0.6%)上最高。结论中国不同医保制度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需求、利用、医疗费用和家庭经济风险情况各不相同,对保障水平较好的医保制度需重点关注慢性病患者的费用控制机制促进其合理就医,对保障水平较低的制度需从多个环节提高其切实保障力并完善相关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