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含钨量对淬回火290Cr26MoW耐磨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卫 《铸造》2007,56(12):1262-1265
高碳量高铬钼钨耐磨铸铁是一类新的耐磨材料。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组织观察、X射线衍射相结构分析、图像分析仪定量金相测试和力学性能检测,研究了含钨量对淬回火290Cr26MoW耐磨铸铁组织、结构、硬度和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W为0~2.79%时,随着含W量的增加,淬回火态290Cr26MoW耐磨白口铸铁的二次碳化物结构类型没有改变,二次碳化物为M23C6型结构,二次碳化物数量增加,淬回火态290Cr26MoW耐磨白口铸铁的硬度提高。高硬度高铬钼钨耐磨铸铁硬度61.3~63.2HRC,冲击韧度3~4J/cm2,综合力学性能较好。290Cr26MoW2.79铸铁的硬度超过63HRC,可用于冲刷磨损(磨蚀)等严酷磨损工况。  相似文献   

2.
采用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洛氏硬度计等仪器,研究了离心铸造高铬铸铁轧辊铸态及淬火与回火后的显微组织结构、碳化物和硬度等。结果表明:高铬铸铁轧铸态组织主要是由奥氏体+少量马氏体+(Cr,Fe)7C3碳化物组成,碳化物呈粗大板条状或块状,不同温度热处理后,得到回火马氏体+(Cr,Fe)7C3+Cr7C3碳化物的组织,组织中粗大板条状碳化物消失,得到细小块状或椭圆状碳化物。该高铬铸铁轧辊铸态硬度为56.0HRC左右,在950℃淬火及400℃回火处理后硬度增加到了约65.5HRC。  相似文献   

3.
对秸秆膨化机螺杆用Cr20高铬铸铁进行不同温度的淬火及回火处理,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和回火次数对Cr20高铬铸铁微观组织、硬度、韧性、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990℃×1 h风冷淬火,配合250℃×1 h一次空冷回火和400℃×1 h二次空冷回火处理,Cr20基体组织二次碳化物析出量较多,马氏体含量高,材料耐磨性能好,耐磨性高于Cr15、Cr26高铬铸铁。  相似文献   

4.
针对水泥工业大型和特大型球磨机磨头板的使用要求,研制开发生产的Cr26高铬铸铁材料,其主要化学成分为:2.6%~2.9%C,22%~28%Cr,1.2%Si,0.5%~1.0%Mn,0.6%~1.2%Mo,0.4%~1.2%Ni,0.4%~1.2%Cu。热处理工艺:淬火温度1000±20℃,回火温度320~420℃。平均硬度HRC58,平均冲击韧性ak5J/cm2。淬火回火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共晶碳化物M7C3+二次碳化物+残余奥氏体。Cr26高铬铸铁磨头板已连续运转6年以上,预计仍能连续使用2年左右。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失稳和回火处理对Cr15高铬铸铁显微组织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50~1 000℃下失稳处理促进二次碳化物析出和马氏体转变,淬火态高铬铸铁组织由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二次碳化物组成,基体硬度提高;而低温回火消除了应力集中,获得良好的韧性;Cr15高铬铸铁经1 000℃×3h+空冷+250℃×6h可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其硬度(HRC)和无缺口冲击吸收功分别为61.4和7.3J;在干滑动磨损状态下,铸态和淬火态高铬铸铁主要为磨粒磨损,回火态高铬铸铁韧性较好,磨损形式以粘着为主。在干滑动磨损6h后,磨损量从铸态的43.0mg降至淬火态的28.8mg。  相似文献   

6.
高炉衬板用Cr26高铬铸铁热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淬火温度、保温时间和回火温度对Cr26高铬铸铁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优化了热处理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Cr26高铬铸铁淬火硬度随之增加;而延长淬火保温时间,淬火硬度则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三因素对Cr26高铬铸铁热处理后力学性能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淬火温度、回火温度、淬火保温时间.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 000℃×2h,风冷+260℃×2h,空冷,对应Cr26高铬铸铁力学性能为:HRC 59.5,a_k=8.0J·cm~(-2),组织为马氏体+M_7C_3,碳化物+二次碳化物+残余奥氏体.  相似文献   

7.
采用V、Ti、B变质处理26Cr高铬铸铁,研究了细化晶粒,改善共晶碳化物形貌与分布,以及获得高含铬量马氏体基体的热处理方法。该方法显著提高了26Cr高铬铸铁的抗冲击和抗腐蚀磨损能力。  相似文献   

8.
提高高铬白口铸铁磨球冲击抗力的技术关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子澍 《铸造》2006,55(1):60-64
当高铬白口铸铁含铬量为18%~28%,Cr/C值是8 ̄9,铸铁的显微组织是回火马氏体 少量残余奥氏体(<5%) M7C3碳化物,则磨球具有高的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K1C,具有高的冲击抗力,表现出低的冲击剥落量。  相似文献   

9.
综述含铬量超过30%的高铬铸铁的组织、性能和应用情况,简述了超高铬铸铁的研究应用前景。亚共晶超高铬铸铁组织由M23C6型铬碳化物和具有铬的正电极电位的高铬铁素体组成,具有良好的抗腐蚀磨损性能。过共晶超高铬铸铁组织为硬度高的M7C3型铬碳化物和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基体,具有优良的承受苛刻条件下低角度冲击腐蚀磨损与高温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钨对Cr24高铬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广文  孙玉福  李志明  赵靖宇  杨杨  刘金庆 《铸造》2007,56(12):1316-1319
研究了钨元素对Cr24高铬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钨元素在碳化物和基体中均匀分布,钨的碳化物以WC1-x、W6C2.54、CW3形式存在,铬的碳化物类型以M7C3、M23C6为主。铸态下,组织为马氏体 奥氏体 碳化物。含钨量为1.0%时,硬度HRC为58~59,冲击韧度为11~12J/cm2,钨含量达到3%时,冲击韧度明显下降,含钨3%的磨损失重最少;经1050℃淬火250℃回火,含钨量为1.0%的硬度HRC为60~61,冲击韧度为8~9J/cm2,磨损失重最少。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光学显微镜、洛氏硬度计等研究了不同淬火工艺对Cr26高铬耐磨铸铁组织与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Cr26高铬铸铁组织主要由初生奥氏体和碳化物组成。经980~1060 ℃不同温度淬火、空冷后,高铬铸铁组织中有大量二次碳化物析出。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析出的二次碳化物先增加后减少,试样硬度先升高后降低。1020 ℃淬火试样硬度达到峰值,为65.7 HRC。1020 ℃淬火高铬铸铁,经空淬、油淬和水淬不同方式冷却,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高铬铸铁组织中碳化物颗粒、碳化物比例逐渐增大,硬度逐渐增大,其中水淬高铬铸铁试样硬度最大,达到68.2 HRC。  相似文献   

12.
针对炼铁高炉布料溜槽衬板耐磨损和耐中(高)温的性能要求,对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探讨,研制生产出含Nb、W高铬铸铁溜槽衬板,通过规范热处理,使材料硬度〉63HRC,冲击韧度aK〉24J/cm^2。与Cr20MoNi和Cr26MoNi相比,其晶粒细化,基体和共晶碳化物显微硬度明显提高,且高温组织稳定性和红硬性更好。  相似文献   

13.
离心铸造复合辊套用高铬铸铁的组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复合辊套的生产和使用要求,研究了3种成分的高铬铸铁通过金属型铸造后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金属型铸造的Cr20高铬铸铁其铸态组织由枝晶奥氏体、共晶奥氏体和共晶碳化物组成;具有较好的韧性,并且有一定的耐蚀性和良好的耐磨性;铸态硬度达到HRC55左右。Cr20高铬铸铁能满足轧辊的生产和湿摩擦条件下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含Cr13%高铬铸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含Cr13%的高铬铸铁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特点,发现含硅量和变质处理对不同基体的高铬铸铁具有相似的影响规律;根据FeCCr三元相图对Cr13%高铬铸铁的凝固过程进行了分析,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了铸造条件、含硅量和变质质处理对高铬铸铁性能和组织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金属型铸造高铬铸铁Cr20的铸态组织和性能,以及主要合金元素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金属型铸造的高铬铸铁Cr20的铸态组织为奥氏体基体,共晶碳化物为孤立的块状分布,具有较高的硬度和一定的韧性,并且还可以降低合金元素Mo和Ni的加入量。对于不能通过常规热处理进行淬火硬化的高铬铸铁件,可用金属型铸造来满足在铸态下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马建平  张云鹏  杨迎东  王国良 《铸造技术》2007,28(5):631-634,638
针对磨钼矿用磨球的湿式磨损工矿条件,通过对高合金白口铸铁进行成分设计、材料制备以及相应的性能测试和组织观察,分析了不同配比的Cu和V对高合金白口铸铁铸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Cu和V含量对高合金白口铸铁碳化物的形态和分布影响不同.含量为1.0%的Cu和V的该合金(12.0%Cr),其碳化物呈现短杆状、块状,均匀弥散分布于基体中,材料的硬度、冲击韧度和耐腐蚀磨损性能得到有效提高,相对耐磨性比不含Cu、V的普通高铬铸铁(18.0%Cr)约提高了15%.  相似文献   

17.
耐磨铸造Fe-B-C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符寒光  蒋志强 《金属学报》2006,42(5):545-548
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硼(B)含量>2.0%和碳(C)含量<0.2%的铸造 Fe-B-C合金的凝固组织及热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铸造Fe-B-C合金的凝固组织由Fe2B、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硼化物呈网状沿晶界分布.Fe-B-C合金经950℃正火处理后,局部出现断网现象,基体组织全部转变为板条马氏体,硬度大幅度提高, HRC接近60,冲击韧度大于10 J/cm2,动态断裂韧度大于30 MPa·m1/2.在干滑动磨损条件下,Fe-B-C合金的耐磨性优于镍硬白口铸铁和GCr15、Cr12MoV等合金钢,与高铬白口铸铁相当.Fe-B-C合金熔炼简便、铸造性能好,且不含Ni 和MO等昂贵合金元素,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8.

A new type of high chromium cast iron (HCCI) was prepared, and its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abrasion resistance were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surface carburizing and chromizing, the microstructure of HCCI mainly consists of martensite, boride (M2B), and carbide (M7C3), accompanied with a large amount of secondary precipitations M23C6. Moreover, the morphology and hardness of the carbide and boride in HCCI change little, while the volume fraction of carbide and boride increases from 16.23% to 23.16%. This effectively increases the surface hardness of HCCI from 64.53±0.50 HRC to 66.58±0.50 HRC, with the result that the surface of HCCI possesses a better abrasion resistance compared to the center position. Furthermore, the wear mechanism of HCCI changes from micro-plowing to micro-cutting with the increase of surface hard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