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打叶复烤工艺过程对高等级烟叶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的影响,该文以福建三明翠碧一号C3F等级烟叶为对象,开展不同润叶、复烤、回潮处理方式对烟叶润叶水分均匀性、成品片烟色泽、常规化学成分、多酚、色素、致香成分和感官质量等指标的影响研究,旨在为特色打叶复烤工艺加工技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蒸汽润叶+低温慢烤+蒸汽润叶处理方式更有利于加工后片烟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的提高,主要表现在润叶水分、成品水分、叶片结构的均匀性梗好,烟叶色泽变化最小,感官质量得分最高、香气质感改善较明显、口感特性更好、清甜香风格达到彰显,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蒸汽润叶+蒸汽回潮处理中的水是汽化水,温度高、水颗粒细小,更有利于烟叶吸收和提高均匀性且不宜产生水渍水的颗粒,同时烟叶中的多酚、色素等致香前体物质降解后化合物总量最少,致香成分挥发的少,能较好地保留中高等级烟叶致香成分和原有质量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交试验对不同润叶加工强度下烟叶物理结构及感官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润叶后感官质量评吸的工艺参数是热风温度、回风温度、出口水分。当原料等级为FC2F,热风温度为105℃,回风温度为37℃,出口水分为18.5%时,烟叶色泽变化在似变深到稍变深范围内,没有出现明显变深的现象,物理工艺指标良好,大中片率≥85%,且香气特性、吸味特性等感官质量综合最佳,达到保香加工的目标。可见,通过调整预处理工序工艺参数实现柔性化处理,在保障烟叶物理结构的同时,保持烟草香气的丰富性和浓度,提升烟叶的配方可用性和拓宽烟叶配方使用范围,为卷烟品牌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原料,也为打叶复烤工艺优化及润叶智能化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打叶复烤加工过程烟叶保香、企业增效,依据烟叶力学特性等物理特性指标与含水率相关关系,将现行打叶复烤加工标准规定的17%~21%打叶水分调整至16%~18%的适宜打叶水分范围,并在涡阳、楚雄、三明、武夷4家打叶复烤企业进行应用验证。结果表明,二次热风润叶出口含水率下调1.0~1.5百分点,含水率标准偏差控制在0.3%以内;大片率下降,烟片结构分布更趋向于中小片;出片率、成品得率变化控制在1%以内;打叶复烤能源消耗明显下降,最大下降幅度达到22.48%;烤后烟片颜色明显改善,基本扭转了复烤过程烟片颜色变深、变暗的趋势;感官质量明显改变,与应用前烟片感官质量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打叶复烤润叶方式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不同质量档次初烤烟叶较适宜的润叶方式,研究了蒸汽润叶和汽水混合润叶对红大B1F、云烟87XZF初烤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汽水混合润叶后烟叶中多酚、色素含量降幅大于蒸汽润叶,红大B1F、云烟87XZF多酚含量降幅分别为8.99%、10.54%,色素含量降幅分别为18.29%、22.11%,且各类致香成分含量高于蒸汽润叶。红大B1F烟叶采用蒸汽润叶后感官质量得分较高,主要表现在香气质感改善和余味舒适性提升等方面;云烟87XZF烟叶采用汽水混合润叶后感官质量得分较高,主要表现在除杂降刺和香气量提升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雪茄烟叶加湿堆积发酵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发酵方式对雪茄烟叶综合品质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雪茄烟发酵品质,增加烟叶工业可用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加湿堆积发酵的方法,探讨了热蒸汽加湿、冷水雾化加湿和散叶堆积、把烟堆积与摊片装箱对雪茄烟叶发酵成本及用时、烟堆温度、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雪茄烟叶的热蒸汽加湿·散叶堆积发酵法可有效提高发酵起始温度10.2℃,有效缩短发酵时间,同时发酵后烟叶质量和颜色均匀性提升明显,烟叶评吸满意度高,香气质与香气量进一步显露,青杂气和刺激性下降,显著地彰显了雪茄烟叶的风格特征。[结论]热蒸汽加湿·散叶堆积为来凤雪茄烟叶理想发酵方式。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卷烟工业对片烟质量均质化的要求不断提升。为了进一步提高片烟叶片结构均匀性,工艺人员选择热风润叶、叶梗分离两大工序推行工艺参数的标准化。选择相应模块烟叶加工过程中润叶、打叶工序关键参数的历史数据,并剔除异常值,然后按照片烟叶片结构评价优异为标准筛选出相匹配的参数数据,统计分析各参数的历史运行区间范围,参考操作经验进行微调整,确定润叶、打叶工序参数指标的管控范围。生产应用结果表明,片烟的大中片率、碎片碎末率、叶含梗率等质量指标的均匀性均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7.
以云烟87上部烟叶为研究对象,以颜色深浅度、色度、均匀度、油分、常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为评价指标,开展了不同润叶和复烤强度对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润叶强度的增加,润叶后烟叶颜色逐渐加深,色度偏向深橘黄,均匀度逐渐变差,油分增加;复烤后烟叶颜色变浅,色度向柠檬黄转变,均匀度提升,油分降低,较高温度复烤的烟叶均匀度和油分优于低温复烤;随润叶强度增加烟叶烟碱和总糖含量逐渐升高,复烤后其含量逐渐下降;随润叶强度增加润叶后的感官质量逐渐降低,低水分润叶下随复烤温度增加感官质量提升,高水分润叶下随复烤温度增加感官质量下降。综合来看,低水分润叶(W15%)和较高温度复烤(T 70℃)更有利于上部烟叶质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润叶出口质量,提高烟叶耐加工性,对润叶工序部分关键工艺参数设置情况进行研究,选取二润滚筒进行测试,分析不同参数情况下二润出口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循环风机频率,适当增大循环管道蒸汽量,可明显提高润叶出口温度,出口水分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打叶复烤工序对烟叶致香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选取上等烟模块A和中等烟模块B为研究对象,采集各工序加工的在线样品,进行致香成分检测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致香物质总量在一润过程中上升,在二润和复烤过程中呈下降趋势;A、B两个模块在加工过程中,各类致香物质变化不同。感官质量评价表明,各工序对感官质量影响的顺序为:一润>复烤>二润,且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香气量、杂气和刺激性方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皖南B2F烟叶叶片复烤工艺参数.[方法]以皖南烟叶为研究对象,对叶片复烤的关键工艺参数进行正交设计试验,从叶片结构、感官质量和含水率控制3个方面进行质量分析,运用极差分析,并进行验证,确立影响烟叶品质的主次因素和最优的参数组合.[结果]在试验条件下,影响大中片率的主要因素是热风温度,随着热风温度的提高,大中片率呈下降趋势;影响感官质量的主要因素是进料含水率、热风温度,其次是热风风速、底带频率,进料含水率越大或热风温度过高、过低对感官质量不利;热风风速对含水率控制影响较大,风速过大,含水率控制越不稳定;叶片复烤工序最优参数组合为进料含水率16.0%、底带频率35 Hz、热风温度80℃、热风风速30 Hz.[结论]研究可为焦甜香烟叶原料打叶复烤工艺参数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白肋烟烘焙效果,通过对新型HBT白肋烟烘焙机的热风温度、底带速度、风机频率、加湿开度等关键工艺参数进行正交试验,分析研究了4个参数对干燥终端烟叶水分的影响规律及其影响的显著性。结果表明:在热风温度110、140、130、90℃和底带速度2.0m/s、风机频率40 Hz、加湿开度100%的条件下,HBT烘焙机干燥终端的烟叶水分极差控制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高、中、低打叶复烤工艺强度对上部烟叶模块的品质影响.[方法]开展不同工艺强度的打叶复试验,研究烟叶在18个月的自然醇化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变化情况,并验证其在卷烟叶组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低强度加工工艺(一润水分17.0%、二润水分17.5%、复烤二区温度78℃)适合于高等级上部烟叶,有效保持了烟叶...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不同施氮量和留杈烟方式对烤烟烟叶品质的影响。设置施氮量为:150 kg·hm-2(常规施氮)和127.5 kg·hm-2(减少施氮)、留杈方式为14片·株-1(对照不留权烟),16片·株-1(顶部留2片杈烟),两因素两水平共4个处理的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留杈烟方式两因素对烤烟烟叶物理性状、主要化学成分、致香成分、感官质量和经济性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常规施氮留杈烟,烤烟上部叶位烟叶叶长、单叶重增加,总糖、淀粉含量升高,烟碱、总氮、中性致香成分含量降低,感官质量提升;中下部叶位烟叶叶长、单叶重、总糖含量、感官质量降低。(2)减少施氮留杈烟,烟叶叶长、单叶重降低,总糖和淀粉含量降低,总氮含量升高,烟叶感官质量降低。(3)常规施氮不留杈烟,烟叶产值最高;(4)减少施氮不留杈烟,烟叶均价和感官质量最高。试验中留杈烟烟叶产量增加,烟叶产值和均价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留2片杈烟方式虽然能增加产量,但不能增加经济效益和提高烟叶品质,因此在烤烟出现轻度早花现象的时候,无须敦促烟农预留留杈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打叶环节烟叶水分变化。[方法]通过调研3家卷烟工业企业2016年河南8个配打批次烟叶,了解了打叶过程中水分的变化情况,并通过河南X2F、B3F 2个等级烟叶在线试验,研究了打叶环节各级打叶单元水分变化趋势,分析了各级打叶单元水分变化对打叶质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打叶进程的推进,烟叶水分逐渐散失,1、2级打叶单元级间水分散失率相对较小,而3、4级打叶单元级间水分散失率则较大;低等级烟叶比高等级烟叶水分损失量大,烟末水分散失量较烟片水分散失量大;水分损失大的烟叶,在3、4级打叶单元大中片率下降较为明显。[结论]研究可为打叶环节烟叶的水分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升烟叶打叶复烤加工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润叶工序不同强度对在制品质量和能源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强度润叶有利于保持烟叶色泽的均匀性。含水率16.5%下叶梗分离平均力最小。低强度下润叶打叶去梗工序撕叶率和叶片结构指标均较优,其中含水率16.5%下一、二级打叶整体撕叶率为92.07%。低强度润叶有利于提升复烤片烟的感官质量。低强度润叶减少了加工过程中的蒸汽用量,降低了生产能耗。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装烟方式对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对烟夹、散叶堆积与散叶插扦装烟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装烟方式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差异显著,与烟夹装烟方式相比,散叶装烟方式的中部叶类胡萝卜素、芳香族氨基酸、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西柏烷类和新植二烯等裂解产物含量显著升高,上部叶的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显著降低;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赋权评价分值中部叶以散叶堆积处理(T2)最高(569.24),上部叶以烟夹处理(T1)最高(495.61)。从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角度出发,云南曲靖烟区散叶堆积和烟夹装烟方式可分别增加中部、上部烤后烟叶香气物质含量,可作为后续研究、推广的主要装烟方式。  相似文献   

17.
对传统的弧线定温烟叶干燥曲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叶复烤中片烟的干燥主要是通过循环的热风对片烟进行烘干,直至干燥区出口处烟片水份达到规定的值,因此热风温度的设定对干燥质量好坏至关重要。根据烟叶的干燥特性曲线和低温慢烤的原理,现在大多复烤企业采用弧线定温法,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此种温度曲线常常会出现冷房上中下层水分不均匀,较多是中间层水分偏潮,可见弧线定温法并非适合所有企业的复烤设备,或者并非是最理想的干燥曲线,实验证明两线式的温度曲线产品质量均匀性优于弧线定温法。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打叶复烤条件下烟叶致香成分的变化规律,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GC/MS分析法,对比分析了翠碧一号C3F等级为主的烟叶复烤前后致香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打叶及复烤强度均会显著影响烟片香味物质含量;复烤后香味物质含量增加,且在高打叶强度、低复烤强度时增幅最大;脂肪酸、酚、醇、含氮杂环和酯类的增幅高于香味物质总量的增幅,呋喃、醛和酮类的增幅则小于香味物质总量的增幅。高强度打叶、低强度复烤有利于致香成分转化及保留,提升烟片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为拓宽烟叶原料使用范围,提高卷烟原料的使用价值,通过在打叶复烤线对烟叶进行叶基和叶身段分切后单独加工,并与全叶加工作对比,分析加工后烟叶的加工质量指标、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结果表明,叶身分切后加工可有效降低叶中含梗率、提高成品大中片率;叶基化学成分与叶身和全叶存在一定差异,叶身分切后加工的片烟烟碱含量较全叶略低;叶身分切后加工的烟叶感官质量较全叶和叶基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打叶复烤各工序对卷烟主流烟气氨和一氧化碳释放量的影响,选择了B3F,C3F,X2F3个等级的烟叶 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一润和烟片复烤两个工序对不同等级烟叶氨和一氧化碳的释放量影响更加明显.一润后, 中部烟叶氨释放量变化最大,增加24.6%;上部烟叶一氧化碳释放量变化最大,减少4.4%.烟片复烤后,上部烟 叶氨和一氧化碳的释放量变化都最大,分别减少15.6%和增加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