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煤巷全锚支护中的锚杆间排距必须根据围岩岩性,选择合理的理论计算方式,还要参考以往支护经验,才能最终确定出合理的锚杆间排距。文章介绍了常村煤矿采用锚杆间排距为900mm×900mm的应用;实践表明,采用较大间排距时,没有降低支护围岩强度,还节省材料费用,降低了消耗,节省了工时,提高了单进水平,确保了采掘接替,为矿井高产高效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姜志亮 《机械管理开发》2022,(7):137-138+141
为了减少煤矿支护不当造成的巷道损害,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锚杆长度及不同间排距下的巷道围岩变形进行研究,确定最佳锚杆长度为2 200 mm,最佳间排距为900 mm、900 mm。根据模拟结果进行支护方案设计,并对支护设计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发现支护后巷道顶板变形得到有效控制,为矿井安全开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段树成 《机械管理开发》2023,(3):234-235+238
为解决厚煤层巷道围岩变形大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支护参数进行研究,发现随着锚杆预紧力逐步增大,此时预紧力在围岩中的扩散应力场呈现逐步增大的趋势,当锚杆的长度小于2.2 m时,此时的锚杆锚固段及自由段能够形成较为连续的压力场。同时对锚杆间排距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当间排距合适时,此时锚杆间压应力场叠加,同时压应力强度也有所增大;随着锚杆间排距的加大,此时锚杆间压应力叠加区域面积减小,支护效果减弱。根据模拟结果给出设计方案,对支护方案进行应用研究,发现支护方案下巷道的变形量得到有效的控制,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立华 《机械管理开发》2023,(5):149-150+155
为进一步提升回采巷道的支护效果,保证其对巷道围岩进行稳定控制,以23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在对其顶底板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煤岩力学参数进行测定,为后续模型准确构建奠定基础。基于FLAC3D软件分别对锚杆长度、间排距,锚固方式,锚索长度、间排距等指标进行优化设计,为今后工作面锚杆支护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王凤祥 《机械管理开发》2021,36(10):103-104
分析了在不同锚杆长度、直径、排距及预紧力参数下巷道围岩的变化分布规律.分析认为:锚杆长度的增加,煤巷顶底板围岩移近率呈现减小的趋势;锚杆直径的增大,巷道顶底板和两帮的位移变化量逐渐减小,锚杆支护效果好;锚杆间排距的减小,巷道顶底板和两帮的剪切破坏区域会出现减小现象,对巷道的支护效果显著;锚杆预紧力的增大,可有效提高锚杆尾应力的集中程度,支护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以91号煤层为研究对象,设计一种基于框架结构的支撑柱体系代替常规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常规开采方法,既能提高煤层回采率,又能灵活的对顶板进行支护。并且设计了混凝土支撑柱的尺寸及支护强度,同时利用相关理论计算确定了工作面采空区支撑柱的间排距,为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开采提供一种新型支护方式。  相似文献   

7.
贾静伟 《机械管理开发》2022,(7):123-124+127
为了解决支护不当造成的支护失稳及支护成本增高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支护方案进行一定的优化,对原有支护方案下在回采巷进行模拟研究,确定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及塑性区分布特征,基于模拟分析结果对顺槽支护进行优化,通过降低锚杆的间排距及锚杆布置等方式,给出了顺槽支护优化设计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对优化后的支护方案进行研究发现,优化后顶板塑性区的块数有了一定的下降,顶板应力区有了一定的减弱,支护优化较为成功。  相似文献   

8.
针对煤矿工作面巷道支护效果差,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以某矿5107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分析不同锚杆间排距、锚杆直径和长度的支护效果,确定巷道锚杆支护的最优参数,设置监测点,分析不同预紧力下巷道表面的位移量和速度、巷道顶板离层以及锚杆受力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预紧力的增大,锚杆的支护性能得以提升,确保了矿井的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9.
回坡底矿东一采区10-1102切巷刷扩段采用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顶锚杆“三三”布置,与10-1102切巷原锚索、锚杆呈花型布置,间排距750 mm、1 000 mm,锚杆距煤壁侧200 mm;锚索“一一”布置,排距为3 000 mm,与原10-112切巷锚索形成“四四”布置;刷扩侧第一排锚索与切巷掘进期间顶锚杆同排布置,距掘进期间煤壁侧顶锚杆间距为750 mm,距煤壁帮750 mm。经实践应用表明,该联合支护技术,提高了巷道掘进开挖的速度,保证了巷道支护能够真正实现工作面巷道的采掘生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深部矿井复合顶板支护失效、应力测试困难的问题,以岳城煤矿1307工作面为例进行地应力测试,对复合顶板围岩结构进行了受力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分析表明:当节理、软弱夹层等复合岩层主要分布在锚杆支护范围外时,调小锚杆锚索排距至1 000~1 100 mm;当节理、软弱夹层等复合岩层主要分布在锚杆支护范围内时。建议采用顶板全锚索支护,长度5 300 mm左右,排距1 200 mm,同时增加帮锚索数量至每排2根,进一步加强煤帮变形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为保障25采区运输平巷围岩的稳定,采用数值模拟软件确定锚杆的支护参数,基于模拟结果确定顶板锚杆间排距为900 mm×1 000 mm,结合巷道特征具体进行支护方案设计。另外为提高巷道的掘进速度,确定巷道采用EBZ200掘锚护一体的综掘机械,并对巷道掘进施工工艺进行具体设计。结果表明:巷道在该掘进技术下,一天掘进进尺18 m,相较于普通掘进工艺速度增幅达100%,且巷道在该支护方案下,围岩变形量较小。  相似文献   

12.
张妙生 《机械管理开发》2022,37(2):12-13,16
针对斜沟煤矿18106工作面煤(岩)层赋存特征、水文地质等特点,并根据悬吊理论、顶帮锚杆直计算、锚杆、锚索的间排距计算公式等对18106工作面巷道进行支护设计.经分析得出:此研究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对其他煤矿有类似地质条件的工作面具有一定的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3.
贾克勤 《机械管理开发》2020,35(8):135-136,139
以顶板锚网支护安全判定准则为切入点,针对复杂巷道破碎顶板进行了高预应力支护方案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锚杆初始预紧力80 k N,锚杆长度2.8 m、间距900 mm、排距1 000 mm下的锚杆支护方案可以有效控制围岩的变形,提高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在锚杆间排距一定的情况下,不同锚杆长度对锚杆支护轴力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锚杆长度的增加,拱顶和拱肩处的锚杆所受到的最大轴力值随之增加,且最大轴力值向围岩深处进行偏移;拱侧处的锚杆所受到的轴力值不随锚杆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作用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针对巷道表面变形大、巷道失稳等问题,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深部巷道的围岩支护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研究了锚杆的长度、直径和锚杆的排距对巷道支护的影响,给出了新的支护参数设定,并对比分析了优化后的支护方案下巷道的表面变形情况。优化后支护方案的两帮移近量和顶板底板移近量明显降低,使巷道表面的变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斜沟煤矿综放工作面末采期间采用双排垛式支架支护回撤通道,完成工作面搬家倒面工况试验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工况现场监测等手段,监测巷道顶板、两帮围岩变形、矿山压力实时动态变化规律等情况,深入分析13.8m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末采收尾搬家倒面期间,采用双排垛式支架支护预掘回撤通道顶板,巷道围岩及其上覆岩层矿山压力显现变化规律,为预掘回撤通道巷道设计、支架参数优化、垛式支架选型及垛架间排距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雷承胜 《机械管理开发》2023,(8):119-120+123
某矿30703综放工作面生产期间回采巷道超前支护段支护用的单体支柱存在矿压冲击明显、异响等问题,同时部分位置顶板有冒落征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采面生产效率。结合采面现场情况并对现有超前支护参数进行分析,提出将单体支护排距由500 mm缩小至400 mm,将原有的零散支护部件改为整体胶结连接,并对优化后参数进行设计。现场应用后,单体支护受力平稳,应力波动幅度较小,在采面后续回采期间超前支护体系始终保持稳定,满足了采面回采巷道超前支护需要。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通煤业大采高一次采全高综采工作面顺槽巷道存在支护密度偏高、掘进效率低下的问题,采用FLAC数值模拟技术,分别对30102工作面一次使用顺槽在锚杆排距1 m、1.1 m、1.2 m、1.3 m情况下围岩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最终确定锚杆排距最优值为1.1 m。在30102综采工作面回风顺槽掘进期间,通过矿压综合监测结果表明对30102回风顺槽支护参数进行优化后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巷道的变形量能够满足巷道的安全使用,能够保证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煤矿井下采掘失衡问题,必须实现掘进施工的快速支护。晋煤集团成庄矿结合井下地质结构和生产条件,在掘进机、锚杆钻车配套施工工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井下快速掘进临时支护装置,该装置在掘进工作支护过程中,实现了一次多排距快速支护,极大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施工效率比原工艺提高了50%,为矿井的快速掘进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提高了掘进工作面的安全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20.
巷道淋水现象会弱化围岩强度和锚固结构,破坏围岩的承载结构对锚杆结构产生锈蚀作用,因而增加了煤炭开采工作的危险性。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官地矿南六采区13601工作面副巷属于厚层泥岩淋水顶板煤巷,淋水现象对巷道的掘进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扰,因此对其支护的设计和施工方式进行了研究和加强,并对锚杆长度和直径、排距和行距进行了计算校核计算结果显示支护参数符合要求,可见这种结构形式的支护可取得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