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鸣远四方壶"表面呈暗红色,古朴醇厚、富有光泽;壶身为方形,端正大方、仪态典雅,有一种宽阔包容的气度;壶嘴线条优美,自然向上伸展,姿态昂扬;壶把手为耳状大圆环,大气圆润,充满艺术美;壶盖四周为方形,中间微微隆起,上有圆珠壶钮;壶底部有小小壶脚,憨态可掬;壶身有字篆刻于其上,排列得当,既有现代美术的风格又充满文化气息。"鸣远四方壶"由简单的线条和造型制成,将深刻的内涵寓于其中,体现出其本身的艺术美与气韵。  相似文献   

2.
正潮州手拉壶"龙翔"是一把朱泥手拉壶,容量100-120cc,壶身设计较为扁平,整体造型设计成提梁壶的形式。龙翔,作为壶的立意,主要将龙的形象设计在壶把上,前方为龙头,后方设计出云朵的形象,使得前后连接起来有一种飞龙腾云驾雾的感觉。龙的形象与壶身相对独立,同时又连成一体。上方是龙的形象呈现的壶把,下方是扁平的壶身,两者结合,则成为一把完整的手拉壶,上方龙型立意,下方壶身写意;两者分开来看,则  相似文献   

3.
《汉君壶》造型简练、用线流畅,材质古朴素淡,使人赏心悦目。壶身成扁鼓式,圆棱肩,腹部双折成带形,壶腹下缘作对应处理,把圆蓄劲,暗接二弯流,将壶肩线与壶嘴、壶把的侧线接连一气,自然舒畅、整体感强。桥钮方中寓圆,嵌盖圆穹与口唇合体,微细中见神韵。初看这款"石扁壶",造型古拙、壶面粗糙;再三观之,却能感受它意犹未尽、粗中有细;久而观之,方觉内涵至深。  相似文献   

4.
《云浪壶》壶身每一个部位从点、线、面到三维空间视觉都要曲线流畅,轮廓直线抑扬顿挫,来龙去脉交待清楚,让紫砂壶有一种内涵度很深的气质和风格。壶身主体的各部位连接自然协调、圆润和谐,且气韵生动,富有情趣,给人一种圆满、完美又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古人崇尚竹子的"虚心"、"气节"。竹者,彰显气节,坚韧挺拔;不惧严寒酷暑,万古长青。竹是君子的化身,古往今来"不可一日无此君"深受众多文人雅士的喜爱。紫砂壶以竹子塑造外形比比皆是,有苍竹翠绿的"束竹壶"、饱满圆湛的"四方隐角竹顶壶"、高风亮节的"竹段壶",以及筋骨劲风的"竹节壶"等等。这些形态和气质不一的竹壶,均为紫砂造型的"自然形",体现了陶艺家对竹子审美眼光的多样性。所谓的自然形,是指直接取材于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的造型。古代,制砂艺人崇尚大自然,"师法造化",以造化为本提取素材,制成形体逼真的自然壶器造型。比如"竹节壶",壶身上下为对称竹节式,壶嘴、壶把、壶钮配以竹枝,做工严谨,造型精巧绝妙、极富生态,  相似文献   

6.
<正>宜兴古称荆溪,"荆溪秋影"壶便是将古城意蕴凝练于艺术形象中,趣味盎然。壶呈四方体,线面棱角柔和流畅,身筒较高,平底、四方盖上下对应,壶嘴上翘,出水口与壶肩平,壶把方中寓圆,古韵缭绕。壶身刻荆溪山水画,树木苍郁,石桥,人家,呈现鱼米人家丰饶神韵,壶腰部饰两圈圆鼓线,寓意宜兴独有的东氿与西氿,  相似文献   

7.
<正>紫砂塑器又称"花货",是取材于自然界的瓜果花木、虫鱼鸟兽等模似自然形体的造型,或是在方、圆等几何形体上进行堆、雕、捏、塑等装饰的壶艺,品种繁多,名家辈出,精品佳作流传至今。塑器是紫砂艺苑中的一朵奇葩,也是较早出现的一种壶器。明代紫砂塑器鼻祖供春的"树瘿壶"便是到目前为止所能见到的最古老、最完美的紫砂塑器,其形体取自大自然古老的银杏树的树瘿,壶身呈现七凹八凸的树皮纹理,壶嘴、壶把自然胥出,妙趣自然天成,被世人称颂为"脱尽人巧殊众工,神  相似文献   

8.
"福禄生香"整体外形参考葫芦形状,壶身圆润丰满、珠圆玉润,壶嘴短小精悍,圆滑丰腴,壶盖呈饱满饼状置于壶口处,壶钮则为植物根茎状,与壶身搭配和谐自然,提梁高耸,线条优美流畅,极具艺术美。壶身与壶盖处有叶蔓装饰,雕塑细腻,栩栩如生。"葫芦"与"福禄"谐音,"福禄生香"不仅在外形及装饰上体现出葫芦元素,在内涵上也体现出中华民族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9.
紫砂壶作为一种高雅的茶具,自然少不了浓浓的雅趣。在各种造型的紫砂壶中,最能体现雅趣的是与大自然结合的紫砂花货。紫砂艺人对壶器进行各种艺术加工,或在其上刻以书法铭文,或在壶身雕饰出各种形状的山水景观,或将其捏塑出生动的瓜果造型,自然雅趣深融于此。紫泥"六瓜壶"便是自然雅趣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0.
"竹韵"壶身圆润,壶嘴线条蜿蜒,似竹枝造型,自然生动,整体设计精准巧妙,不偏不倚,竹之气韵呼之欲出,清影婆娑,清风自来。壶把也取自一段竹节,曲面光洁,显得更为自然,增添艺术美感。壶身与壶嘴衔接处,将竹韵的韵道意境饱满地描绘了出来。  相似文献   

11.
"南瓜壶"(见图1)是清代康熙年间紫砂壶艺名家陈鸣远的优秀作品之一,高10.7厘米,径11.8厘米,壶身镌有"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鸣远"12字,并有陈鸣远小印一方。该作品以一个完整的南瓜形作为身筒,囊纹自然生动。其瓜蒂为壶盖,一段瓜藤  相似文献   

12.
这些来源于自然平常,洋溢着生活气息的紫砂壶,至今仍然在壶友、紫砂爱好者和藏家中间颇受欢迎,演绎着新的紫砂传奇。这把"大亨蛋包壶"深得传统器型之精髓,壶身饱满、法度严谨,短短的颈部和壶身衔接自然、流畅和谐,比较丰满的肩部线条过渡平稳,毫无突兀之感,平口压盖的设计也使得整器给人落落大方、端庄稳重之感,搭配可以收压的金属提梁,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一把可以在平时生活中值得信赖、得体耐用的饮茶之器。  相似文献   

13.
"松针壶"在传统质朴的紫砂圆器的造型上,用生动自然的松枝作为点缀,繁简相对,凸显了松的形象与品质。圆球形的壶身,饱满富有力度。圈足和壶颈相似的造型,上下遥相呼应,展现了整体造型的协调和完整性,那伸长的线条使得壶的形象更加挺拔向上。胥出的壶嘴简约舒展,以一种回归原始的形态,来固守着紫砂壶最初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玉带壶》壶身端正秀气、气势非凡,结构比例十分完美,壶器既具小品之细腻,又有大品之霸气;既古朴醇厚,又简约时尚,是紫砂壶的一种经典壶形。壶身线饰装饰画龙点睛,如仙女用的丝带点缀其中,给人一种心灵美好的感受。  相似文献   

15.
正1"清风提梁壶"的设计思路提梁壶就是将壶把(提梁)置于壶身上方的紫砂壶。这种以提梁为把的紫砂壶式历史悠久,精品名品层出不穷。围炉煮茶,用提梁壶自然最为方便。所以,在传承提梁壶式经典造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满足  相似文献   

16.
张洁 《江苏陶瓷》2012,45(2):58-58
紫砂壶的造型丰富多彩,几何形的有"圆珠壶"、"仿古壶"、"四方壶"等;自然仿生型的有"南瓜壶"、"莲蓬壶"、"佛手壶"等;筋纹型壶有"桂花瓣壶"、"菊瓣壶"等。这些形态各异的紫砂壶共同构成了紫砂艺术园地里蔚然可喜的人文景观。就其使用价值来说,紫砂茶具均得益于优越的材料,其特点是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能吸附茶气,日久使用空壶里注  相似文献   

17.
汉扁壶为紫砂壶之传统壶式,简朴厚重,壶身则具有优美的壶肩线。圆中寓方,经典传神。细细审视,此壶从肩线线流线均一气呵成,线条顺畅,气韵生动,丝毫不显得呆板和突兀。壶身则矮而不扁,流与把的弧线相为呼应,显得极为自然,给人一种风流倜傥的感觉。从欣赏角度观之,其盖、流、把均处理得气度严谨,胎泥亦精炼细腻,堪有古韵遗风。此汉扁壶壶体曲张有致,气度浑朴大方,雕刻工艺娴熟,信手拈来,气畅神怡,实为不可多得之珍品。  相似文献   

18.
《蜂菊》此壶壶身与壶托都是仿的大自然中"菊花"的形态,壶身等分成数瓣菊花瓣,自下而上聚拢,壶体窈窕,花瓣分明。花蕊"长"于众花瓣间,天生、自然,丝毫不易察觉花蕊"壶盖"的实质,有一蜜蜂落于其上,峰脚勾勒细致、生动,凸显出蜜蜂在一株静静绽放的菊花之中精心采蜜的动态之趣。  相似文献   

19.
紫砂壶艺,从明代中期开始就受中国儒家、佛教、道教等传统文化的影响甚深,紫砂经典名作"僧帽壶"就是受中国佛教文化影响的典型代表作品。曾经临仿过"六方僧帽壶",对该件作品的文化及工艺稍有领悟,现就对"僧帽壶"的体会做一浅谈。1"僧帽壶"的造型特征"僧帽壶"顾名思义,就是茶具造型借鉴佛家僧帽的形态设计制作而成的紫砂壶。"僧帽壶"有三种基本造型:"六方僧帽"、"圆僧帽"、"菱花僧帽"。在这三种基本造型中,又有高和矮的区别,因而又衍生出几种不同的造型,但不管是圆是方、是高是矮,都有三个共同点。第一,壶身的上端都有一圈莲花  相似文献   

20.
<正>古都阳羡,荆溪砂韵,特有的江南风情给笔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环境。紫砂作品"莲子壶",整体造型似一颗莲子,壶身圆润,充满了文人的高雅气息和浑朴韵味。"莲子壶"以莲作为壶器的造型,表明了人们对莲子的热爱,诗人吟诗,画家泼墨,以莲子作壶也是一种文化的创新,壶艺家将它们融入壶中,留给人无限的品读遐想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