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崇义牛角窝钨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东部钨锡多金属成矿带崇义—大余—上犹矿集区内。矿区产出破碎蚀变岩—石英脉复合型、石英细脉带型、云英岩型三种钨矿床类型,同受燕山期成矿花岗岩体控制,且三种矿床类型具有一定的空间配置关系,相互间具有密切的成生联系,从而形成"三位一体"模式。对矿区"三位一体"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深刻认识钨多金属矿床的组合产出规律,进行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指导矿区勘查和区域找矿。  相似文献   

2.
徐涛  袁昆 《黄金》2017,38(3)
重点对辽西牛家店金矿床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探讨了矿床成因。研究表明,牛家店金矿床矿区范围内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着区内2条金矿体及蚀变破碎带的产状、形态和规模,黄铁矿化、硅化、磷酸盐化、绿泥石化等围岩蚀变与金成矿关系密切,可作为直接找矿标志。综合分析认为,牛家店金矿床为中低温变质-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岩、成矿因素研究,认为受燕山期构造运动影响发生挤压造山产生NE向褶皱,沿褶皱轴中生代斑状正长岩和花岗岩侵入,在与太古界单塔子群白庙组角闪斜长片麻岩的接触带内侧,形成接触破碎蚀变岩型-裂隙充填型的热液铜多金属矿床,矿区内蚀变矿化多赋存在北东向构造内。围岩蚀变较为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为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萤石化等。在以往地质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概况和矿床地质特征的阐述,着重对成矿控制因素、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行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牛山金铜多金属矿位于安徽省南陵县繁南火山岩盆地南缘,金以自然金,铜以黄铜矿形式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内接触带的网脉状石英细脉或似角砾岩中,为浅成热液充填型金铜矿床。本文在分析牛山金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物探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床进行了成因探讨,总结了找矿标志,认为该矿床具有斑岩体顶部浅成热液型矿床的相关特征。研究结果对以后该地区同类矿床勘查具有一定借鉴作用。牛山矿区内矿化种类多,矿化分布广,含矿层位多。矿化种类有金、铜、铅、锌、银等,区内已发现初具规模的金铜矿化带2个,金矿化体(脉)多层。围岩蚀变多样,有绿泥石化、硅化、高岭土化、绢云母化、硫铁矿化等蚀变强烈,揭示区内成矿具多样性,显示本区有着光明的成矿远景,预测通过进一步工作有望找到中-大型金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5.
审章塘钨多金属矿床属典型矽卡岩型白钨矿床,矿床成矿规律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钨铅锌多金属矿床。对审章塘矿区钨多金属矿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矿规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吉林延边金矿区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较系统地论述了该区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类型和综合信息成矿特征, 最后建立了主要矿床类型的找矿模式和金多金属矿床的区域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
豫西黄沟金多金属矿床位于熊耳山东段南坡,属于燕山期构造蚀变岩型矿床,前辈对矿床成矿时代、矿床特征及找矿前景开展了部分研究,但未系统地开展成矿规律和立体模型研究。在前辈研究基础上,充分研究了矿区地质、岩矿测试资料,建立了黄沟金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和立体找矿模型,为熊耳山地区寻找金多金属矿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重点成矿带之一,分布着众多的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多样.江西上饶蔡家坪矿床是一个近年来新发现的铅锌矿床,通过对矿床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等综合分析研究,初步探讨了区内铅锌矿床的成因,认为该矿床属火山沉积一次火山热液型及斑岩型矿床,归属次火山热液矿床范畴.在上述基础上,给出...  相似文献   

9.
王彦明  张晓  高忠晖  李超  袁坤 《黄金》2014,(6):22-25
重点对辽宁省清源县宏达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探讨了矿床成因。研究表明,宏达金矿床主要受北东向深大断裂的次一级断裂构造控制;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和绢云母化等,且与金成矿关系密切;金成矿可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第二、第三阶段为主要成矿阶段。综合分析认为,宏达金矿床成因类型为构造控制的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区位于重要成矿区——赤峰—朝阳矿集区的西段,矿集区内金、钼及多金属矿床集中发育。通过对研究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典型矿床特征、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成矿条件及找矿标志的分析与总结,认为研究区具有良好成矿条件和较大找矿潜力;确定了研究区着重寻找的矿种应为Au、Ag、Zn、Mo等;主攻矿床类型应为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和火山岩—次火山岩型多金属矿床;研究区有多处成矿有利地段,如燕山期花岗岩体与闪长岩体接触带附近,火山断裂与区域断裂的复合部位,蚀变带内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大新屯金及多金属矿床的地层、矿石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等,分析控矿条件,认为地层、构造及岩浆岩与成矿关系密切。其中,北宽河组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促进成矿的发生;构造控矿明显,区内已发现的金、银及锑矿体均产于NW向断裂破碎带内,矿体主要分布在侵入岩体接触带中;浅成脉岩体为金及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成矿物质和热动力条件。本区共圈定矿(化)体21 条,其中,金矿(化)体17 条,锑矿体3 条,银矿体1 条,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为了进一步开展深入找矿工作,建立了找矿标志,指出今后应围绕脉岩体内外接触带、碳酸盐化发育地段及化探前缘指示元素(As、Sb)富集部位寻找石英脉型及构造蚀变岩型金及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2.
周月霞  于天利 《有色矿冶》2010,26(3):6-9,15
本文通过对五龙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的论述,总结出区内金矿床的成矿环境及矿床类型。针对石英脉型、硅化花岗斑岩型及蚀变岩型三种主要矿床类型,分述了矿体特征、矿石质量及成矿规律,指明了找矿方向,分析了该区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山东大尹格庄金矿NWW向断裂控矿作用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红伟  张瑞忠  樊明玉 《黄金》2008,29(1):21-24
运用地质观测和统计分析研究,讨论了山东大尹格庄金矿床NWW向大尹格庄断裂的控矿作用.研究表明,大尹格庄断裂对矿化类型、强度和矿体产状都有明显的控制作用.NWW向大尹格庄断裂以北的Ⅱ号矿体群以金矿化为主,断裂南部Ⅰ号矿体群以银矿化叠加早期金矿化为特征.此外,研究还发现,大尹格庄断裂本身也存在金矿化,这对深化对该区矿床成因的认识和指导找矿预测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黄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赤峰金银多金属成矿带南部,通过对物化探异常进行查证和槽探揭露,已圈定了3条矿体,且各矿体均分布于矽卡岩化带中。分析表明:该矿床属于矽卡岩型矿床,以富铜为主,伴生金、银、铅和锌等有益组分;大黄花地区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具有极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铜陵狮子山矿田金的独立与叠加成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包村、朝山矿床是狮子山矿田已探明的两个独立矽卡岩型金矿。研究表明,两矿床具脉型金矿化特征;矿石中富含铋矿物,且作为主要载金矿物;Au和Bi明显正相关,按金矿的地球化学分类属铋型金矿。通过狮子山矿田中独立金矿与伴生金矿的对比认为,铋型金矿化不仅可形成包村、朝山独立金矿床,还可在早期(层控)矽卡岩型铜、硫矿床(体)基础上叠加成矿。铋型金矿的叠加成矿应是铜陵地区伴生金矿规模大、品位高且变化大的主因。铋型金矿的查定和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梨园金矿处于南秦岭晚古生代泥盆系金-多金属成矿带中部的八方山-八卦庙-银母寺铜铅锌金成矿集中的八卦庙金矿东部,西距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约4.5 km。经过近年来地质找矿勘查,已发现3条金蚀变带,9条编号矿体,经初步资源量估算已获(333+334_1)金资源量10 t,具备寻找大-中型金矿床潜力。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在勘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了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陈健  廖明伟  王晓明 《黄金》2008,29(5):12-17
通过对白崖沟金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的研究表明,金矿化分布于关子镇—元家坪区域韧性剪切带南部的李子园群木其滩组第三岩性段,严格受与之平行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金矿体赋存于近EW向韧脆性断裂中。该区具备中—大型金矿的有利成矿条件,近EW向断裂蚀变带及延伸部位是找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8.
张成国 《黄金》2011,32(6):17-20
古马岭-大红胡子金矿床是近几年在吉林省南部新发现的大型低品位蚀变岩型金矿床,已提交金资源/储量近20 t.矿床以受层位控制、易采易选、品位低、规模大为其特点.重点阐述了矿区的地质特征,总结了成矿规律,并对该区的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古马岭-大红胡子金矿床有望达到大型-超大型矿床的规模.  相似文献   

19.
任云生  刘连登  陈国华 《黄金》2006,27(11):14-18
铜陵地区伴生金矿中,圈出的金矿体主要产于早期铜、硫矿体及其围岩的构造裂隙中,具明显的叠加成矿特征;金矿石具有与独立金矿相似的矿物组合及组构;经历了与独立金矿床相同的铋-金成矿阶段。结合金矿石微量元素因子分析和金品位分形结果,认为区内伴生金矿是早期矽卡岩型铜、硫矿床基础上,热液型金矿化叠加成矿的结果。叠加成矿的影响程度应该是区内伴生金品位高、变化大的主因。  相似文献   

20.
甘肃嘉峪关黑山湖一带金矿点分布密集,品位较高。该区金矿赋存于奥陶系浅变质岩中,矿体受断裂控制,矿化类型有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化蚀变带规模较大,金矿体呈脉状和透镜状,多数为盲矿体;矿化蚀变带如同河流,矿体呈“鱼群”状。通过对该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和控矿因素等方面的总结,探索该区金矿找矿前景,提出勘查开发工作建议,旨在引导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对该区金矿的关注,推进该区金矿的找矿勘查与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