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脑出血急性期血凝相关指标对急性脑出血的预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58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根据临床转归不同分为两组:有效组(包括好转和治愈)和无效组(包括无效和死亡)。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t检验及秩和检验分析凝血功能的相关指标,其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D-D),比较8项指标在组间的差异,通过卡方检验计算出有显著差异指标的优势比。结果 PLT、PT、D-D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显示,PLT减少、PT延长和D-D增多的优势比分别为1.75(95%CI1.10~2.72)、2.69(95%CI1.20~6.04)和2.13(95%CI1.02~4.43)。结论 PLT减少、PT延长和D-D增多是急性脑出血不良转归的危险因素,监测和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PLT、PT及D-D异常,可能是预测急性脑出血转归和改善急性脑出血预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3.
血凝五项系指 Pg(纤溶酶元),AT—Ⅲ(抗凝血酶Ⅲ)ⅤⅢR:Ag(血浆第ⅤⅢ因子相关抗原),CI—INH(补体C_1—抑制物)FDP(纤维蛋白元降解产物),以下简称血凝五项。一年来,我们对各种类型的急性白血病进行了血凝五项的测定,现简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与脑出血预后的关系。方法 测定102例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分析其结果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脑出血死亡组较存活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有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脑出血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可作为判断病情及临床预后的指标之一,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与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出血急性期肌酶谱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脑出血患者186例为脑出血组,同期功能性头痛患者86例为对照组;测定2组患者血清肌酶水平(CK、CK-MB、LDH、AST)并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出血部位、出血量、意识状态、预后及血肿破入脑室情况的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肌酶谱变化的差异。结果:脑出血组CK、LDH、AS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不同出血部位的脑出血者肌酶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破入脑室者仅LDH高于未破入脑室者(P<0.05);严重意识障碍者肌酶谱均高于意识障碍轻者(P<0.05);大量出血者CK及LDH明显高于小量出血者(P<0.05);死亡者仅LDH高于存活者(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血清肌酶的升高程度(特别是CK和LDH)对脑出血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有提示作用,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判定仅LDH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发病因素有多种,最为常见的病因有:高血压、脑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畸形、烟雾病等.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病死率非常高.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早期手术清除血肿可以使病死率显著降低,在术中静脉注射血凝酶,可以很好地进行颅内止血,防治再出血的发生.我们总结近期治疗的3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血凝酶在脑出血术中的止血机制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围产期孕妇血凝四项指标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围产期孕妇血凝四项指标变化。方法 选择围产期孕妇126例,健康非孕妇76例,采用日本SYSMEXCA53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PT,APTT,TT,FIB四项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围产期孕妇血凝四项指标检测结果与非孕妇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或升高,除TT指标外,其余三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0.001)。结论 对围产期孕妇进行血凝指标检测,可早期发现其凝血功能的改变。对于预防DIC的发生和及时治疗,降低围产期孕妇DI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脑出血急性期血糖和心肌酶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糖和心肌酶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6例脑出血急性期(发病7d内)患者(脑出血组)的血清血糖和心肌酶谱;并与正常对照组(90例)比较。其中,对脑出血组中血清血糖和/或心肌酶谱异常者(A组50例)与血清血糖和心肌酶谱均正常者(B组36例)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脑出血组中血清血糖和心肌酶谱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脑出血组中A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1~2级患者明显低于B组,而ADL5级患者明显高于B组;两组痛死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血糖和心肌酶谱水平升高.观察其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糖升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糖水平与出血量、意识状态、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对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发病3-24h内测定空腹血糖,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血糖升高的发生率为42%,急性期出血量意识障碍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随血糖升高而升高。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糖升高可反映表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国产期孕妇血凝四项指标变化。方法:选择围产期孕妇112例,健康非孕妇86例,采用美国ACL Ftu-rare全自动血凝仪测定PT,APTT,TT,FIB四项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围产期孕妇血凝四项指标检测结果与非孕妇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或升高,除TT指标外,其余三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0.001)。结论:对围产期孕妇进行血凝指标检测,可早期发现其凝血功能的改变。对于预防DIC的发生和及时治疗,降低围产期孕妇DI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血压变异性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9月至2015年6月经我院治疗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420例。根据降压方式,分为对照组193例和强化降压组227例。分析2组降压产生的血压变异程度及各组3月临床预后结果。结果:强化降压组收缩压标准差、舒张压标准差较对照组收缩压标准差、舒张压标准差小(P<0.05);2组预后良好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性低于预后不良的患者(P<0.05)。结论:收缩压变异性越小,患者预后越好。强化降压能够有效控制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血压波动,并能够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并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观察150例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患者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并分析异常心电图与脑出血预后的关系。结果: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率高达84%,以ST-T波改变为主,以中心型病灶组、出血量多组、血肿破入脑室组和老年组心电图异常率均较高;心电图异常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者。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常伴有心电图的异常,其心电图异常率与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患者年龄有关;脑出血后心电图异常提示预后不良。根据心电图的异常有助于早期、及时地发现和预防心脏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并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 观察150例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患者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并分析异常心电图与脑出血预后的关系.结果 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率高达84%,以ST-T波改变为主,以中心型病灶组、出血量多组、血肿破入脑室组和老年组心电图异常率均较高;心电图异常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者.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常伴有心电图的异常,其心电图异常率与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患者年龄有关;脑出血后心电图异常提示预后不良.根据心电图的异常有助于早期、及时地发现和预防心脏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纳洛酮治疗脑出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纳洛酮对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4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常规组采用脱水等常规对症治疗 ,纳洛酮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 2 .0mg静脉滴注 ,每天 1次。 2组均治疗 14d ,同时观察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及治疗后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结果 :纳洛酮组意识恢复时间为 3.5 3± 0 .47d ,常规组为 4.6 7± 0 .5 6d(P <0 .0 1) ;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比较 ,纳洛酮组优于常规组 (P <0 .0 1)。结论 :纳洛酮治疗急性期脑出血不仅可缩短昏迷时间 ,而且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脑出血组和对照组各30只。脑出血组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大鼠自体尾动脉不抗凝动脉血液50μL缓慢注入尾状核制备脑出血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组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0.5、3、6、12、24 h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D-乳酸(D-Lac)浓度,于造模前和造模后12、24 h检测血浆内毒素(LPS)浓度;造模后24 h取空肠l cm,光镜下观察肠粘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造模后12、24 h DAO活性和造模后6、12、24 h D-Lac浓度及造模后12、24 h LPS浓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光镜下观察,脑出血组小肠存在病理性损伤,对照组小肠结构正常。结论:急性脑出血早期即发生肠屏障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脑出血急性期血压水平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出血急性期血压水平和预后(死亡)两者间的关系。方法:测定了59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血压水平,分为存在活组和死亡组,按出血部位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绝大多数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脑出血急性期较高的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预示着预后不良,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17.
早期高血糖对急性脑出血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急性脑出血时早期高血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0例原发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糖尿病组12例、血糖升高组38例、血糖正常组30例,并对其早期血糖和预后关系作对比分析。结果:高血糖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高血糖组与糖尿病组预后无差异性(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出现早期高血糖,无论有无合并糖尿病,预后均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出血后高血糖对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正常血糖组,高血糖组,正常血糖脑出血组,高血糖脑出血组,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模型,测定伊文斯蓝含量.[结果]脑出血组伊文斯蓝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糖脑出血组伊文斯蓝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血糖脑出血组.[结论]高血糖增加大鼠脑出血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脑出血 (CH)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的脑脊液中一氧化氮 (NO)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的变化与脑血管损伤的关系。方法 测定并比较 NO和 GSH- PX在 8例对照组的 CSF与 15例 ACH和 15例SAH患者的 CSF的含量变化。结果  ACH组和 SAH组的 CSF中的 NO浓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而 GSH- PX浓度均低于对照组 ;脑出血组的 NO高于 SAH组 ,NO与 GSH- PX呈负相关。结论  NO、GSH- PX与脑损伤的损伤程度和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