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烧伤后进行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的动态观察,对烧伤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为此,我们使用火箭免疫电泳法对42例不同程度烧伤病人进行血浆中Fn含量检测,同时根据Fn具有能与明胶相结合的活性促使包裹有明胶的颗粒凝集的原理,彩用明胶致敏红细胞凝集法检测血浆中Fn的活性。初步结果显示Fn的含量与烧伤的严重程度,脓毒症及其予后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烧伤创面和焦痂下菌种分布和耐药性及其关系,探讨其在烧伤病人选择抗生素治疗中的意义.方法1993~2000年865例烧伤病人创面和焦痂下组织中分离获得1119株和291株细菌,回顾分析细菌学和耐药性监测情况,并分组比较.结果烧伤创面和焦痂下组织中G-菌和G+菌的分布有显著差异,各菌种比例亦有差异(P<0.05或P<0.01).菌种构成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其在创面和焦痂下组织的耐药率无显著差别(P>0.05);万古霉素、耐替米星和亚胺配南是以上优势菌的首选抗生素.结论烧伤创面和焦痂下组织菌种分布虽各有特点,但主要菌种构成比和耐药性趋势基本一致;未作焦痂下细菌鉴定或无条件作焦痂下细菌鉴定时,烧伤创面细菌和耐药性鉴定可作为诊治烧伤病人创面感染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烧伤创面和焦痂下菌种分布和耐药性及其关系,探讨其在烧伤病人选择抗生素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1993~2000年865例烧伤病人创面和焦痂下组织中分离获得1119株和291株细菌,回顾分析细菌学和耐药性监测情况,并分组比较。结果 烧伤创面和焦痂下组织中G-菌和G+菌的分布有显著差异,各菌种比例亦有差异(P<0.05或P<0.01)。菌种构成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其在创面和焦痂下组织的耐药率无显著差别(P>0.05);万古霉素、耐替米星和亚胺配南是以上优势菌的首选抗生素。结论 烧伤创面和焦痂下组织菌种分布虽各有特点,但主要菌种构成比和耐药性趋势基本一致;未作焦痂下细菌鉴定或无条件作焦痂下细菌鉴定时,烧伤创面细菌和耐药性鉴定可作为诊治烧伤病人创面感染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心肌炎血浆纤维结合蛋白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宇新 《新疆医学》1998,28(3):154-155
通过对39例病毒性心肌炎血浆纤维结合蛋白(PFN)的测定,发现在本病中PFN是升高的。初步认为PFN的升高可能与氧自由基(OFR)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焦痂下组织细菌定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157例严重烧伤患者的220次焦痂切除手术中各个部位的920个痂下组织标本的细菌定量,结果发现伤后1~4天中,86%痂下细菌定量≤10~4/克组织,14%≥10~5;伤后5天后。62%≤10~4,38%≥10~5,表明痂下组织的细菌数量随伤后时间的推延而增加,伤后第五天后显著高于伤后4天内,并维持在一个水平。痂下组织细菌定量≥10~5/克组织者其创面脓毒症的发生率为32.3%,显著高于≤10~4的脓毒症发生率。本文同时对焦痂下组织细菌定量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进行烧伤病人痂下组织菌量及种类检测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 36 5例病人痂下组织 ,采用常规方法培养、鉴定细菌并进行药敏检测。结果 :4 5 0份标本中 390份为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最常见种类 ;舒普深在所选择药物中敏感性最高。结论 :可选择舒普深为经验性用药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8.
肝炎患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Fn测定结果显示,急性肝炎发病期、肝功能恢复正常时血浆Fn升高,慢性肝炎活动期、静止期均在正常水平,而重型肝炎、肝硬化血浆Fn低于正常水平。凝血酶原延长者的血浆Fn显著低于凝血酶原正常者的血浆Fn。提示动态检测血浆Fn似可作判断病情进展及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蛋白结合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药物与蛋白结合会影响药物的分布和消除,因而影响其作用的强度和时间。 表1为四环素类蛋白结合率与药代动力学间的关系(37)。 心甙也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洋地黄毒  相似文献   

10.
1986年5月至1987年12月,我们对21例四肢环形烧伤焦痂切开减压,随机选择10例用超声多普勒仪及针刺法,在焦痂以下相应部位,切开减压前后测定动脉搏动及出血情况。结果说明四肢环形烧伤早期切开焦、痂减压指征难于断定时,选择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方法同时测定,就可决定是否需要减压。  相似文献   

11.
我们采用改良的较精确的细菌滴注培养法及高选择性培养基对49例深度烧伤患者的106份痂下组织进行了厌氧及需氧的细菌学检验。结果发现:痂下组织的细菌主要为G~+球菌,其中肠球菌占21.77%,金葡占19.73%。G~-杆菌次之,其中肠道杆菌占44%创面脓毒血症的临介水平为≥10~6/克。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时创面脓毒症的发生率比需氧菌或厌氧菌单独感染时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2.
53例小儿急性肺炎按病情分为普通型肺炎组、重症肺炎组、恢复期肺炎组。采用单向扩散法测定血浆纤维结合蛋白(PFn)的含量。结果急性肺炎组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重症肺炎组与普通肺炎组之间有差异(P<0.05),恢复期肺炎与正常对照之间无明显差异(P>0.01)。提示PFn含量能反映肺炎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53例小儿急性肺炎按病情分为普通型肺炎组、重症肺炎组、恢复期肺炎组。采用单向扩散法测定血浆纤维结合蛋白(PFn)的含量。结果急性肺炎组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重症肺炎组与普通肺炎组之间有差异(P〈0.05),恢复期肺炎与正常对照之间无明显差异(P〉0.01)。提示PFn含量能反映肺炎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40例105次的焦痂下组织细菌计数和自体植皮成败的关系进行分析。本组资料表明,即使痂下无细菌生长,植皮成功率也只有94.72%,而痂下菌量高达10~(10)以上者,植皮成功率仍可达90%,说明植皮成败与多种因素有关,焦痂下菌量多少不是植皮成败的决定因素,不能用以预测植皮的成败,认为提出焦痂下菌量10~6是植皮成败“分水岭”的观点,容易使人们误认为是植皮的禁忌证,而影响创面的积极处理,值得推敲和商榷。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采用大鼠烧伤应激模型,同时观测伤后血浆应激激素及脾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发现伤后24h内脾细胞SBT明显降低时,体外ConA刺激的MSBT却正常或稍增高,呈现伤后脾细胞免疫活性的第1次分离。此现象可能系同时发生显著变化的皮质酮和儿茶酚胺引起。伤后72h的第2次分离则是SBT显著升高和MSBT显著降低,而此时应激激素已趋正常,故可能是其它因素所致。此外,脾细胞产生IL2在伤后一直处于低水平,早期可能与皮质酮有关。本实验提示应激激素至少参与了伤后早期的免疫调节,而烧伤免疫抑制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烧伤感染创面痂下组织细菌的分离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染是烧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也是各脏器衰竭的原始动因[1] 。同时 ,烧伤后感染也是治疗的难点之一 ,烧伤创面既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 ,又是细菌繁殖和造成侵袭性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2 ] 。烧伤病人感染创面痂下组织细菌培养及定量可直接反映侵入深层的致病菌和菌量 ,也反映细菌的百分比 ,有助于区分主要致病菌 (优势菌 ) ,比创面培养更具有参考价值 ,对判断感染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1] 。回顾性创面痂下组织细菌学调查 ,可为临床经验性治疗及正确选择抗生素治疗提供参考。本研究总结了近期 3 65例严重烧伤病人切(削 )痂时下组…  相似文献   

17.
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测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梁忠欢 《广西医学》1998,20(4):686-688
献血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含量的调查贵港市中心血站梁忠欢为探讨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tm,FN)在献血人群中的分布状况,我们对部分献血者进行了随机调查,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81例首次献血者和168例献血1年以上者,年龄18~...  相似文献   

19.
巨平  安良 《陕西医学杂志》1992,21(7):437-438
应用单向琼脂糖扩散法,检测了124例各类肝病患者血浆中纤维结合蛋白的含量,结果显示各型肝炎和失代偿期肝硬化其含量均明显降低,和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降低的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正比。重症肝炎和失代偿期肝硬化其含量同急性黄疸型、慢性迁延型、慢性活动型肝炎相比,也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可作为肝脏受损和肝病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