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越来越多重症患者接受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的治疗,单纯用轻、重度来评价病情远不能客观地反映疾病及变化趋势,需要有客观的量化指标评价危重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这种标准称为危重症严重程度或预后评价系统.建立预后评分系统的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如Apgar评分、格拉斯高昏迷评分(Clasgow Coma Score),其简洁性、准确度至今仍不失为各种预后评分的经典范例.  相似文献   

2.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因其特殊的生理结构,即阑尾尖端的位置均不相同,因此该疾病的症状出现时间以及病情程度存在差异[1]。且部分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多变且复杂,因此在临床诊断时,常有误诊和漏诊现象,延误患者治疗的最佳时间,增加治疗风险[2,3]。以往多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判断疾病,但随着影像学技术越发成熟。  相似文献   

3.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的场所,由于患者原发病重、基础疾病多、免疫功能低下,加之侵入性操作多、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等因素,易发生医院感染,使病情恶化[1,2]。为了解我院ICU医院感染的特点,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我们开展了ICU目标性监测,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29(9):809-809
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正飞速发展并独立成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各类危重症患者往往同时存在多个器官、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病情复杂多变,要求护士能够掌握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与技能;通晓各种危重病症的治疗与护理方法;熟悉各种危重症监护的技术操作;掌握多种现代化监测与治疗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迅速发现患者的主要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护理措  相似文献   

5.
门诊与急诊是医院向社会展示医院技术水平和整体形象的窗口。其诊治环节多,病情杂病势重,陪员多、心态各异。门诊处置的时效性、风险性,急诊处置的突发性、应激性,因此往往容易发生医患矛盾,甚至形成纠纷的诱因[1]。1门急诊环节中存在的问题1.1急、危重症处置环节的问题1.1.1短时间内患者骤增:急诊处置中常因患者骤增出现医生相对紧缺的状况,此时对患者很难以号序先后处置,若其中有危重患者,同一时段内等候处置不同病情的数名患者及陪员往往因痛苦、焦虑等难以接受稍时等候的现实,容易萌生不满情绪,若医护人员略缺乏耐心或工作粗疏极易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肺栓塞临床特点、误诊、漏诊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研究37例经CTPA证实的肺栓塞,平均年龄为58.5岁,研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其基础疾病。结果 PTE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症状以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心悸为主要表现,体征以呼吸浅促、心率增快为多见。误诊原因为患者呼吸、循环系统的症状掩盖了肺栓塞症状。或因患者病情危重不能外出完善相关检查。漏诊原因为患者一过性的心悸、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往往未能及时发现或引起重视。结论危重症患者,尤其是高龄、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发作期、器质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后的患者,突发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时,应行肺栓塞排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监测D-二聚体,进行危重症评分,评价监测D-二聚体对危重症预后的价值;评价小剂量肝素对小儿危重症的疗效。方法:将2008-01~2009-12收入我院PICU诊断危重症病人72例,随机分成肝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监测两组病人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并进行危重症评分。结果:小儿危重症病人治疗后D-二聚体降低,肝素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小儿治疗前及治疗5 d进行危重症评分均有所升高,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在各种危重症疾病均有升高,低分子小剂量肝素治疗对改善危重症小儿病情有效,对凝血功能尤其是D-D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8.
烧伤患者,特别是中重度烧伤患者的病情迁延、治疗过程漫长,治疗期间并发肾小球疾病并非罕见[1],且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现将本院11例烧伤患者并发肾小球疾病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是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临床治疗疾病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1]。近年来,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们就医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门诊输液治疗。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患者生命的最前线,是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2]。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时刻都有生命危险,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无可换回的损失,酿成医疗护理差错和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0.
李斌  于红  刘士远   《放射学实践》2012,27(2):215-217
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以下简称支扩)是一种支气管树进行性破坏所致的局部或广泛的不可逆转的扩张性疾病[1].根据病变支气管的形态改变,临床上常分为柱状、囊状、静脉曲张型、混合型扩张四种类型[2-3].支扩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和咯血,其病程的不可逆进展及反复发作致使病情的控制和治疗有一定难度和局限性.当并发相关血管疾病如咯血,尤其是大咯血时可危及生命,临床上多将24 h咯血量600ml以上定义为大咯血,死亡率高达32%[4].支扩在我国是咯血的最常见病因[5],因此临床对支扩及其所致咯血的病程进展、预防再咯血及疗效评定较为重视.  相似文献   

11.
急腹症是腹部急性疾患的总称,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早期诊断和早期及时处理的腹部疾病,其特点是起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病史复杂,各个年龄段均会发生,一旦诊断延误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1]。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深静脉置管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既满足了病情的需要,也减轻了外周小静脉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更为危重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时间.我科2000年开展此项操作以来,先后对78例因病情需要或浅静脉穿刺有困难的老年危重症患者进行了股静脉置管术,其中有1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在股静脉置管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渗漏现象,现将我们预防和处理股静脉置管术后局部渗漏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3.
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不断完善,危重症患者抢救的成功率逐步提高,长期进行机械通气患者也越来越多,但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也相应增多,气管内息肉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长期人工气道的并发症,临床处理较为棘手[1].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于2019年8月收治1例高龄气管切开患者合并气管内炎性息肉,因家属拒绝介入治疗,尝试选择更换为改良的气管插管,有效解决了气道狭窄问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和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重症和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资料。其中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19例,平均(15.9±5.6)岁,体重指数(BMI)平均19.3±4.2。危重症患者12例,平均(23.5±13.6)岁,BMI平均22.2±5.5。结果: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均有发热、咳嗽、咳痰、乏力等症状,两肺可闻及湿啰音、哮鸣音?V刂⒆榛颊咄怀霰硐治粑?少数出现胸痛、紫绀及咳血痰。重症组有肺炎病灶17例,影像表现均为斑点片状影,两肺受累7例,累及全肺2例,急性肺损伤3例;危重症组患者均有肺炎病灶,斑点片状影4例,大片状阴影8例,双肺受累9例,累及全肺7例,超过2/3的患者发生重症肺炎、中重度低氧血症、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呼吸衰竭。结论:发热、咳嗽及咳痰等仍然是重症和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高危人群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较易发展为重症或危重症病例。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出现持续发热的同时,两肺见广泛磨玻璃密度影及大片状实变影,应警惕ARDS或病毒性肺炎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5.
病情观察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晋春  王英 《武警医学》2001,12(4):242-242
有人认为临床护士工作的四分之三是观察[1] ,而观察质量是衡量护理的重要标志之一[2 ] 。因此 ,要做好病情观察必须要求护士有强烈的责任心 ,才能利用 2 4h守护病房的职业特点 ,主动细心的巡视和察看患者 ,同时启动自己的感官和思维 ,方可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3 ] 。1 认真巡视病房 ,仔细观察病情变化1 1 注意观察疾病发作时间及症状 疾病的发生发展均有一个演变过程 ,有的病人入院时诊断不明确 ,很多症状是疾病所共有的。医生是通过查体辅助检查等手段获得确切的数据 ,为疾病提供诊断。而护士则是通过过硬的基本功观察来获取第一…  相似文献   

16.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SAP,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ICU是危重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集中救治的场所,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抢救、检测、诊断、治疗、护理等项目多种多样。护理工作环境特殊、工作强度大、压力高,很多护士离职或转岗,造成护理质量和安全系数下降,也影响了学科的发展。我们于2008年1月一2013年8月对我院ICU20名离职护士进行调查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in the Elderlt,MODSE)是指老年人在器官老化和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基础上,由某种诱因激发,在短时间内出现2个或2个以上器官序贯或同时发生功能不全或衰竭的临床综合征。MODSE分为器官功能衰竭前期和器官功能衰竭期。MODSE为老年病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发病率高,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年龄越大,合并严重慢性疾病越多,  相似文献   

19.
刘斌 《兵团医学》2017,(3):24-24
急腹症在基层医院较为常见,患者是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常需外科诊断与处理的一类疾病,其特点是发病急,病情变化快,而且又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症状[1],如延误诊断和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基层临床外科医生在遇到急腹症病人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做出尽快的诊断和处理,以免延误病情。1病史与体征首先尽快询问病情,腹痛的时间,部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在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2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时的疗效。方法49例随机分为甲泼尼龙治疗组(23例),地塞米松治疗组(26例)。7d内,分别给予甲泼尼龙,地塞米松两种药物治疗,各组患者常规应用抗生素、氧疗、拟肾上腺素、茶碱类药物、呼吸兴奋剂、化痰药,并纠正酸碱电解质和水平衡。结果甲泼尼龙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6%)显著高于地塞米松治疗组(80.7%),尤其在肺性脑病患者的抢救治疗上,疗效更为显著,其显效率高达52.2%(地塞米松治疗组38.5%)。结论与地塞米松相比,甲泼尼龙减轻症状及控制病情、缓解喘咳症状更为显著,较少有毒副作用,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2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危重症较理想的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