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化疗消化道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应用相同化疗方法,化疗期间均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另予中医饮食护理干预及附子理中汤,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食欲、进食量、恶心呕吐及便秘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显著减轻恶性肿瘤化疗消化道反应,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化疗消化道反应的改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4年12月于我院进行化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中医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60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中医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食欲、进食、恶心呕吐、便秘)的情况。结果:中医护理组食欲、进食、恶心呕吐、便秘分布在0度、I度的比例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消化道反应状况,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2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肿瘤患者接受中医干预护理,对照组肿瘤患者接受常规护理,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的差异来评估中医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例数为4例,占6.67%;对照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为12例,占20.00%;观察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例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便秘的为3例,占5.00%;对照组患者发生便秘的为14例,占23.33%。对照组患者便秘例数明显大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减少肿瘤化疗患者的胃肠道反应有积极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改善肿瘤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的作用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医院进行肿瘤化疗治疗的1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肿瘤化疗治疗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中医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反应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肿瘤化疗患者加入中医护理干预,能够一定程度地改善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78例进行分析,按照护理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便秘发生率和分级。结果:观察组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化疗患者采用心理、饮食、中医外治等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胃肠道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方案改善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因肺癌在我科化疗后有恶心呕吐症状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化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方案,观察2组患者消化道反应情况、生活功能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根据患者消化道反应情况评定疗效,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 05);于干预后第4天、第7天、第10天评定患者生活功能,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 05);化疗结束时评价患者满意度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对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可以减轻患者消化道反应程度,改善生活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消化道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疗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而治疗组患者加用中医护理干预。[结果]中医护理干预后治疗组患者中恶心、呕吐Ⅰ级29例、Ⅱ级12例、Ⅲ级7例、Ⅳ级1例、Ⅴ级1例,而对照组患者中Ⅰ级15例、Ⅱ级19例、Ⅲ级7例、Ⅳ级8例、Ⅴ级1例。说明中医护理后患者的恶心、呕吐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医护理干预乳腺癌患者化疗所致的消化道反应,能够显著地降低恶心、呕吐情况,从而改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杨杰 《新中医》2015,47(5):298-300
目的:观察药膳护理干预对癌症化疗患者胃肠反应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癌症化疗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式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药膳护理干预,比较2组化疗期间的胃肠反应、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3月后的恶心呕吐程度、便秘程度轻于对照组,食欲、进食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月后营养指数高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arnofsky评分生活质量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3月后三头肌皮脂厚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膳护理干预能够减轻癌症化疗患者的胃肠反应,改善化疗期间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益气润肠法防治铂类化疗后消化道反应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林  李永浩 《光明中医》2009,24(5):848-850
目的:观察益气润肠法防治铂类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的疗效.方法:将145例铂类化疗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71例,在化疗期闻予益气润肠为主方药,对照组74例则予燥湿健脾为主方药,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或腹泻等消化道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为低(P<0.05).结论:对于应用铂类化疗的癌症患者,运用益气润肠方药可以更有效地减少其化疗后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等症状的发生率,减轻化疗后消化道反应,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增强癌症患者继续治疗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化疗患者恶心、呕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癌症化疗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釆取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中医护理干预组患者恶心、呕吐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癌症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肿瘤化疗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在化疗期间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化疗后发生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及有效控制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恶心与呕吐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化疗后临床症状的有效控制率为91.0%,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时极易产生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病人胃肠功能,缓解不良反应程度,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益气和胃法防治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辨证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按常规使用止呕药物,其中治疗组50例,在化疗期间加用益气和胃法为主的中药汤剂,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情况。结果:益气和胃法治疗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头晕、便秘等止呕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也明显降低。结论:在常规止呕药物基础上加用益气和胃法中药防治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可进一步减轻化疗消化道反应,提高患者化疗期间生存质量,且无毒副作用,经济安全,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3.
任景丽 《新中医》2015,47(12):207-208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配合穴位按摩预防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将90例行化疗后呕吐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化疗。对照组采用昂丹司琼注射液,静脉推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配合穴位按摩,并给予心理干预和中医饮食调护。记录2组恶心呕吐、食欲影响和生活质量(KP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93.33%,对照组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恶心呕吐、食欲影响评分低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耳穴压豆配合穴位按摩能有效减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提高患者耐受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对改善卵巢癌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96例接受TP方案化疗后出现胃肠道反应的卵巢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措施。比较2组干预第3天恶心、呕吐情况,干预前与干预第7天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第3天恶心、呕吐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2组生活质量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为93.75%(45/48),对照组为83.33%(40/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TP方案化疗后的卵巢癌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对癌痛"三阶梯止痛"疗法中出现的便秘、恶心呕吐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癌性疼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中医外治法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治疗、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敷药法联合耳穴埋豆法对使用止痛药后出现的便秘、恶心呕吐症状进行干预;对照组只采用传统治疗、护理方法对使用止痛药后出现的便秘、恶心呕吐症状进行干预。结果:采用敷药法联合耳穴埋豆法干预使用止痛药后出现的副作用便秘的有效率为88.5%、恶心呕吐有效率为80.6%;传统治疗护理方法干预使用止痛药后出现的副作用便秘、恶心呕吐的有效率分别为61.2%、58.8%,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医外治法能有效缓解癌痛患者使用"三阶梯止痛"疗法时出现的便秘、恶心呕吐症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联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化疗期恶心呕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化疗期恶心呕吐患者60例,随机分配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联合护理,观察10天后作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积分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联合护理能有效改善或降低化疗期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谢海英  陈榕 《光明中医》2024,(4):730-733
目的 探讨择时运用吴茱萸热奄包外敷在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接收肿瘤化疗的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和一般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择时运用吴茱萸热奄包外敷。对比2组的恶心呕吐临床疗效、便秘主要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恶心、呕吐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便秘主要症状积分、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择时运用吴茱萸热奄包外敷可有效降低肿瘤化疗所致消化道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防治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在化疗前常规采用抗呕吐药物预防消化道反应,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化疗后,观察组的恶心呕吐总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腹胀便秘及骨髓抑制反应上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治疗可以预防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消化道反应,并能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且临床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癌症患者化疗所致便秘的影响。方法180例癌症化疗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按肿瘤化学治疗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除按肿瘤化学治疗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外,同时进行中医护理干预。结果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化疗患者便秘及胃肠道症状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护理干预有效降低化疗期间便秘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预防癌症化疗患者便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癌症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的患者除按肿瘤化疗护理常规护理外,还采取穴位按摩、腹部按摩、中医辨证施食等相关的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按肿瘤化疗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便秘发生率分别为10%和28%。二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癌症化疗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