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刘景陵 《医疗装备》2023,(2):131-133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医院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治疗期间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纳入感染组,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纳入未感染组,采用医院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量表,记录两组一般资料并比较,找出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结果 8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12例(14.12%),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85.88%);两组年龄、合并糖尿病、置管时间、白蛋白(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项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合并糖尿病、置管时间长、ALB水平低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风险,可能受高龄、合并糖尿病、置管时间长、ALB水平低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地调查2009年1-12月血液透析119例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19例血液透析患者共发生62例次医院感染,感染部位以血管通路、呼吸道、泌尿道为主;年龄60岁、透析1年、血红蛋白含量60 g/L、合并有糖尿病医院感染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毒症患者对感染具有高度易感性,高龄、透析龄长、合并贫血、糖尿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规范透析操作,减少交叉感染是控制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120例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部位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2例,感染率为35.0%,感染部位以导管感染为主,占30.95%,其次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统,分别占26.19%、23.81%、9.52%;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后均给予抗感染治疗,疗程(13.6±4.2)d,统计各感染部位抗感染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伴有糖尿病、血红蛋白、血白蛋白、中心静脉置管等因素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加强血液透析室医务人员感染管理及规范操作,加强治疗老年患者基础疾病,以降低血液透析室患者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5月浙江省荣军医院肾内科住院患者320例,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肾脏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感染部位、感染时长等情况,并对患者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查。结果 320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8例,医院感染发生率24.38%,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医院感染15例,慢性肾炎患者医院感染1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医院感染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医院感染12例,尿毒症透析患者医院感染38例;感染类型结果显示,呼吸道感染34例,胃肠道感染8例,尿路感染10例,皮肤及软组织感染6例,置管感染20例;病原学结果显示,检出革兰阳性菌39株,革兰阴性菌37株,真菌2株;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年龄、透析、住院时间、血肌酐、血浆白蛋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内科住院患者年龄大、白蛋白水平低、住院时间≥30d是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肾内科住院患者中透析患者是医院感染率较高群体,其中呼吸道感染以及置管感染为多发医院感染类型,而医院感染的发生与高龄、住院时间过长、白蛋白水平较低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老年住院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医院2016年老年住院手术患者7 084例进行横断面调查,其中术后感染225例,采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老年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住院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18%,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7.49%;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龄、术前住院天数长、曾住ICU、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导尿、手术时间长、急诊手术、NNIS评分越高、ASA评分级别越高、术前外周血白细胞数越高、手术切口分类污染程度增加是老年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预防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从而提高原发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临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为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临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2012年3月-2015年3月232例临时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感染4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感染因素,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临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率为17.67%,共检出52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9株占57.66%;经过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5岁、临时置管1周、皮肤感染、糖尿病肾炎及抗菌药物使用均是血液透析患者临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临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医院应加强透析后感染的防范意识,最大程度的降低临时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103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彤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110-4111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3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记录其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C反应蛋白、首次血液透析前血清肌酐、原发病是否是糖尿病肾病等,并将以上因素数量化,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03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43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1.7%。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蛋白血症、体重指数低、贫血、高龄、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住院天数延长,是造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其P值均小于0.05。[结论]低蛋白血症、体重指数低、贫血、高龄、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住院天数延长可能是造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旨在预防及降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0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3例、101例次,医院感染率30.29%、例次感染率48.56%,其中多重感染23例;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2.48%,其次为泌尿道、透析导管、胃肠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肾病、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肾病、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是引起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引起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医院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218例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病程、病情、透析方法、住院天数、透析时间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并发感染相关影响因素,根据相关影响因素制定有关预防对策。结果 218例患者中并发感染45例,感染率为20.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60d、透析程度不充分、24h尿量0~400ml、颈内静脉置管、置管时间≥90d、抗菌药物使用时间≥30d、白蛋白35g/L、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计数4×109/L是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住院时间、置管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与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危险呈正相关,透析程度、24h尿量、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与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危险呈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并发感染相关影响因素较多,不断加强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明确风险,早期采用、改进预防对策能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率,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保证血液透析效果、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评估方法,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干预措施,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4月医院收治的312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2例采用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中30例发生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9.62%;共检出病原菌38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最多见,分别占34.21%及21.05%;患者年龄>60岁、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次数≥3次、留置导管时间>15d、血清白蛋白水平<40g/L及合并糖尿病是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专项风险评估并及时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所致的直接经济损失。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患者的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将医院感染患者再分为三组:单部位感染组、多部位感染组、多重耐药菌感染组,分析各组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结果病例组(医院感染患者)平均医疗费用为69 844.70元,对照组为35 077.13元,因医院感染导致患者的医疗费用平均增加34 767.57元,增加的医疗费用主要是药物费、检验费和输血费。不同感染类型患者平均医疗费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耐药菌感染组和多部位感染组患者的医疗费用均高于单部位感染组,多重耐药菌感染损失最高(平均医疗费用为121 949.02元)。直接经济损失因病种而异,直接经济损失居前3位的病种分别是伯基特淋巴瘤(BL)、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151 960.09、100 419.29、74 298.47元。病例组平均住院时间中位数为30 d,长于对照组的17 d(P0.05),不同感染类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0)。与对照组比较,不同血液病病种医院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平均延长4~30 d。结论医院感染可增加血液病患者的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直接经济损失因感染类型及病种不同而存在差异,应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及专病管理,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烧伤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降低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5年1—12月烧伤科收治的480例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80例烧伤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8例、44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7.92%,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9.17%。感染部位以手术部位(19例,占43.18%)、血液(8例,占18.18%)和下呼吸道(5例,占11.36%)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手术时机、手术持续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日数、使用有创呼吸机、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持续时间≥3 h(OR=4.455,P0.001)、住院日数30 d(OR=4.417,P0.001)和留置导尿管(OR=4.215,P0.001)是烧伤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缩短手术时间,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以及缩短患者住院日数,有助于减少烧伤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重症监护室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某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LRTI)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入住该院ICU且时间>48 h、年龄≥18岁的1 062例患者病历资料,将其中确诊为LRTI的68 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按同性别、同年龄组、入院时间相近,以1︰2 配对形式,选择其中未发生医院感染的1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发生LRTI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CU住院时间≥15 d、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使用抗菌药物>2种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雾化吸入等是引起ICU患者发生LRTI的危险因素;对筛选的9种危险因素进行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ICU住院时间≥15 d (OR 95% CI:1.153~4.912)、单纯气管切开(OR 95% CI:1.836~9.967)、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OR 95% CI:1.163~5.774)、使用抗菌药物>2种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OR 95% CI:1.016~5.813)是ICU患者发生LRT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患者发生LRTI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其危险因素制定综合的防控对策,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医院感染的直接经济损失。方法选取重庆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4年9月—2016年8月住院患者中发生MDR-AB医院感染的65例住院患者(设为病例组),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按配对条件选取同期未发生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65例(设为对照组),分析比较MDR-AB医院感染的直接经济损失。结果病例组住院总费用、药占比、住院日数中位数分别为167 579.56元、37.40%、52 d;对照组则为59 386.77元、31.85%、27 d,MDR-AB医院感染所导致的平均直接经济损失为108 192.79元,主要为药费、护理费、治疗费、检验费,其中药费所占比例最高;MDR-AB医院感染延长的平均住院日数为25 d;病例组各分类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DR-AB医院感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严重,增加药占比,延长住院时间,应重视其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儿童专科医院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该儿童专科医院所有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共调查住院患儿22 458例,其中男性患儿14 494例(64.54%),女性患儿7 964例(35.46%);发生医院感染294例,医院感染率为1.31%(男性患儿1.16%,女性患儿1.58%);医院感染率较高,居前3位的基础疾病是白血病(5.78%)、其他恶性肿瘤(4.01%)和泌尿系统疾病(3.40%);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33.22%)、胃肠道(24.67%)和下呼吸道 (23.03%)为主。医院感染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岁、住院时间>7 d、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抢救,以及使用抗菌药物是男女患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7 d、春冬季节患病、有过抢救,以及使用过抗菌药物是男患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3岁、住院时间>7 d、接受过手术/侵入性操作,以及使用过抗菌药物是女患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某儿童专科医院全年医院感染率较低,且存在性别差异,今后可根据患儿不同临床特征建立分级医院感染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医院感染所致的直接经济损失。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某医院血液病房的所有急性白血病(AL)成年患者,AL患者分别按照医院感染组(病例组)和未感染组(对照组)、ALL组和ANLL组进行1∶1配对,比较各组患者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共994例AL患者,其中ALL患者166例,ANLL患者828例,按照配比条件病例组和对照组共纳入181对,ALL组和ANLL组共纳入15对。ALL、ANLL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13 089.0、21565.0元;医院感染延长住院时间分别为10.5、10.0 d,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NLL病例组的总费用、床位费、诊疗费、治疗费、化验费、护理费、西药费、中药费、输血费绝对值均高于ALL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L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可导致住院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住院患者常见医院感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研究,为增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提升医院感染防控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某三级医院发生呼吸道医院感染、血流医院感染、消化道医院感染、手术部位感染、泌尿道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按照配对标准1:1配对病例组(医院感染)和对照组(非医院感染),采用配对资料Wilcoxon检验分析医院感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结果 最终匹配成功262对,每例患者由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31 300元,其中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最大(100 857元)。两组患者住院总费用、住院日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床位费、护理费、西药费、手术费、治疗费、化验费、检查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项费用中以西药费最高(14 378元)。两组患者不同医院感染部位造成的平均住院总费用和住院日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医院感染部位的平均住院总费用由高至低依次为手术部位(47 469元)、血液(42 498元)、泌尿道(34 598元)、消化道(33 296元)、呼吸道(31 058元)。病例组患者延长平均住院日数7 d,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后可导致医疗费用增加,平均住院日延长,给患者带来了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3年某院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32例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58例,63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3.43%,感染例次率为14.58%。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和手术部位为主,分别占57.14%和38.09%。分离病原菌56株,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46.43%),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气管切开、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是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尽可能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采取主动干预,切实落实手卫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3年1—12月某院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和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 573例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14例,感染率为5.9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54.67%)为主,其次为泌尿道(25.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意识障碍、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糖尿病、侵入性操作、使用抑酸剂、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发生医院感染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高龄、侵入性操作、患COPD和糖尿病是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引起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以上因素进行合理干预,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住院患者常见医院感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研究,为增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提升医院感染防控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某三级医院发生呼吸道医院感染、血流医院感染、消化道医院感染、手术部位感染、泌尿道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按照配对标准1∶1配对病例组(医院感染)和对照组(非医院感染),采用配对资料Wilcoxon检验分析医院感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结果最终匹配成功262对,每例患者由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31 300元,其中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最大(100 857元)。两组患者住院总费用、住院日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床位费、护理费、西药费、手术费、治疗费、化验费、检查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项费用中以西药费最高(14 378元)。两组患者不同医院感染部位造成的平均住院总费用和住院日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医院感染部位的平均住院总费用由高至低依次为手术部位(47 469元)、血液(42 498元)、泌尿道(34 598元)、消化道(33 296元)、呼吸道(31 058元)。病例组患者延长平均住院日数7 d,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后可导致医疗费用增加,平均住院日延长,给患者带来了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