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退黄熏洗方药浴联合早期游泳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8例黄疸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4例。所有患儿应用退黄熏洗方药浴,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早期游泳干预。比较2组体质量、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及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体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退黄熏洗方药浴联合早期游泳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人工促排便法对新生儿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将足月出生的新生儿13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5例,2组均行常规护理和按需母乳喂养。观察组行早期排便干预,即出生3 h后给予腹部按摩,采用温水加开塞露灌肠通便;对照组不予排便干预。观察并记录2组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每日排便次数及胎便早排、迟排和胎便早变黄、迟变黄等例数,并测定出生后1~5 d经皮黄疸指数。结果观察组首次排胎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每日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1~5 d经皮黄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人工促排便可促进新生儿肠蠕动,加快肠道内胆红素的排出,减少胆红素的肠道重吸收,从而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避免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张红丽  高丽娟  蒋慧玲 《新中医》2020,52(5):176-178
目的:观察常规疗法联合抚触与穴位按摩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纳入200例足月的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100例。2组均接受新生儿常规退黄治疗和护理,联合治疗组加予标准抚触手法联合穴位按摩干预7 d。记录2组患儿的排便情况、胎便转黄时间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检测黄疸指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每天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胎便转黄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3天开始,联合治疗组黄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11.0%,联合治疗组为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应用抚触联合穴位按摩干预新生儿黄疸,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胎粪排出,并可有效减少小肠对胆红素的重吸收,从而降低体内的胆红素浓度,加速黄疸消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期抚触与游泳护理联用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及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接收的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用简单的随机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综合性护理,干预组增加早期抚触联合游泳护理,观察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和不同时间的胆红素水平、体质量、黄疸指数。结果:干预组患儿护理3d后的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 <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儿护理7d时的体质量高于对照组,P <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黄疸患儿通过早期抚触与游泳护理联用能够显著改善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指数分析,提高黄疸消退效果,促进成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钟俊丽 《新中医》2014,46(5):222-223
目的:观察中医特殊护理应用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效果及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治疗的12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抚触和光照治疗,观察组予常规治疗护理联合中医特殊护理,观察记录患儿的黄疸指数、胆红素降低幅度、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胎粪转黄时间、完全退黄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从第3天开始至第6天,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新生儿胎粪转黄时间、完全退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新生儿胆红素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联合中医特殊护理可以有助于新生儿黄疸消退,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徐丹军  王爱兰  蒋苏月 《新中医》2020,52(15):148-150
目的:观察穴位推拿联合抚触防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足月正常分娩的新生儿300例,随机分为抚触组与联合组各150例。从新生儿出生沐浴后抚触组给予常规抚触干预,联合组给予抚触联合穴位推拿。比较2组新生儿胎便首次转黄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与睡眠时间;并检测新生儿护理前后经皮测黄疸指数与血清胆红素;比较2组新生儿因黄疸转儿科治疗住院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新生儿胎便首次转黄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抚触组,睡眠时间长于抚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联合组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抚触组(P0.05)。因黄疸转儿科住院率联合组为3.33%,抚触组为1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抚触干预比较,联合穴位推拿更有利于新生儿黄疸的恢复,其可明显降低黄疸指数、胆红素含量,降低住院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在新生儿黄疸中应用新生儿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护理的效果。方法 以2021年5月—2023年5月为研究开展时段,抽选在该时段内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出生确诊黄疸的新生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划分40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新生儿抚触护理,余40例患儿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前后经皮胆红素值(TCB)、血清胆红素水平(TB)、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DB)值、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恢复时间、日睡眠时间、日排便次数、体质量增长。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观察组TCB下降快于对照组(P<0.05);TB、DB均低于对照组(P<0.05);黄疸消失时间、血清胆红素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日睡眠时间、日排便次数、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新生儿黄疸中应用新生儿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护理的效果较好,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黄疸症状,加快黄疸消退,保障了新生儿睡眠时间,利于新生儿排便和正常哺育,体质量向正向情况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吴爱珍  高丽娟  蒋慧玲 《新中医》2020,52(7):160-163
目的:观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与护理措施干预湿热熏蒸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80例湿热熏蒸型病理性黄疸患儿,研究人员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患儿均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加用中医治疗与护理方法,包括中药药浴、小儿推拿。2组均观察10 d。记录2组患儿的黄疸指数、退黄时间、胎粪转黄时间、胆红素降低幅度及住院时间,并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患儿家属对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第3~6天的黄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退黄时间、胎粪转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胆红素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病理性黄疸患儿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与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光照疗法的护理干预。方法:对150例黄疸新生儿根据其病情采取光照疗法及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患儿经舒适护理蓝光照射治疗后,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范围者58例;黄疸明显消退、胆红素接近正常者52例;经口服药物治疗3 ̄5d后黄疸消退40例;总有效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新生儿黄疸患儿光照疗法的护理干预,能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行新生儿抚触+中医穴位按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06-2022.06本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5例)(抚触护理),观察组(35例)(抚触护理+中医穴位按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相较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更低,舒适度评分更高,夜间觉醒次数更少,日均睡眠时间更短(P <0.05)。与对照组患儿黄疸持续、胎便转黄、首次排便时间比较,观察组患儿用时更短(P <0.05)。两组患儿干预依从性(观察组/对照组:97.14%/80.00%)对比,观察组更高(P <0.05)。两组患儿家属干预满意度(观察组/对照组:94.29%/74.29%)相比,观察组更高(P <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行新生儿抚触+中医穴位按摩治疗干预效果理想,可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改善患儿生活质量,提升患儿舒适度及依从性,促进患儿症状康复,提高患儿家属干预满意度,推广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排便干预对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的效果。方法:将81例剖宫产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采用温开塞露稀释液灌肠联合腹部按摩促进胎便排出,对照组36例,不进行排便干预,顺其自然排便。结果:两组新生儿每日吸吮次数、首次排胎便距出生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每日排黄便次数、出生后4~5天血清胆红素浓和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排便干预可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  相似文献   

12.
吴海波  郑小娟 《新中医》2020,52(12):136-138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灌肠配合穴位按摩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4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干预方案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茵栀黄口服液灌肠、穴位按摩治疗。对比2组干预前后血清胆红素指标、黄疸消退时间、临床疗效及家长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间接胆红素(IBil)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以上3项血清胆红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黄疸消退时间(5.63±1.48)d,短于对照组的(8.49±2.37)d (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研究组家长总满意率95.83%,高于对照组的82.61%(P0.05)。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中,在蓝光照射及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灌肠、穴位按摩治疗,可有效缓解患儿的黄疸症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胡坚  梁宝媛  陈静 《四川中医》2015,(2):121-122
目的:观察中药退黄方汤剂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72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中药退黄方汤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以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胎便初排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退黄方汤剂治疗新生儿黄疸,并加强对患儿的综合护理,能够有效缓解黄疸症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对新生儿进行腹部抚触和刺激肛门人工排便两种干预手段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 选择剖宫产第一胎足月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出生岳第1日即进行腹部抚触,每日2次,每次15min,共7d,抚触之后用肛管刺激新生儿肛门进行人工排便,每日2次,至胎便变黄为止:对照组不进行腹部抚触和人工排便。结果 两组新生儿每日吸吮次数、首次胎便转黄时间、经皮测黄疸指数及新生儿黄疸出现部位、每日排黄便次数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进行护理干预的新生儿出生后首次胎便转黄时间明显提早,排黄便次数增加,每日吸吮次数明显增加,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护理措施。方法:自2012年3月开始对所有新生儿采用规范健康的新生儿护理制度,选取其中7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在2012年3月之前接生的新生儿中,随机选择7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检测黄疸指数和血清胆红素值,观察黄疸消退时间和第一次排胎便时间,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指数和血清胆红素值显著降低(P0.05),黄疸消退时间和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规范健康的护理方法,能更快速而显著地改善其临床症状,有助于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李静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0):172-173
目的:分析研究新生儿黄疸采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足月正常新生儿一共11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干预组采取早期综合护理,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护理,对干预组和对照组临床护理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干预组新生儿胎便初排时间以及胎便转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新生儿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高胆红素血症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使新生儿黄疸程度明显下降,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几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出生时间将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抚触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的黄疸指数以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中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日排便次数、胎便初排时间、黄疸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黄疸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新生儿科40例新生儿,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附加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新生儿第一次排便时间和粪便转黄时间。结果对照组第一次排便时间长于观察组,对照组胎粪转黄的时间也较观察组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促进新生儿黄疸向健康方向转归,不致形成严重并发症,对其生长发育意义重大,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魏芳  纪建英  郑聪霞 《新中医》2020,52(21):133-135
目的:观察新生儿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效果。方法:将黄疸新生儿126 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抚触联合穴位按摩的干预方法,对比干预的效果。结果:治疗后,2 组血清总胆红素均降低(P<0.05)。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Z=2.101,P<0.05)。2 组低热、腹泻、皮疹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生儿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良好的控制体内胆红素水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冯丹平  程申 《新中医》2016,48(10):130-132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茵栀黄颗粒内服配合按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12例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6例。2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再予茵栀黄颗粒内服配合按摩治疗,连续治疗7天。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的变化、黄疸消退及胎便转黄时间。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对照组75.0%,观察组8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茵栀黄颗粒内服配合按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能有效改善患儿症状,促进黄疸消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