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掌握荆门市血吸虫病疫情,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血吸虫病防治手册》和《血吸虫病预防控制规范》开展监测工作,统计2001-2010年荆门市钉螺面积和人、畜感染率等指标,分析变化情况。结果钉螺面积在 2年后反弹,2003年达到1 135.45 hm2,后逐步上升至1 700 hm2。人、畜感染率在3年后回升,2004年分别达到3.19%和 8.6%,形成峰值后逐步下降。结论荆门市仍要继续实施血吸虫病分类防治、综合治理,并加强交界地区联防联控、流动人畜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7-2019年武汉市90个省级重点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村的风险监测结果,并进行风险评估,为开展下一步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湖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方案(2017年版)》及《武汉市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实施方案》,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法(PPS法)选择武汉市90个省级重点血吸虫病风险监测村进行风险监测,统计并比较2017-2019年监测村的螺情、野粪污染、哨鼠感染及人畜活动情况。对各年份风险监测结果进行Ⅰ~Ⅲ等级风险评级,对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17-2019年累计查螺436398框,解剖钉螺10404只,其中活螺6449只,活螺平均密度为0.0148只/0.11 m2。活螺平均密度由2017年的0.0291只/0.11 m2下降到2019年的0.0065只/0.11 m2。各年份均无阳性钉螺。2017-2019年3年间有螺地带野粪数量有所下降。野粪检测结果显示均为阴性。无阳性哨鼠。各年份监测地带部分区域都有垂钓休闲和旅游人员活动。所有重点村风险评级均为Ⅲ级(最低风险)。结论武汉市重点地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处于较低水平,但仍存在钉螺分布,流动家畜野粪污染及有螺地带人群活动等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因素,需继续加强风险监测工作,加大查、灭螺力度,完善对流动人群和家畜的监测和管理,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3.
荆门市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输卵管异位血吸虫病1例,经手术和吡喹酮抗虫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此例提示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应充分运用影像学技术和组织病理学手段加强对异位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4.
不同宿主在湖区日本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1990年,在汉阳县军山镇黄石、川江、小军3个实验点调查。结果表明,居民粪检阳性率分别为55.1%、49.5%、44.3%;EPG分别为5.6、5.2、2.0;其相对传播指数(RTI)为7.11;各年龄组污染指数(IPC)以30-39岁年龄组最高(79.1),相对IPC也以30-39岁年龄组最高,20-49岁相对IPC为67.2%,为人群主要传染源年龄组。动物宿主牛、猪、犬感染率分别为35.7%、60.0%、75.0%;MPG分别为0.4、0.4、80.4;RTI分别为38.6%、7.7%、46.6%。黄石点猪、犬的感染率较高,川江点牛的感染率较高。此次调查证明犬作为动物宿主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并表明在有螺河滩,水牛、牲猪放养,可造成严重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江苏省沿江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以加强沿江地区的血吸虫病控制。方法采用专家咨询及多维综合评价等方法,以江苏省沿江滩块为单位建立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并以镇江扬中–常州新北段江滩为试验区,建立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预警数据库,计算获取各滩块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指数,据此进行风险预警分级;采用Google Earth制作江滩血吸虫病传播风险预警地图。结果初步建立了江苏省沿江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48项。调查镇江扬中至常州新北段江滩96块,有6个滩块风险指数≥2.0,有10个滩块风险指数≥1.5但<2.0,有26个滩块风险指数≥0.9但<1.5,其余均<0.9。分别以红色、橙色、黄色、白色标示不同风险指数等级,并制作血吸虫病传播风险预警地图,其中红色和橙色均含有感染性钉螺、疫水阳性等高风险指标。结论建立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可以提供分级预警管理,也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四川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体系,为推进全省消除血吸虫病进程提供技术保障。方法 在四川省11个市(州)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区,开展野粪、发热病人、家畜和野生动物血吸虫感染监测,重点环境疫水和螺情监测,以及钉螺输入扩散、漂浮物携带钉螺、生态湿地钉螺孳生风险监测。结果 2015–2018年,四川省共检测野粪1 636份,发现血吸虫阳性野粪3份,阳性率为0.18%;监测各类家畜3 995头(只)、野鼠59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动物。2018年共监测发热病人49 414人,发现血清学检测阳性493人;其中445人进行了粪检,未查出粪检阳性病人。2010–2018年,共设立哨鼠疫水监测点93个,投放哨鼠3 994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哨鼠1只。2015–2018年,共调查重点环境4 156处、1 998.46 hm2,查出有螺环境668处(占16.07%)、有螺面积193.26 hm2;2017–2018年监测有植物引种的钉螺输入可疑环境497处,发现有螺环境65处、钉螺2 673只;2017–2018年设立打捞漂浮物监测点593个,打捞漂浮物共9 191.39 kg,检获携带钉螺186只;2013–2015年对4个湿地环境进行风险监测,发现2个湿地有钉螺孳生。各环境监测查获的钉螺经检测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结论 四川省已成功构建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体系,但局部地区仍然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今后应继续落实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加强钉螺监测与控制,强化湿地生态区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四川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体系,为推进全省消除血吸虫病进程提供技术保障。方法 在四川省11个市(州)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区,开展野粪、发热病人、家畜和野生动物血吸虫感染监测,重点环境疫水和螺情监测,以及钉螺输入扩散、漂浮物携带钉螺、生态湿地钉螺孳生风险监测。结果 2015–2018年,四川省共检测野粪1 636份,发现血吸虫阳性野粪3份,阳性率为0.18%;监测各类家畜3 995头(只)、野鼠59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动物。2018年共监测发热病人49 414人,发现血清学检测阳性493人;其中445人进行了粪检,未查出粪检阳性病人。2010–2018年,共设立哨鼠疫水监测点93个,投放哨鼠3 994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哨鼠1只。2015–2018年,共调查重点环境4 156处、1 998.46 hm2,查出有螺环境668处(占16.07%)、有螺面积193.26 hm2;2017–2018年监测有植物引种的钉螺输入可疑环境497处,发现有螺环境65处、钉螺2 673只;2017–2018年设立打捞漂浮物监测点593个,打捞漂浮物共9 191.39 kg,检获携带钉螺186只;2013–2015年对4个湿地环境进行风险监测,发现2个湿地有钉螺孳生。各环境监测查获的钉螺经检测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结论 四川省已成功构建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体系,但局部地区仍然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今后应继续落实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加强钉螺监测与控制,强化湿地生态区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和监测工作的回顾, 分析了当前血吸虫病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就我国 达到传播控制目标后血吸虫病监测工作的重点以及完善监测体系的需求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及时发现 2018 年马鞍山市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马鞍山市选取 11 个重点环境,采用系统抽样法查螺,应用解剖镜检法和 LAMP 法检测钉螺感染血吸虫情况;采集新鲜野粪,采用集卵孵化法检测其含血吸虫卵情况。 另外抽取 4 个环境,采用鼠笼法测定水体的感染性。 结果 共计开展钉螺调查 26. 9 hm2 ,采用解剖镜检法检测钉螺 1 038 只,未发现感染螺;采用 LAMP 法检测 25 管混合样本,其中 4 个样本检出阳性。 在 4 个环境捡获新鲜野粪,其中牛粪 3 份、羊粪 11 份、犬粪 3份、兔粪 1 份,经实验室检测全部阴性。 共计投放哨鼠 85 只,经解剖后未发现阳性。 结论 马鞍山市部分地区,尤其是渔船民集散地和多年来未开展药物灭螺工作的湖阳镇,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较高。 少数存在耕牛淘汰不彻底和羊、犬等家畜散养现象的区域,以及野生哺乳动物活动频繁的有螺区域,血吸虫病潜在传播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目的 掌握德保县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流行因素的动态变化, 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 结合环境抽查法进行钉螺普查、 轮查和抽查; 采用血清学和粪便检查等方法对疫区常住人口以及外来流动人员开展查 病。结果 结果 1986-2011年, 累计查螺面积2 099.85 hm2 , 仅1988-1991年在1个村相继发现4处残存钉螺, 钉螺面积共1 024 m2 ; 共解剖钉螺853只, 未发现阳性钉螺。累计查病42 641人次, 耕牛3 165头次, 解剖野鼠2 063只, 均无阳性。结论 结论 德 保县血吸虫病疫情稳定; 但仍需继续加强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1.
嘉兴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螺情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掌握水网地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螺情动态变化规律,为控制钉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以村为单位轮流普查、重点环境抽查、联防互查、设监测点打捞漂浮物、监测点诱螺和对来自流行省(市)的船只自制细网兜捞刮等方法查螺。结果在5个县(市、区)8个乡(镇)38个村查到292个有螺条块、6701框钉螺,面积53.5hm^2。钉螺最高密度104只/0.1m^2,捕捉并解剖钉螺66073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602个监测点打涝漂浮物431t,设诱螺草垫37384块,调查外来船只17998只,均未查到钉螺。结论嘉兴市存在残存钉螺,但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今后螺情监测的重点是20年内曾有钉螺的周围环境及灌溉水系的下游环境。  相似文献   

12.
1994-2009年楚雄市血吸虫病监测结果表明,该市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无新感染病人和病畜,无感染性钉螺,但螺情回升较重,提示仍要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1998~2007年楚雄市血吸虫病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楚雄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监测结果,为巩固监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分析1998~2007年楚雄市血吸虫病病情、螺情监测资料。结果1998~2007年查出有螺面积151.2 hm^2,新发现钉螺面积2 001 m^2,2007年的钉螺面积为1998年的4.49倍。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以及新感染血吸虫病人和病畜。结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仍要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荆门市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发病趋势, 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观察2004-2013年荆门市晚血病例情况动态变化, 分析病例分布特征。结果 10年间荆门市晚血发病率由0.14/万下降至0.09/万。病人的地区分布无变化, 男性多于女性, 年龄趋向于高龄化, 仍以腹水型、 巨脾型为主。结论 今后几年荆门市将迎来一个晚血病人迅速减少的时期, 且病人有进一步向高龄人群、 腹水型集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武汉市洪涝灾害后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风险。方法 2017年4-10月在武汉市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法(PPS法)选择抽样村,现场进行螺情、人畜活动情况、水体血吸虫感染性、江滩保虫宿主和野粪污染情况调查,评定I~III级风险村。划分血吸虫病防治重点区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结果 武汉市90个抽样村共调查170个螺点,捕获钉螺9 811只,解剖后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钉螺;洪涝灾害后钉螺存活率([χ2] = 102.517,P < 0.01)和活螺密度(t = 4.724,P < 0.01)均下降;共收集野粪289份,检测后未查出血吸虫卵;11个哨鼠监测点共投放哨鼠221只,饲养后存活219只,存活率99.10%,解剖后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3个野鼠捕获点共投放捕鼠夹1 720只,共捕获黑线姬鼠66只,解剖后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根据风险评估标准各抽样村均属于Ⅲ级风险。共划分5块血吸虫病防治重点区域,采取综合措施干预后,未发生血吸虫病突发疫情。结论 洪涝灾害后武汉市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水平较低,但潜在传播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楚雄市血吸虫病潜在传播风险,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楚雄市军屯村者纳屯和李家村腰站2个自然村作为风险评估村,通过查阅、审核和收集2015–2017年2个村血吸虫病疫情和防治资料,结合钉螺、野粪与人群病情等现场调查结果,分析楚雄市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结果 楚雄市者纳屯和腰站2个村共有钉螺分布面积1.49 hm2,钉螺平均密度0.54只/0.1 m2,有螺框出现率为5.41%,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居民血清学阳性率为3.36%,未发现粪检阳性血吸虫感染者。共捡获并检测各类野粪58份,未查到血吸虫感染阳性野粪。2个村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评级均为Ⅲ级。结论 虽然楚雄市已处于血吸虫病低传播风险状态,但钉螺分布密度仍较高,且存在传染源输入等风险。今后仍应加强传染源控制,加大灭螺工作力度,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楚雄市血吸虫病潜在传播风险,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楚雄市军屯村者纳屯和李家村腰站2个自然村作为风险评估村,通过查阅、审核和收集2015–2017年2个村血吸虫病疫情和防治资料,结合钉螺、野粪与人群病情等现场调查结果,分析楚雄市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结果 楚雄市者纳屯和腰站2个村共有钉螺分布面积1.49 hm2,钉螺平均密度0.54只/0.1 m2,有螺框出现率为5.41%,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居民血清学阳性率为3.36%,未发现粪检阳性血吸虫感染者。共捡获并检测各类野粪58份,未查到血吸虫感染阳性野粪。2个村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评级均为Ⅲ级。结论 虽然楚雄市已处于血吸虫病低传播风险状态,但钉螺分布密度仍较高,且存在传染源输入等风险。今后仍应加强传染源控制,加大灭螺工作力度,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目的 分析云南省禄丰县1986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变化, 为消除血吸虫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方法 1987-2014年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调查禄丰县螺情, 特殊环境采用全面细查法调查; 人群病情监测采用血清学 方法筛查, 阳性者再用尼龙绢集卵孵化法确诊; 家畜病情监测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 结果 结果 1987-2007年21年中, 除 1988年和1994年由于调查范围较小没有查出钉螺外, 其余各年均查到活螺; 2001年检出输入性血吸虫感染病牛2头, 未 检出本地病畜。自2004年起采取以社会措施为主导、 消灭残存钉螺为重点的综合治理措施, 自2008年以来已连续7年 查不到钉螺, 亦未检出血吸虫感染病人和病畜。 结论 结论 禄丰县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成果巩固; 但很多历史有螺环境尚未 得到改造, 仍具备钉螺孳生条件, 须继续开展螺情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