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滨浅湖相滩坝砂岩储层预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东营凹陷博兴洼陷古近系沙四段滨浅湖滩坝砂岩油藏是岩性油藏的一种重要类型。滩坝砂岩储层具有埋藏深、横向变化大、储层单层厚度较薄的特点,充分利用地震信息,结合地质和钻井资料,研究其储层预测技术具有较大的意义。通过多年的勘探实践,胜利油田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套针对滩坝砂岩储层预测技术,主要为古沉积环境恢复技术、正演模型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和基于地质目标的反演技术,在博兴洼陷古近系沙四段滨浅湖滩坝砂岩油藏勘探开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Google Earth提供的卫星照片平台为基础,对现代洞庭湖和鄱阳湖河口沉积进行了描述,分析了砂体发育特征。洞庭湖东、西湖区环境差异明显,发育5处规模较大三角洲,三角洲特征各异,其中西洞庭三角洲沉积砂体最为发育。潘阳湖基本东西分隔,以西部湖区沉积为主,特别是赣江三角洲砂体面积占整个湖区面积的7成以上。两湖中现代浅水三角洲砂体有两种展布形式,一种是连片展布砂体,主要发育于西洞庭和西潘阳湖中,尤以赣江三角洲最为典型,而另一种以枝状孤立砂体为特征,以东洞庭草尾-蒿竹河三角洲和潘阳湖西河三角洲为代表。前者三角洲平原发育,砂体连片分布,主体成因为分流砂坝。后者枝状、条带状分布,不具备广阔的平原相带,主体是天然堤沉积。通过对其成因分析认为其形成主要受控于河道推进过程中的沉积稳定程度,而这可能与河流的沉积物构成及水量相关。  相似文献   

3.
古水深对碳酸盐岩滩坝发育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胜利油田东营断陷湖盆碳酸盐岩滩坝储层的主控因素不清的实际问题,研究古水深度对碳酸盐岩发育的控制作用.在厚度计算、剥蚀量恢复和压实校正等方法恢复古地貌的基础上,用泥岩颜色、层理规模、古生物及岩心的元素分析资料等综合确定古湖岸线和古水体深度.古水深是碳酸盐岩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不同类型碳酸盐岩沉积受到古水深控制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4.
东营凹陷南斜坡王家岗油田王73井区沙四段发育带状展布的滨浅湖滩坝砂体。取心层段砂岩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沙四段滩坝砂体在结构上与典型湖相滩坝砂体差异很大,砂体的结构成熟度普遍偏低,具有颗粒分选差、磨圆差、杂基含量高和物性差的特征。粒度分析发现,颗粒的偏度与粒径无直接对应关系。颗粒的平均粒径越大,分选越差。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主要以多段式跳跃组分为主,曲线的斜率低。这些特征表明,研究区沙四段滩坝砂体沉积时的波浪作用很不稳定,波浪发生期和波浪间歇期交替出现,这与湖泊波浪的特征是密切相关的,由此也造成了该区储层物性普遍较差。  相似文献   

5.
层序演化对滩坝储集层成藏要素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相滩坝砂体储集层在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古近系断陷湖盆演化过程中广泛发育。湖盆滩坝体系的形成与分布控制因素较多,着重讨论了层序地层的发育与演化对滩坝储集层的形成、分布及成藏的控制作用:构造层序控制了滩坝形成与发育时期;滩坝体系主要形成于断陷盆地二级构造层序形成的早期和断坳转换期,分布于三级层序的湖侵体系域;湖平面的升降和沉积物供给控制了滩坝四、五级旋回的形成及构成。滩坝沉积的旋回性是滩坝储集层储盖组合形成、分布以及储集层非均质性的重要控制作用之一;四级旋回内较大湖泛泥岩段作为区域或局部盖层,控制了滩坝储盖组合的形成与发育位置,在总体湖侵背景下,不同储盖组合分布范围与成藏潜力各异。图8参14  相似文献   

6.
物源供给速率是控制沉积作用的基本因素.采用砂地比、粒度、层理规模、岩性、分选系数、重矿物、石英、长石和岩屑含量等参数在归一化的基础上定量求取了东营凹陷南坡东段物源供给指数,认为其分布在平面上具有东南部、西北部、南部地区较高而中部、东北部地区较低的特征.南坡地区物源供给指数与砂岩厚度呈正比,与碳酸盐岩厚度呈反比,据此预测了该区沉积相的分布情况:物源供给指数介于0.03 ~0.19时为碳酸盐岩的发育区域,砂岩滩坝多发育在大于0.16的区域,泥岩多发育在小于0.12的区域.  相似文献   

7.
薄互层滩坝油藏具有近油源、储集性能较好和生储盖组合配置较为完善等有利的油气富集条件,逐渐成为中国东部油区的重点勘探领域;但与其他沉积体系相比,对滩坝沉积体系的研究程度尚欠深入。为此,以峡山水库现代滩砂沉积为研究对象,对其组成、沉积构造、粒度特征、沉积单元划分以及沉积序列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滩砂沉积物主要以细砂和粉砂为主,分选较好,呈席状分布于水库滨岸地带,发育层理、波痕、生物潜穴、贝壳碎片和植物碎屑等沉积构造,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包括两段式、两跳一悬式、一跳一悬夹过渡式3种类型;其沉积单元可划分为滩后席状砂、滩脊和滩脊间,在垂向上沉积序列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反旋回特征,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滨湖泥、滩脊间、滩脊以及滩后席状砂,且风向、风力和地貌是控制研究区滩砂形成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现代滩砂沉积特征及形成控制因素的分析,可以有效地识别沉积盆地中物性较差的滩砂砂体和物性较好的坝砂砂体,并预测其分布,对于提高滩坝油藏的勘探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断陷湖盆滩坝储层研究程度低、控制因素不清、勘探难度大.在东营凹陷东部南坡地区沉积背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目的层厚度计算、剥蚀量恢复和压实校正,定性定量地对沙四段纯化镇下段各沉积时期古地貌进行恢复.结果表明,研究区古地貌具有北面环洼、南部傍山、东部山梁、草桥断陷的特点,这种古地貌造成了湖盆内部总体饥饿沉积,为碳酸盐岩滩坝的形成提供了古地貌条件.碳酸盐岩滩坝主要分布在物源供给不足的水下隆起区和斜坡区,以陈官庄台地和通古3潜山、王家岗走滑构造带区域为主;砂岩滩坝主要分布在王家岗走滑构造带以东的八面河地区、通古3潜山以南的草桥地区、西北部史14地区.古地貌与物源供给耦合,对不同类型的滩坝及其他沉积体起到控制作用.依据提出的微型古地貌概念,将研究区古地貌划分为正向单元、负向单元和斜坡单元3大类,包括高点、古梁、断鼻、向斜、沟槽、断洼、缓斜、阶地、陡斜等9种微型古地貌,分析了其对不同类型滩坝沉积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滩坝相砂岩是致密油重要产层。生产数据表明,该储层非均质性强,亟需明确有利储层类型及其分布的主控因素。针对凉高山组湖相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利用岩心、露头、录/测井、岩石薄片、地球化学和古地貌等资料,应用湖侵—湖退体系域划分方法及沉积微相精细划分技术,识别不同级次的层序,精细剖析层序演化过程及其控制下的储层的成因类型和有利储层分布。提出凉高山组沉积时期湖平面的升降控制了滩坝的形成与发育,滩坝主要分布于湖侵体系域。并将滨浅湖滩坝进一步划分为坝(坝主体、坝侧缘)、滩(近岸滩和远岸滩)2个微相,认为凉高山组有利储层受沉积微相控制,浅湖砂坝主体砂岩为有利储层。最后初步优选2个致密油勘探有利区,明确了滩坝相有利储层分布规律,对下步勘探决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及地震属性研究,建立了东濮凹陷濮城构造带沙三中亚段沉积相模式,针对研究区"高隆深洼"的地质特点,结合砂岩和泥岩波阻抗随埋藏深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去压实波阻抗反演方法,在沉积相模式指导下采用该方法进行了储层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中亚段沉积时期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湖相泥—滩坝沉积体系,其中兰聊断层下降盘陡坡带发育2个扇三角洲,濮城背斜带为滨浅湖滩坝沉积,储层预测结果揭示出砂体厚值区围绕2个扇三角洲以及濮城背斜带的2个坝主体分布,在2个扇三角洲之间局部发育较厚砂体,其他地区为砂体厚度低值区,砂体展布特征符合沉积规律。在濮城背斜带与濮城次洼之间的斜坡地区,发育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以及2个扇三角洲之间的滩坝砂体具备形成岩性上倾尖灭、砂岩透镜体油气藏的条件,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1.
滩坝砂岩是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重要的储集体类型。针对其单层薄,横向变化快,并与泥岩、灰岩呈互层的特点,研究了滩坝砂岩岩性组合及其地震反射特征,将博兴洼陷梁108地区沙四段上亚段I砂组岩性组合划分为三种类型,并将其相应的合成道波形和井旁道波形进行分类,利用波形分析技术和地震特征反演技术预测有利岩性组合的滩坝砂岩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2.
全新世鄱阳湖沉积环境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质、地理相结合的方法,对鄱阳湖区现代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沉积体系时间域的概念,从而确定鄱阳湖全新世沉积的底界年龄是1.2万年。1.2万年以来,鄱阳湖区共发育3类沉积体系,自下而上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和三角洲沉积体系。阐述了各类沉积体系形成时的环境特点和沉积特征,研究认为,鄱阳湖东西两侧的垂向学沉积序更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及其层序界面的划分,歧南洼陷西斜坡,发育沙河街组滩坝砂、近岸水下扇及重力流水道等多种类型砂体。沙河街组底超、顶剥、中间相变明显,易形成多个层系、多种类型非构造圈闭。歧口凹陷西斜坡为继承性发育构造斜坡,是歧口凹陷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区,供油条件优越。广泛分布其间的的沙河街组三段滩、坝砂体平均孔隙度24.8%。平均渗透率175.5×10-3μm2,具有高孔高渗特征。而且,滩、坝砂体沉积后没有遭受大规模构造运动破坏,油气保存条件有利。多年来的勘探成果,区内发现以歧647井油藏为代表的不整合油藏、以联盟为代表的上翘尖灭型油藏,以歧南9-1井为代表的构造-岩性油气藏等多种类型的油气藏,具备形成一定规模隐蔽油气藏的成藏条件。根据岩心相、测井相和地震相研究,预测歧南西斜坡沙三段低水位水下扇砂体及歧北斜坡的坡折带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地区。其中,扣50南岩性圈闭及庄43井断块是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4.
滩坝砂油藏是一类特殊的低渗透薄互层油藏,储层埋深大、横向变化快、地震资料纵向分辨率低,用常规方法很难实现精细解释。本文对滩坝砂储层地震解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集中研究了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HHT)的滩坝砂储层拓频、基于三参数小波的滩坝砂薄互层检测、能量半时特色属性分析、古地貌与地震属性融合显示这4项对策。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HHT的拓频方法,能较好地展宽目标层频带,增强滩坝砂弱信号的能量;②以三参数小波为分析小波,可以较好地刻画滩坝砂薄互层的内部结构;③能量半时属性是整体描述滩坝砂储层的最佳属性;④将古地貌信息作为一种属性参与属性融合,是研究滩坝砂储层的一种特色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法线追踪求取倾斜地层层速度方法,可消除地层倾角带来的层速度计算误差,此外,层速度信息中还隐含有地层岩性、古地貌和地层构造信息。将此方法应用于东营凹陷滨南—利津地区沙四段滩坝砂岩和砂砾岩体的储层识别,成功预测了滩坝砂岩和砂砾岩体油气藏,有效提高了该区井位部署和钻探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渤海湾渤南洼陷深层湖相滩坝储集层沉积微相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渤南洼陷古近系沙四段发育湖相碳酸盐岩滩坝储集层,该类储集层具有埋藏深、单层厚度薄、主要为薄互层沉积、岩石类型复杂多样、岩相横向变化大的特点,有效储集层预测是该区油气勘探的主要难题.在对岩相及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基础上,开发了基于沉积参数的复杂岩相识别新技术,从常规的振幅类、频率类等地震属性分析出发,提取三维地震属性,统计井点处的灰岩百分含量等沉积参数,进而通过建立实际钻井沉积参数与井旁地震属性的拟合关系来反算多种沉积参数的平面特征,再以沉积参数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以实现对沉积相带的预测.该方法在渤南洼陷古近系沙四段湖相滩坝储集层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其他类型沉积体系的研究也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图8表2参15  相似文献   

17.
鄂南中生界侏罗系延安组发育退积型沉积层序及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与环绕延安期湖盆发育的曲流三角洲存在密切的共生组合关系;曲流三角洲的退积和废弃为滨浅湖滩坝体系的发育提供了物质补给。延7+8沉积时,陕北安塞-志丹地区处于延安期滨浅湖亚相区,滩坝沉积广泛发育并构成其沉积主体,可进一步细分为滨浅湖滩砂、浅湖砂坝、浅湖席状砂及浅湖泥岩4个微相类型。滩坝砂体一般位于河口的侧翼及远离河口的平坦开阔的滨浅湖环境,平行于湖岸线生长,中、细砂岩为主,发育块状层理、波状层理、斜波状层理及透镜状层理等。其中,滩砂往往呈席状分布,厚度较薄;砂坝呈条带状平行于岸线分布,厚度较大,剖面呈透镜状,底部具反粒序,中、上部发育水进层序,是滩坝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沉积。一系列滩坝砂体以不同相位复合叠加,形成顺岸分布、集中发育、绵延不断的大型富砂区带;而夹于其间的浅湖泥岩则构成了滩坝砂体的侧翼遮挡或者上覆的盖层。滨浅湖滩坝体系的沉积特征对延安组上部的储层发育与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中基于中国西部F地区的声波测井资料设计了四层礁、滩相地质模型,并用气、水分别替换礁、滩内部的流体,利用错格虚谱法模拟礁、滩相储层地震波场,避免了常规虚谱法在选用粗网格模拟小尺寸礁、滩时出现的不收敛现象,提高了计算效率。结果表明:①无论是含气还是含水,礁、滩相的边界与尺寸都能清晰分辨,但与礁、滩同时含气的模型相比,在滩含水、礁含气的模型中,礁边界成像较为清晰,滩边界较模糊;②若仅从完全弹性波动传播理论出发,从地表观测记录可以准确检测到深度大于3000m的小尺寸礁、滩结构,并且在已知围岩速度与孔隙度分布的前提下,可从地震剖面中直接识别礁、滩中的气、水分布。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礁、滩的识别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尤其是地震波的衰减和频散,所以对于含流体的地层,其在地震频段的速度建模将是目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