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华  姚裕家  陈大鹏 《四川医学》2005,26(4):362-364
目的观察Ng-R在缺氧缺血新生鼠脑组织中含量变化,探讨Ng-R抑制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将7日龄新生SD大鼠(rt=64)随机分为8组:4个不同时段的缺氧缺血后脑损伤组(HIBD后6h,24h,72h,7d组)和4个相对时段的假手术对照组,采用Ng—R(N-20)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Ng—R的表达变化。结果Ng-R在HIBD后6h组新生鼠脑组织中含量明显升高,24h组持续升高达到峰值,72h组开始降低,但与假手术组仍有统计学差异,7d组继续降低,与假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Ng-R在实验性缺氧缺血脑损伤后含量升高,可能抑制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  相似文献   

2.
缺氧缺血新生鼠脑组织Nogo-A含量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大鹏  王华  姚裕家 《四川医学》2006,27(3):225-227
目的 探讨Nogo-A在缺氧缺血新生鼠脑组织中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将SD大鼠的7日龄新生鼠(n=64)随机分为8组:4个不同时段的缺氧缺血后脑损伤组(HIBD后6h。24h,72h。7d组)和相对时段的假手术对照组,采用Nogo-A(S-19)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 Nogo-A在HIBD后24h组新生鼠脑组织中含量明显升高达到峰值,72h及7d组降低。与假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Nogo-A在实验性缺氧缺血脑损伤后含量升高,可能抑制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的表达及参麦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 新生7 d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参麦组,又各分为缺血缺氧后2、12、24 h,3、7、14 d 6个哑组,每亚组9只.采用反转录(RT)-PCR法检测鼠脑HIF-1α mRNA;流式细胞仪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1)缺氧缺血后2 h,生理盐水组和参麦组右侧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即均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于24 h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16.80±1.44)%、(11.95±1.13)%],14 d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参麦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在缺血缺氧后12、24 h,3和7 d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均P<0.05).(2)缺血缺氧后2 h生理盐水组、参麦组新生大鼠右侧大脑中HIF-1α mRNA的表达即均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于24 h达峰值后开始下降[(她32±4.03)%、(35.63±3.73)%],14 d各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参麦组大脑中HIF-1α mBNA的表达在缺血缺氧后12、24 h,3和7 d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均P<0.05).结论 新生大鼠HIBD时HIF-1α mBNA表达增强,参麦注射液可提高新生大鼠HIBD后的HIF-1α mRNA的表达,减少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白细胞介素-16(IL-16)表达的变化。方法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HI)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假手术组手术后和HIBD组缺氧缺血后3h、12h、24h、3d、7d、14d、28d脑组织匀浆中IL-16的水平。结果IL-16在HIBD组3h开始上升,24h达高峰,3d开始下降,28d基本恢复正常。与假手术组相比,HIBD组的IL-16水平在缺氧缺血后3h、12h、24h、3d、7d、14d均明显升高(P〈0.01),而28d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IBD新生大鼠IL-16蛋白表达的增加出现早、持续时间长,表明IL-16参与HIB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脑组织中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7d龄SD大鼠HIBD模型。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动态定量监测皮质海马区脑组织中MIP-1α mRNA在HIBD后不同时点表达的变化。结果 HIBD后6h缺血侧脑组织MIP-1α mRNA表达至高峰,为假手术对照组的近10倍。12及24h组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72h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 HIBD后MIP-1αmRNA表达显著升高,提示MIP-1α可能作为炎性介质在缺氧缺血脑损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缺氧预处理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缺氧预处理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2)、假手术组(n=12)、缺氧缺血组(HIBD组,n=15)和缺氧预处理后缺氧缺血组(HPC组,n=21),缺氧预处理组在行HIBD模型前24h吸8%浓度氧3h。各组大鼠均于14日龄处死。观察大鼠脑组织神经病理学变化;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介导的X-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测定神经元凋亡的情况;采用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大鼠脑组织HIF-1αmRNA的表达。结果:HPC组脑皮层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较HIBD组减轻,HPC组大鼠脑组织HIF-1α基因的表达较HIBD组下降,HPC组脑细胞凋亡数目较HIBD组减少。结论:缺氧预处理可保护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减弱HIF-1α mRNA的表达,减少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Nogo-A受体拮抗剂NEP1-40及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将100只7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10组:在6h、24h两个时间段分别设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组,HIBD后NEP1 40治疗组及神经节苷脂治疗组,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各组别Nogo-A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HIBD组两时段的Nogo-mRNA表达均高于同时段空白组及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EP1-40治疗组能抑制HIBD后mRNA的表达,与同时段模型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神经节苷脂治疗组mRNA的表达在6h时与HIBD组无明显差异,在24h时较HIBD组低但高于空白组。P值均<0.05。结论Nogo-A mRNA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表达显著增高,其编码的Nogo-A可抑制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再生,NEP1-40能拮抗这一作用,从而可能在促进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再生中起到作用。神经节苷脂GM-1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也可抑制Nogo-A mRNA的表达,有稳定细胞膜、减轻细胞水肿、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对新生大鼠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7日龄Wistar大鼠108只分为3组(假手术组、HIBD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每组36只。根据造模后处死时间,各组又分6个亚组:6h、1d、2d、3d、5d、7d组,每亚组各6只。通过结扎左颈总动脉和吸入8%低氧混合气制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动物只分离左颈总动脉,不结扎,亦不做低氧处理。治疗组于缺氧缺血后即刻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稀释的依达拉奉注射液(2mg/kg,每24h1次,连续5d。HIBD组和假手术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相应时点断头处死各组动物,取脑,采用干湿质量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MMP-9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HIBD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在缺氧缺血后逐渐上升,2d时达到高峰,各时间点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同时,MMP-9mRNA表达量与脑含水量呈相应逐渐上升改变,MMP-9mRNA表达量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依达拉奉治疗组与HIBD组相比,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下降(P〈0.05),MMP-9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结论 MMP-9参与了HIBD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依达拉奉可降低脑组织MMP-9的表达,从而减轻脑水肿,这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杨钊  姚裕家  陈娟 《四川医学》2010,31(10):1407-1409
目的探讨新生鼠缺氧缺血损伤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的蛋白和mRNA(aquaporin-4,AQP-4)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健康7d龄SD大鼠共80只,分为对照组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HIBD组)。每组动物8只。HIBD组经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吸入8%O21h,建立HIBD模型。对照组仅行假手术,不予颈总动脉结扎和缺氧。HIBD组于HIBD模型制成后0、6、24、48h和72h分别处死动物(各时间点动物8只),对照组与HIBD组相对应时间点分别处死动物,对两组动物进行脑组织病理学观察,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AQP-4蛋白的表达和RealtimePCR检测脑组织AQP-4mRNA的表达。结果 HIBD组在HIBD后6、24、48h和72h脑组织病理学出现脑水肿及软化、梗死等改变,并随缺氧缺血后时间延长病理学改变加重。与对照组比较,HIBD组脑组织AQP-4蛋白和AQP-4mRNA表达从HIBD后6h即开始下降,48h内下降至最低,72h出现恢复,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QP-4可能参与脑内渗透平衡的重建,AQP-4表达下降可能与HIBD脑组织脑水肿及病理学变化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36只新生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HIBD3、6、24、48及72 h纽.每组大鼠6只建立HIBD模型.观察处死时每只新生大鼠脑组织的大体形态变化,同时采用Real-time O-PCR方法测定大鼠脑组织ZO-1 mRNA和occludin mRNA表达.结果 ①对照组大鼠ZO-1mR.NA表达较高.在HIBD 3 h组,其表达开始降低,24 h表达达到最低点,此后逐渐升高,72 h仍维持较低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occludin mRNA表达较高.在HIBD 3 h组,其表达开始降低,24 h表达下降到最低点.此后逐渐升高,72 h仍维持在较低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新生大鼠HIBD后24~48 h脑水肿明显.结论 脑缺氧缺血时发生脑水肿,可能与ZO-1和occludin的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μ-calpain基因及蛋白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HIB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及HIBD后0 h、6 h、12 h、24 h、48 h及72 h各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观察μ-calpain mRNA及蛋白随时间变化的表达情况.结果 HIBD后6 h损伤侧脑组织μ-calpain mRNA开始增高,24 h达到高峰(P<0.05),48~72 h下降,但是仍然高于对照组(P<0.05);μ-calpain蛋白的活性在HIBD后6~12 h表达增高(P<0.05),24 h达到高峰(P<0.01),48~72 h仍处于较高水平(P<0.05).结论 μ-calpain mRNA及蛋白在HIBD新生鼠脑中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采用经典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动物模型,观察HIBD前后脑室周围白质Tau蛋白水平的改变,探讨新生大鼠HIBD早期Tau蛋白表达变化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清洁级7日龄Wistar大鼠82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对照组,n=40)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HIBD组,n=42)。参照Rice法单侧结扎新生大鼠左颈总动脉复制HIBD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对照组)只切开颈部正中皮肤,分离但不结扎左侧颈总动脉;HIBD~大鼠置入低氧环境缺氧2小时,而后按时间随机分为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组(n=8)。HE及嗜银染色后,光镜下观察HIBD前后及不同时间组新生大鼠脑神经细胞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各组大鼠脑室周围白质与皮层微管相关蛋白Tau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400倍视野下利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进行Tau蛋白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opticaldens卸,OD)测定,并统计学分析。结果:HIBD新生大鼠嗜银染色示脑室周围白质神经细胞中存在神经原纤维的增粗、缠绕。各实验组Tau蛋白随着缺氧缺血时间的延长参疫反应牲增强,其中H工后3小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HIBD后6小时组、12小时组、24小时组以及48小时组的0D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IBD可造成新生鼠脑脑室周围白质中神经纤维变性,总Tau蛋白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SD大鼠缺氧缺血不同时间点脑组织水肿及水通道蛋白-4 (AQP-4) 表达的功能意义。 方法 健康3 d龄SD大鼠60只, 分为对照组 (12只) 和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 (HIBD)组 (48只)。HIBD 组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分为吸入80 mL/L O2+920 mL/L N2 4 h、8 h、16 h、24 h 四个亚组,每组12只大鼠。对照组仅行假手术, 不予右颈总动脉结扎和缺氧缺血。HIBD各亚组分别于持续缺氧缺血4 h、8 h、16 h、24 h后处死动物,对照组于手术后12 h处死。取脑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脑含水量测定、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脑海马AQP-4 mRNA表达。 结果 HE染色示:随着缺氧缺血时间延长,右脑神经细胞与胶质细胞肿胀进行性加重,24 h组神经细胞溶解损伤明显,胶质细胞稀疏变性。HIBD 组右侧大脑持续缺氧缺血8 h、16 h和24 h脑组织含水量均较对照组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右脑海马AQP-4 mRNA表达较对照组减少 (P<0. 05)。 结论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脑组织水肿,海马AQP-4表达下调,提示AQP-4与脑组织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动物模型,检测HIBD脑组织中神经丝蛋白-200 (Neurofilaments Protein-200,NF200)表达的动态变化,观察盐酸法舒地尔(Fasudil Hydrochloride Injection)对大鼠NF200表达的影响及对神经损伤后的保护与修复作用.方法:将新生7d龄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组,40只),缺氧缺血作用(HIBD组,40只),法舒地尔治疗组40只,每组再分为6h、12h、24h、72h、7d,5个亚组.Sham组只做左颈总动脉分离.HIBD组,法舒地尔组做左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及缺氧处理后,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法舒地尔(10mg/kg).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NF200的表达.结果:Sham组:可见NF200有微量表达,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HIBD组:NF200阳性细胞在造模6h出现表达,12h开始下降,24h降到最低,此后逐渐升高.与Sham组NF200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法舒地尔治疗组各时间点NF200的表达均高于HI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BD组和法舒地尔组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法舒地尔可能通过抑制Rho/Rock通路促进轴突再生和修复进而使NF200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5.
缺氧缺血新生鼠脑caspase-3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缺氧缺血对新生鼠脑组织caspase-3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7d龄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组。HIBD组新生鼠行左颈总动脉结扎后,吸入氧氮混合气(氧浓度为8%)1L/min持续2h。于1、12、24、48h取脑组织在低温下进行匀浆,离心后取上清用四肽荧光底物法测定其荧光强度。结果 HIBD后1h caspase-3活性已升高,24h达高峰,48h明显下降。各时间点左侧脑组织荧光强度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左侧脑组织荧光强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HIBD新生鼠脑组织中caspase-3明显激活。可能为临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皮层神经元缺氧诱导因子-lot(HIF-1d)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的关系。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缺氧组和缺氧/缺血组,在缺氧或缺氧/缺血后3、6、12、24、72h断头取脑,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皮层神经元HIF-10t、P53及Bcl-2表达情况。结果:单纯缺氧组和缺氧/缺血组大鼠脑组织HE染色显示:脑皮层神经元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于24h时损伤最重,细胞溶解缺失明显;皮层HIF-lot于缺氧/缺血后3h表达升高,12h达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皮层P53表达高峰较HIF-lot推后,24h达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Bcl-2表达规律与HIF-la一致。假手术组P53/Bcl-2值约等于1;单纯缺氧组和缺氧/缺血组3、6、12h3个时间点上P53/Bcl-2值小于1,24、72h2个时间点上P53/Bcl-2值大于1。结论: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HIF-lOL参与了对P53及Bcl-2的调控,在缺氧损伤早期可能具有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