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建华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0):1390-1391
目的 探讨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及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微创穿刺血肿液化引流术(A组)与开颅血肿清除术(B组),对比分析预后及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1)A、B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后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t=21.49,P〈0.01;B组t=19.62,P〈0.01);(2)两组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4.24,P〈0.05).结论 微创血肿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方面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在病死率方面无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传统手术治疗与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11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手术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行CT立体定位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有效率。结果微创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治疗有效率63.79%,手术组有效率43.1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立体定位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损伤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血肿穿刺微创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血肿穿刺微创清除术及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种手术方法的血肿清除率及近期疗效。结果2组首次血肿清除率分别为(52±3.6)%与(86±3.4)%,但拔管时,穿刺组上升为(92±1.8)%,2组术后3个月患者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种“微创”手术方法都是目前治疗G lasgow昏迷评分≥6分的高血压脑出血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微创组和保守组,其中微创组50例,保守组50例。治疗期间记录两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和血肿清除情况,对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1~5d,血肿清除时间3~6d;保守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5~10d,血肿清除时间14~25d,两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血肿清除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微创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保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缩短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给予观察组采用颅内血肿开颅清除术,给予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微创清除术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及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IHSS评分、GCS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经分组治疗后,观察组的存活率(72%)显著优对照组存活率(52%),组间对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病死率(28%)低于对照组的病死率(4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血肿开颅清除术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较显著的临床疗效,病死率较低,有效改善患者生活水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法治疗中等量(30~60 ml)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穿刺引流组(A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B组),每组5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A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A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A组治疗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同期B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论 微创穿刺引流术能够明显提高治疗的有效率,降低病死率,同时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9年1月,1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微创组,每组7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微创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4天、28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治疗后14天、28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同期传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够明显提高治疗的有效率,降低死亡率,同时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观察组(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各28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并发症、生存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9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治疗总有效率、生存率均显著升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术联合凝血酶抑制剂及尿激酶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5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微创清除术联合凝血酶抑制剂及尿激酶治疗;对照组采用微创清除术联合尿激酶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周围水肿带体积、再出血发生情况、并发症及日常生活能力(ADL)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之差、血肿周围水肿带体积之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DL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清除术联合凝血酶抑制剂及尿激酶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微创组和保守组,其中微创组50例,保守组50例.治疗期间记录两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和血肿清除情况,对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微创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1~5d.血肿清除时间3~6 d;保守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5~10 d,血肿清除时间14~25 d,两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血肿清除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治疗后4周,微创组患者Bsrthel指数评分高于保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缩短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文生松 《临床医学工程》2019,(10):1325-1326
目的探讨CT定位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CT定位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N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41%,低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定位下血肿穿刺引流术在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中可发挥重要作用,且具有预后良好、并发症少等优势,可作为治疗该疾病的首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2.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江生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529-1531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每组60例,微创组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碎吸针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传统组进行常规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对两组临床疗效、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总有效率(85.0%)优于传统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P〈0.05)。治疗后2周和4周,微创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传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传统手术治疗与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11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手术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行CT立体定位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有效率。结果微创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治疗有效率63.79%,手术组有效率43.1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立体定位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损伤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王耸 《医疗装备》2023,(21):65-67
目的 比较不同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医院收治的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时机不同分为两组。将26例于发病后6 h内接受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纳入A组,将26例于发病6~24 h内接受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以及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NIHS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BI评分均高于术前,且A组NIHSS评分低于B组,BI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发病6 h内行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可有效恢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相关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在58例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小骨窗微创开颅术治疗组(简称观察组)以及传统开颅术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29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良好率65.52%,优于对照组的48.82%,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开颅术可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聂柳  曹德文  夏鹰  李钢  金虎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428-2429,2431
[目的]探讨微创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救治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3例,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3例,并分别于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研究。[结果]微创组总有效率91.30,小骨窗组总有效率82.61,两组在治疗前后组内及治疗后组间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穿刺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在救治高血压导致脑出血时均有比较理想的疗效,微创血肿穿刺术效果更加理想一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5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7)和对照组(n=26)。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术后7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实验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的血清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有效减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降低术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刘晖 《现代养生》2014,(6):136-137
目的:比较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常规内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以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9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死亡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死亡率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常规内科治疗,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死亡率方面效果较好,今后可将其作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有效方案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效果,为自发性脑出血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7例。研究组行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术,对照组采用锥颅血肿引流术。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和临床指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结果 研究组手术、拔出引流管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82.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42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和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和MMSE评分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可在较短时间内彻底清除血肿提高疗效,且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脑出血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为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天津市津南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接受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0 7,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6%,低于对照组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5 5,P<0.05)。观察组术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神经损伤,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