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背景透视 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中"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的知识内容包括图像的简单合成、合成图像的修饰,以及一个新的概念--图层,其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拓展性.根据新课改理念来分析,本节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对图像进行合理有效的加工,并在实际应用中能对加工的结果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图像的合成与表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中的第五章《多媒体信息加工》一节的教学内容,授课时间为1课时。我从表达信息的需求出发,介绍图像合成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并以创作图像作品为例,引领学生经历实际创作图像作品的过程,逐步掌握利用图像合成来突出主题、表达信息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背景透视 本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坛新秀评比课。本节课的内容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中第五章第三节的《多媒体的数字化》中的内容,是综合性、理论性很强的内容。学生已经在前面学习了信息的数字化表示、网页制作、多媒体制作等内容,已经基本掌握二进制和图像的特点,为这节课打下基础,所以在上课时直接导入主题。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中的第五章<多媒体信息的加工>5.1节<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5.1.3"数字化图像的采集与加工"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图像加工的方法”是高中二年级《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材的“图形图像的加工的方法”最后一小节的内容,本文就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此课堂课程进行一些思考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6.
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五章第三节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内容,重点为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而难点为图像的加工。学好本节内容,能够使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处理方法和特点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由于这部分知识较零散,但课时有限。因此,以往教学中,教师一般只用1~2课时的时间,大多直接使用教材案例,缺少阶梯型的细化任务。那么,在图像加工教学中不自觉地就陷入以工具软件体系为线索的“技术学习”,缺少人文精神的渗透,与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学方式有一定差距。图像信息的加工内容实践性强,强调通过体验和感悟图像加工处理的操作与应用,渗透了多媒体技术处理的过程和方法,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正确的信息应用意识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7.
设计意图 “信息的编程加工”在课本上仅仅是一节内容,而高一数学教材中仅算法内容就有十节。从这个比例来看,本节课的教学难度的确非常大。即使把要求放到很低,仅仅让学生体会一下程序设计加工信息的功能和意义,也很难让学生从生硬的代码中体会到程序设计的精髓所在。为此,我们试图寻找一种从软件的功能与设计人手的小案例,在教学中从软件界面到内部响应,再到程序代码,继而分析出程序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的数字化表示”这一章节的内容我一共安排了三个课时.其中第一课时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位图图像和矢量图形的数字化原理及位图图像的存储空间计算。根据教学内容.这节课我共安排了四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节内容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直接对滑动摩擦力进行阐述,同时通过观察与思考,加深学生对滑动摩擦力的理解。通过一系列对静摩擦力规律的研究,加深对摩擦力的认识。“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而摩擦力又是高中力学知识中常见的力之一,是受力分析的基础。本节学习的成败对以后的学习将产生影响,所以本节内容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Photoshop图像合成,要求学生理解图层的概念,掌握利用Photoshop简单合成图像的方法,学习制作以"保护水资源"为主题的宣传海报.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分析 《有氧呼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大纲版《生物》教材中第三章《细胞呼吸》第一部分的内容。因本节内容中的有氧呼吸和线粒体相联系,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与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DNA复制等知识相联系,呼吸作用与生活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知识相联系,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按照教学层次要求,均要求“理解”。  相似文献   

12.
基本同意林风老师的看法,“图像的数字化表示”的教学内容有“理论抽象.问题枯燥.操作较少.概念众多”的特点。这块内容的教学.不仅对学生是个考验,对教师更是一个挑战: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来采取合适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总体来看.三位教师根据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节主要研究A、ω、φ对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影响,若采用传统的方法讲授,作图量大,费时费力,而且比较抽像,学生不易掌握。因而,教学时借助信息技术强大的作图和分析功能,让学生充分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功能,动手自主操作、分组合作探究参数对函数y=Asin(ωx+φ)图像的影响,体验“数学实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直接对滑动摩擦力进行阐述,同时通过观察与思考,加深学生对滑动摩擦力的理解。通过一系列对静摩擦力规律的研究,加深对摩擦力的认识。“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而摩擦力又是高中力学知识中常见的力之一,是受力分析的基础。本节学习的成败对以后的学习将产生影响,所以本节内容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f=…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设计概述 设计思路概述 “角的初步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的内容,而角的知识又是几何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其他知识打下基础。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并通过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知识。  相似文献   

16.
点题 “图像的信息化表示”属于“理论抽象、操作稀少、概念众多”的内容,且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少会和这些原理进行直接接触,于是造成了学习时理解上的困碓,学后容易遗忘。而这些工作原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对数字化理解股认识的最好内容。本案例是学生学习的总结,讲述学生如何从自已的角度去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7.
板书、行为和普通话,是教师三大基本功。板书是教师最普遍的教学行为,也是教学技术中的“常规武器”。好的板书是一份“微型教案”,能勾画出本节课内容的结构体系和知识要点,呈现学习的脉络,使新知识的教学成为学生上课时的注意中心,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当学生开小差回来重新听课时,  相似文献   

18.
教学设计背景 1.内容分析 本课时取材于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中第二章的第二节。由于教学对象是高三学生,所以依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及山东省高考考试说明中“基本能力”部分的要求对教材进行了加工。网络信息是信息来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节从网络信息检索与网络信息下载两个方面展开教学,力求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网络信息的获取有一个系统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简单提供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的对象。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法和教学辅助网站进行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校校本教材《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第9课,主要内容是在Windows画图软件中对图块进行移动和复制。本节课内容在本册书中占重要的地位,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在计算机操作中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因此,本课的设计要求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不能局限于画图软件中。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在知识方面,他们初步掌握了画图软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