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匡扶  肖廷超  朱照静  钱妍 《中国药业》2013,22(14):83-86
目的研究红霉素自乳化制剂(EM-SMEDDS),探求其最佳处方配比。方法测定红霉素在各种油相、乳化剂和组乳化剂中的溶解度,选择溶解度高者备用;采用滴定法绘制了油-乳化剂/助乳化剂-水体系伪三元相图,确定处方组成比例;考察加料顺序对EM-SMEDDS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采用均匀设计考察制备温度、混合乳化剂各组成比例、载药量与油相所占比例对平均粒径、粒径分布的影响,采用平均粒径、粒径分布、分散时间为评价指标,筛选出EM-SMEDDS的优化处方。结果处方中油相十四酸异丙酯(IPM)、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ophor EL)与聚乙二醇-8-甘油辛酸/癸酸酯(Labrasol)组成的混合乳化剂可以获得较好的乳化效果。制备方法为首先制备混合乳化剂,其次将混合乳化剂与油相混匀,最后加入药物,所得EM-SMEDDS乳滴平均粒径小于50 nm。结论红霉素自乳化制剂的最佳处方比例,以IPM为油相,油相与混合乳化剂质量比为3∶7,混合乳化剂中LAS与Cremophor E质量比为7∶13,载药量为10%。  相似文献   

2.
苏习刚 《安徽医药》2008,12(12):1147-1148
在乳膏制剂的实际生产中,现普遍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即分相制备法、混合制备法、混合研磨制备法(多为医院制剂室小批量生产用)等等。分相制备法有许多缺点,如需区分水相和油相,需考虑两相混合的次序与温度的差别及乳化剂和主药加入两相的选择,设备投资较大,设备利用率低等等,给工业制备带来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同时对产品的质量、产品贮存期都有极为不利的影响。对此,亦有人对另外几种制备方法进行了报道,即混合加热制备法和后加乳化剂制备法。后两者乳膏制备方法是否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目前报道较少。本文就乳膏制备之新工艺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开展相应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以油酸为油相的不同组成微乳体系的相行为特点,考察常见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增溶特性,获得水增溶及油酸增溶量均较大的O/W微乳体系。方法 采用伪三元相图法,以微乳区域面积(AT)、最大增溶水量(Wm)及对应的乳化剂用量(Sm)为水增溶参数,O/W结构能容纳的最大油酸量(Om)为油酸增溶参数,通过比较筛选出最适乳化剂、助乳化剂及两者质量比,并通过体系电导率随含水量变化及相转变点绘出O/W微乳区域。结果 多元醇为助乳化剂时水增溶量有限且易形成凝胶;吐温类乳化剂中吐温20水增溶量最大,吐温80油酸增溶量最大,其油水增溶量与HLB值并不完全成正比;选用吐温80/无水乙醇为混合乳化剂,随着吐温80比例下降,最大油酸增溶量逐步下降,水增溶量先上升再下降,两者比例在1∶1时,所绘制三元相图的微乳区域面积最大,但形成的O/W微乳区域亦有限。结论 以油酸为油相,可采用质量比1∶1的吐温80/无水乙醇为混合乳化剂,其水增溶和油酸增溶量均较大,可形成一定区域的O/W微乳。  相似文献   

4.
乳膏基质乳化方法的实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膏剂是皮肤科应用较多的一种剂型,其稳定性取决于乳化方法。目前国内文献报道的乳化方法有3种,即油、水分相法,混合加热法和后加乳化剂法。为了探讨3种乳化方法对乳膏基质稳定性的影响,本文选择了2种O/W处方用3种乳化方法分别进行了3次实验,并对所制备的乳膏基质的稳定性进行了实验性评价。  相似文献   

5.
吐温类和司盘类非离子乳化剂通常分别与阴离子乳化剂、其它非离子乳化及植物性乳化剂等配伍以制备乳膏,文献报导用吐温和司盘组成复合乳化剂比单独使用一种乳化剂效果要好,但用以制备乳膏的报导则不多。作者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脂溶性药物的可降解微球。方法以脂溶性药物尼群地平为模型药物 ,二氯甲烷和丙酮的混合溶剂为有机相 ,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了尼群地平的聚乳酸微球 ,并以微球平均粒径、粒度分布、药物在微球中的分散状态为指标考察了乳化剂的种类及浓度、搅拌转速、药物与PLA的比例等因素的影响。结果用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微球 ,微球粒径和粒度分布随乳化剂浓度及搅拌速度的提高而减小 ,药物在基质中的分散状态随二者的比例变化。结论乳化剂浓度及搅拌速度是制备过程中影响粒径大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不同配方O/W型纳米乳,研究其对芸香苷的增溶作用。方法:应用单因素实验测定芸香苷在6种油相、3种表面活性剂和4种助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通过伪三元相图筛选纳米乳处方。结果:伪三元相图筛选出O/W型纳米乳处方分别为:(1)油酸-混合表面活性剂-水(质量比为2:3:5),其中混合表面活性剂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和1,2-丙二醇(质量比Km=1:1)。(2)油酸-混合表面活性剂-水(质量比为3:7:20),其中混合表面活性剂是:OP乳化剂和1,2-丙二醇(质量比Km=2:1)。结论:两种不同配方的O/W型纳米乳对芸香苷均有一定的增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丙泊酚脂肪乳注射液并考察对其一些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以注射用大豆油为油相,蛋黄卵磷脂为乳化剂,采用单因素考察优化乳化剂、稳定剂的用量,并优化制备工艺。结果:乳剂的最优处方为10%油相,1.8%乳化剂,0.1%稳定剂,最优工艺为水相和油相在60℃混合乳化,9000rpm,均质15min。将初乳调节pH至7.5~8.5后,900bar高压均质6次后制得终乳。结论:制得的丙泊酚脂肪乳注射液各参数质量合格,符合静脉注射液要求,制得的产品同原研产品质量相当。  相似文献   

9.
1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水乳剂(以烷基磺酸钠为乳化剂)为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血吸虫外用防护药剂。经动物试验,证明其防护效能可以维持4小时。但在制备及貯运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进行了浓缩制剂的研究,从试制不含水相的原乳液着手,进行了以下几项实验: (一)乳化剂的选择 1.乳化剂的溶解性能试验从乳化剂O等14种乳化剂中选出能溶解于邻笨二甲酸  相似文献   

10.
张会丽 《中国药业》2014,(13):33-36
目的确定氨溴索注射乳剂的处方及制备工艺。方法以注射用大豆油为油相,大豆磷脂和泊洛沙姆为乳化剂,加入等渗调节剂,通过改变油相比例、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制备温度、分散时间、压力、灭菌方式,制备氨溴索注射乳剂。结果最佳处方为0.25%氨溴索,10%油相,1.2%乳化剂,1.0%稳定剂,2.25%甘油,加水至全量。最佳工艺为水相和油相在70℃混合乳化,19 000 r/min均质5 min,60 psi压力下通过微射流仪6次制得终乳,充N2灭菌30 min。结论所制氨溴索注射乳剂物理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张会丽  王成港  王春龙 《天津药学》2007,19(5):31-33,75
目的:考查处方和制备工艺对丙泊酚载药脂肪乳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注射用大豆油为油相,大豆磷脂和泊洛沙姆为乳化剂,在单因素考查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优化了大豆油、乳化剂和稳定剂的用量,并优化了制备工艺。结果:乳剂的最优处方为10%油相,1.2%乳化剂,1.0%稳定剂,最优工艺为水相和油相在55℃混合,10000 r/min均质5min,4.14×105Pa压力下通过微射流仪6次。结论:制得的丙泊酚乳剂物理稳定性良好,为进一步研究丙泊酚注射乳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制备吸附重组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P179抗原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混悬制剂,并观察其免疫效果。方法 乳化法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采用不同海藻酸钠浓度、混合乳化剂添加量、混合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设计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参数。将重组HEV P179抗原吸附在最佳工艺制备的微球表面,制备吸附重组HEV P179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混悬制剂,皮下多点免疫BALB/c小鼠,测定其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IgG抗体的能力,与同剂量含弗氏佐剂的重组HEV P179免疫制剂对比。结果 经正交试验确定乳化最佳工艺参数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1%、混合乳化剂体积分数2%,混合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4。制备的微球平均粒径为6.73 μm(分布范围3.90~9.10 μm,方差1.78 μm),形态较为均一,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与双层球体及内部疏松多孔的微球结构特点相符。用此条件制备抗原质量浓度为500 μg/ml的混悬制剂,微球对抗原的吸附率为90.64%。免疫效果观察试验结果表明,皮下多点免疫试验中微球制剂诱导特异性IgG抗体的能力优于含弗氏佐剂抗原。结论 成功制备了吸附重组HEV P179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混悬制剂,且诱导产生特异性IgG抗体的能力优于含弗氏佐剂抗原,为其在新型实验动物超敏制剂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秦云  涂家生  孙春萌 《药学研究》2022,41(4):236-241
乳化剂是一类在药品中应用广泛的表面活性剂,大多是蛋白质、磷脂、多糖、两亲性合成物质,或这些物质的复合物组成.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进行检索与整理,综述了乳化剂种类、特点及应用,对卵磷脂、蛋白质、多糖、吐温和司盘等几种不同类别乳化剂的基本理化性质、乳化特性等分别进行阐述,并对乳化剂的关键物料属性或功能性相关指标的研究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O/W型乳膏基质的乳化剂添加方法对其质量的影响。方法用3种乳化方法制备乳膏基质,对稳定性和释放性进行评价。结果后加乳化剂法所制得的乳膏质量最好。结论后加乳化剂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乳膏的乳化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含阿拉伯胶的盐酸小檗碱自微乳,考察其体内外性能。方法:以天然乳化剂阿拉伯胶部分代替合成非离子型乳化剂聚山梨酯80制备盐酸小檗碱自微乳;评价两种自微乳的自乳化速率、微乳形态、粒径分布和释放度;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对两种自微乳的吸收动力学进行体内评价。结果:与合成乳化剂自微乳相比,天然乳化剂自微乳的自乳化速率基本相同,微乳乳滴粒径及粒径分布范围有所变大,体外释放速度略有降低,对盐酸小檗碱在大鼠在体肠吸收的促进效果更好。结论:用天然乳化剂阿拉伯胶部分代替合成乳化剂所制备的盐酸小檗碱自微乳可保持自微乳原有的体内外行为。  相似文献   

16.
用正交试验法对松冬舒活乳剂在留样观察中发现的分层现象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混合乳化剂的比例,成乳过程中的搅伴时间、油/水两相合并时的温度控制三个因素影响该乳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用三角相图法研究药用微乳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陆彬  张正全 《药学学报》2001,36(1):58-62
目的 用建立的改良三角相图法制备低毒药用微乳。方法 选磷脂和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OP)为乳化剂,乙醇和正辛醇为助乳化剂,油酸乙酯和橄榄油为油相,以改良三角相图法即固定水相和助乳化剂的比值(W/A)或油相和助乳化剂的比值(O/A),对比经典三角相图法即固定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比值(Km)制备的微乳所需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量及相体积比的大小。结果 对磷脂为乳化剂形成的微乳系统,改良三角相图法所需乳化剂的量为6%-28%,而经典三角相图法所需乳化剂的量为28%-29.6%。对OP为乳化剂形成的微乳系统,改良三角相图法所需乳化剂为23%-40%;而经典三角相图法所需乳化剂为27.6%-49.8%,以上两种系统,前者均较后者用量小。结论 用改良三角相图代替经典三角相图研究形成药用微乳的理论,对寻找低毒性的微乳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备十一酸睾酮(TU)自微乳化制剂。方法 通过伪三元相图绘制和自乳化效率的评价筛选TU自微乳化制剂处方,用HPLC测定药物的含量,考察制剂经高温和光照的影响因素试验后的质量。结果 以辛癸酸甘油酯为油相、Cremophor EL /Tween 85(1∶4)为混合乳化剂、油相与乳化剂重量比1∶1作为TU自乳化制剂介质的处方,在不同介质能迅速形成自微乳液。经高温10 d放置,TU自乳化制剂的质量未发生变化,光照10 d后药物含量略有下降。结论 制备了不含助乳化剂的TU自微乳化制剂,适合于进一步制成软胶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十一酸睾酮(TU)自微乳化制剂。方法通过伪三元相图绘制和自乳化效率的评价筛选TU自微乳化制剂处方,用HPLC测定药物的含量,考察制剂经高温和光照的影响因素试验后的质量。结果以辛癸酸甘油酯为油相、Cremophor EL/Tween85(1:4)为混合乳化剂、油相与乳化剂重量比1:1作为TU自乳化制剂介质的处方,在不同介质能迅速形成自微乳液。经高温10d放置,TU自乳化制剂的质量未发生变化,光照10d后药物含量略有下降。结论制备了不舍助乳化剂的TU自微乳化制剂,适合于进一步制成软胶囊。  相似文献   

20.
赵亮  崔文禹  王永峰 《中国药师》2007,10(5):433-435
目的:研究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Vit E TPGS)作为一种新型乳化剂在聚酸酐紫杉醇微球中的应用,以提高微球质量。方法:以熔解浓缩聚合法制备聚[1,3-双(对羧基苯氧基)丙烷-癸二酸],利用Vit E TPGS和聚乙烯醇(PVA)分别作乳化剂,通过单乳化方法制备紫杉醇微球。结果:Vit E TPGS作为微球乳化剂的用量只有0.1%,低于传统乳化剂PVA的10%,载药量和包封产率提高到8.51%,89.1%,在体外释药实验中,无明显突释现象,累积释药率达到85%。结论:相比于传统的乳化剂PVA,无论是在微球的制备还是在药物的包封产率上,Vit E TPGS都是一种更加有效安全的乳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