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取代苯基)-(吡啶-2-基)-甲酮类化合物为原料,二溴海因和二氯海因为溴源和氯源,1,2-二氯乙烷为溶剂,通过醋酸钯催化的卤化反应,实现了该类化合物的邻位溴代和氯代,得到18种(卤代苯基)-(吡啶-2-基)-甲酮类化合物,并采用1HNMR、13CNM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从底物普适性研究可知,对不同取代基的苯基-(吡啶-2-基)-甲酮类化合物进行邻位溴代或氯代,得到中等或良好的产率。研究发现,二溴海因的反应活性比二氯海因高。控制实验表明该反应为碳氢活化卤代反应,并提出了一种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N-(4-((1R,3S,5S)-3-氨基-5-甲基环己基)吡啶-3-基)-6-(2,6-二氟苯基)-5-氟吡啶酰胺(PIM447)中间体6-(2,6-二氟苯基)-5-氟吡啶-2-甲酸(化合物1)的放大工艺问题,以5-氟吡啶-2-甲酸(化合物2)为原料,经氧化、氯代、卤素交换、酯化、Suzuki偶联、水解反应制备了化合物1。化合物2与H2O2的氧化反应生成2-羧酸-5-氟吡啶-N-氧化物(化合物3)。化合物3与POCl_3氯代反应得到6-氯-5-氟吡啶-2-甲酸(化合物4),在HBr-HOAc溶液中,化合物4发生卤素交换反应得到6-溴-5-氟吡啶-2-甲酸(化合物5)。化合物5与MeOH酯化反应生成6-溴-5-氟吡啶-2-甲酸甲酯(化合物6)。化合物6与2,6-二氟苯硼酸发生Suzuki偶联反应得到6-(2,6-二氟苯基)-5-氟吡啶-2-甲酸甲酯(化合物7)。最后,化合物7在NaOH/MeOH溶液中水解生成目标化合物1,总收率达到58.7%。  相似文献   

3.
以4-氨基哒嗪为原料,通过溴代反应、 Suzuki偶联反应, 2步法合成得到目标化合物5-(2,4-二氟苯基)哒嗪-4-胺,并优化了溴代反应条件:n(苄基三甲基三溴化铵)∶n(4-氨基哒嗪)=1.2∶1.0、混合溶剂v(二氯甲烷)∶v(甲醇)=1∶1, 25℃反应2 h。总收率70.5%,产物及中间体结构经1H NMR和ESI-MS确证。  相似文献   

4.
以氯代乙酰乙酸乙酯与丙二腈为主要原料、乙醇为溶剂、三乙胺为催化剂,合成了中间体5-甲基-4-乙氧羰基-3-腈基呋喃胺(Ⅰ),中间体Ⅰ再与二甲亚砜反应合成5-甲基-4-乙氧羰基-3-腈基呋喃胺二甲亚砜Schiff碱(Ⅱ)。目标化合物Ⅱ通过IR、1HNMR、MS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乙酰基吡啶是一种重要的希夫碱前驱体。以白屈氨酸为原料,经酯化反应,合成了4-羟基-2,6-二乙酯基吡啶,再与3-溴丙烯反应,得到4-烯丙氧基-2,6-二乙酯基吡啶。此产物与乙酸乙酯在乙醇纳催化下C lais-en酯缩合反应,当控制乙醇钠与4-烯丙氧基-2,6-二乙酯基吡啶的摩尔比为0.9∶1时,得4-烯丙氧基-6-乙酰基-2-乙酯基吡啶,而摩尔比为5∶1时,得4-烯丙氧基-2,6-二乙酰基吡啶。其中4-烯丙氧基-6-乙酰基-2-乙酯基吡啶为首次报道合成。产物通过核磁共振和红外分析确认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2,6-二(3-甲基-1-H-吡唑基)-4-溴吡啶为原料,经重氮化、溴化合成了新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双功能螯合剂中间体2,6-二(3'-溴甲基-1'-吡唑基)-4-溴吡啶,通过IR、GC-MS1、HNMR和元素分析等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探讨了合成条件及反应机理。同时,通过GC-MS1、HNMR和元素分析等对第一副产物4-溴-2-(3'-溴甲基-1'-吡唑基)-6-(3'-甲基-1'-吡唑基)吡啶的结构也进行了确认,以其为原料可继续合成目标化合物,大幅提高总产率。  相似文献   

7.
以2,6-二(3-甲基-1-H-吡唑基)-4-溴吡啶为原料,经重氮化、溴化合成了新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双功能螯合剂中间体2,6-二(3'-溴甲基-1'-吡唑基)-4-溴吡啶,通过IR、GC-MS1、HNMR和元素分析等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探讨了合成条件及反应机理。同时,通过GC-MS1、HNMR和元素分析等对第一副产物4-溴-2-(3'-溴甲基-1'-吡唑基)-6-(3'-甲基-1'-吡唑基)吡啶的结构也进行了确认,以其为原料可继续合成目标化合物,大幅提高总产率。  相似文献   

8.
用无水乙醚作溶剂,以溴代环已烷和金属镁反应合成的Grignard试剂-溴代环已基镁为原料与苯甲酰氯反应,经水解合成环已基苯基甲基酮。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确认。  相似文献   

9.
以2-乙酰噻吩和对甲基苯甲醛为原料设计合成了1,5-二(2',2″-噻吩基)-3-对甲基苯基-1,5-戊二酮(化合物A)和2,6-二(2',2″-噻吩基)-4-对甲苯基-吡啶(化合物B),利用LC-MS、1H NMR确认了这两种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化合物A和B的光谱性质进行了探究,发现在300~400 nm波长范围内,化合物B相对于化合物A具有更强的光吸收性能(λ_B=329 nm,logε=4.5;λ_A=261 nm,logε=4.3)。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制备2,6-二甲基-4-苯基-3,5-吡啶二甲酸,首先采取Hantzsch合成法,以0.10 mol苯甲醛、0.125 mol碳酸氢铵和0.25 mol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在40 mL甲醇溶剂中回流0.5 h,合成了1,4-二氢-2,6-二甲基-4-苯基-3,5-吡啶二甲酸二乙酯,产率为45.9%;取0.01 mol 1,4-二氢-2,6-二甲基-4-苯基-3,5-吡啶二甲酸二乙酯在0.02mmol六水三氯化铁的醋酸水溶液中回流反应1 h进行芳构化合成了2,6-二甲基-4-苯基-3,5-吡啶二甲酸二乙酯,产率为50.2%;最后,2,6-二甲基-4-苯基-3,5-吡啶二甲酸二乙酯进行水解合成目标产物,产率为62.7%。  相似文献   

11.
张珂  赵丽萍  张琦  齐婧婧  曹贺冉  毛蓓蓓 《当代化工》2021,50(10):2373-2376
以3-氨基-N-(2,6-二氧代-3-哌啶基)邻苯二甲酰亚胺(泊马度胺,化合物1)和4-溴丁酰氯(化合物2)为原料,经过取代反应得到目标产物4-溴-N-(2-(2,6-二氧哌啶-3-基)-1,3-二氧异吲哚-4-基)丁酰胺,其结构经过1H NMR、13C NMR、MS进行确证,并进一步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在氮气保护下,物料比n(化合物1):n(化合物2)=1:3,反应溶剂为无水四氢呋喃(加入有机碱三乙胺),回流反应时间为4 h.在此条件下,目标产物收率为54.5%.  相似文献   

12.
4-(5-甲基苯并恶唑基)-4'-苯并恶唑基二苯乙烯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氰基苄基氯、邻氨基对甲苯酚和对醛基苯基苯并恶唑为原料,经加成环化、酯化、缩合三步反应合成了荧光增白剂4-(5-甲基苯并恶唑基)-4'-苯并恶唑基二苯乙烯,三步反应的收率分别可达85%、92%和91%以上。双苯并恶唑二苯乙烯产品纯度>99%,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紫外吸收光谱对所得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以对氯苯甲醛和对羧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了5-(4-羧基苯基)-10,15,20-三(4-氯苯基)卟啉(Ⅰ),再与二溴烷烃、5-氟尿嘧啶反应得目标化合物(Ⅲa、Ⅲb)。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其最佳条件是以DMF为溶剂,反应温度125℃,反应时间8 h,产率分别可达20.6%和21.4%,以V(氯仿)∶V(丙酮)=20∶1分离纯化的效果最佳,两种化合物的结构经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等手段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14.
为了优化和改进糖苷化反应的合成工艺,首先以β-D-葡萄糖为原料,经乙酰化、溴代反应合成了糖供体2,3,4,6-O-四乙酰基-α-D-溴代葡萄糖(Ⅲ);再与2-羟基-3,4-二甲氧基苯甲醛(Ⅳ)经糖苷化反应合成了2,3,4,6-O-四乙酰基-(2,3-二甲氧基-6-甲酰基)苯基-β-D-葡萄糖苷(Ⅴ);最后对化合物Ⅴ进行水解得到了目标化合物(2,3-二甲氧基-6-甲酰基)苯基-β-D-葡萄糖苷(Ⅵ)。结果表明:在合成氧糖苷(Ⅴ)的过程中,采用无水K_2CO_3为缚酸剂,四丁基溴化铵(TBAB)为相转移催化剂,反应收率可达78.9%;化合物Ⅴ水解的最优条件是以甲醇为溶剂、无水K_2CO_3为催化剂。所得到产物经核磁、红外、质谱表征,证明为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2,6-吡啶二甲醛合成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前言 2,6-吡啶二甲醛是一种市场上难以见到、还未形成生产规模的产品。2,6-吡啶二甲醛含有两个醛基,可与二胺等化合物反应生成环化物,因而近年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其主要合成方法是2,6-二甲基吡啶氧化法,但该法存在要求较高,控制苛刻等缺点。本文提出一种新方法,以2,6-吡啶二甲酸为原料,经酰化、酯化、还原和氧化制得2,6-吡啶二甲醛。并用红外光谱对每一步的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该合成路线反应条件平和、易于控制,未使用有特殊要求的试剂和原料,是实验室制备2,6-吡啶二甲醛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以6-溴吡啶-2-甲酸和3-腈基-4-甲基-2,6-二氯吡啶为原料,经过酰胺化、肼取代、缩合等反应合成4种新型吡啶腙类Schiff碱有机配体:N-苯基-2-甲酰胺-6-肼吡啶缩水杨醛;N-苯基-2-甲酰胺-6-肼吡啶缩香草醛;N-苯基-2-甲酰胺-6-肼吡啶缩对羟基苯甲醛;3-腈基-4-甲基-2,6-二肼吡啶二缩水杨醛。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呋喃为母核的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可抑制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的活性。报道了一种以新型的呋喃为母核类化合物,合成N-甲基-(5-(4-腈基苯基)呋喃-2-基-甲基)-乙胺盐酸盐的方法。以5-溴糠醛为原料,经还原胺化反应、微波辅助的Suzuki反应和脱保护基3步反应合成了5-苯基取代的呋喃类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和HR-MS表征,总收率为73%。  相似文献   

18.
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和间二甲氨基苯甲酸为原料,经过缩合、水解和氧化得到中间体6-二甲氨基-2-(4-二甲氨基苯酰)苯甲酸,其再与1-丁基-2-甲基吲哚发生缩合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3-(4-二氨基苯基)-3-(1-丁基-2-甲基-吲哚-3-基)-6-二甲氨基苯酞,4步反应总收率58%。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和单晶测试确证。基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结果,结合理论计算,研究了该化合物的变色机理。结果表明,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和消除反应,增加分子共轭,导致吸收光谱红移,是影响该化合物变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李冰  陈军 《应用化工》2007,36(10):996-997
研究了以3-氯-5-甲氧基-2,6-二硝基吡啶为原料,通过甲氧化、硝化、氨化合成3-甲氧基-5,6-二氨基-2-硝基吡啶,该化合物的结构通过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确认为目标化合物。分析了3-甲氧基-5-氯-2,6-二硝基吡啶的氯基和硝基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20.
几种新型吡啶卟啉季铵盐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高焕君  韩士田  刘彦钦 《化学试剂》2005,27(12):757-758,760
采用了以吡咯和吡啶甲醛为原料,二甲苯为溶剂,水杨酸为催化剂的新反应体系合成了meso-四(4-吡啶基)卟啉.再与不同链长的溴代烃作用,合成了3种新型吡啶卟啉季铵盐化合物.其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