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腹腔肿瘤转移复发病灶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间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的4例消化系恶性肿瘤转移灶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有多年肿瘤综合治疗史,为处理局部转移灶行超声引导粒子植入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植入粒子20~53枚,剂量21.84~48.23 Gy。随访3~36个月,一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患者均带瘤生存,无严重并发症,疾病无明显进展。结论:对于不可切除的腹腔恶性肿瘤,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可有效控制局部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符合本次研究相关标准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0例;均给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评估其疗效,统计RR率,将年龄、性别、发病部位、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等因素作为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纳入研究,先后进行单因素和先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不同发病部位、肿瘤直径、化疗情况下RR率差异显著(P0.05);将近期疗效作为应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因素代入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TNM分期(P=0.000)、肿瘤直径(P=0.001)、D100(P=0.003)、化疗情况(P=0.002)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TNM、肿瘤直径与RR率为负相关,D10080 Gy则RR降低,当D100≥80 Gy时RR率提高。结论 CT引导~(125)I粒子植入能有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影响因素较多,可根据患者是否有以上因素预估疗效,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中125Ⅰ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将44例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手术加125Ⅰ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组20例和术后常规外放疗组24例,比较两组的局部复发率、转移率、1年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x2检验.结果植入组的局部复发率、1年生存率和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5%、100%、0%、0%;与常规组的29.2%、79.2%、8.3%、58.3%相比,P<0.05;转移率分别为10%、25%,两组相比P>0.05.结论术中125Ⅰ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明显,安全性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125Ⅰ粒子治疗肺恶性肿瘤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科  李卫 《四川医学》2011,32(1):32-34
目的评价放射性~(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肺癌的技术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2007年3月,82例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或术中不能切除的肺癌患者纳入分析,分为常规放化疗组、碘~(125)Ⅰ粒子综合治疗组、单纯碘~(125)Ⅰ粒子植入组。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精确制定等剂量曲线和制定计划,治疗的肿瘤全部靶区位于90%等剂量曲线之内。在CT或术中根据治疗计划进行肿瘤穿刺,将~(125)Ⅰ粒子植入到预定位置。比较术后患者肿瘤大小、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125)Ⅰ粒子综合治疗组术后1个月比较肿瘤大小,有效率(CR+PR)88.09%。生存质量、不良反应有明显变化(P〈0.05),中位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生存质量明显好于常规放化疗组(P〈0.05)。单纯碘~(125)Ⅰ粒子置入组肿瘤大小明显好于常规放化疗组(P〈0.05)。生存率优于常规放化疗组,处于统计学边沿水平。结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具有创伤小,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生活质量高,疗效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原发性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2-2016年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原发性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125 Ⅰ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对照组患者接受125I粒子植入术.所有患者按照三维实体计划系统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术后第2、6个月复查胸部CT.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1.1)测量患者实体瘤最大直径之和,评价两组实体瘤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术后2个月和6个月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70%和75%,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30%和35%,两组6个月总体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气胸、咯血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CT引导下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原发性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较单纯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更高,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导引Ⅰ125粒子植入治疗8例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对8例中晚期肺腺癌在CT引导下Ⅰ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结果:6个月后总有效率为75%,术后渗血4例,气胸2例,单肺压缩均<30%,给予一般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未发现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结论:CT导引Ⅰ125粒子植入主要用在临床未能手术治疗的患者,近期效果显著,远期疗效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适应证,并初步评价其疗效。方法对我科2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治疗计划系统(TPS)指导下,常规手术切除肺部肿瘤后(3例肿瘤无法切除),术中直视下将^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到肿瘤残留部分、手术无法切除的转移灶、淋巴结或者癌细胞易播散部位,观察并初步评价其疗效。结果全组手术均成功,无围术期死亡。术中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10~57粒,共543粒,平均(25.9±11.7)粒。平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52.6±47.2)min和(8.4±3.5)d,与常规肺叶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16个月,3例肿瘤无法切除患者中2例死亡,1例肿瘤明显缩小,其余18例生存患者局部未见肿瘤复发,亦未发现远处转移。肿瘤局部控制率达90.5%(19/21)。结论术中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有效地改善肿瘤局部控制率,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适形放疗加用放射性125Ⅰ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盆壁复发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3例盆壁复发肿瘤患者(宫颈癌15例结直肠癌8例)共27个病灶采用计算机立体计划系统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行125Ⅰ粒子立体周边插植植入术后一周内开始适形放疗治疗,结束后1~3个月复查CT. 结果 疼痛缓解率91.3%.下肢水肿缓解率90.9%.CR 56.5%,PR 34.8%,NC 4.3%,PD 4.3%.1例患者治疗区域肿瘤无变化对侧盆壁及腹膜后出现新生转移灶.结论 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术联合适形放疗治疗盆壁复发肿瘤安全、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近期疗效满意远期临床疗效尚需选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意义及疗效.方法采用常规手术切除肺瘤体后,术中直视下将^125I粒子植入到肿瘤残存部分,手术无法切除的转移的淋巴结内,治疗23例非小细胞肺癌.结果 23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未出现植入^125I粒子而导致严重并发症,随访3~11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碘125(125Ⅰ)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B、C期各类恶性肿瘤行根治性手术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或姑息性手术在肿瘤部位直接植入125Ⅰ粒子,以及CT引导下将125Ⅰ粒子直接植入肺癌组织中.术后观察血象,临床表现,定期复查B超、X线及CT,了解肿瘤复发或转移情况.结果16例中存活时间最长达37个月.结论125Ⅰ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的,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王重韧  赵明  徐欣  尤宇  韩磊  赵四军 《河南医学研究》2010,19(2):202-204,208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及放射性并发症。方法:35例复发的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125I粒子植入组和单纯手术组。125I粒子植入组肿瘤切除后植入125I粒子,植入深度为0.5~1.0cm,粒子间隔1.0cm。术后每2个月复查MRI,全部患者接受8~32个月随访,观察中位生存期及毒副作用。结果:单纯手术组中位生存期40周(95%CI,25~53周),125I粒子植入组中位生存期62周(95%CI,42~69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125I粒子植入组中发生4例顽固性脑水肿,3例脑放射性坏死,此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结论: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可有效地提高复发性脑胶质瘤的生存时间,125I粒子植入后放射性脑水肿和脑坏死与肿瘤恶性程度、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前外放疗的剂量和作用时间等作用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特别是对手术切除后复发、不能手术、对常规放化疗治疗效果不佳的难治性肿瘤,具有治疗精度高、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创伤小、治疗时间短、患者的耐受性好、疗效肯定等优点.笔者于2009年5月-2010年7月对7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CT和超声引导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就其使用方法、安全性和近期疗效等方面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正>2003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对133例体表难治性恶性肿瘤患者中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行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胸外科经放射性125I植入治疗难治性体表肿瘤133例,其中男79例,女54例。年龄1686岁,中位年龄58岁。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49例,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25例,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16例,浅表肉瘤术后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比较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MWA)联合125I粒子植入和仅用MWA治疗实体瘤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9月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58例实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纳入26例患者,将CT引导下MWA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13例实体瘤患者作为观察组,仅行MWA的13例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术后2个月复查,记录不同方案治疗前后的肿瘤大小和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AFP)变化情况,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术后2个月复查,观察组与对照组的ORR分别为84.6%、61.5%(P=0.378);生活质量好转率分别为76.9%、61.5%(P=0.673);治疗后两组CA199、CA125、CEA和AFP值均降低,其中CEA和CA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MWA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实体瘤的近期疗效确切,是MWA治疗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中植入放射性125Ⅰ粒子治疗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可行性.方法 对2008年4月至2010年5月期间我科术中确诊的ⅢB NSCLC 5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外放疗组,30例;B组:125Ⅰ粒子植入组,29例.两组患者均在接受外照射治疗或125Ⅰ粒子植入术后接受2~4个周期GP方案化疗.应用RECIST(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判断疗效,RTOG(急性放射反应分级标准)评价放射损伤及并发症,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和并发症.结果 对两组患者随访超过6个月,并行影像学检查以了解肿瘤大小及评价近期疗效.两组患者半年生存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3.3%和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4%和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Ⅰ组织间永久植入姑息治疗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疗效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可作为ⅢB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恶性梗阻性黄疸125I粒子支架植入术后支架通畅时间的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胆道125I粒子支架植入的11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选择性别、年龄、梗阻部位、125I粒子支架类型、原发肿瘤类型以及术后是否对原发肿瘤进一步治疗作为研究参数,评估影响该类患者125I粒子支架通畅时间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胆道梗阻部位、125I粒子支架类型、原发肿瘤类型以及术后是否对原发肿瘤进一步治疗是影响支架通畅时间的主要因素(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胆道梗阻部位、125I粒子支架类型、是否针对原发肿瘤进一步治疗是影响支架通畅时间的独立因素(P<0.001)。结论 多因素分析显示,胆道梗阻部位、125I粒子支架类型、是否针对原发肿瘤进一步治疗是影响恶性梗阻性黄疸支架通畅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评估该方法治疗的患者预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对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胸外科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肺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与并发症发生率等因素。结果试验组的护理依从性(92.0%)高于对照组(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0%)低于对照组(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护理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125Ⅰ粒子植入来治疗肺癌的护理要点。方法:对38例行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的肺癌患者在手术前、中、后及术后并发症护理中进行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未发生与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相关的死亡,治疗后1个月复查与治疗前比较全部患者除专科情况有变化,一般情况无明显变化。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有效地护理及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密切观察,是提高治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肺转移瘤的可行性,评估其临床疗效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97例结直肠癌肺转移瘤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联合治疗组(n=43)和对照组(n=54),联合治疗组接受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并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常规化疗治疗。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末次随访时间为2022年1月1日。结果:联合治疗组靶病灶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CA19-9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所有不良反应均为1~2轻度不良反应。Cox回归模型显示,粒子植入术后(HR=0.35)、原发肿瘤TNM分期为Ⅰ-Ⅱ期(HR=2.59)、无瘤间期(DFI)>12个月(HR=1.71)以及ECOG评分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