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Romax软件对新型高性能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件———滤波减速器的齿轮进行修形研究。介绍了滤波减速器的结构及传动原理,结合计算公式确定了相关的修形参数,并使用Romax软件对修形参数进行优化,计算修形前后的齿轮振动响应及传递误差,验证修形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单边修形效果更好,对滤波减速器进行修形可以有效改善其传动性能。  相似文献   

2.
对齿轮副进行齿廓修形和齿向修形,可以减小由轮齿受载变形和制造误差引起的啮合冲击,从而提高齿轮的啮合性能和承载能力.给出了翻板机主减速器的主要参数,对一级齿轮副进行了齿廓弹性变形和齿向弹性变形计算,确定了齿廓和齿向修形量.减速器现场检测结果,验证了齿轮修形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RV减速器结构设计过程中未考虑摆线轮齿廓修形对接触力变化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摆线轮齿廓修形的RV减速器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将齿廓修形理论与摆线轮接触应力计算结合起来,考虑体积、效率、接触应力等因素,建立了以体积小、效率高、摆线轮接触应力小为多目标函数的优化数学模型,采用NSGA-Ⅱ算法进行求解,并与单目标优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原始设计,RV减速器体积减小了21. 24%,效率提高了2. 03%,摆线轮接触应力降低了20. 26%,同时,多目标优化方法相较于单目标优化方法具有更高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4.
摆线轮作为RV减速器的核心精密关键零件,其运行状况决定了减速器的传动精度、效率、疲劳寿命、可靠性等重要性能指标。如何确定摆线轮的最优齿廓修形参数是提高减速器传动精度、回差以及装配工艺性的关键技术。针对多种基于正等距加负移距的摆线轮齿廓修形模型,利用MATLAB工具分析各模型下的摆线针轮传动载荷分布、啮合齿对数、与转角修形共轭齿廓的趋近程度以及回转精度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各模型的优化参数存在一定差异,在接触齿对数、载荷分布等方面性能基本一致,修形齿廓与理论齿廓间的间隙大致相等,分布较为均匀,且修形齿廓均十分趋近转角修形共轭齿廓;基于齿廓法向间隙建立的模型既能保证同一时刻的多齿对啮合及承载的均匀性,又能得到更高的回转精度,更适合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新研制的一种变厚齿轮RV减速器并阐述了该减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设计以及它的各项性能。这种传动装置非常适用于驱动工业机器人的关节。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精密行星齿轮减速器的振动噪声问题,通过Romax Designer软件建立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对减速器箱体进行模态分析,提取箱体的前六阶约束模态振型和固有频率,确定产生噪声的共振频率点;同时分析了齿轮传动误差、齿轮时变啮合刚度等激励的特性。提出通过齿轮修形降低减速器内部动态激励进而减小振动和噪声的方法,并使用LMS Virtual.lab软件对减速器进行声学响应求解。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减速器的振动和噪声明显降低;最后搭建了行星齿轮减速器试验台,实测噪声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贡林欢  左健民 《机械强度》2020,42(2):459-463
成形磨削精度高,砂轮修整灵活,逐渐替代展成磨。基于成形磨削技术,提出一种RV摆线轮分段修形方法。具体地,在工作段采用转角修形保证共轭啮合,在非工作段采用样条曲线过渡保证顶隙。该方法克服了等距+移距组合修形无法完全吻合转角修形曲线,且不满足共轭啮合条件的缺陷。分别将分段修形与组合修形应用在RV-20E的摆线轮修形中,结果显示,组合修形在工作段与目标曲线离差较大,修形效果较差,分段修行完全满足共轭啮合条件。  相似文献   

8.
机器人用高精度RV传动中摆线轮修形对回差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卫东  李欣 《机械传动》1999,23(1):24-25,28
本文在分析影响机器人用高精度RV传动回差的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摆线轮修形对回差的影响,并建立了其数学模型,确定了摆线轮的修形方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滤波减速器的结构及传动原理,分析了滤波减速器轮齿齿形修形的原因,同时选用适用于工业生产的修形量、修形曲线及修形长度计算方法,对样机进行了实例计算。并用ANSYS对修形前后齿轮啮合过程进行动态接触有限元分析,比较修形前后轮齿表面接触应力的变化,验证了修形效果。最后对样机进行了振动测试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轮齿齿形修形可以起到减振降噪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崔淑香 《一重技术》1994,(1):21-26,17
齿轮的修形分两部分,即齿端修形和齿形修形。本文针对这两部分从其作用、设计、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在设计制造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RV30-AⅡ型变厚齿轮减速器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进行了机器人用RV30-AⅡ型变厚齿轮减速器的测试试验,并与日本同类减速器的性能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其回差、刚度和效率等主要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2.
齿轮的电化学修形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研究众多修形理和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简便实用的斜齿轮修形量计算方法,并运用电场控制的理论,完善了电化学修形工艺。该工艺适用于各种齿轮的轮齿修形。  相似文献   

13.
针对常用组合修形方法无法同时满足高精度摆线轮高承载、低回差要求的问题,提出一种偏心距组合修形方法。在运用三坐标测量仪对RV-40E型减速器摆线轮进行精密测量的基础上,基于最小二乘法对测量所得的摆线轮齿形坐标参数进行圆弧拟合,并得到了相应的摆线轮齿形方程。然后,以所得齿形方程曲线为目标齿廓曲线,运用Matlab对"偏心距+等距+移距"、"等距+移距"、"等距+移距+转角"3种组合修形方式的所形成的摆线轮的齿形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相较于"转角+等距+移距"和"等距+移距"组合修形,"偏心距+等距+移距"组合修形所得的曲线与目标齿廓曲线的偏差更小,说明了"偏心距+等距+移距"组合修形方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张辉  冯晓宁 《机电工程》2021,38(6):787-791
针对NN型渐开线少齿差行星减速器的承载能力问题,在减速器载荷实验台上进行了样机承载能力的实验研究.该减速器传动系统中的双联齿轮偏载现象严重,为了改善双联齿轮的承载情况,首先,使用齿轮修形方法进行了双联齿轮的齿面修形和载荷虚拟仿真分析,降低了双联齿轮齿面的单位长度载荷,改善了双联齿轮的齿面载荷分布不均和齿面接触斑位置,并...  相似文献   

15.
摆线轮修形是保证RV减速器优良传动性能的重要手段,为了探求合适的修形方式和具体的修形量,通过建立受载下多种摆线轮修形方式的RV减速器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得出传动精度和输出转速,用输出转速的方差值来评价运转平稳性,然后利用神经网络训练,得出传动精度和平稳度与修形量间的映射关系,再利用遗传算法将加权传动精度绝对值和平稳度之和作为适应度值,调用已得出的映射关系求出不同修形方式下最小适应度对应的修形量,接着计算已得修形量下的摆线针轮间最大啮合力和同时啮合齿数,结果表明,最佳的负等距加正移距修形方式,使得适应度值最小,但是RV减速器承载能力较差,正等距加负移距修形方式下求得适应度值最大,但是承载能力较好,研究结果为提高RV减速器的传动精度、运转平稳性和承载能力提供了新的摆线轮修形思路和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变厚齿轮RV减速器系统扭振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器人用变厚齿轮RV减速器是为驱动机器人关节而开发的一种新型减速器,因而对其动态性能要求较高。利用传递矩阵法建立了该减速器的动力学方程,并计算了它的动态参数和能量分布,找出了它们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提高其动态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机械传动》2017,(2):71-76
利用Pro/E建立实体装配模型,导入到ADAMS中建立虚拟样机,基于正交试验法采用直观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比较针齿中心圆半径误差、摆线轮移距和等距修形量、偏心距误差和针齿半径误差对RV减速器传动误差的影响,并针对影响因素推导出传动误差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针齿中心圆半径误差对RV减速器传动误差影响最大,偏心距误差对RV减速器传动误差影响最小,与仿真试验结果对比表明传动误差计算公式正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机械传动》2015,(12):1-6
针对机器人RV减速器摆线轮,基于单齿无侧隙失配修形的理念,将二阶抛物线修形量沿法线方向直接叠加至摆线轮的理论共轭齿廓,推导了修形后摆线轮齿廓的齿面方程。通过控制齿廓修形系数,可控制齿廓曲线不同啮合位置的修形量。所提出的抛物线修形方法与传统的等距加移距组合修形方法不同点是:在摆线轮主要工作段,修形后的齿廓更加逼近完全共轭齿廓。在Matlab中编写了摆线针轮传动的TCA程序,形成了抛物线型传动误差,证明该修形方法的合理性,从而为RV减速器摆线轮的修形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谢家凤 《机械》1995,22(3):31-35
齿轮齿形修形方法探讨陕西兴平49信箱(713105)谢家凤大功率高速重载齿轮,传递速度高、力矩大,设计时除要求高精度外,还提出了齿形、齿向修形要求。齿轮的齿形修形主要考虑齿顶齿根;齿向修形即齿向修鼓形齿。轮齿的齿顶、齿根修缘是为其补偿齿轮的基节制造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齿轮受载情况的分析,介绍了齿轮修形的原理和方法,并对齿轮修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以推动齿轮修形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