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1983)咖啡油 来源——Artiste Flavor/Essence Inc.;CAS#8001—67—0;香气特征——@1.0%,灰似的,烤过的木香,带有轻微焦的意式/法式烘焙咖啡豆的香韵。略带硫化物的头香和焦糖后味的焦香;尝昧特征——@5~10PPM,烘焙黑咖啡的味道,焦昧,壤香味,豆和坚果的香味,带有涩的余味的轻微硫化物的味道;建议应用——咖啡增香剂、烤坚果香、猪肉和牛肉的烤肉样香韵,摩卡和可可香型,巧克力、焦糖的焦香,咖啡饮料,以及在烘烤芝麻油中仲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咖啡豆、咖啡种皮致香成分及在再造烟叶配方中的应用效果,将同一烘焙条件下的咖啡豆、咖啡种皮分离,进一步制备得到浸膏.使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浸膏致香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GC-MS)进行分析,并研究浸膏在再造烟叶配方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同一烘焙条件下的咖啡豆、咖啡种皮由于提取部位、...  相似文献   

3.
来源——Flavor Materials International;天然;香气特征——@100%,烤坚果香,芝麻、花牛、榛子样香气并带有点灰烬似的咖啡香韵;尝味特征——@0.1%,烤坚果样味道,灰烬似的咖啡味道,带点脂肪香的芝麻味,油油的花生样香气;建议应用——成味香韵,花生、咖啡、榛子和其它坚粜的烘烤香韵,以及水溶性的油炸香型。  相似文献   

4.
(1695)2,6-二甲基吡嗪 来源——Fleurchem;FEMA#3273,CAS#108-50-9;天然等同物:天然来源——咖啡、西红柿浓汤、烤土豆、可可、咖啡、熟牛肉和鸡肉、蘑菇、炒大麦、烤核桃、茶叶,以及佛吉尼亚烟草;香气特征——@1.0%,霉香,可可粉香,烟草气,干的茶叶香,蘑菇伞的壤香和土豆样香气,肉香,烤花生壳,咖啡和烟草香。  相似文献   

5.
穆旻 《北京日化》2007,(2):27-28
由美丽的香荚兰花到绿色的香荚兰豆,再到传统腌制的棕色香荚兰豆,这个变化过程吸引了众多科学家的注意。特别是香料香精行业领域的科学家,十分关注具有香兰风味的物质是如何在没有香味的香荚兰豆中形成的,并对腌制的香荚兰豆中的挥发成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咖啡(Coffee) Moore Ingredients Ltd.’s公司推出的"天然咖啡蒸馏物(FTONOP),是一种具有焙烘咖啡特征香气的食品香料。呈无色到淡黄色液态,可以为饮料、乳制品和含酒精饮料提供咖啡的香气和香味。  相似文献   

7.
(1683)2-甲基-3-四氢呋喃硫醇 FEMA#3787,CAS#57124-87-5,天然等同物;香气特征——O.1%,强烈的烤牛皮香气,带有肉汤样香气,硫磺气,脂肪气,咸香并带有咖啡香气,鸡肉和火鸡肉香韵;尝味特征——O.10-O.50PPM,强烈的烤牛肉的肉香,并有美味的烤肉油汁和肉汤的香韵。还具有烤火鸡肉和烤鸡的香韵;建议应用——烤牛肉、猪肉、火鸡和鸡肉香精,肉汁咸味香精、咖啡和掺油面粉糊(用于做法式浓羹汤)、焦糖、咸味奶油糖果、煮洋葱、牛肉清汤和肉汤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8.
仿香荚兰香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俊峰 《化学世界》1991,32(8):379-380
<正> 香荚兰(vanilla)主要香味化学成份是香兰素(vanillin),具有浓郁的奶油味、甜味和香味,是食品加香的高级天然香料,是高档糖果、巧克力、冰淇淋、咖啡、奶粉和饮料等不可缺少的加香产品。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香荚兰加香产品  相似文献   

9.
(2114)榛实CO2提取物 来源——Cargill Flavor Systems:天然;香气特征——@1.0%,坚果香气,油性的,烤榛子和花生的香气,甜的,奶油香和带有轻微硫化物香韵的新鲜香气;尝味特征——@IOPPM,烤榛子和花生的香味,带有油脂和脂肪香韵的绵长霉味;建议应用——马卡达姆坚果、榛子、巧克力组合物如费列罗Nutella、西班牙花生、咖啡香精。  相似文献   

10.
咖啡呋喃是一种香势强的呋喃环含硫香料,对于咖啡呋喃的研究,起步于分析技术的20世纪60年代,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鉴于其源于自然界的提取量根本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以及其合成难度,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高效的合成方法。至今国内外已有几种不同的合成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咖啡呋喃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厂家的生产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详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咖啡炭纤维作为一种新型改性涤纶,由于其优良的多功能性,如远红外发射功能、抗紫外线功能等,使其在纺织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广。介绍了咖啡炭纤维的主要性能,详述了咖啡炭纤维的应用和生产现状,以及其自身存在的一些加工和应用弊端,如静电现象等,最后展望了咖啡炭纤维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2.
(2144)2-甲基-3,5-或6-(糠硫基)-吡嗪 来源——Oxford Chemicals Ltd.;FEMA#3189,CAS#65530—53-2;合成;香气特征——@0.10%:硫化物气息,坚果香,咖啡样香气,带有大蒜香韵的谷物和谷类食品样香气;尝味特征——@1.0PPM:咖啡,烤坚果样香味,略焦的谷类食品和谷物样味道,并带有焦糖和可可香韵;建议应用——烘焙产品、爆米花、面包、法式牛奶糖浆、焦糖,肉类香韵和咖啡。  相似文献   

13.
以废弃生物质咖啡渣为碳源,通过与含铁和含氮的化合物先混合再共热解制备出一系列氧还原(ORR)催化剂。利用XRD、SEM、BET、XPS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铁在热解过程中能够与咖啡渣中的固有氮结合形成Fe2N活性物质,使咖啡渣中的氮获得有效利用。同时,通过引入少量外部氮源并对焙烧条件进行优化,获得一种高氮掺杂量的催化剂CGNFe-NH3,其在0.1 mol/L KOH中的半波电位达0.94 V。  相似文献   

14.
《广东化工》2021,48(11)
为了制备一款保留咖啡原有香气和口感的咖啡提取物,采取了分步提取的方法,先使用环己烷提取出馥郁咖啡香气的咖啡油,在咖啡粉碎目数为40目,环己烷与咖啡豆质量比为4︰1,回流时间90 min条件下,咖啡油得率为9.2%,然后采用动态循环提取技术提取咖啡渣中咖啡口感的浓缩液,去离子水与咖啡渣质量比为7︰1时,咖啡浓缩液得率为28.3%,结合乳化包埋技术将咖啡油和咖啡浓缩液组合为水油两溶咖啡提取物,大大提高了咖啡提取物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刘园 《中国搪瓷》2011,(8):46-47
在人们大都在怀疑传统书店存在的必要性时,一个叫做“参差咖啡”的书店已经悄然在全国开712家店面。参差咖啡属于特色小书店的范畴,但是却能吸引到文青以外的更多人群。看到各种类型、不同口味的人在参差咖啡俯仰随心、或坐或躺,笔者依稀看到了书店的未来模样。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烟草薄片的品质,利用产香酵母对造纸法烟草薄片生产工艺中的浓缩液进行发酵处理,研究了产香酵母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浓缩液内几种常规成分和香味成分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酵母发酵时间和接种量对浓缩液内氨基酸、还原糖、总糖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且发酵时间对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大于对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浓缩液接种质量分数1%的产香酵母发酵12 h时还原糖和总糖含量达到最低;②浓缩液经产香酵母发酵可增加浓缩液内香味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最优处理条件是接种质量分数1.0%的产香酵母,发酵78 h,浓缩液含有香味成分最多53种,总含量最高为1 061.69μg/mL;③接种质量分数1.0%产香酵母,发酵36 h的浓缩液的香味成分含量为842.86μg/mL,酮类香味物质含量高达182.86μg/mL,定义为酮香型浓缩液,而发酵48 h的浓缩液的香味成分总含量为847.29μg/mL,酸类物质含量最高为460.74μg/mL,将其定义为酸香型浓缩液,这两种生产工艺最有利于在薄片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化学探究式教学中,通常采用滴定法和抽气法测定饮品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但此类方法不适合定量测定颜色较深饮品物质含量。以一款市售即溶咖啡饮品为例,通过加热的方式,采用质量差法定量测定其碳酸氢钠的含量,并通过对照组计算实验的相对误差。实验不仅对颜色较深饮品中物质含量的测定提供参考,而且对开展物质定量测定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化学学科素心素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六十年代中期的文献报导:咖啡,可可和土豆等天然食物中含有烃基取代吡嗪,众多香味往往和毗嗪类衍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香、色、味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如要求食物加工后能保持原有特色,人造食品更加逼近天然食物。当需求逐渐从动物蛋白转向植物性蛋白时,要求人造肉的香味更接近动物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了在可见光条件下利用咖啡渣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离子Cr(Ⅵ)的行为及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咖啡渣在可见光照射下能够去除水体中98%的Cr(Ⅵ),其去除Cr(Ⅵ)的表观拟合速率常数(0.0193 min-1)是避光条件下的8倍。XRD和FT-IR等表征结果表明咖啡渣由大量的木质素及一定量的酚羟基,氨基和羧酸基等官能团物质构成。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光电流试验证明咖啡渣具有可见光响应能力,在可见光的激发下,咖啡渣固体内部的电子-空穴对快速分离,光电子由价带跃迁到导带,具有还原性的光生电子直接被预吸附在咖啡渣表面的Cr(Ⅵ)离子捕获,从而实现Cr(Ⅵ)的快速还原去除。此外,咖啡渣具有稳定的光响应能力和循环去除Cr(Ⅵ)的能力,以及治理含Cr(Ⅵ)工业废水的潜力。该研究揭示了可见光促进咖啡渣高效去除Cr(Ⅵ)的机制,同时为实现咖啡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曹淑芬 《发现》2011,(2):42-43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平时喝少量咖啡的人如果一下喝咖啡太多,患脑中风的风险就会增加一倍。特别是喝完咖啡之后的一小时,患致命性脑中风的概率最高。直到两小时后,咖啡的作用才慢慢消退,患中风的风险随之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