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随访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其发病率高、病程迁延、根治困难。近年来,国内外治疗慢乙肝的主要措施是抗病毒治疗,它对于控制病情、防治复发、阻止其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干扰素、核苷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但抗病毒药物具有用药时间长、费用高的特点,患者难以长期坚持治疗,依从性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方法: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针对相应的适应症选择合理的药物.结果:抗病毒治疗在目前慢乙肝治疗中疗效最为可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应根据适应症,选择以α-干扰素或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为主进行长期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由于病毒持续感染、免疫功能紊乱,致使病情迁延难愈,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干扰素被认为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它主要是通过其诱导的抗病毒蛋白及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发挥抗病毒作用,但单独使用疗效不理想.本研究就干扰素联合小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由于病毒持续感染、免疫功能紊乱,致使病情迁延难愈,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干扰素被认为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它主要是通过其诱导的抗病毒蛋白及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发挥抗病毒作用,但单独使用疗效不理想。本研究就干扰素联合小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在于抗病毒治疗。目前国际上最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是α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药物。α干扰素用干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已有二十多年,经过大量病人的治疗,许多医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干扰素是人体对抗病毒的一种重要的免疫因子。已知干扰素可分为α、β、γ三大类,其中α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肝纤维化和免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在于抗病毒治疗。目前国际上最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是a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药物。a干扰素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已有二十多年,经过大量病人的治疗,许多医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近日,一位乙肝患者来门诊咨询:医生建议他用韦立得联合干扰素治疗,乙肝表面抗原有可能转阴,但他打了第一针干扰素后,人一直乏力、气短、关节痛.干扰素是什么?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 什么是干扰素? 干扰素是一类有广谱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血管生成、抗肿瘤、抗增殖等作用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家族,主要有α、β、γ 3种.其中α-干扰素为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其通过作用于被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相应受体,诱导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进而发挥抗病毒作用,临床可用于病毒性疾病,如病毒性肺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是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和调节免疫功能活性的多功能蛋白质药物。目前对病毒感染性疾病尚无特效方法,公认干扰素对乙型、丙型肝炎及带状胞疹等病毒性感染是最有希望的药物。近年来国内外已大量将干扰素用于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等疾病。但临床应用干扰素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现状河南省三门峡市黄河医院(472000)卫立堂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目前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全世界大约有3亿人患有乙肝引起的肝硬化,因此,WHO已把乙肝列为世界第九死因(1)。干扰素(IFN)因具有抗病毒和免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乙肝表面抗原的核苷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86例低乙肝表面抗原(HBsAg<1000 IU/mL)的恩替卡韦(ETV)经治的乙肝e抗原(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ETV单药治疗组和序贯治疗组。连续用药4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HBsAg下降、HBsAg清除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序贯治疗组的HBsAg下降及HBsAg清除率明显高于ETV单药治疗组(P<0.05)。两组的HBs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长期ETV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通过额外增加干扰素治疗,有利于提高HBsAg清除率,从而使患者达到停药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乙型肝炎(乙肝)都强调必须抗病毒治疗,但由于没有特效药物,且药物种类繁多,临床上治疗极为紊乱。笔者总结多年来临床应用的体会和国内多数资料报道,认为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已逐渐由单一干扰素治疗改为联合治疗,在用药上也改变了传统的方法。抗病毒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出现YMDD变异的临床处理.方法 采取不同措施对乙肝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出现YMDD变异的患者进行临床处理,将患者分成三组,第一组应用干扰素交替使用(干扰素组),第二组应用苦参素治疗(苦参素组),第三组应用阿德福韦酯交替治疗(阿德福韦酯组).对以上三组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定期复查肝功能、HBVM、HBV-DNA,超声总结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对三组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最佳方案.结果 干扰素组治疗6个月时,DNA阴转率36.6%,转氨酶复常率40.0%.苦参素组治疗6个月时,DNA阴转率20.0%,转氨酶复常率33.3%.阿德福韦酯组治疗6个月时,DNA阴转率70.0%,转氨酶复常率65.0%.结论 交替应用阿德福韦醋治疗YMDD变异的慢性乙肝患者显效快,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及研究.  相似文献   

13.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最根本的措施是抗病毒,如能彻底清除病人体内的乙肝病毒,病人就会康复。过去和现在应用干扰素治疗乙肝及丙肝而疗效确切,但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核酸(HBV-DNA)的阴转率仅为30%~50%,停药后还会有部分病例复发,最后有效率只有30%左右。又因干扰素有明显的副作用,有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可逐渐进展为肝硬化、肝癌^[1]。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的根本治疗方法,干扰素是其中重要的治疗药物^[2]。由于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确切,不易引起病毒变异和耐药,并能阻断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3],所以被作为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乙肝)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进展较慢的传染病,是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部分患者可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应用抗病毒治疗缓解病情非常重要。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已成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有效方法。因为派罗欣有较多的临床不良反应,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我们对20例乙肝患者使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是目前治疗乙肝、丙肝唯一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为了使肝炎患者对其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帮助他们决定是否选择干扰素治疗,了解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我们谈以下几个问题。 干扰素治疗的适应症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HBeAg,HBV DNA)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抗—HCV.HCV RNA)阳性,均可试用干扰素治疗。但最好同时符合下述条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持续轻度增高(100—300单位/升),无重要合并症,肝组织病理检查有炎症活动而无  相似文献   

17.
干扰素(IFN)是在其诱生物质作用下,由细胞产生并释放的一种具有广泛生理活性的多肽药物,分为α、β、γ三型。IFN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用于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已被公认。可使50%~70%慢性丙肝患者的丙氨酸转移酶降为正常,丙肝病毒RNA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已获肯定,其治疗成功率在25%~50%之间。本文就近年来IFN治疗慢乙肝和慢丙肝的作用机理和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但是,由于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的抗病毒药物只有两类: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干扰素只对部分患者有效,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核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心理护理。方法:我科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心理护理及不良反应护理方法。结论:护士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提高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治疗措施,当前干扰素仍然是抗病毒治疗的常用药物之一,但在临床应用中疗效往往不甚满意,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仍是我们探讨的课题之一。本文应用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探讨其治疗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 0 0 0 -0 1~2 0 0 2 -0 2我院门诊及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病人94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48例,男3 2例,女16例,平均年龄3 2岁,平均病程3 5年;对照组46例,男3 0例,女16例,平均年龄3 5 4岁,平均病程3 2年。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