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缺乏自主设计创新能力的问题,首先探讨了发展工业设计对中小企业打造自有品牌、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设计观念在制造业和社会的推广、工业设计研究本土化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然后从已具备的基础和优势、面对的困难和缺陷两个方面展开对中小企业工业设计发展的现状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构建中小企业工业设计发展的促进体系的思路:政府与政策对发展设计的导向作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与工业设计服务的结合、加强高等院校设计教育与中小企业合作的途径、中小企业自身设计管理的调整;最终实现中小企业和设计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结构重叠、权力交叉、流程设计混乱和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落后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中小企业组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结构设计、权力设计、流程设计和人力资源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邱鹏飞 《广东科技》2009,(16):50-52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占60%,销售收入占全国的57%,出口占60%,利税占40%,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6%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但近几年来却出现了不景气的现象,亏损面增大,破产户增加,企业数量减少.这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系列难点和问题.本文从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水平出发,对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进行分析论述,从年薪制、职务消费货币化、保障制度、物质和精神激励、股票期权等几个方面对中小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创新展开论述,并以股票期权为主,尽管我国多数中小企业目前实行股票期权不太现实,但这是一个趋势.因而从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优点和我国目前实行股票期权的制约因素展开较为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从设计评价标准的发展看工业设计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工业设计形成到现在 ,设计评价标准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从分析和比较各个时期的设计评价标准入手 ,在工业设计产品的人性化、与环境的关系、高效率、各方利益的分配、社会影响、回收与环保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进而对工业设计的发展提出一些看法 .  相似文献   

5.
美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小企业是一国经济兴盛的支柱,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分析美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所采取的产业政策,然后结合我国国情,借鉴美国经验,从八个方面浅析了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当前,产业集群已成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点。结合太原实际,阐述太原市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性,在分析总结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从依托太原市园区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建立与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促进太原市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不仅关系其发展、壮大,而且涉及到扩大内需,促进就业的宏观政策的实施.本文从银行的视角分析当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从银行金融业务创新这方面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加强对中小企业间接的金融支持策略.  相似文献   

8.
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现行财税政策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从6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丁杰 《科技信息》2009,(24):I0364-I0365
本文是一项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综合性研究,从现状、原因与对策三个视角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进行了探讨。我国中小企业是支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创造社会财富、增加国家税收、吸纳就业人口、活跃市场经济、方便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中的比重分别为60%和40%左右,并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但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却并不乐观,其中资金紧张,融资困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极大地抑制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现状,找出融资困难的原因,解决融资难问题,对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技术持续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源泉,而税收优惠又是激励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创新的拉力之一,但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还存在着税收优惠法律体系未建立、税收优惠对象范围不够宽、操作不够简便等问题,应当从破解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固有困境入手,从促进中小企业创新融资、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让等方面加强税收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